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7日 星期五

最感動的一段


雖然跑過多次馬拉松,每次完成這四十多公里的路程也覺得不容易,另外年輕時亦曾在學校的運動會的跑步項目中獲得不少奬項,但人生至今叫我最感動的一次,還是十月時參加在金鐘舉行的遮打撐學生馬拉松。毫無疑問,區區五公里的路段根本遠遠說不上是長跑,更遑論說是一次馬拉松,只是這個活動卻是召集一班長跑和馬拉松愛好者,以自己的喜好和熟識的方式,去表達對學生的支持,正如攀山愛好者、廣告製作人和演藝學院的學生,也以自己的專長方式去表達訴求一樣。

民主和真普選的訴求故然是大伙兒的目標,當然人人選擇如何達到目標的方式不同,有人主張一開始便要爭取到最多最盡,亦有人傾向以循序漸進的方法達至目標,即使主張的方式有不同,但參與者皆肯定學生的爭取有理,尤其看到政府和警方竟以警棍、催淚彈和偏袒的執法對待和平示威的學生,這才是很多香港人最不齒而決定走上街的目的,所以口號還是以撐學生為主軸。

這一次,多謝一位曾一起到外國跑步的跑友兼團友,主動邀請我一同參加。儘管大家對主辦單位認識不多,參與前也會略略考慮過自身安危,但或許大家年紀和背景皆相近,特別對爭取民主、支持學生的訴求很強烈,並且仍存著一點理想,於是便決定以雙腳去支持。

不能否認,以跑步去支持學生和爭取民主也有點風馬牛不相干,到底不及攀山愛好者在獅子山懸掛奪目的橫額來得精彩,亦不及藝術家般以表演和作品表達訴求來得實際;但跑步也是身體力行的好方式,尤其不少示威者已經長時間留宿示威地區,其體力和精神上的消耗,絕不比我們跑步流出滿身汗水而遜色,甚至嚴格來說,其實更加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我想,爭取民主和真普選確也是慢慢長路,從很多西方國家的經驗,讓我們知道民主運動絕對可以以一場漫長的馬拉松來形容;也許世界級的選手能以兩個多小時便完成一次真實的馬拉松,就算跑得較慢的選手亦不過以六、七小時便跑畢,數字上雖然絕不可相題並論,但過程上的辛苦,尤其經歷過「撞牆」,有過覺得再負荷不到而要放棄的階段時,即使是一次三、四小時的馬拉松,也可以覺得每分每秒也很難渡過,所以以馬拉松比喻民主運動其實也十分貼切的。一班熱愛長跑的愛好者,以雙腳去支持一場民主運動,可能毫不起眼,可能令人費解,但我們的表達和參與,其精神上的意義和象徵,也絕不失禮。

這個週日,也是首次踏足金鐘的示威區,示威人士的自律、和平和堅持,比我從社交媒體所聽聞的更令人感動。當我們一伙人跑經不同的示威區,眾示威者和學生竟然給我們報以鼓掌,心中很慚愧,因為這五公里、不超過三十分鐘的路段對我們跑開長跑的人來說可說輕而易舉,全段路隨時連一滴汗水也流不出來;但這些給我們鼓掌的,卻可能受過催淚彈與警棍,還要多日在街上露宿而不回自己安樂窩的人,掌聲倒應該是我們給他們的。那份感動幾乎令淚水奪框而出,只能作的惟有邊跑邊向他們拍掌,叫大家「加油」。

活動完畢,旁邊一位參加者雙眼通紅,一時身上沒有紙巾,惟有向附近學生索取,他們一舉給我們三包紙巾。也許他們以為我們要用來抹乾汗水,所以一次幾包奉上;不是,我們汗水其實流得比你們少,但心中和眼裡因感動和謝意而流出的淚水,其實多多紙巾也抹不了。

19•11•14

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

就繼續「炫耀」好了


熟悉日本社會及民生的專欄作者說,日本人越來越不喜歡在Facebook上分享自己的狀況,理由是分享好的經歷,會被人說是炫耀;分享不好的事,又會有人幸災樂禍;即使是難得放假去旅行,在面書分享照片,又會害怕對不住在崗位努力耕耘的同僚。為免麻煩,還是甚麼也不好分享了。

