2020年6月30日 星期二

重新學走路


可能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因為無事可做而跑得太多,又或是其他原因做成右腳腳痛持續,最後決定光顧教會弟兄介紹的腳科專家,順便處理一下左腳持續已有一年半的足底筋膜炎。
要叫他為專家而非醫生因為他是在美國取得這樣的資歷,而由於香港醫學界未有一科只集中在腳部,所以他未能在香港正式註冊為醫生。
足底筋膜炎已經持續一年半,曾經休息了一整個月完全沒跑步,也去過光顧中醫及鐵打師傅,只是幫助不大,但有趣的是縱然腳跟間中有痛楚,尤其是久坐或早上起床之時,但這年半期間仍能輕鬆跑畢五、六個全程馬拉松,既然已能和這痛楚共存,本來也不打算治理,但卻由於右腳也出現問題,不得不迫我去正視。
從專家的口中讓我更了解這個痛症,原來成因未必是因為我運動或勞損創傷,而是我年紀漸大,身體一些機能已經開始步入退化狀況。診症當日,專家先跟我檢查是否有扁平足,結果是跟我在另一地方檢驗一樣,沒有扁平足,但也不是完全正常,他們有個學名叫寬扁足。寬扁足是指足弓降低但不是完全消失,令站立時雙腳內側足弓出現下陷。原本有正常的足弓可以令雙腳踏地時卸去部分壓力,但足弓下陷即是部分功能失卻,壓力大增,容易忍發其他腳部甚至腰部的損傷。這跟扁平足一樣,可能是先天問題,不過過去因為年輕,雙腳雙腿有力,所以雙腳踏地時仍承受得到而一直不察覺和沒問題,但年紀大了,肌肉、骨骼、韌帶及肌腱開始承受不足,便會因勞損而做成持久損傷,尤其我時常跑步,體重亦不輕,雙腳承受的壓力也就更大。所以若果甚麼也不做,情況只會更壞而不會更好。
聽那位專家客觀的解釋,我開始明白自己要面對現實了,要承認自己身體機能已慢慢衰退,以前可以一星期做足七日劇烈運動,又可以不做熱身仍沒大礙,但今日已經不行了。我開始接受要跑得更久更遠,就一定要用些輔助方法。還好,專家不是提議我做手術或食藥,而是做一個度身訂做的鞋墊而已。他不說尤自可,建議了鞋墊後上網查看資料,才知鞋墊原來是一個十分普遍去治療腳部痛症的方法,雖然度身訂造一雙不便宜,但計算能使用的年期及一個成功避免情況惡化的好處,甚至有可能根治到問題,我沒猶疑太多便決定訂造了。
已經連同鞋墊穿著近一個月,發現早上落床時腳後跟已沒有痛楚,不過穿著起來跑步,卻是一大挑戰,怎麼雙腿比以前無力?怎麼跑得辛苦了呢?而跑完後肌肉和韌帶疲倦的部位跟以往有所不同。用自己有限的身理常識,聯想到鞋墊是給雙腳矯型,由於足弓下陷而加上鞋墊,大大改變了雙腳承托重力的位置,過往受力導致傷患的地方開始得到舒緩,但習慣了不受力的位置卻開始受力,以往少用的肌肉及關節多用了,於是便容易出現疲倦,可能直至那些部位練習多了,才可減少疲倦狀況。這就如同重新學走路及練習跑步,正在訓練一些過往較少用上的肌肉及關節了。
儘管有點兒覺得過往多年累積強化到的跑步肌肉再沒用,但若果藉此能夠重新分散重力而令痛楚失去,甚至叫雙腳不因身體機能退化而更健康,令日後可以跑更遠和更久,這一切絕對值得。
誰說我過往步姿和跑姿一定正確,但藉這次稍為改變一下,也不失一件好事。
110620

