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7日 星期二

疫情政治不正確


新型肺炎肆虐下,返工的地方實施每個進入大樓的人也要量體溫及填寫健康申報表,還好我返工返得早,沒有遇上大排長龍的情況,只是九時多過後,人龍開始出現,某天中午外出吃午膳,竟見到近百人在門外排隊。其實這也不是我工作的地方獨有,去睇戲要量體溫,到體育館打羽毛球要量體溫,返教會也一樣要量體溫,但想起不是有專家已經說過近半患上這新型肺炎的人沒有發燒的病徵嗎?發燒固然不代表一定患上新型肺炎,更大的可能其實是感冒,而同樣地沒發燒也不一定代表沒感染,但煞有介事地增加好些擾民措施,卻不一定代表能成功抵擋病菌,甚至令沒發燒的人誤以為自己一定沒染病。只不過,活在這個事事也要政治正確的世代,在這個時候總要做些事,而成本最低又顯著的就惟有量體溫及填寫健康申報,那麼就足夠叫所有人閉嘴了。

另外,見到升降機內的按制板,現在一定見到在旁有一張字條說每一小時、每四小時或定時消毒,有這樣的衛生措施固然聊勝於無,但現實是這樣消毒也不一定代表平安無事,心水清的應該明白平安與否在乎按同一樓層或開關門鍵的人是否患病兼用染上病菌的手指按制,所以即使保安員或清潔員已經每五分鐘這樣頻密地清潔,但只要是三十秒前按制的人已經染病並把有病菌的手指接觸過,便已經有受感染的風險了。所以說得白一點,其實是俗稱「運氣」及個人衛生習慣多過大廈管理處有幾勤力。但誰人夠擔指出事實,畢竟每隔一段時間抹一下按制板是最化算及可行,難道說「祝你好運」嗎?
這些時候,其實我時常想到真正的抗疫工作不是這刻做一些門面工夫,而是平日的運動及衛生習慣,只不過現在才開始或強調已經太遲,就惟有做其他作用不大但明顯的工作。
同樣,政府及專家也說人群不要聚集及避免到人多的地方,這個當然合理,但背後的原因不應該是或然率隨著人多而提高,而是多人的聚集,尤其聚餐這樣愉快和輕鬆的社交環境,當你一言我一語時,往往便需要提高聲浪說話,而人說話時只要大聲,便容易口沫橫飛,吃東西卻不能帶口罩,問題便出現了。但難道政府宣傳片直接叫人不要大聲說話,那又令部分人感到歧視,又不知大聲的準則如何。
但話說回頭,要避免人群聚集,怎麼巴士公司訴說因搭客少了而要削減班次,政府官員及專家卻沒表態呢?畢竟最為人多擠逼的時候便是在公共交通上,原本政府讓公務員在家工作確減少市面及運輸系統的人流,但交通工具班次減少不就是抵銷了本來的好處嗎?
所以疫情突然殺到,令整個社會的成熟水平一下子見真章,滿以為這是個整體教育水平高、資訊發達、富裕、民智成熟及理智的國際城市,原來一下子政府及人民質素便無所遁形。排隊爭奪並非日常用品的口罩也許還情有可原,但陸續演變至爭奪白米、搓手液,甚至打劫廁紙,就真是令人搖頭嘆息了。有人防疫設施嚴謹得一個月不出家門,也有人戴上防毒面具上街,亦有人天不怕地不怕,生活如舊,同一個城市吃一樣米的人面對同一疫情的方法可以差天共地。
只聽到這段時期惟有一個共通點:這個城市的小孩子全部失常,他們皆嚷著要返學。
2702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