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大洋洲短宣,其中一站逗留在悉尼約一個月,當地教會安排我和太太住在某個教會哥哥姐姐的家中。
在我們入住前,他們家中除了自己的兒女外,另外已有兩位年輕住客,一位是內地來的留學生,另一是他們的親戚,那個女孩子從香港過來悉尼升讀大學。由於疫情而封關的緣故,其實她才來了半年,也正在適應中。當到埗時了解到這位留學生和接待我們弟兄姊妹的關係,便立即聯想到昔日往美國留學時的狀況,因為實在有點相似。
當日住在我阿姨和姨丈的家中,他們還有一個兒子,亦即是我表弟,當時他只有兩歲。當日我初到之時正正是入讀大學的階段,年少氣盛、乳臭未乾、血氣方剛、思想未夠成熟應該都是那個階段一般男孩子的特徵,卻寄住在一個其實已經多年不見的親戚家中,若是去一下旅遊暫住他們家中或偶爾見一下面,相信問題不大,只是前往留學,逗留時間以年來計算,朝見晚見,多了很多生活模式的磨合及相處上的瑣碎事情,關係便大受考驗。起初住在他們家中的確感到寄人籬下,不太暢快,感到不能按自己的節奏及習慣過活,當然心中亦同時知道他們讓我省下很多食宿開支,並且得到照顧和很多幫助,所以心底還是矛盾的。
今日見到那位女孩子一樣住在親戚家,即使她的親戚其實是十分虔誠的基督徒,我相信她的感覺也會跟我初到美國留學之時有幾分相似。事實上,我從不會認為活在基督徒家庭便沒有矛盾和問題,首先基督徒也是人,必有自己的不足和缺點,其次,即使同樣是基督徒,價值觀及人生選擇還可以相當不同,這些項目也足以製造出很多矛盾。
就以我在這個家庭中見到的情況,接待我們的教會弟兄姊妹十分虔誠及熱心,祈禱會、團契及主日聚會一樣不缺,就是說到他們無條件接待我們便略知一二。只是他們的親戚雖然名義上已決志歸向基督,但估計應該還在初信階段,她的經歷及對神的領受還未算多,所以對神的熱心肯定跟我們不能相題並論,何況我相信這女孩子還是想以學業為先。
可以聯想到當女孩子想專注在她的學業,甚至年輕人喜歡的事情,想無拘無束,會不明白親戚長輩為甚麼投放那麼多時間在教會,甚至要接待弟兄姊妹,在另一邊,她的親戚可能也會期望她在信仰上有更大的突破,他們期望她多參加更多聚會,她卻可能不太投入,但礙於現實,還是被迫參加,寄人籬下的感覺油然而生。
無論是昔日我的經歷,或今日女孩子和她親戚的經歷,也不是一件新鮮事,不外乎都是人和人相處的學習機會,年輕人固然要多學習尊重、忍耐、為人設想,但長輩亦需代入年輕人的感受中,甚至乎我們作基督徒要小心避免把自身價值觀加在他人身上,畢竟我們所信的神都是給予我們自由意志,我們還是要不斷學習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15·07·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