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的兩套電影,其戲名都是有一點「掛羊頭賣狗肉」的感覺。先是一套日本電影叫《屍殺片場》不是真的說殭屍而是談拍片的汗與淚;最近一套則來自泰國名叫《寄身100天》,那不是甚麼別人的靈魂寄身人家軀體的恐怖電影,而是有關青春及成長的故事。前者說到電影業,很好看但其實與我人生沒太大關連;後者拍得比較冗長,演員的演出也麻麻,但要反思的空間卻大得多。
《寄身100天》的故事說到一個年輕人的靈魂去了另一人的軀殼裡,他要用一百天的時間找出軀殼主人自殺的原因。雖然這個設定跟我的信仰相違背,但知道電影的主題其實是說到人生意義,所以也不妨入場看看。不過一如不少影評所說,電影雖長,卻又不夠深度,例如主角輕生的原因未免小題大造,而他最後終於覺醒,知道問題源自自我中心和鑽牛角尖而非其他人,亦沒有一個明顯的轉折點。的確,若單看結局及電影的主旨,其實這齣電影是挺有意思的。
故事改編自日本小說,據說製作人用了頗多時間去改編令故事能夠用於泰國,不知是否文化錯配,感覺故事的說服力不足,好像主角的輕生因為父母關係不好及他本身的小感情問題,還沒有因為學業成績、社會壓力及被朋輩排擠等其他年輕人重視的元素,主角似乎太脆弱了。
不過,這齣電影到底不是真人真事改編,所以我才膽敢對男主角糊亂批評,否則我還是不該多說,因為我不是當事人,誰知當事人的身心狀況和所遇到的一切細節呢?
電影令我想起大半年前隔鄰部門一位相熟的同事輕生,因為他平日總是笑臉迎人,十分有精神和正面,且有家庭,所以大家對他輕生也感到不可思議;更甚他是基督徒,自殺與信仰教導明顯相違背,就更令人詫異了。他的自殺固然令人痛心,更痛心卻是他的行動很傷害性,有非基督徒同事立即問我基督徒是否不可自殺,我無言。
在我有限的認知中,基督徒當然不應該自殺,但不應該及不可以是兩回事,若是不可自殺,即代表他因為做錯決定而不能「得救」,亦即是代表他的結局是落入地獄裡。只是,基督教的救恩卻不是這樣。
要回應同事,實在不是三言兩語可解釋清楚,若連十字架的意思也不知,需要解釋的時間就更長;但在我心中,即使知道基督徒真的不應該自殺,他的見證亦確實不好,但我還是不去論斷和批評,因為我深信這個成熟的成年人,走到這步肯定有很大的困難,事發後傳媒有些推測,但我相信那些都是表面,有誰比他更知道自己的困難呢?正如有時當我遇到工作上的挫折,偏偏同一時間又發生一兩件令我難受的經歷,我一剎那間也會感到萬念俱灰,怎麼我沒有朋友、怎麼我的家人不體諒等等,但原來很多時都是一時的黑雲掩蓋大地,轉過頭便想清楚我根本有很多關心我的知心友,而我的家人根本從沒有不體諒。人生經歷高低起跌其實也是絕大部分人需面對的平常事。
回頭一看,我至今遇到的問題也不是甚麼天大的困難,姑且有時也可剎時出現萬念俱灰的感覺,何況其他人若真的遇上大問題,又或患上情緒或抑鬱病呢?若他們感覺沒能力、心無所戀及情緒智商不夠力應付,最後走上絕路也非沒原因。
人生和生死從不是一個簡單的課題,我就不敢自誇我大小問題也必能安然渡過,所以不敢隨便批評一個輕生的人,那管他是基督徒。
(13•12•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