2020年6月26日 星期五

沒有旅行的五月天


新冠病毒疫情未消退,不少地方仍是封關封城,不容外國人進入,幾可肯定二○二○年上半年除了一月份那兩次返過內地之外,再沒有離開香港的機會。還好,這裡有地方住,衣食尚算無憂,還有供我們上山下海呼吸新鮮空氣的好地方,雖然暫不能遠去,但也未至於感覺像是活在監牢裡,最少對我而言。但不知對那些去旅行去得上癮的人感覺如何呢?
踏入六月份,才想起原來我過去三年每年也必在五月份往外地旅行去,先是一七年的日本北海道,然後一八年往紐西蘭北島,去年則前往韓國濟州。三個行程同伴組合皆不同,既有和太太及一位教會姊妹的三人行,又有家庭旅程,當然亦有和太太的二人浪漫之旅。
不自覺地選擇五月份去旅行,除了因為一個個心目中的馬拉松正正在五月舉辦外,可能更重要是這將是最忙碌的工作季節前的最後旅程,往後四個月別說可以飛離香港,即使放一日假期亦不容易。就好像去年前往韓國濟州,因為去年前已有好些時間沒到過韓國,於是便選定沒踏足過的濟州,而當地最大型的馬拉松又在五月尾舉行,我又能夠申請到假期,當然要趁忙碌前的最後機會玩過痛快,然後便一心一意集中去工作了。
三個旅行,各有精彩的安排和回憶,例如在北海道參加了當地的兩日賞花團,期間住在沒有太多外國人作客的阿寒湖令我至今念念不忘,往紐西蘭北島有跑友同行,她在車上給我們分別播放張國榮和張學友版本的《飛機師的風衣》讓我們討論了一陣子兩位巨星誰唱得更好,還有那次馬拉松竟可和妹妹一起攜手衝線,機會絕無僅有。三個五月份的旅程都可以說是圓滿,甚至比忙碌過後的幾個旅程更加釋放和享受。
本來到今年終於不會再安排在五月份旅行,因為原先的計劃是四月份全家一起參加旅行團往哈薩克去,只可惜四月正值外地爆發疫情的高峰期,旅程最終取消,然後往後的兩個月我也不敢再安排甚麼了,更何況也沒有馬拉松比賽仍能夠如期舉辦了。
全世界被這個病毒反轉了,相信就算疫苗出現,疫情大大消退,相信世界也不會回到二○一九年的光境。以往我相隔四、五個月也會心思思去趟或長或短的旅程,這趟已相隔了六個月,還可預見未來三個月又會因忙碌的工作季節到來而不會外遊,即是恐怕最快要十月才可再踏上旅程,那距離我上次在日本埼玉的最後一個旅程相隔了十個月,也許過往會覺得相隔太久,但現在又覺得沒有想像般的難以熬過。
同樣,上次跑馬拉松就是去年十二月,自二○一三年開始每年最少一跑,顛峰時還一年跑了六個海外馬拉松,今年會否「斷纜」呢?我也不敢說,但年初已報名一個年尾的大賽,感覺是由起初的萬般期待到現在覺得可跑可唔跑。究其原因,是我漸漸忘卻每次完成艱苦的四十二公里後的滿足感?還是久休疏戰沒把握把旅行及馬拉松一拼計劃好呢?甚至可能面對將來的不確定已經沒太多心情呢?
不知道跟我有一樣想法的跑友有多少,但我相信這場疫情對人及世界的改變是深遠的。
140620

