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9日 星期二

等候永恆的公義


放工步行往聚會的路上,經過路邊的巴士站,見巴士久久不開出,原來因車頭已擠得水泄不通,還有一位乘客正嘗試擠上車上,但經過巴士車尾,才發覺原來整個巴士後半一截只有一位乘客站著,即是說只要近車中門的乘客每個也站入微小的兩步,車頭定必可擠出足夠空位給最後一位乘客上車,讓他也可踏上回家的路。不知巴士司機有否叫車內乘客步入一點,我相信有,只是作用未必太大,因為站在街道的我看得一清二楚,幾乎每個乘客也埋首於自己的手提電話,可能已經對身邊發生的事置諸不理,何況這樣扮聽不到,也免得多一個人逼入車廂吧。可憐的乘客也惟有等候另一班車,既難以投訴,也不能痛斥已在巴士上那些自私的搭客。
這算不算不公義呢?也很難說,但更不公義的應該是香港大部分勞工的年假已經寥寥無幾,卻仍只能放比一般人少的勞工假期;然後權貴繼續掌管政經命脈,他們不單剝削低下階層,還以手段截斷上流的機會;富家小子可以入讀名校,接受最好的私人補習,再不便被送到外國升學,基層出身的卻要付出額外努力才有丁點機會改變自己及家人命運;權貴犯事,可以找最優秀的律師,在某些國家甚至可以買通法官,窮人犯事的結局一定比富有人家不利;還有國家級的不公義,強國欺負小國,人民又有機會因應國際一時的盟友或敵對關係成為利益的棋子……,這些更加是那些所謂的不公義。
每日只要稍稍留意新聞及身邊發生的事情,不公義不平等的怪事比比皆是,今日返工的機構有最少四五款的僱傭合約,同一職級有人可以五點多放工,卻又有人要六點多才可放工,但可以早收工的同事的薪酬及福利卻要比遲入職的好一截;某年份前已開始上班的同事有兩日額外假期,某日之後才來到上班便少兩日。可能有人說簽不簽某僱傭合約也是你情我願,面對不公平大可選擇不加入某公司;也許有時還可以選擇,但不能選擇的卻如香港某年之後開始新學制,某年前完成的銜接課程不被承認再數下去,只會令人更不安和憤怒,不安是害怕自己某日成為這個不公義社會的犧牲品,憤怒是我們這些無權無勢的小市民要受苦受害。
自己天生喜歡不平則嗚,尤其年輕時見到不公平不公義的事,我是那些會說出來的人,初中時班內見有疑似黑學生貪得意一拳打爛黑板,我會不知好歹地去做證人,考試時見鄰座同學作弊,我亦會主動告發,但這些校園瑣事相比社會大事或國家級天下事,我卻越顯得渺小及無能為力,也發現我所能作的其實相當有限。
事實上,除了做好本份,避免從自己手中帶來另一件不公義的事,往往只能啞忍,有時要這樣忍氣吞聲,即是把一切屈結和看到的不公義壓抑在心內,真的覺得不好受,我相信很多人便是這樣出現情緒病,或做出很多過火的行為。但我們卻又很無奈,因為微小的我們根本不能解決到問題。不過,當多看聖經,多去親近神,便逐漸發現到不公義的事從遠古已經存在,否則歷代聖經作者和詩人也不會渴求一位公義的神要快掌權。
的而且確,地上真的難做到公平公義,除了人的私心,亦因為人的渺小和限制,叫我們不能察看全盤形勢,便作出很多不公平和不公義的制度。與其憤憤不平和憤世嫉俗令自己鬱鬱寡歡,我更渴求日後在天上的日子,因為相信惟有神的國才能帶來永遠的公義;若人有盼望,短道今日等候甚麼,也自然會輕看眼前的一切不公義,自己也不會再對地上的事太過耿耿於懷。
210119

2019年1月25日 星期五

還要精彩地渡過餘下一半的人生


一年伊始,未夠半個月便先後有兩位舊同學嚷著要做運動,她們表面上皆說要減肥,但當跑步時向她們詳細了解原因,乃覺身體好像越來越乏力,時常沒精打彩,她們知道長此下去也不是辦法,便希望找人強逼她們做運動。她們似乎只知在同學當中只有我有穩定地做運動的習慣,於是便找我相陪了。