活在這個世代真是困難,科技帶給人方便,卻也同時帶給人更多煩惱和憂慮。有人可以籍科技及媒體一夜成名,但亦有人可以一舉身敗名裂,活在資訊發達的地方真需要小心謹慎,誰知道你我會否突然成為焦點。

不過,原來小心謹慎、溫文儒雅也沒有用,因為這世界已經很危險。看一位專欄作家近日的分享,才知他的見解常被批評,說實話,一直追看他分享的文章,基本上還不過是工作經驗和體會,用字婉轉客氣,並且從未見他惡言相,反倒常常自嘲一番;可憐連這樣的專欄作者也常被批評,在這個世界做甚麼事恐怕都會有錯。

自己常上載照片於Facebook上,又一星期分享兩篇有關自己感受和經歷的文章於網誌,有時都擔心太過公開自己,甚至間中亦怕得罪不知從何而來的江湖人士。不得不承認,已為別人的緣故而多了作避忌,例如一些相片選擇不公開,網誌用字又會盡力客觀,但恐怕仍遠遠不及那位專欄作家的得體,或許我的文章一見報,定必萬箭穿心。

不過,看到專欄作家的個人分享,或解釋到日本人用Facebook的現象,很覺得今日無論人怎樣做,也不會令人人滿意、人人舒服。想公開地感恩,會被說成炫耀;希望得關心得支持,則換來幸災樂禍;對一些看不過眼的事而發聲,又可能被人家反擊;連分享尋常不過的家庭照、旅行照和工餘時的照片也會給人家帶來壓力和聯想到負面,那麼甚麼事也不要做也不好做,就不是最正確?

人需要分享、需要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而這行動的背後當然不應該傷害到人家,所以一定程度的修飾也是無可厚非,那管同時會有些「失真」;不過眼見這世代的人原來已弱不禁風,不單批評不得,連小小意見也接受不了,幹嗎還要自我審查,然後失去自我和真誠地去表達呢?

回看這幾年,發覺自己年紀越大,便越會去包裝和修飾自己,逐漸失去真我,既時會擔心Facebook上的照片令人覺得我在「晒命」,又會疑惑我和太太的生活照令人感到我正在炫耀。不過我知道我心中只想感恩我擁有的這一切,包括喜怒哀樂、人生高低起跌;在年復年,月復月,不再年輕又多了避忌的這刻,就更加不要讓「自我」和「真誠」徹底失去。

3•2•15

2015年2月20日 星期五

仍然吸引我的題目


剛剛的聖誕新年黃金檔期,發現了兩套有趣的電影,一套是講及一個法國家庭,一個父親有四個女兒,頭三位千金分別嫁給了一個阿拉伯移民後裔、一個猶太移民後裔和一個中國人後裔,輪到幼女,還是打不破父親的「宿命」,因為她要嫁給一個非洲黑人。這樣的組合在現實上應該微乎其微,但未看前已預知這一定是一套有關文化民族和宗教議題的電影。同期還有一套沒幾多影院播映的動畫,這個檔期上畫的動畫不少,但特別卻在於這是一套由南美洲阿根廷製作的動畫。一看到宣傳介紹,前者是法國歷來的電影票房第六位,後者則是整個南美洲歷來票房最高的動畫,想也不想,立即買張戲票。

的而且確,單看前者的故事,後者的出品地,大可肯定兩套電影未必能進入本地大雅之堂,只可惜,看過電影,還覺得那是香港人的損失,別說題材新鮮有趣,更重要是兩套電影也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元素,前者涵蓋了回教、猶太教、天主教、中國人、非洲人、法國人等這些根本可以水火不容的元素,後者則散發出跟美國荷里活和日本不同的味道,我沒去過南美洲,所以不敢說那樣是否南美國家的風味,但這套動畫確令我眼前一亮。

二○一四年年尾,剛好是離開香港到美國留學的二十週年,仍深深記得當日初到美國,便被接踵而來的文化題目吸引,既有在大學分班試中被要求詮釋「勇氣」這個字而難倒,又有老師帶我品嚐所謂的美國菜—漢堡包加薯條,學校內遇上各式各樣來自中南美洲、非洲、以及亞洲其他地方的同學,當然還常常以中美文化作題目和作比較。