2020年6月23日 星期二

「停賽」正好養傷


也許去到二○二○年的年尾,我會感恩今年在大小馬拉松比賽相繼取消或延期的時候,我正正遇上腳傷不便跑步,容我放心治理好雙腳而不用勉強練習及上場,但弔詭的卻是:若果沒有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仍會否受傷呢?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因為少了各類相聚及活動,變得無事可做而跑得更多,誰知卻因為過勞而持續腳痛,最後反而需要多休息及停跑三個星期,聽說不少運動愛好者近月也發生類似的事情,都不可說不諷刺。
今年不少職業足球比賽需要延期幾個月,令好幾位原本需要在今季賽事提早收咧的足球明星,可以在復賽後返回綠茵場上繼續在這賽季作戰,也許對他們及他們的支持者而言,這是這場疫情難得的好處。
我不是職業足球員,亦不是要在業餘比賽中得到佳績的人,極其量只是一個運動愛好者和重視做運動的人,也許我知道自己的限制,所以不會傾盡百分之百的力量和衝勁去拚搏,最多可能只用九成力度而已,所以便少有因運動引致受傷。的確,我還得感謝天父的看顧,印象中好像未曾因任何傷患而未能參加比賽,尤其是這幾年還遠道海外跑馬拉松,若果買了機票報了名而因傷未能參加,真的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
大半年前發作的足底筋膜炎應該算是最接近的一次了,誰知這個痛症怪在於起床及跑完才痛,跑步期間是會越跑越正常,自從有足底筋膜炎後,我還竟能輕鬆跑畢五個馬拉松。不過這次考驗卻大了,自四月初突然發現右腳腳趾公感到痛楚後,期後輪到腳前掌,看了中醫、鐵打,再看西醫,最後惟有靠止痛及消炎藥,只是痛楚回到腳趾公後一直持續,前後已經兩個半月了。
若說因為身體痛楚令自己感到困擾,今次也可說是人生首次,過去我會引以為傲能夠有能耐連續步行好幾小時而面不改容,但發現今日我竟然不想多行,原因是一步一痛心,因為每逢把右腳踏在地上之時,不知道會有怎樣刺痛、或麻痺、或好像電擊的感覺,由於那份感覺極不好受,所以很著意自己步行,也很著意下一步會出發那樣的痛楚,雖然事實上不是每步也感到痛楚,甚至很久才一次,但感覺依然十分不好,令我行起路來很不自然和舒服,跟昔日喜歡步行有著天淵之別的感受。記得某天跟太太到某區購物,本來還有一個距離不遠的目的地,最後還是不想再行而選擇放棄,這樣的情況實在歷來罕見。
行路不好受,跑步也差不多,本來曾經因情況嚴重而停跑三星期,可惜腳痛沒有好轉之餘心情還差了,最後決定帶痛慢跑,勉勉強強也都能跑畢慣常的八公里。
不過說到要再跑畢另一場全程馬拉松,若果就在兩個月後進行,我會沒把握,到時腳痛能否痊癒我固然不知道,但還有多久才讓我可以釋放地練習稍長一點的距離,我也不知道。還好,腳痛正遇上沒有馬拉松的日子,就讓我好好休息,慢慢復原,期待比賽恢復後,我會以最佳狀態再踏上賽道,比從前更快更強。不過,這應該是屬於好事或壞事呢?
150620