兩位舊同學雖然彼此不相識,但都跟我年紀相若,皆已經不再年輕了。在我眼中,她們已經比較注重飲食及健康,不煙不酒已是最基本,另外也少吃肥膩或煎炸食物,所以身形還不算肥胖。只是,當她們已經比我超過半數的朋友重視健康,而且從不抗拒落街散下步,姑且也覺得身體越來越乏力,並且時常沒精打彩,那麼更不重視健康、不注意飲食、抗拒間中動一動而與我年紀相近的朋友,情況不就更惡劣嗎?

看到身邊不少同輩朋友,不是沒精打彩就是周身骨痛,明白到我們的身體已經渡過了體能的黃金時期,各樣身體機能只有逐漸減退而難以回復,正如我近日已覺得在嘈雜的環境很難聽到同事說甚麼,而有些近距離的字體好像已有點模糊,我也要承認我已經不再年輕了。

可幸,人生一直有運動的習慣,由昔日中學時期跟著泳會去游泳,在外國讀書及工作時繼續游水及踩單車返工,臨回香港前開始跑步直到今日保持平均最少一週跑兩次,所以體能狀況還算可以;但這樣的運動量姑且還不能達到專家的建議,原來我卻已經在不少同輩眼中被視作最好榜樣的一個了。

去年年尾我因腳傷而停跑三週,期間只曾游水兩次,當再踏上跑道之時,已覺雙腿肌肉崩緊、關節不靈,初跑的頭兩三公里好像寸步維艱,我不敢想像若果我是三個月沒跑,或三年沒有運動,我的身體及體能狀況會如何;所以我也理解身邊的朋友很怕踏足運動場的原因,而又為甚麼他們一開始跑,兩百米便要停下來。

人其實是應該要運動的動物,現在很多城市人的工作都是坐在電腦面前,連回到家亦是對著四方框的物體,根本沒有幾多長時間活動的機會,而身邊也有不少朋友,竟然連行路十分鐘到地鐵站也覺遙遠,非要坐巴士轉車不可,那就連僅餘可以伸展筋骨的機會也所剩無幾。只是,現在生活太富裕,我們似乎也吃太多了,吃了又不去消耗熱量,問題顯而易見。

舊同學也說得好,到我們這個年紀,可能只活到人生的一半,隨時有另外三、四十年的人生要渡過,若果身體機能今日已經明顯退化,恐怕往後日子也會遇上很多限制,想要活得豐富也不會容易。

要減慢退化,或令身體裝備好日後可以迎接不同挑戰,保持適量的運動其實是需要的。我常告訴朋友,他們絕對不用去跑一個馬拉松比賽,就是三公里或五公里也很不錯,而一開始也不用如我一樣在運動場最少跑上二十個圈,跑兩個也是好的開始。而這兩次,我還寧願不自顧自的去跑,陪著她們跑兩個圈然後步行,之後再跑,一路傾談,好令她們分心而不會專注過程的辛苦。

保持運動也是一件終身事業,我不求自己或朋友一定要跑得多快或多遠,最重要是能夠愉快地維持下去,不單因為對身心健康,還要想想希望往後人生也可繼續活得豐富。

150119

2019年1月22日 星期二

也是質素問題



很少看收費報紙,剛好看到一篇有關內地馬拉松比賽的詳盡專題報道。據統計,中國大陸一年舉辦的長跑比賽在去年已超過一千場,即是一週約莫二十個,以中國大陸這麼多省市及人口,應該不算特別多,但重點是數目在這幾年間急速增長之餘參加人數亦以倍增。不過,明白中國的「國情」,大概也明白增長的原因是利潤大於重視人文質素。

報導中除了有不少經濟數字的統計,亦列出近年在內地馬拉松賽事中發生的奇聞,包括參賽選手集體走捷徑、正在衝刺爭標的選手被義工攔著要披上國旗、大批跑手在賽後誤食肥皂等,有的是賽會組織力的問題,亦有很多其實是選手本身的質素問題。

