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及嫲嫲在我懂事後離世,讓我一次又一次明白若不好好把握可以相處的時間,只會帶來永遠的遺憾。
我其實覺得我已經做得不俗,爸爸離世前九個月,曾帶他到新加坡旅行,和他的關係也不算差。而在他離開後,我更珍惜和嫲嫲的關係,不單只她的年紀不輕,我還肩負代爸爸探望嫲嫲的使命,所以一有時間便去探望她,但嫲嫲在爸爸離世後未夠一年也離開,只是覺得比之前更密集的探訪仍不足,同樣感到遺憾。
最近,輪到外婆離世了,其實相比以前去探望爸爸與嫲嫲,次數只有過之而無不及,若論最親,爸爸肯定比她們親,只是嫲嫲及外婆也各有特殊地位,我對她們的回應不會比對爸爸少。
收到親戚及外婆教會弟兄姊妹對外婆的留言,尤其是外婆對信仰的熱誠和堅持,並且他們多懷念昔日在外婆家作客及相聚的時光,我會慨嘆與外婆一樣作為基督徒的我,為何不進一步了解外婆的屬靈生命,例如五十多年前,為何外婆會決志歸向主,而且信主五十年仍如此堅定實屬難能可貴,也許當日發生過十分震撼又影響外婆的事情,又例如不少弟兄姊妹感激外婆開放居所讓他們一起相聚,其中還有些婦女和新移民就在她家中作了改變人生的重大決定,這樣感動的事為何我沒有敏銳地察覺而多了解一下呢?
這幾年間,看到外婆身心狀況每況愈下,由五、六年前見她仍然思路清晰,走動自如,還能夠坐飛機到美國紐約去,到三、四年前她開始要用拐仗走動,雖然言語中已夾雜我聽不懂的潮州話,但她心智仍十分清醒,到兩年多前她開始要用輪椅,不過我們仍然能夠一起去維園看花,我們買了蘭花給她她不知多麼高興,但到這一年她應該患上不能逆轉的大病,大部分時間睡覺,沒表情、不說話……。其實她的情況一如不少老人家一樣,慢慢的轉差,若我懂得珍惜機會,一年多以前、兩年前或三年前,機會多的是,怎會不了解多一點呢?
可惜的是,縱有密密地探訪外婆,給她關心,與她寒暄問暖,卻不知把握時機跟她的屬靈生活接軌,再不,了解一下她如何帶著五個仔女從距離香港近三百公里的潮州來到,或是初到香港後從事甚麼工作等,也是更立體地認識外婆及這個家族的機會。今日這些一手歷史有部分已經長留埋泥土,讓我進一步了解的機會已經不復再,是否一個很大的遺憾呢?
有人說人總會對失去了而又心愛的人事物感到遺憾,越大越感受到這說話是不錯,因為那管我們用盡方法去珍惜和挽救,人都是做得不夠多和不夠好,正如我起初覺得帶了爸爸去新加坡旅行已很不錯,但我後來還是怪自己為何不再豪氣一點讓他住進五星級酒店,甚至更多的去了解他,包括他是否一如叔伯所傳言,他是帶著好成績輟學去創業;同樣,以為昔日常探望外婆已經足夠,但原來她還有很多精彩故事待我們去發掘。
也許我們總是太年輕,也太忙了,追不上應有的心智和成長步伐,令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錯過應當珍貴的事和人。現實是殘酷,因為機會一去不復再,我們只能盡快從經驗中學習。
(18•05•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