2020年6月19日 星期五

留下回憶


若可以選擇渡過平穩但欠缺姿采,或是精彩卻要經過高低起跌的人生,不知人會如何選擇呢?
無意中知道身體突然出現狀況固然不太開心,只是想到自己情況不是太差,並且一早知道有此身體問題及有藥物醫治,其實已相當感恩。與此同時,我又欣慰自己藉此多了一些人生經歷,日後無論結果如何,也許對人、對自己也是不大不小的祝福。
首先,令我最難忘記也許是當日剛剛和太太取了一日假期,她去處理皮膚問題而我則去做一次全身檢查,當我們會合後我立即告訴她我身體可能出現一些問題而要在同日下午快快見專科醫生時,她顯露了無條件的支持和關心。剛巧這天訂座去銅鑼灣吃一頓豐富的午餐,我們沒有帶著愁眉苦臉或被困難完全籠罩的心情,卻繼續愉快及安心的吃這頓難得望著維多利亞公園的大餐。
往後多次光顧專科醫生,太太在時間許可下總樂意跟我同行,一起聽醫生給我的意見,難忘的包括在週日早上去聚會途中突然決定走入居所樓下的診所為領取一張往公立醫院的轉介信,又有一次我二話不說沒考慮太久便答允做三個共萬多元的測試而令太太吃驚,另一次擔心自己聽不清楚醫生的細節而在眾人面前唐突的找她筆錄,還有一次在雨夜裡她在中途會合我同我去看醫生並決定開始服藥……,這些經歷不單成為和她日後的共同回憶,並且顯出大家能夠同心和互相配搭。
另外,不是這個病,我也不會有些從前未有經歷。首先,在我的記憶裡,我應該未曾為自己的緣故步入任何醫院,無數次的探病或陪同家人看醫生,卻沒一次為了自己,當然,我知道我是蒙福的,任誰也不想被迫入醫院,那管大病或甚麼意外,只是終於要為自己的緣故走入醫院,我還是要正面面對。我想,我終於體會到其他人要入醫院的一點感受了。其次,別人常說排隊等候政府醫院隨時以年計算,又說要先拿轉介信怎樣去排隊,過去就算聽完人家分享,也似明非明,今天我照足步驟去辦,一下子便知道程序。最深刻的便是接待處的職員給我排期的時間表,上面寫著見醫生的日期是二○二二年一月,一時好像糊塗了,今年是二○二一年嗎?但想起朋友的經歷,立即明白過來。
除了公立醫院外,想不到今次還有機會踏進私營醫院。因著這個病,令我多從網上尋找這個病的資訊,卻無意間發現有慈善基金贊助在私營醫院做手術,於是便膽粗粗聯絡某一老字號的私營醫院查問,並在那裡看一次醫生好方便日後申請,就此,我還首次踏足這位於高尚住宅區的醫院看專科醫生。這又不失一次人生難忘經歷。
無論如何,藉今次遭遇,短短時間內增進很多經驗和知識,在這刻或想起平平凡凡無風無雨的人生不知多麼好,不過既然要去經歷,就只好正面地面對,也許日後回頭一看,會欣慰和太太並肩及平安的走過,又或者當身邊有人身體有相同情況,我便會懂得關心和體恤,甚至給予意見,這肯定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力量。
24.04.20