在專欄報導中,也訪問了常到內地參賽的香港健兒,令那位香港「代表」最深刻的,便是其他選手「放飛劍」,即吐痰,要他時刻提防。

我雖然只往中國大陸參與過三次馬拉松比賽,但對專欄及受訪者所描述的相當認同,其中也說到內地馬拉松出現層出不窮的奇聞,往往不是主辦單位的問題,而是內地跑者的質素,特別是大型的比賽,內地主辦單位的統籌能力往往叫人喜出望外,但控制不了的始終是參加者。

以參加過的深圳及廣州馬拉松為例,由報名、等候抽籤結果、領取選手包及參賽,過程皆非常流暢;只是說到防止代跑、安檢的措施,卻覺得到了擾民的程度,令參加者的整體觀感打了折扣,未能完全享受其中。

我不怪責主辦單位在領取選手包及入場時要作重重認證工夫,因為代跑及偷偷參賽等欺騙問題實在嚴重,儘管我相信中國人有心欺騙的一定能找到破綻,但最少主辦單位也努力去防範,那管只是做場戲,已令合資格的參加者好過一點;同樣,我不怪整段賽道幾乎皆圍上鐵欄密封,令支持者及市民跟所有跑手都有一定距離,因為知道若非如此,肯定有很多圍觀者衝出來拍攝、擊掌、攔路、遞上甚麼……,總之想像不到的也可發生。只可惜這亦令很多有心的支持者攔在外邊,我太太當日在廣州便被攔在終點線五百米以外的地方而不能見證我完成人生第二十個馬拉松。

很認同受訪的香港跑友所說,問題緣於內地很多參賽者是不知自己及其他人正在跑馬拉松。他們很多人視參賽為參加一個大型嘉年華會而已,所以女性打扮得濃妝艷抹、帶著為企業宣傳旗幟、帶著擴音器大聲播放音樂、因準備不足而受傷或未能完成賽事的人數的比例比國外的比賽多很多,所以在早前的比賽中集體走捷徑的情況絕非奇事,因為很多參加者其實只為「打卡」報到,走到終點領取完賽獎牌及紀念品便足夠,相信就是只需要跑二百米便收工也樂得如此,因為他們根本不是一心挑戰自我的跑手。同樣,由於他們連自己也不知正在參賽,所以也未明白其他人正為目標而努力奮鬥,他們只以自己為中心,沒理會其他人,亦不會明白其他人,所以隨意「放飛劍」、左穿右插為在大會攝影機前出鏡。

儘管今日在內地跑步的環境中仍要面對這些情況,可幸我並非甚麼爭標選手,每次也早已抱平常及輕鬆心態面對,所以縱使有些瑕疵,仍沒影響心情;何況,對「國情」也有些經驗和認識,對同胞的行為早已見怪不怪,這是國民質素的問題。不過我對中國的新一代是樂觀的,所以相信假以時日,中國人的整體平均質素會提升,令我們可以舒暢地參加更多鄰近地方舉行的比賽。

 080119

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

失之交臂


太太在平安夜當日竟然可以放工,罕有地只需返上半晝,下午一時便可離開辦公室開始放聖誕假;偏偏今年我卻有工作在身而不能夠按機構的時間表提早放工。往年因沒有迫切的工作我甚至會請假一兩小時,去找太太吃午飯,下午便開始假期了;過去我可以的太太沒有,今年太太擁有的則輪到我沒有,時間上如此錯配真令人無奈。

這天參加一個活動,因為活動展開的時間較晚,本應可以跟太太先慢慢地吃一個豐富早餐,誰知道她病了,我也惟有跟平常一樣吃麥皮便是了。事實上,太太一年也沒病一次,卻遇上這天,又是時間錯配,真的是失之交臂。

