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二○一八年還未夠半個月,接連被人找「上門」,簡直受寵若驚;真奇怪,也有好一段時間沒有被人找來給予意見,今年卻在短短時間內被教會弟兄姊妹和同事「點中」,要我給他們的感情事及同事的相處給予意見。
先是教會姊妹提起她的感情問題,特別是她的男朋友現在沒有穩定地返教會聚會,她很擔心日後的相處,不知怎樣辦;然後有位女同事,近日跟她自己部門的同事在相處上出現了很大困難,認識這位同事已久,雖然她並非無懈可擊,但她盡忠有禮且很有人情味,這是她本身的優點,問題大概只是跟同事的分工及摩合而已。其實,短短半個月,還有人問過我會否樂意在一個婚宴裡做一對聾啞新人的伴郎,又有另一位同事的媽媽剛離世,讓我有機會說到人生生死問題及宗教上的事情。這段時期分享意見也花了不少時間和心思。
曾幾何時,自己是不少教會弟妹及朋友的傾吐對象,尤其在美國工作時的最後兩三年,適逢工作涉及青少年人,服務對象中有很多中學生,他們會問我有關升學的意見,或者他們覺得我有這方面的經驗,又不會如他們父母般給予只講現實的答案,到底我便不是讀電腦和商科這等華人熱門科目的人辦。到後來,我回香港發展,他們也先後升讀大學及踏足社會工作,間中仍會問我一些有關工作上的建議;但到這幾年,因為離開美國也有好些時間,而昔日常找我傾訴的年輕人不單有穩定工作,甚至還已經成家立室,生兒育女,說到「湊仔經」,我真的無能為力,因為我還沒有這些經驗。
或者曾經離開香港十年多,沒有培養到和香港教會弟妹的感情,所以好一段時間並沒有太多被找上給予意見的機會,間中會有,但並非太頻密。
要找對象傾訴和尋求意見有時都很主觀,除了對方給人的印象是否成熟和具人生閱歷,也講求是否投契和具親和力,這是十分主觀的感受,別人覺得我令人舒服,我未必覺得對方令我舒服等,甚至昔日一些曾有過太多工作互動的也有可能影響彼此關係。
這次找著我的四個人,也算熟稔,其中雖然有兩位是同事,但卻算是隔鄰部門,有合作卻不太緊密,所以相熟之餘又少有因工作出現芥蒂,相反那些有限度的合作關係卻累積了一些交往,知道我成熟和可信賴。
當人生經驗不斷累積,總會明白一些道理和事情,怎樣會對我們好、怎樣較適合我們的本性。正如感情事,信與不信是否真的不能同負一軛?不穩定聚會的同伴會否對我們心靈有影響等?當知道聖經教導,又累積看到身邊弟兄姊妹的「結局」,自然知道如何給予意見和提醒了。
能夠分享經驗還是開心的,尤其是得人信任,有機會扶掖後進,便加添覺得人生不枉過。想不到我這位大哥哥突然被喚醒,要重出江湖。
(22.01.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