2020年6月16日 星期二

應該不能相比吧


美國因白人警員殺害黑人的事件引發出意想不到的後果,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還未受控,這邊廂又有些混亂,那邊廂要訂立國安法,時空交錯,在亂世中還看到這些負面的新聞,真的不想再看下去。但還是逃不了,昔日在工作崗位職位比我高,但因為有共同興趣又有過愉快合作而繼續有聯絡的同事,還是要轉寄那些似是而非的訊息過來。早已肯定這是親中朋友的反擊良機,尤其不多用腦的人肯定容易被蒙騙及誤導,但他卻可是我昔日尊重的領導層嘛。
事實上,美國的種族問題持續已久,那管表面上平等,甚至還訂立了一些有爭議的平權法案,例如必須要預留一定百分比的機會予有色人種,但很多人都知道整個美國社會環境內都存在一層透明天花板。
在美國的時候,間中也聽到種族歧視的新聞,這次在明尼蘇達州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也肯定不是最後一次,有些人的確是存在很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而看不起別人,尤其對學歷、經濟和社會地位也普遍較弱的非裔人士。坦白說,每個人從成長經歷及學習中也難免建立一套俗成印象,即源自西方學術中所說的stereotype,即是消防員一定是男士、黑人一定是拿取政府救濟等,我也是在大學時才開始學習不斷提醒自己別以這樣的俗成印象把人家定型。
姑勿論這次警方使用過份暴力是否一定跟種族問題有關,但這次涉事警員及其同僚迅速被起訴及檢控,似乎還說明了當中的公義。的確,誰人無過,道歉認錯是一個方法,受法律制裁也是一個方法,在這次事件裡,最少彰顯出有錯要罰這樣的大原則,這跟香港上年下半年時讓人看到的情況很不同。
另外,事件中有人體諒警方行動,亦有人認為警方濫權及濫暴,這當然是個人意見,但在美國能夠表達的不只平民百姓,甚至知名運動員、大企業巨頭、娛樂明星、政黨政客及政府官員,他們可以不用懼怕被日後算帳而作出表達,這亦跟香港的情況很不同。當然,這次諷刺的恐怕就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言論令情況惡化了,不過這個所謂民選總統的言行有幾瘋狂及政治正確,大家心裡有數,據知在香港這場社會中也有很多人根本不喜歡特朗普,只不過是我們比較認同西方建立的政治制度而非一個人治制度。正如美國人可以不喜歡及不同意當權者,但我們的祖國仍崇尚個人崇拜,批評我們的領導人及政策隨時惹上尋釁滋事罪,這就是問題所在。
另一樣美國的情況不能跟香港社會運動同日而語便是當中性質及過程。我今日不是身處美國,也不是美國人,所以不敢定性美國發生的事是騷亂還是社會運動,但美國出現示威是在犯事警員已受檢控後,但在香港仍有大批不戴警員委任證而行動、糊亂放摧淚彈甚至暴力襲擊市民的警員未受制裁卻仍被政府偏袒,若果美國人提出的是種族平等議題,香港人一早提出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等訴求也一樣是客觀和理性。此外,香港的示威及遊行,縱然也有使用暴力及作破壞,但卻跟刻意前往商店搶劫、肆意殺人及傷害其他族裔的無辜平民是有分別,香港示威者固然在某些事情上做得過火及不好,但相對美國出現的狀況,還算是對準訴求本身。當然,我們不應該五十步笑一百步,我也絕不認同香港示威者的一些行為及策略,他們應該受到法律制裁也是無可厚非,但在香港似乎正逐漸走向極權,香港人起初一段時間和平示威及遊行而沒有得到任何回應,這是十分不對等的結果,跟在美國發生的事的時間性及背景十分不同。
舊同事及盲目的愛國人士硬要拿來兩地情況相比當然有他的自由,但同事過去的職位比我高,領導能力好,視野應當比我更闊,但多麼可惜的是他的言論卻是那麼偏激及只傾向一方面,真的令人費解。
090620

2020年6月12日 星期五

學習減慢步伐


新冠肺炎疫情下,少了相聚,早陣子還可以在家工作,省卻了很多搭車返工和放工的時間,自己既然不喜歡打機和看劇集,多出的時間便去跑步了,於是一週的跑步次數便從年初的兩、三次逐漸提升到五、六次。
去到頂峰應該是約莫三月尾到四月初的時候,卻同時開始發現右腳拇趾隱隱作痛,有點痳痺的感覺,不過既然不影響我行走甚至跑步,也就不理太多了。只是腳痛維持了近一個月後,不單沒有好轉,令情況更壞是在勞動節連週末四日連假的頭三日,在先後跑步、行山、游水和踩單車後,突然發現連腳前掌也出現痛楚,這時開始發覺連行路也有困難,更別說跑步了。
知道這次事態嚴重,決定停止跑步希望多休息令痛楚舒緩。上網看看是甚麼病症及有甚麼治療方法,原來這是蹠骨問題,不過由於有文章說這也有可能是痛風、心血管問題或長了一個神經瘤,就開始叫我憂慮了。
看了中醫及鐵打,見成效不顯著,於是便決定去看西醫了,儘管知道西醫也不外乎給我止痛藥及消炎藥,但因為實在痛楚難耐,甚至這一個多月內有好幾晚痛得不能入睡,也實在需要使用立即見效的方法,何況在這時候我已經有兩個多星期不能跑步了,心情也逐漸低落。
吃了幾日西藥之後,腳前掌的痛楚明顯減退,麻痺的部位再次轉回腳拇趾位置,於是又再上網看看是甚麼問題,原來除了痛風外,另外兩個可能便是拇趾滑囊炎和拇趾外翻了,我當然十分希望不是前者,因為那手尾更長,而據醫生的初步意見,也認為不似痛風,那麼只要我不會像之前過度運動及吃一些西藥,情況遲早便會有改善。
這是繼左腳的足底跟膜炎及去年暑假小腿拉傷後,一年半內第三個腳部傷患,一次比一次來得嚴重,尤其這次連生活也受到影響,吃止痛及神經痛藥物、不想走路、腳板和腳趾間中有如被電擊等,也是前所未有的情況。或許也得承認自己實在老了,身體機能已逐漸從顛峰回落,過去何止一週六日運動,一週八、九次也試過,另外過去跑步前鮮有做熱身運動,但回想今次出問題便是源自沒有做熱身運動了。
今次確實是一個經驗令我又認識多一點痛症,不過我覺得更加重要是我得承認自己年紀大了,身體機能必然逐漸下滑,即使我已沒打算在運動方面做出甚麼突出成績,但一週七日運動,不熱身便上路,甚至期望受傷了可以迅速復元或忍痛堅持下去,這些從前可作的事已經不復再,必須要調整心態和質量。再說,這次休養的經驗也叫我學習減慢生活節奏,既不要行得太急太快,也要學習不好把每日生活行程排得密密麻麻。近日跟太太閒談,才知她較喜歡近日的生活節奏,原來我近日因腳痛減慢了步伐及行程,才令她更舒服。過去,我似乎編得太多太密,這次適時令我反思,也算是因禍得福。
020620