時間錯配在生活中真的平常不過,好像某天去某區域工作,然後打算順道在這區看一套電影,但偏偏該套電影不在這區上映;又例如稍後有個復活節長假期,想找一鄰近地方去個旅行兼跑一場馬拉松,誰知惟獨一個有賽事的地方在剛剛的旅行時去過,所以興趣查然。遇上這些失之交臂的事總有點可惜和不開心,覺得時間真的不好;只是我也會想,時間錯配也很平常,總不會每次也如意,而人往往只看到不如意的,順風順水的時候便不覺有甚麼問題而忽視。

每個人的人生遇到時間錯配、失之交臂的情況其實絕不罕見。不過,到底是在大事情上遇上還是小事情上遇上,倒是大分別。雖然上或不開心,但有時回頭一看,我倒慶幸失之交臂的往往都是小事,就好像不能和太太一起在平安夜早半日放工,其實也不過失去了額外三小時的相處,之後我們珍惜時間,還不是奪回美好的時光?

失之交臂的記憶印象深刻,但時間配合得天衣無縫的我們則輕易忘記。突然想起昔日和妹妹一起在紐約讀書及生活,她讀她的學士學位,我讀我的碩士學位,大家沒有夾過完成時間,但偏偏竟碰上一起畢業,我們便順道邀請母親過來參加我倆的畢業典禮,兩兄妹一起在外地大學行畢業,我慶幸我們沒有失之交臂。

又想起今日的工作,已經工作近七年了,成為工作時間最長的一份工,如此適合的工作也曾幾乎失之交臂,因為當日同一天收到兩份合約,本來傾向選擇去作營地的主任,但當晚剛好相約一位老朋友並適時的提醒改變我的決定;而入職之時,我的職位剛好是一個常設職位,反而早我入職三個月的同事卻是臨時職位,甚至再回看部門多年的發展和整合,我說是在一個辦公室氣氛最好、最和諧的日子入職。這幾年看到架構及人事上不斷轉變,我越加感恩在最適合的時間遇上這份工作。

同樣,人與人的相遇也是一樣十分神奇的事情,雖然多年的平安夜從未能和太太提早慶祝,但我始終感恩二十年前跟她在美國的紐約相遇,當日我是以留學生的身份去到紐約,太太則去到當地建立教會及社區中心,大家在同一個暑假去到紐約,沒遲也沒早,做就了我們的認識及往後的發展。

在一些小事情上失之交臂不重要,重要是我們在人生的大事上沒有,我感恩在學業、工作及感情的幾件事上沒有錯過甚麼,再數下去,當日遇到這間至今已住了十多年的單位並以平價購入、昔日買到人生第一部只需七百美元的二手車、高中時遇上好同學帶我認識主耶穌、入讀預科前碰上幾位弟兄姊妹令我揀選了最適合的學校。要緊在這些事上沒有錯失,其他小事情實在何足掛齒呢?

040119

2019年1月15日 星期二

品性難移








教會弟兄重新在社交媒體加入朋友,然後高調地公佈自己升職的喜訊;望了一眼只能給予「搖頭」的反應,沒有「讚」好也沒給予「笑笑樣」,因為心底內不知他甚麼時候又會打回原形。跟他熟略的知道他這個循環不是第一次,也肯定不是第一次。

即使已經為人丈夫及父親,這位弟兄情緒上的波動仍大,在一切順境之時,他說話滔滔不絕且風趣幽默,並會時常在社交媒體上大曬幸福相片及生活片段,又會參加教會大小相聚活動;但只要稍有不順,情緒立即有一百八十度轉變,先是主動離開各社交群組以中斷聯絡,然後謝絕大小聚會,極端時還會辭去得來不易的工作,甚至離家出走,嚷著要自殺。然後過了不久後又會好轉過來,跟著便會步入另一個循環。教會弟兄姊妹起初還會嘗試去開解及找他禱告,但漸漸也變得麻木,彷似習慣了,因為甚麼禱文及勸導也說過,也不知還有甚麼好說,何況弟兄有心封閉自己,刪除群組及謝絕大小相聚,要埋身也不容易。我們不少人也知道找社工輔導可能也是好辦法,但實在不忍見他跟十多二十年前的行為一樣,彷似長不大,仍常被環境及情緒困擾。