幾年前從美國返回香港,人生亦早已從求學踏入工作階段,表面上可能已少有再探討文化差異的問題,但一有機會遇上,興趣便再次油然而生,現在間中知道有些小道電影,只要故事吸引和有好名聲,便會到戲院看看,雖然主要還離不開法國、日本和台灣製作,間中才有印度和以色列的好戲,但跟荷里活方程式的分別始終顯而易見,最少也令我不會局限在同一模式的世界內,仍知道這個世界還有很多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

雖然貴為國際城市,而這個城市的人的外遊次數可算世界數一數二,但坦白說,即使我也是香港人,仍覺得香港人的視野及對其他文化的認識和接受程度十分一般,或許在這個講求實際及外在的地方,有關內涵和複雜一點的東西便會被忽視。

怎樣也好,慶幸今日即使已過了批判、求知慾最高的時期,仍有一點去認識其他民族和文化的火熱,我們身處這地方,其實只是地球上一個極微小的角落,各個地方有不同的風土人情和獨特文化,認識更多可能對我們升職加薪沒有幫助,但擴闊了我們的視野和眼界,卻叫我們不容易自滿和自我中心,何況這世界其實還真是很有趣的。

3•2•15

2015年2月17日 星期二

也許是反射出一份憂慮


中央政府為香港制定的政改方案得不到廣泛支持,我想與其說是真假普選的問題,倒不如說是香港人尤其年輕一代對中國政府的憂慮。

不得不承認,一些內地人說的沒錯,香港到底是整個中國境內有最多民主和自由的地方,還不滿足嗎?當然,若我們完全接受這句話,我們還應該滿足於成為地球村內最富有的一成人,然後可辭工享受生活。

說實話,若果問究竟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為何不是真普選,究竟公民提名方案如何違反基本法,究竟提名委員會如何改動便能增加民主成份?我相信就算走在雨傘運動最前線的人也未必個個能說得清;但我們卻知道香港的政改竟要一個普世公認未有民主的政權批准和為我們設計,而這個國家素常給我們的印象又不太好,所以我會疑問雨傘運動的出現,其實是否反射岀我們對中國政府的憂慮?

以我為例,我其實亦不喜歡那些偏激的民主派,日後即使他們能入閘參選,恐怕我亦未必支持他們;只是,我同樣亦害怕由中央政府欽點的人,因為他們給人的印象多是戀棧權利、說話粗聲粗氣、沒文化又沒主見,只懂奉承中央政府,見風轉舵,遑論會為香港人著想;再看媒體報導有關內地的官員,往往都是要加上貪贓枉法、權鬥、目無法紀、官商包庇等字眼的新聞,很難怪我們不擔心日後篩選出來的候選人也將差不多。

不能否認,媒體每每偏向揀選報導負面新聞,批評中國政府和官員全部皆貪官污吏也是不公平,只是關於內地的負面訊息似乎又真的無日無之,這邊廂某政治局常委因貪贓枉法被撤去職權,那邊廂官員強行徵地逼走老百姓,然後記者發現官員大排筵席而被打,還未計一些只為尋找毒奶粉、豆腐渣工程真相而在閉門審訊後總被判甚麼尋釁茲事罪的事件;即使平常不留意政治和中國版新聞的人,聽到的內地新聞就是打假波、黒哨、內地土豪在其他國家和飛機上的醜態,至於張紀中兒子和成龍兒子皆向他人提供吸毒場所而判刑不同,大家早已心知肚明是怎樣的一回事。

當時常聽到這些新聞,很自然便聯想到若由一位中央政府篩選過及「差派」的官員打理香港,日後由他委派的官員恐怕便與我們時常聽到有關內地官員的行為劃上等號,然後香港的政制、司法和社會,便變成跟內地一樣的負面。這些當然未必會一一發生,但亦確實會令很多香港人憂慮。