2020年6月9日 星期二

難以斷捨離


三個週末看電影,對我來說最不好看的一齣是來自泰國的《無痛斷捨離》,偏偏最多地方反思的卻也是這齣電影。
法國的《醫生速遞》說的是醫生、族裔和各階層人士,美國的《迷途花生醬》說的是唐士綜合症和夢想,兩套電影縱然不是大路或主流大片,卻輕鬆和具勵志性。而《無痛斷捨離》並沒有甚麼人文關懷、也不是甚麼勵志電影,反而藉近年逐漸多人討論的「斷捨離」借題發揮,既解釋斷捨離是怎樣的一回事,也帶出這個行動帶來具爭議性的地方,好像昔日好友送的一堆禮物,應該絕情地拋棄還是保留?因為禮物背後的情和回憶可以是無價,只是保留了又有違把東西捨棄的目的,要如何取捨,真的令人傷腦筋。
不過,再看看一些影評,原來電影也走所謂文青的路線,難怪節奏較慢,也拍得比較文藝,才想起這也許都是一個有關不同世代不同睇法的電影,其中最明顯便是女主角和媽媽為著一個舊鋼琴的矛盾,媽媽不捨前夫留下的鋼琴固然令人無奈,但女兒最後一意孤行把鋼琴賣掉而完全不理媽媽的感受也十分自私,她的無情其實跟她由起初遠走後跟男朋友斷絕來往其實一脈相承,只可惜她經過不同學習及體會但最後還是一樣的自我中心,只能問一句能夠貫徹及達到真正「斷捨離」的人是否需要無情呢?
這是一個崇尚物質及消費的世界,否則世界就難有經濟增長,很多人也會失業,但這些年來,也有很多人開始呼喊要環保、要減低消費、要反資本主義,所以素食、簡約家居和斷捨離便應運而生。對我而言,我也覺得現代人的消費實在太多,自助餐成行成巿、大量地棄置的過期食物及未著過的衣服等,但要做到真正「斷捨離」的境界,無情和獨身卻似乎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
正如我也想減少自己家居的雜物和用品,但當發現很多東西也有紀念價值,或是來自家人朋友之時,也實在不忍心拋棄,例如我小學時拿到的美食獎牌保留至今,因為那既是我人生第一個獎,也是我的阿姨同我一同參與時獲得的;又例如我那堆在外地參加馬拉松比賽完成獎牌,每一面也是經過很多汗水和堅持才得到,並且盛載和太太另一個行程的回憶和點滴。此外,還有不少衣服和鞋,既有太太及家人送贈而具紀念價值,亦有不同場合及季節穿著的,就如跑鞋我也有六、七對,因為訓練跟比賽用的不一樣,而有些既然未爛,也不知為何要拋棄它們。還好,現在最少可把相片數碼化,否則旅行而來的相片必霸佔很多的位置。
也許跟電影女主角的媽媽一樣,活到一個年紀,腦海裡便會自自然然地堆積了很多回憶和感情,縱然我們知道這些身外物是帶不走,且可能阻礙我們人生繼續向前,最重要是保留在心中便可,但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我們識得睹物思人,我們可以藉此憶起和別人有過的感情和交往,單靠記憶實在記不住了。
只能夠說順其自然,尊重實行「斷捨離」的人及欣賞他們的決心,但不會勉強自己和家人完全學似他們一樣棄置所有具感情的東西;同時我也嘗試少買不切實際的東西和禮物,旅遊手信以食得的最好,吃完便不會再佔有地方,但也不會壓制自己和太太甚麼不可買,但學習不要買太多和儲太多。
電影未必拍得很好,卻提醒了自己反思可以改變到的生活。
300520

