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前有三個多小時空閒,決意要好好運用。先計劃和太太一同出門口,一起吃早餐和看聖經,然後在附近的球場跑步,跟著才上班。行程不算複雜,但已可以有意義地運用時間。
這天第一和第二個計劃也順利進行,誰知去到跑步的環節,運動場職員竟然告訴我這天因為有物料送入運動場,所以跑步徑會關閉。我感到十分愕然,立時不知如何是好,除了不明為何如此不走運,剎時間也不知這一個半小時可以怎樣辦。還好,稍為定神很快地便想起運動場附近有個公園,公園內有條緩跑徑,雖然只是二百多米,但聊勝於無,何況運動場職員告訴我更衣室及儲物櫃沒有關閉,我也可以跑完後回來洗澡及更衣。
上午的行程雖然有些少瑕疵,但短短時間總算完成到平日不易作的事情。
欣喜自己是有計劃的人,所以大致上能夠好好地運用時間,不多會枉費光陰;不過有計劃卻容易令自己每每要按著計劃的軌跡而行,稍有變動便未必容易立即作到身心調整;這個可能未必是所有人的情況,但對我而言,卻是個不大不小的困難。
在經歷多少次這樣的困難後,我開始會疑惑應該要好好的計劃、還是不用計劃太多。我們覺得最理想的當然是人生總應該有周詳的計劃,但同時又懂得因時制宜、隨機應變。不過這實在太理想了,人性豈能如此完美呢?
我認為人能夠作好計劃,往往基於各樣考慮和限制而定,本身已計算過那樣的安排會最好,並且因著事情的重要性作揀選,之後當然還會有期望;所以若果出現甚麼轉變,不單期望落空,甚至乎要選擇次好的計劃和安排,自然會感到比較吃力和失望。
至於喜歡隨機應變的人,腦海中似乎不受框框限制,所以未必知道甚麼是最好、甚麼是不好,沒有甚麼期望,亦即是沒有甚麼失望,他們不介意基於環境作臨時決定,只是同時亦有風險最後會一事無成。就好像一個有計劃的人預訂了餐廳的桌子吃飯,一百次中可能有兩三次因餐廳或個人失誤而要被逼改變計劃,有計劃的人多會因安排出現了狀況而一時反應不來,因為他沒期望會如此,甚至乎可能會沮喪;但沒計劃的人去到餐廳,可能見已經滿座而不介意改變安排,因為他早知結果有可能如此,所以不會沮喪,然後想想其他可能性。有計劃和沒計劃的分別就是如此了。
我們總希望人既可以有計劃,但又懂變通,但在一定程度上,兩者未必這樣容易共存。活了這麼多年,我知道人生有計劃當然最好,但懂得變通亦重要,要兩者共存,未必容易;折衷方法是常常提醒自己世事不在自己控制,計劃隨時有變,所以要有心理準備預定隨時出現突發事的情況;同時,也要計劃定後備方案,那就不失忠於自己原則而少受突發事情影響了。但講從來容易,世上的變化往往又是超出我們所能估計。學習放鬆心情更好。
(23.03.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