其實很多受過更好教育的一代,都明白每個國家和政制也有本身的不善,正如我曾身處美國超過十年,知道很多人也不覺美國有真正的民主,尤其選舉基本上是由兩黨壟斷,而兩黨與商界的關係亦千絲萬縷,更何況種族問題多年仍解決不了;同樣,昔日由英國政府委派的港督就比今日更不民主,但為何有人仍看似棧戀地揮舞殖民地的獅子旗,或大喊要港獨?也許這不是他們的真意,卻只為表達他們對中國政權的抗拒。

在我而言,因為常有機會到內地走走,耳聞目睹也不盡是壞人壞事,甚至還持平地想到這政權解決了十多億人口的溫飽,也非一無事處。可惜,諷刺地,最要踏足內地,以了解內地實情的部份香港人,偏偏卻不透明、不按制度地被判處「不能回自己祖國」的刑罰,這又不就是一個留給普羅香港人另一個負面的印象嗎?

也許從沒幾多香港人支持港獨,最多只是希望有制度有法治而非人治;同樣,誰希望給不同膚色、不同聲同氣的人管治,但那些所謂外來勢力給人的印象卻還沒有中國讓我們看到的差,只可惜中港政府及官員仍然一而再的捉錯用神,只懂批評人家的不是卻管不好自己,又用上錯誤示範,留下負面印象,令我們更擔心未來政權的主人翁,才做就今日的對抗場面。

30•1•15

2015年2月13日 星期五

還算不俗的旅程


儘管在新加坡跑了一次最辛苦、最慢的馬拉松,又經歷了和太太的「失散驚魂」,還加上對這個地方的感覺相當麻麻,不過回看整個旅程的點滴,我還是相當感恩有這樣一次旅行。

的而且確,新加坡沒有風光如畫的美景,沒有太多獨特的舊式建築,吸引人的還是人手打做的新型建築物,而且此地方消費昂貴,唯一吸引我的就是這麼三大文化交融,算是跟香港比較不同。不過,各地始終有各地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色,新加坡亦的的確確跟鄰近的馬來西亞很不同,到底不失一次擴闊眼界的機會,那管覺得去一次便足夠了。

至於與眾「團友」的互動和相處,其實可算比較遜色,兩位同行的教會姊妹不單沒令旅程增值,還有一些麻煩是因她們而起;而與年老爸爸同行不單不能行軍迅速,還失去了一些自由;更要加上和太太白白浪費了兩個多小時互相尋找對方,並且大家皆擔心對方有事而大為憂慮,這些皆不是十分好的經歷。不過,難得和爸爸同行,與太太一同經歷困難而最後能夠大團圓結局,這份體驗是難忘,也最終變得正面,尤其與爸爸在二O一四年幾乎經歷生離死別,年尾能夠有這樣的一次旅程更顯得難能可貴。

在新加坡跑了人生最慢的一次馬拉松,起初還對那退步甚多的成績感到不快,甚至乎還令自己對跑馬拉松帶來了陰影,但一個月後再看官方的統計數據,才驚覺自己做出的時間原來毫不失禮。過去幾次馬拉松,我在所有跑手中的成績一般只是頭三分一或中間位置,但這次我竟然比四分三選手優勝。我相信當日炎熱的天氣影響了絕大部份參賽者的表現,雖然我在賽事的尾段行走各半,但因著自己仍奮力去作戰,最後仍得到些好結果。我為著這份鬥志和精神仍感到自豪。

所以,回看這些本為負面,最後卻成為祝福和回憶的好經歷,實在不得不對這次新加坡之旅重新評價,也許起初還可能因疲倦而多了些負面的主觀感覺,但當逐漸下來總結行程,才發現客觀上還有很多很多可取的地方。事實上,還沒提及我們在這個行程還有機會和當地教會的弟兄姊妹吃了一個下午茶;另外,就算我們行得不快速,原來也行過或試過旅遊書推薦十大在新加坡必做的事的其中六樣;不過最叫我感恩的,還應該是我們在新加坡渡過愉快並有意思的三日,三人全程的花費還不夠一萬元,如此成本代價下,還應該要求甚麼呢?