2020年6月5日 星期五

人的價值


詢問紐約教會姊妹當地的疫情,她說情況仍然嚴峻,問她身邊有沒有認識的人感染和離世,竟然也多達三位。這位姊妹並非交遊廣闊的一類,且接觸對象多是華人,起初還以為當地華人不介意戴口且防疫意識較高,華人社區的疫情應該不致太惡劣吧,誰知原來不是我所想的安全。
新型肺炎病毒,已經奪去全球三十多萬人的性命,只是數字仍每日不斷攀升。還記得今年二月內地的疫情達到高峰時,一日的感染人數超過一萬,死亡人數有幾百人之時,感到這樣的數目已經相當嚇人,誰知往後在歐美的爆發更是變本加厲,一日內感染的數目可以達到十萬以上,單日因這病毒死亡以千計也很平常。若果這些上千或上十萬的數字不過是我一日步行的步數,或我這一個月累積寫網誌的字數,也不過是一些不太重要的數字,但以上所說卻是人命,那管是只活了幾個月的嬰孩,或是已經花甲之年,每一人命都是貴重和得來不易,卻可惜在這個疫情中被無情地簡化成一個數目,若說某國某天的死亡數字是一千三百二十二,那麼再多一個或兩個又有太大分別嗎?我們自這次疫情爆發了一兩個月後開始對數字感到麻目,感染了幾多萬人,死了幾多千人,我們已分不清是多是少是高是低,但其實想清楚,每一個也是人命,尤其這次疫情對年長人士傷害最大,他們活了好些日子,對社會有或多或少的貢獻,但離世之時只是一個不起眼的數目,實在是非常可惜和不對等的一件事情。
想起疫情中一段新聞,意大利於三月中疫情大爆發,新聞報道說某地區報紙的訃文由平時的一版半増至十版,雖然數字之高令人哀傷,但意大利這個宗教氣氛濃厚的地方畢竟對人有一定的尊重,十版的訃文總算也羅列每個死者的生平簡介,在人類歷史中正式寫上一個句號之餘也讓認識的人作個悼念,只是有些地方恐怕未及處理或沒有這樣的習慣,一個可能活了半世紀的人就此不明不白結束性命,然後快快被火化,成為又一個數目字。
九一一發生至今快要二十年,每年的悼念儀式仍包括朗讀近三千個遇難者的名字,三千個名字的數目眾多,要花好些時間完成,但這卻代表對人的尊重,因為每個人也不簡單。
這次疫情死亡人數以十萬計,媒體固然沒辦法羅列全部名單,恐怕死亡人數上萬人的大國亦未必有能力一一列出死者名字及一一作正式悼念,但我們只能提醒自己提醒別人每個數字背後也代表一個曾有血有肉有歷史的人,多一個數字就是多一個曾活過的人,他有懷念他和愛他的親人,對很多人來說失去一個親人朋友可以帶來深遠的影響,絕非多一個數字也沒所謂。
人的價值從來不是一組數字中的一個。
210520