很想找一些人類心理學或行為學的專家研究一下,人不會從過去的失敗和經驗中學習嗎?例如很多年前已見這位弟兄在心情不好時會謝絕所有關心,退出所有群組,但當一切回復正常之時,要重新加入所有群組,不應該會想像一下有些尷尬?想想人家問起時要如何解釋?一次半次別人可能會體諒和支持,但當重複地發生了,要又一次礙眼地重新加入群組及在facebook要求別人再次加為朋友,不應該覺得無地自容嗎?我就覺得很羞家了。

不過我相信人就是不太懂從錯誤中學習,所以才有句成語叫「江山易改,品性難移」;也許是基因作崇,也許人真的愚蠢吧,那管是甚麼原因,我相信人的性情真的是難改變,所以「大花筒」就是經歷過破產,也會繼續花錢如流水,賭徒就算已經傾家蕩產,但還是一樣的盲目相信自己眼光而拿性命財產去冒險,「是非精」就是討人厭已經沒多少朋友,也仍會繼續搬弄是非。

還好,成語也是說到品性是難改而非不能改,看到弟兄在社交媒體的言論,過往自己或會因看不過眼而衝動及公開地回應兩句,正正也是出於我又真又率直又會不平則鳴的性情,但這樣也未免太主觀、太好管閒事,令自己的人際關係受挑戰。想到和弟兄的「習慣」相比,不過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從歷史中吸取了教訓,逐漸也學會減少批評,亦避免在社交媒體中指名道姓及公開的亂作評論,那管我還是很想好打不平。

我看到弟兄這次就是公佈一件喜訊也沒太多正面回應,恐怕不少人對他已有了評價,人人早已看在眼內,也用不著我說兩句,反倒希望自己能避免同一樣的循環,就學一下改變自己,改變品性,以人為鑑吧。

100119


2019年1月11日 星期五

不會一直留戀的事


還有一個月,這份工作便已踏入第八年,即是說如果我健健康康,沒犯大事被機構立即終止僱傭合約,我將會在同一機構工作超過七年,比第二位最長的工作多了一倍。若以上一代的準則,在同一機構工作七年算不得甚麼,但在這個耐性及忠誠意識欠奉、僱傭關係不如往昔的世代,七年已經不少了。

跟上級不歡而散的舊同事問我幾時離職,因為聽我說了很久;心底裡當然知道他的用意,就是想用激將法叫我快快「跳船」,好使上級的問題浮現或令部門持續地震不得安逸。但這位同事其實來到工作還不過半年,他最多也只是聽了半年,怎會是很久呢?何況,我從來也是說我不會留戀這份工作,我從不介意請辭,只是由不介意請辭到真的要遞上辭職信可以有很多不同程度,亦受不同因素影響。我想,至今最困難的時刻我才差點要上網查看如何寫一封辭職信,看來距離辭職的路一直也有點遠。

不過,從沒忘記提醒自己在世的工作是短暫和虛空,惟有作天上的工才是永恆。信仰確實影響我的仕途,雖然不能令我飛黃騰達,但也令我實寳在在,有份既正當又穩定的職業,甚至可能會令一些同齡的人羨慕。儘管如此,我仍常存儆醒的心態,告訴自己地上的事情沒有永遠,我隨時有轉工的打算,隨時要回到著西裝去面試的時候,尤其在這一年多的時間,經歷過同事突然死亡、行政總監突然被辭退、上司退休而不退、部門大搬遷、同級同事在一個月內走了一半……,我更加確定地上沒有永恆事。

既然工作不會永恆,那我就隨遇而安、順其自然便好了。曾經有好些時間,因為要承接離世同事的工作及位置,或因為同時有兩個直屬上司令我無所適從,或因為一些辦公室政治……,也曾令我有過離職的一丁點念頭,沒料到堅持了一陣子便柳暗花明;那些時候,距離我要離職近得多,現在的環境相比之下明顯未到惡劣的地步。

由於離世的為極資深的同事,一下子承接他的工作固然有一陣子困難,但渡過了,反而成為了一個受重視的領袖,而我也可把握機會學習這個角色並且嘗試去見證神。

縱然一路走下去不知神帶領如何,但這刻知道有神的帶領、有學習、受重用、工作應付得來、福利不錯、工作氣氛良好、返工位置優越等,辭職也不是這一刻,不過我也要提醒自己要保持虛心及警覺,免得留戀地上事。

