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1日 星期二

故事哥哥

 

「從前有一隻小烏龜, 他本來居住在河的上游,後來⋯⋯。」

教會開家長班,負責的弟兄想起我說過我是讀傳理系出生,想找我分享「如何向小孩子講故事」這題目,雖然我並非讀教育出身,自身亦沒有小孩子,於專業上及實行上也不是最有資格的人,但覺得這個題目十分好,而且認為這題目能夠真正幫助到現今的父母十分缺乏的一環,所以很快便答應由我負責這個訊息。

儘管我不是讀教育出身,亦沒有孩子讓我每晚練習講故事,但我也不算是完全沒資格。還記得就讀傳理系之時,無論是學寫一篇新聞稿,或是個人演說,也都要學識如何加插一段相關故事以吸引讀者或聽眾的目光。再說,後來學習其他有名及成功的演講辭之時,也發現原來包含了故事的演講是成功的元素之一,既然也學過,都不可把我算作沒資格。另外,在想起我這方面的經驗,其實我並非因沒有子女而留白,反而發現我在這方面的經驗也很豐富。

想起第一個「受惠」的人是我在美國的表弟,我初到寄居阿姨家中及留學讀書時他只有三歲,阿姨把講故事的任務交給我時我便照講,她的理由是希望表弟認識多一些中文,起初我講的都是一些經典或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但講了一輪之後我認識的故事便所剩無幾,於是便惟有自創,而由於我表弟喜歡烏龜,他又有那樣的毛公仔,於是便借他的毛公仔去借題發揮,想不到這樣拿著道具講故事也講了三年,直到後來我搬出去才停止,不過印象中之後再去探他及在我阿姨家中過夜,仍然會有給表弟的故事時間。

後來,教會在紐約開辦暑期夏令營,由於仍然是大學生的我有車又有時間,於是負責的哥哥姐姐便找我協助學生外出的活動,好像去動物園或公園等,在車上我一邊駕車一邊講故事給那些小學左右的學生聽,有趣是跟車的弟兄姊妹沒有把我介紹為司機哥哥,卻叫學生叫我「故事哥哥」,當年有份參與的弟兄姊妹竟然在相隔好些年日後仍記得我這個名字。

回到香港及開始工作,沒有一份工作跟兒童有關,但沒料到我仍多有機會用把口作介紹,其中一件經典之作便是我在有機農場創作了一個故事去介紹予參加者甚麼為有機耕作,故事內容雖然不是百分百正確,但看到每一個由老到嫩、從前對有機食物及耕作毫不認識的參加者聚精滙神地聽我介紹,並對這題目有初步的了解,我很感恩我用得著自己一個小小才能。

今日我在工作中間中需要作介紹,並且早幾年因為曾經客串協助「主日學」的服侍,亦一樣有講故事的機會。不過,教會在這方面的人才多的是,所以連我自己也沒有想起我可以在「講故事」方面有所發揮。

無論如何,也很高興和感恩昔日所學的能派上用場,而我沒有刻意去經營的一個恩賜也因為愛心和投入的工作態度而能夠發揮出來,真的沒料到我人生可以分享這樣有用又有意義的題目。

17·12·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