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4日 星期五

重回校園?

 

教會姊妹為著是否重回校園三心兩意,其實她為此事已經煩惱多年,不久前下定決心遞交申請表格,很快便收到回覆已獲接納,還以為她會高興地等候入學,誰知道她一想到即將返回校園便忐忑不安,一時想到邊返工邊求學會十分吃力,一時又想有改變和突破,但轉頭又覺得身體健康才是人生最重要⋯⋯,只恐怕這位姊妹會一直反反覆覆,即使日後繳交了幾萬元的學費還是會繼續爭扎。

這位姊妹年紀只比我小一點,所以也算是過了最適合讀書的年紀,不過她跟我一樣,也是喜歡讀書,有書卷味,並且都覺得人應該要不斷充實及提升自己。

早幾年其實我也鼓勵過她有興趣讀書就即管去讀吧,不要三心兩意,只是當時她想先找到份比較穩定的工作才開始,終於尋尋覓覓好幾年才找到,可是由於年紀已比之前更大,又怕影響工作及生活,現在反而想打退堂鼓,的而且確,恐怕我今日亦沒有幾年前那樣支持她重回校園,不單是因為記憶力及體力精神沒有之前的好,更因為她對重回校園已經失左昔日的火熱,否則何用舉旗不定、三心兩意呢?

生活從來不易,在香港要追夢或達成夢想往往要付出更多,一邊工作一邊返工一定不容易,姊妹一開始便應該知道的,那樣的成本代價早應該計算好,不應該這刻才猶疑,猶疑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好的目的了。

我還記得在美國取得學士學位後,我沒有立即繼續升讀更高程度的課程,因為畢業的一刻有些厭倦繼續對著書本,所以我專心工作,但幾年後工作穏定了,工餘時間沒有太多節目,並且想起昔日曾有過向運動管理方面發展,才開始考慮重回校園,不過那都不是決定性因素,反而是因為很想在信仰上作見證。

當時身在美國紐約的教會,教會弟兄入大學的比率不算太高,其中一個原因是新移民較多,他們起步遲,尤其英文方面較弱,自己教會的弟兄姊妹似乎沒有太多是專業人士,連去到碩士程度的弟兄姊妹也沒有多少個,記憶中是有,但卻因只顧讀書而不太穏定聚會,所以我的教會讓初次認識我們的朋友或接觸對象的第一印象是十分基層,於是當時便有個心志,希望可以成為教會中既讀得好書,又能穩定聚會的虔誠基督徒,以擴闊我們給人的印象。我當然知道神不看人的學歷,但我卻知道能夠在學業上為神及教會作好見證也是祂給我的一種恩賜,那麼我就在這方面努力一下吧。在我來看,若有教會弟妹的父母投訴他們的子女只顧參加聚會而不顧學業,大可把我當作例子,這都是見證的一種,何況,有一段時間,我也曾在教會開英文班教弟弟妹妹英文文法,亦是吸引他們來參加聚會的一個途徑。

也許當時我重回校園有超過一半原因也是為神而作,所以過程絕不辛苦,我還記得某個學期逢星期二、四早上八點便有課,要六時多天未光就出發上學,一早返了學之後再趕十點返工,亦試過在另一學期放工後趕返學,一直上堂到晚上十時,不過由於主修科是我所喜愛,所以還能享受上學的樂趣,在沒期望一定完成整個碩士課程下,一科一科讀下去,經過差不多三年,也就終於畢業了。

因此,我相信重回校園的目的是關鍵,尤其我們年紀已經不小,付出的努力及代價往往要比年紀輕的更多,今日我們的生活既然已經安安定定,便更加要知道目的,此外,作為正常的基督徒,我們當知道地上的事情是虛空和短暫,我們得反問自己再讀書的意義為何,是為自己積存多一張意義不大的「廢紙」?想向人炫耀自己了不起?或有為主而作的異象?最好是先能搞清楚,否則重回校園只會是一件跟人生意義又矛盾又浪費時間的事情。

(27·01·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