何況,我仍有心志,希望參加冰島及法國波爾多酒園舉行的馬拉松,而這兩個比賽也是在這份工作中未必能參加上;再加上幫已故的爸爸及其雜誌辦一個展覽,就算辭了工後的任務也挺多和有意義。

現在隨心先走下去,畢竟今日擁有的經驗及位置也是值得珍惜的。
070119

2019年1月8日 星期二

不要做「阿叔」


店內只有一個廁所,男女共用,一位女士剛進入,我便站在門前等候,這時一位六十歲左右的阿姨走過來,應該也打算借用廁所,她便問我是否正在等候廁所,我藐一下四週,其實除了等待廁所外,我實在想不到我還可以站在這裡等候甚麼,原本很想將心中的想法直接回應她,好使她知道她實在不用腦,但還是決定不要這樣了,微笑並說了一個「係」字便是。

不過這位阿姨實在有趣,沒多久便又問我廁所內有沒有人,為甚麼這麼久仍沒有出來。我又再刻意地微笑起來,並清楚地告訴她廁所內有人,她是剛剛才進入的。相隔五秒左右,廁所內的女士便出來了。

說真的,對這位沒阿姨實在沒有好感,因她既沒有耐性亦沒常識,原本真的想多說一兩句「回應」她,暗諷她沒見識又沒耐性,但還是決定把這態度收下,只因為我實在不想「做阿叔」。

發現在這兩三年間,我似乎越來越在意身邊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既不滿意別人沒常識又沒帶腦子出街,又不憤人家沒教養及沒基本禮貌,好像在酒樓飲茶,第一位侍應過來問我幾多位以及要哪款茶葉,第二位侍應不久又過來詢問,我便沒好氣的回答:「剛才便告訴了給第一位,怎麼還要等這麼久?」其實我的潛台詞是你們為甚麼沒有默契的,怎麼沒團隊精神,不如少說話快些送上茶壺來。又好像在超市排隊等付費,見收銀員不說話只收錢我會覺得人家似機械人,輪到收銀員跟前面的顧客寒暄問暖幾句,我又會覺得人家不知分寸,怎麼有人排隊仍不快快手?

以上例子其實只是近幾年云云眾多事例的兩個,有時會說出口,有時不會,但最大問題卻是自己的心態,因為背後的出發點就是高傲自大,看不起別人,認為自己讀過下書,有見識有人生經驗又懂分析,所以便擅意去批評或藐視人家,即使有時沒把說話說到盡,但有時也覺得自己很討厭,越來越似不時遇上的「阿叔」,亦恐怕自己真的變成「阿叔」了。

看看這些「阿叔」的特點,不就是以為自己有見識、有經驗,自以為口才及反應了得,便開口埋口也要獨顯自己有理,伴隨便是批評、譏諷、不友善或自以為風趣的回應,那管他們間中確有道理,但對他們的回應實在不敢恭維。既是這樣,我的回應不就一樣惹人反感嗎?

除了不想討人厭,我想這樣的見證也不太好,畢竟基督徒應該予人和諧及包容的感覺,重要是令人感到有愛,這不是說我們不能有自己的見解和反應,但恐怕我的回應實在背道而馳。

看見那些令人討厭的行為,自己也實在應該要引以為鑑,尤其要明白這些行為每每出現在那些有一定年紀的阿叔身上,恐怕我也快將步他們後塵。不是勉強自己,而是應該退一步想想,世事未必一定如我眼見的一樣,少一點主觀論斷不會蝕底,反而高人一般少亮相,自己其實亦應該要多一點謙虛,放鬆多一點心情,做一個人見人愛的人。

271218

2019年1月4日 星期五

人人為主走不同路


一位教會姊妹在荃灣大會堂參加插畫展覽,與其他有同樣嗜好的朋友一起向公眾展示他們的傑作,能夠有機會走到這一步,也替她高興。起初不過見她參加一些興趣班,然後間中在社交媒體展示作品,後來次數越來越頻密,畫作越來越多,到今日參展,相信她兩年前也估不到有這樣的機會和這樣快便去到這樣一個小小里程碑。