2020年6月2日 星期二

抵抗負面思想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經過了四個多月仍未能全面壓止,心情也難免繼續向下沉,儘管香港的情況其實不壞,而且工作依舊,身邊沒有人感染或因此離世,每週仍可透過視像和眾弟兄姊妹一同聚會,甚至乎即使運動場及公園設施也關閉了,我仍可如舊外出跑步,只不過隨著今年很多預算了的計劃變得不確定,感覺走在黑暗隧道內似乎遲遲見不到盡頭,負面思想也難免積累得越來越多。
麻煩的是現在連右腳也出現痛楚,不要說跑步,就是走起路來也舉步維艱,隨時成為一個重大致命傷。
差不多兩個月前,右腳拇趾開始感到麻痺,但既沒有損傷、亦沒有撞到過,心想可能只是暫時吧,最重要是當時我仍然能夠如常做到運動。只是一直下去情況卻沒有好轉,甚至在三星期前發展到整隻右腳的前腳掌也感到痛楚,這段時間因為右腳麻痺而睡不到也有好幾晚,看了中醫試試針灸和鐵打,再看了西醫吃消炎藥,甚至決定停一停不跑步,但情況仍未回復。
這對我而言也是一個不小的困難時候,因為自己天生都是一個思想頗負面的人,過去時常都會想:好的事情一定不會發生在我身上,但隕石跌落地球、閃電被擊中、萬分之一的手術失敗等等,大概會遲早發生在我身上。所以當日去到美國東北部讀書及居住,冬天經歷日短夜長,下午四時多打後外邊便又黑又凍,我很自然便明白為何統計學上有發現日短夜長的日子自殺率尤其高。還好當時已有宗教信仰,所以就算外面灰蒙蒙,心中的光仍夠照亮思想,所以沒有發生任何不快事。現在疫情肆虐,社會氣氛差,我連做小小運動也舉步維艱,一下子真感到萬念俱灰。
天生思想偏向負面其實很難改,縱然基督教信仰已幫助我力抗負面思想多年,而跑步亦助我身體多釋放安多酚,加上常用理智想想自己其實多麼幸福及蒙恩,三重保護成為一直以來的思想保護傘,但不能否認內心深深處的「惡魔」無時無刻總想跳出來。就好像最近的腳痛問題,中醫師及西醫也不約而同叫我不要想得太負面,原因是我從網上資料發現到腳趾公痛可能跟痛風、神經受損、尿酸過多或糖尿病等問題有關,於是便不斷問他們會否是這樣、會否是那樣,甚至是否生了那個神經腫瘤。
還是一位專做腳部檢查的專家一針見血的提醒我,不要被負面思想影響身體,因為科學研究也早已發現情緒及思想可以影響身體,本來可能無事的,但因為不斷去想而變成了問題。我不是常常鼓勵別人「喜樂的心乃是良藥」嗎?原來自己也做得不足夠。
在疫情下過日子對很多人而言也是不容易,我除了要相信神正掌管一切外,也知道神會負責我人生,想想這段時間腳痛但未來一段時間沒有馬拉松比賽,想想身處美國紐約的弟兄姊妹在當地的無奈,還有一些真的患上絕症而難以醫治的人,其實我的情況確實不算甚麼了。
知道不少思想負面的人總是只看到面前只餘半杯水,卻不識以感恩的角度去看仍有半杯水,也許天生的性格和思想不易改變,但我仍可盡量憑後天的方法及習慣去扭轉,例如跑步、思想及細數出現在身上的恩典等,但願很快便見到隧道的盡頭。
2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