13•1•15

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

比昔日更富裕


從內地回香港,乘搭港鐵時,看到對面的小女孩十分著緊那放在距離她遠遠的車門邊那個大紅白藍袋,而那個大袋其實是她爸爸放的,因為他應該不想放在車廂內阻塞位置,反而放在那個角位較適合。原本也不太留意,但每逢到站開門有乘客上落後,小女孩例必緊張地放棄自己的座位,走去大袋處,甚至想拉回自己的座位旁邊,不過卻遭分開坐的爸爸叫停,甚至著她不要緊張。

事實上,我也有點希奇小女孩會比成人更珍惜財物,我也不管大袋內的財物是否小女孩的寶物,也不去想那位父親把屬於自己的東西放在一邊是否應該,但我卻聯想到今時今日香港的確比昔日富裕,東西放在一邊也未必會被人拿去。正如一次見到一位搬運工人在商場地下一層從電梯搬東西上上層,一次過不能全部搬上,便把另兩個箱留下,兩三分鐘後再來取。我想,他都幾大膽;但說實話,換轉是我,若無其他辦法,可能也會如此。

其實,我都不知是今日香港的整體守法意識高了,還是社會已經頗富裕,用不著偷取或拿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我還夠膽說,把一部舊款智能電話放在商場的座椅上,可能還不會被人垂青。當然,這好現象的背後還涉及機會率的問題,我相信對價值不高的財物有貪念而又付緒行動的人未必太多,自己不小心時而又巧合地遇上的機會更細,當然在遊客區又另計。

的而且確,若香港人的守法和教育水平提高了,我們除了知道不應該拾遺不報、不問自取外,也會知道付出的代價隨時比偷取的物件高,例如小女孩放在門邊大袋內的東西可能只是她心愛的毛公仔,搬運工人稍後才拿取的可能只是兩箱信封,若「有心人」要膽戰心驚地拿走,卻原來得物無所用,就真是陪了夫人又折兵了。

所以,我會從經濟角度看這是付出的代價跟「收穫」未必成正比,若果整體生活水平也不俗,隨時有餘錢買東西,絕對用不著冒犯法之險去偷去搶。因此,今日的便利店和藥房,也把貨品放出店外,有心偷取的絕不困難;同樣,超級市場也越來越開放式,除了那些入閘卡機越來越少外,甚至發現越來越多超級市場使用自助收費,就讓客人自動自覺繳費,然後請後少請個收銀員,可能超級市場早已計算過,即或間中遇上小偷,要偷的不過是一罐汽水和一排朱古力,成本遠遠比請一個收銀員低。

事實上,今日香港這個現象令我想起日本和西方發達國家,教育及守法水平較高自然不在話下,但這些地方同樣較富裕,基本生活條件不俗,既令為兩餐而挺而走險的人少了,亦讓人知道代價比一時貪念高。不過,我還是寧願是教育水平好了,公民的守法和道德質素高了,才令這社會更健康。

23•1•15




2015年2月6日 星期五

不打算再重遊的地方


雖然在新加坡破了自己最慢的一次馬拉松的成績,又曾和太太失散長達兩個多小時,但不打算重遊這個地方並沒有跟以上兩個原因有直接關連,也許最簡單去解釋,就是如朋友所言,這是一個又細又熱,但物價卻又挺貴的城市,以這樣價錢,倒不如去日本韓國也罷。

的確,香港夏季已夠熱,但新加坡原來一年四季也一樣的熱,雖然這次到新加坡已算做「冬天」,但跑馬拉松當日的溫度也去到三十四度,相信沒有太多人喜歡全日熱烘烘的留在街上,只是去冷氣大開的大型商場,何需遠道新加坡,又不是更便宜,香港的商場不也一樣嗎?