我想起昔日學人追夢,出版一本屬於自己的書,沒想到後來交上一位讀者,而書本竟然在圖書館及基督教書室出現,也令自己感到莫名興奮。我們這些其實不太具天份及財力的人一路為自己的夢想及興趣一步步的走去,靠自己努力和毅力、爭取到的機會,並且可能要排除人家的誤會和對自己的疑惑,感到最小的突破也是一份很大的成就。我倒是過來人,所以很了解姊妹的喜悅,所以早早已決定去展覽支持她,分享她的喜悅。

在展覽中得知她藉此認識從不相識的人,甚至有小學校長打算叫她教學生畫畫,有這些錦上添花的經歷,實在更替她高興。多口問她有沒有教會弟兄姊妹過來捧場,她說有,但原來其中還有過來給她「訓話」了一個半小時的。

說是「訓話」可能嚴重了一點,弟兄姊妹專誠去到展覽場地,其實都是支持的心態居多,不過在支持的同時,也希望姊妹在靈性及興趣上取得平衡,甚至要把神放回首位,所以才有些「提醒」,但一個半小時似乎就真的多了一點。

看姊妹不時在社交媒體展示畫作,估計她所花在畫畫的時間不少,恐怕放在教會和事奉上的時間相對減弱。在我來說,我也認同應該顧念天上的事多於地上的事,因為天上的事才是永遠;只是我更相信我們始終不能跟地上的肉身切割,我們有本身的興趣、性格、背景、限制和恩賜,這一切都是神所賜,我們不應該按自己所得的本錢去榮耀神嗎?

有人強於背誦及解釋聖經、有人好以音樂榮耀神、亦有人能言善辯容易把人帶到神面前,大家恩賜不同造就崗位不同,可能我沒太多寫作天份卻喜歡以文字去作見證,姊妹從前做手工極為了得但現在收窄了要以插畫帶出人生總有高低起跌的正面思想,也許表面上看她不直接作神的工,但她帶出正面訊息、鼓勵別人、用插畫作橋樑跟很多沒信仰的人交流,不是同樣為神作了好見證嗎?

現今的世代其實更闊更多元化,某程度上我甚至還覺得文字不夠全面且具局限性,插畫可能更適合今日年輕一輩。但無論如何,事奉不應該是千篇一律,我們反而應該要運用與別不同的恩賜發揮自己,榮神益人。

當然,要去見證榮耀神自己也要先得力,徒有恩賜才華卻遠離神、沒正常聚會、沒與弟兄姊妹有愛的交往、連最基本的聖經真理也不曉得,一切亦是枉然。一個平衡點如何取捨從來不易拿捏,勸勉姊妹的大姐姐並非一定錯,但亦不應該抹殺姊妹在畫畫中的得著及用意。

回看過去,我也是感恩走過一條追逐出書小理想的路,即使已近十年,間中仍能發揮當中的用意;但經歷過後再回看,我亦更知應該投放多少於虛空的地上事和永恆的天上事。有些東西,還是要親身走過才明白的。

271218

2019年1月1日 星期二

回望二O一八 -- 跨進另一階段


二○一八年去到尾聲,太太去了台灣短宣,看似孤單的我反而珍惜一個人在家的時光,大家小別還不過一日多,我便先後跑了一個半程馬拉松、到天臺晾了毛巾和床單,以及幾年來第一次去了找牙醫洗牙,時間雖然仍是填得滿滿,但重要是不急趕,並有機會回看這年,思考人生點滴。相比於二○一七年,二○一八年就如這天一樣,豐富而不緊迫,多了一點空閒,也叫自己記得多笑一點。

今年跑過的馬拉松次數只是去年的一半,去旅行的次數也比上年少,目的地也不如去年遠走非洲,而工作亦只有年初的一個活動帶來比較大的壓力,往內地教會支援的次數比去年略少……,也許當「量」有所減退的同時,便留給自己多一點清閒,感覺這令身心比從前更舒暢。

