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小組後,和一位年輕的成員向著相同的方向步行回家,他正在為前路而苦惱,本來我也不欲和他那樣年紀的人有說太多,免得我好像那些大叔一樣滔滔不絕跟人「話當年」,令人厭煩和卻步,誰知道他卻主動問起我當年為何在公開試中失手,見他竟然有興趣想知道,於是便和他分享一些感受。
事緣這位才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正打算投考紀律部隊,於是他便跟他的基督徒媽媽過來一起操練體能,其實年輕人的體能只要稍有操練便可以提升得很快,不過在平時跟他的對話中感受到他正有一般年輕人的通病,就是認定他今日的選擇必定適合他,於是我某次便輕輕地提到當日我在公開試的成績因為不理想,最後「被逼」選擇了另一條路,誰知當一路走著另一條路的時候,卻發現原來上天給我的那條路才是更適合我。短短幾句話其實我不過是想透過這例子讓他明白有時我們心所想並非一定是最適合我們,尤其是當我們還年輕好像他這個年紀的時候,往往還未找到自己的喜好和摸索到自己的性格,何況還有際遇和很多我們控制不到的事情。
當年是因為公開試成績不理想,又在另一個機緣巧合的情況之下而前往外國讀書,在我取得一個學位之後,我決定按著自己的興趣再選擇另一個科目再修讀上去。在年輕的時候其實我已經對體育運動充滿興趣,於是便決心選擇一個以體育運動為核心的科目,但發現在這個大科之中還有不同的選擇,例如運動心理學、物理治療、運動營養學等等,只是令我覺得最起眼的卻是運動管理,其實那時還不知道什麼原因,不過相比於另外幾個與體育運動有關的學科,我就是對運動管理特別感興趣。
那位年輕人參加我們的運動小組已經一段時間,他若果有留心的話,應該也會見到我在運動體適能那方面並非十分專業。最近因為那位一直協助教導我們運動前和運動後拉筋的教會姊妹移居到其他地方,於是我便需要一併肩負起帶領眾人在運動前後做拉筋的任務,由於我知道自己在這方面並非太專業,於是特別在活動前上網看看那些相關資料,誰知道在正式帶領隊員一起做拉筋動作的時候,我還是不時忘記了不久前才看過的資料和很多細節,甚至乎需要有其他成員「通水」告訴我那樣拉筋的好處、對那組肌肉的好處及正確做法,還好我沒有一點尷尬,因為我相信眾人都應該知道我並非有這方面的專長。
那位年輕人其實也早察看到這個情況,於是我便在這次的傾談中特別告訴他我都是在這幾年才更認識到自己的強項和短處,就是我對組織活動和作領導的才能,遠遠超過我在體適能或物理治療方面的水平,即使很多年前感受到對運動管理有興趣,但還是未找到原因。我的例子和他的最大分別就是我當年只是需要選擇一個我有興趣的課程就讀,並非現實地為了將來的生計,而我想告訴他的重點就是在我們太年輕的時候,未必會知道自己的真正興趣和想法,如果當日只咬定自己一定適合某個行業,可能會花上代價,特別是投考紀律部隊所花的時間也不少。我提議他可以即管投考紀律部隊,但也不要在這刻就認定這必定是他所喜歡及一定會成為終生的職業,同樣我很年輕時也想過到我一定不會到海外升學,誰知原來那是擴闊我境界和豐富我人生的一條路。
但願我的人生經驗也能夠給他一點啟發。
(13.06.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