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8日 星期一

住在親戚家中(下)

往大洋洲短宣,獲澳洲悉尼的教會安排我和太太住在某個教會哥哥姐姐的家中,為時大約一個月。他們的家中,同時段已經有兩位教會妹妹比我們稍早入住,她們都是來這裡留學,其中一位更和主人家有親戚關係,令我聯想到從前初到美國留學之初住在我一位親戚家中的日子。

那是人生一個十分深刻和難忘的階段,只是起初並非太會享受和珍惜,甚至我曾用寄人籬下那樣負面的形容詞去形容,到後來成長以後,才逐漸感受到這樣形容那時的日子對我的親戚實在很不好,畢竟他們其實對我付出很多,也沒有甚麼是對我不好。只不過當時的我還十分年輕,比較自我又不夠成熟,才感受到一些委屈。還好,和親戚的關係最終沒有變差,甚至往後越來越成熟之時和親戚的關係更昇華到另一層次,我至今還未忘記親戚在我人生一個重要階段中曾經幫我一把。


今日再次寄住在別人家中,似乎已經是當日在美國留學以後另一次相近的經歷,不過日子已經過了很多年,在我搬離親戚家中以後搬出去租住別的房子,後來開始在美國工作,妹妹過來留學並與她一起生活,我完成碩士,返回香港,買了房子,結婚,繼續工作⋯⋯,直到今天暫時放下工作,沒有穩定的收入而為神踏上短宣之路。


今日再次寄住人家的地方除了再次憶起那難忘的歲月,我也看到自己在這些年間的改變。過去我十分自我,認為當時我去留學就只專顧學業,我縱使會打理好自己的生活,卻不會進一步理會親戚的需要,此外我認為做事實實際際及快手便是了,不用婆婆媽媽地溝通及解釋太多。但活了多年,經歷更多,我覺得自己其實可以主動多走幾步,令人舒暢之餘更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誤會,好像主動問問人家有甚麼可以幫手,間中買回一些東西和大家分享,甚至買些小禮物令大家開心,教會弟兄姊妹知道我們暫時沒有收入,所以不會期望我們可作甚麼大回饋,但小小心意已足以令別人感到溫暖和喜出望外。另外我也知道多表達和多溝通十分重要,那管我知道傍晚見到整個日間見不到的人肯定是放工歸來,我也不要怕羞問候一句「收工了嗎?」即使看來是「廢話」,但大部份人聽到還是會感到窩心。而每個人和每個家庭也有本身的生活模式和習慣,他們為主的緣故「樂意」稍為被打擾,成熟的人肯定預知必然會有些地方要磨合,間中也要學習改變一下,必要時也可以主動說句「不好意思打擾了」,人和人的距離就是這樣拉近,也令人感到舒服。


的確,多年人生經驗,多次在人際關係及相處上碰釘,更加知道只要在一些細節上著手,便可以令人和人的關係更好、更暢快,甚至扭轉人家給你的印象。時間及經歷的確可以磨練人,儘管我恨不得當日已有今日的成熟,但我亦承認有些階段是必須經過,有些功課是必須要先學習過才懂的,人生就是這樣。

17·07·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