不能否認,新加坡倒是有些獨特的東西,例如環球片埸主題公園、夜間動物園、街邊食檔等,只是除了熱愛緊張刺激的機動遊戲之外,大部份其實可以在鄰近的馬來西亞和泰國嘗到,而價錢還便宜得多。當然,聞說新加坡的夜間動物園是全亞洲最大、摩天輪是全世界最高,若果喜愛這些名堂,新加坡倒也有一些世界或亞洲之最,但對我而言,這些噱頭並非特別吸引,好像入到夜間動物園,其實內裡漆黑一片,開放時間又相當有限,所能遊覽到地方其實不太多。

不過,也得承認新加坡還是有其優秀的地方,例如交通方便、一般人使用英語的能力和人文水平等,皆令人覺得這些優勢是鄰近地區不能媲美;來到新加坡是會覺得安全和衛生,不易迷路,不容易遇上騙子,而服務水平及在不同範疇上的組織力是相當不俗,只要用上普通話和英語便能在全國暢通無阻。另外,這裡容易見到不同民族的居民和平共處,可說是西方國家以外最成功的一個,這些皆是很正面的經驗。

也許高水平的軟件全賴良好的發展和教育,而發展的背後便是令租金、薪金和物價上升,所以新加坡的物價是全東南亞最高,同一樣東西在新加坡會比在馬來西亞貴了一倍,更別說按摩及美容這些講求服務的項目了,難怪去年在泰國清邁遇上到當地洗牙的新加坡人。

若未曾到過新加坡,也是值得一去,尤其要看看這個能多民族共存的東方社會,然後試試不失傳統風格的地道美食,再走過那個名不虛傳的世界最佳機場,倒會明白新加坡為何是香港最直接的競爭對手。若我是官員,也許倒應該多來新加坡幾遍,研究和吸收這個背景十分接近的城市的優勢和成功因素;但作為遊客,我覺得一次就夠,因為這裡未至於風光如畫,要享受按摩或浸溫泉等作鬆弛的服務又斷不在這裡,購物又不便宜,來過看一看便好了。

24•12•14

2015年2月3日 星期二

又是價值觀的問題



家族中出現爭論。

話說八十多歲的外婆前年跟三姨到了美國,打算在一個環境、食物及醫療水平皆較好的地方調理一下身體,但不知甚麼緣故,她一直留下來,至今已近一年半。據知她去了美國幾個月後,已出現思鄉的情緒,只是她不會買機票,不會搭車去機場,便唯有一直待在美國。

近日她的愁緒越見加增,家族中當然有人希望她早日回來,因為她絕大部份的親戚朋友也在香港,連教會也去了廿多年,在香港始終會令她開心一些;但亦有些人想她留在美國,理據是那邊環境如空氣及生活質素也較好,可以讓她延年益壽。因著外婆的去留,看來家族中出現了兩派,當然在兩個決定的背後,還有經濟考慮、長幼輩分的複雜因素去影響。

很明顯,無論是想外婆回香港,或想她留下,也是因為愛錫外婆,想為她好,這點絕不用置疑,不過究竟怎樣才是為她好呢,是生命還是快樂?才是這次爭論的焦點所在。有人說「留得青山在,那怕無柴燒」,那是重視一條活命;但古語卻亦有云「死有輕於鴻毛,有重於泰山」,那是重視生存意義。不能否認,兩者看似相矛盾但其實皆沒有錯,只不過重心不同,亦可能因應不同情況和人生階段而用。

我雖然偏向支持人生的內涵比長度重要,但亦能明白部份長輩寧願外婆長命百歲,因為他們比起我及一些孫輩與外婆的關係更緊密,更不能失去外婆,有些感受雖然較主觀和自私,但卻很實在和合理,絕不能抹殺他們的情感。

這次爭論令我想起「雨傘運動」,也許表面上是政改的問題,但其實後期已有不少人明白是世代和價值觀的問題。昔日獅子山的精神,是在亂世中求安定,努力求存養活家人,所以他們偏向要安定繁榮,少變動少事故為佳,即使略為委曲求全,也無可無不可;但同一座獅子山,新一代已不用再為兩餐而拼盡,今日社會大致安穩,我們追求的是「人生需要金字塔」中更高的層面,包括公平、自由和平等,所以我們不能接受制度不公,又壓制自由。兩代所追求的其實皆沒錯,只不過在不同世代、不同環境下,所追求的不同。

在家族的爭論中,我最後還是不發一言,因為二元的選擇似乎令事情變成黑白之分,其實很不全面,很容易做成對立;但重要是希望家族中每個人也明白到,無論最後決定外婆的去或留,背後其實皆因為我們都+分愛外婆之故。

2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