今年已經是連續第三年需要面對身邊熟人的離世,年初是隔鄰部門一位十分關顧我的同事輕生,雖然影響不比去年身邊一位合作無間的同事不辭而別的震撼,但對一位平日表現開朗和健談的同事不動聲色的選擇結束生命仍然大惑不解;諷刺是有人自行了斷生命,有人卻求生不得,近兩年時常跟我和太太一起去跑步、看話劇和打羽毛球的教會姊妹,終於不敵癌症而在年中離世,對她的離開雖然覺得可惜,但到底能夠在她仍健在之時珍惜對方,一起擴闊境界,已算無憾了。

今年終於沒有近親離世,但我亦不敢怠慢,一年間也主動相約不同的親戚聚舊。相比過往,今年與親人相聚的比例多了,好像我回家找媽媽吃飯的次數應該是這十年來最高,與太太的時間亦有增無減,反而今年沒過往的熱衷找朋友相聚。一方面,越來越覺得朋友不用多,重要是找到價值觀和人生觀相近的,有些人性格跟你南轅北轍,也沒精神再花時間應酬他們了;另一方面,看到家人漸老,也不想在他們行動不便才去關心和愛他們,所以今年五月也先和媽媽、妹妹和妹夫去了紐西蘭,年尾又帶著太太跟她的父母去了臺中旅行,和太太獨行的就只有日本松本及上高地,我深明帶著漸老的父母同遊的機會已經所剩無幾了。

自己今年以來對一些人事物的睇法,似乎有明顯的調整,而我覺得最重要的,卻是重拾一個大哥哥,或在工作上比昔日更有承擔地作一個「大佬」的角色。

自去年年尾一位資深的同事離世,開始要擔當起辦公室前線員工的領袖,但事實上有大半年時間,一直不明神為何要用這樣的方式給我這個我不情願的任務,並且認為自己是被迫,且很無奈。但後來藉兩位基督徒舊同事開解,令纏擾我超過半年的陰霾逐漸消退;此外,年中來了一位新上司、年尾部門搬了辦公室,兩件事情直接或間接令同事班底大變,辦公室環境亦大不同,感覺一個時代確實終結了。我似乎已經不再是該資深同事的繼任人,反而是一個全新辦公室資歷最高的主任,所以當部門大地震時,上司找我回朝救駕兼訓練新同事,我明顯地已成為文員、助理經理,甚至部分高層眼中德高望重的「大佬」。他們對我「哥前哥後」固然知道「三分險」,但我亦明白到這是學做一個領袖的時候,究竟我在新人面前,在各人也以我作馬首是瞻之時,我能否避免高傲自大而保持謙卑?我可否為原則不去製造辦公室政治和分門結黨?我能否為神的緣故去作一個大公無私、不說是非、不排斥或不偏袒任何人的領袖呢?當去到這個位置,原來自己是可以很輕易地去作不同選擇然後做到對他人及部門影響深遠的決定。

這樣的功課和學習絕不簡單,但感恩我心態變了、環境也變了,這一年走過來,明顯感受到神一步步為我開路及解開心中的迷團,除了兩位舊同事的提醒、部門大搬遷和大地震外,今年由年初到年尾也不時被同事朋友及弟兄姊妹找上,有的問選擇工作或感情上的意見、有的涉及親人離世、有的涉辦公室人事問題,他們對我的信任及尊重令我知道自己原來已不知不覺累積了智慧和名聲去分享經驗和給予意見,這一切皆令我覺得我實在可運用自己的恩賜和經驗去榮神益人,也讓我比去年今日更樂意去承擔及為神在這崗位中多作一點。

而在二○一八年,幾個特別時刻還包括參加教會五十週年的行山活動,首次通宵行山兼行過歷來最長的距離;另外年尾的松本馬拉松因颱風取消,面對首次報了名但不能落場,是一個很珍貴的體驗;而今年也在教會的事奉崗位中作轉變、爸爸留下的足球雜誌得到香港歷史博物館垂青……二○一八年絕不簡單,似為我鋪排更精彩及榮耀的一九年。

2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