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 星期二

擴闊視野的機會

跟着三位資深同事到總部,原本應該是參加一場屬於部門層面的會議,只是無論上司及這三位同事也沒有叫我認真準備什麼,只提我隨時準備定一個三十秒的自我介紹,後來再補充說預備定用英文介紹就更加好。真不明白怎麼開會不要預備定一些工作報告和數字。去到了解流程才知道原來這天有十多位來自其他國家及地區的青年領袖來到總部,他們在既定的交流活動和行程之外,並特別在這次會議中作一些介紹。在我認知中比較認識的國家有阿根廷和瑞典,半熟識的就是不丹和白俄羅斯,還有一個代表來自加勒比海巴貝多(Barbados) 叫國家,是我人生從未聽聞過的一個地方;不過最叫我驚訝的卻竟然還有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的代表,不知道她們能否若無其事地交流。他們介紹自己之外,也介紹他們在當地的工作,除了有電腦製作的畫面及影像,其中兩個國家的代表還教我們當地的民族舞蹈並邀請與會者一同跳出來。

在不同的工作機構參加過數不到的工作會議,但這種形式的會議則是前所未有,還好這個機構也算是一個享負勝名的國際組織,所以才能夠邀請到其他國家的代表來到一同參與,否則真的害怕我不知去到一個什麼樣的機構工作。儘管會議的形式有些特別,但不得不承認透過這會議再一次把自己的視野擴闊。

我覺得自己的人生都幾特別,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個機會去開拓自己的視野,特別是要去接觸及了解認識一些不同的國家和民族。

首先是年輕的時候前往美國讀大學,那裏的而且確是一個多元民族共冶一爐的地方,既有不少來自東歐的同學,亦有來自非洲、東南亞和南美洲的學生,我在那裏認識過幾位要好的遼國和越南同學,亦曾詫異竟然有羅馬尼亞的同學到那個美國的小鎮讀書,那個時候真的大大擴闊了自己的國際視野,知道世界其實真的很大。後來在工作中要服務拉丁裔、非裔、猶太裔和愛爾蘭裔等移民,更加不在話下。

讀書及工作超過十年之後返回香港,在香港的第一份工作之後有自己的第一次短宣,目的地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在那個國家雖然只逗留了兩個星期的時間,不過也是繼逗留在美國之後,另一個逗留時間最長而生活文化又跟香港截然不同的地方。

想不到在這個旅程回來之後,我加入了一個專門協助本地少數族裔的非牟利機構工作,在那兩年的日子,我需要跟主要來自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泊爾的移民及團體領袖打交道,很自然也要認識他們的文化、生活和習俗,因為工作的緣故我第一次走進他們的錫克廟,另外又要認識他們的文字和飲食。他們有很多雖然已經入籍成為香港人,只是仍然感受到他們跟主流的香港生活很不相同,但無論是相同還是不同,這個階段又一次讓我認識到就是在小小的香港,也有很多活得不一樣的人。

在這份工作之後,雖然沒有一份工作是開宗明義要跟其他國籍的人合作,但由於我的履歷中擁有過和少數族裔一同工作的經驗,所以上司間中也會找我協助某些跟少數族裔有關的計劃,甚至在教會中也曾有一位來自尼泊爾的弟兄特別跟我熟略。

近三年,先後前往大洋洲的島國斐濟和東非的國家肯亞短宣一段時間,那個時候跟在當地生活的弟兄姊妹一同相處、一同吃喝和一同聚會,比起昔日在校園一同學習和做功課更是高了另一個層次。

本來以為在這兩個短宣旅程之後,自己的國際視野需要暫時停止擴闊,卻想不到現在的工作機構還是會提供一個場合給員工,讓我們認識除了這個細小的香港和大中華地區之外,我們還有更廣闊的世界讓我們去了解。這提醒我們雖然我們恍似活在一個和平沒災難和戰亂的地方,只是我們認識的朋友中可能有來自仍正受戰火影響的地方,又或者他們的國民大部份仍活在貧窮線下,我們不要以為自己已經是世界的全部,在這個地球上還有很多不同的人正在努力生活著。

(22·06·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