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2日 星期二

找個好醫生(下)

 

二O二O年看了三十多次門診,包括中醫、西醫、跌打和專科,雖然大部分費用也由工作機構的醫療保險承保,我倒寧願自己身體可以健健康康沒病痛,過去我也自豪於我一整年不用看一次醫生和請一次病假。

人大了多了毛病也是控制不了,就惟有更注重飲食和做更適合的運動,另外也藉此機會認識身體、認識當今醫療和不同的醫生。

這三十多次光顧門診服務,可能只有五、六次跟心血管情況有關,其餘近二十次跟我持續超過大半年的腳趾痳痺有關連。

起初是腳趾公位置痺痛,找不到確實痛楚位置,便找相熟中醫治療腳趾公附近的跖骨位,但情況反覆,後來出現全隻右腳的前掌也感痛楚,忍不住找西醫吃消炎藥、止痛藥和神經痛藥物,果然是治標不治本,藥效一過便故態復萌。終於趁暑假來到停止一下跑步,及找兩個朋友介紹的醫師看看情況。

頭一個中醫師掛著港大中醫學院畢業的名牌,大家彼此了解一下時,便知他也熱愛跑步,於是心想他應該會明白我的情況。他的診所令我大開眼界,因為除了傳統的針灸及按摩外,他的診所還有電池波和超聲波儀器,再加上敷藥,短短一小時竟用上四種治療方法,見如此化算便一週三次去治療,只是兩週過後不單未見痊癒,甚至連明顯的好轉也沒有,更甚醫師在我最後兩次診治時已沒再了解我的進展,只是重複上一次的方式,莫非他不應該根據情況作調整嗎?終於兩週以後決定另覓良醫。

當我還在猶疑另一個醫師又可用甚麼方法之時,因為針灸、按摩、電池波、超聲波和敷藥已經通通試過,第二位醫師竟然發現我的頸椎和腰背不直,然後他給我在背椎左右拔罐,再幫我做一些拉筋伸展運動,想不到全個過程醫師完全沒接觸過我的腳趾,卻令我在治療後痛楚有所舒緩。

相比於上一位畢業自港大的醫師,甚至之前在內地取得資格的相熟中醫,這位醫師資歷較遜,但成效卻較好,看過五次之後,他知道我的問題要用較長時間去治理,他不外乎使用拉筋伸展的方法,不想我再花費,便教我自己做。後來上網查看始發現他的方法也大有根據,我倒慨嘆高手真是在民間,並非一定來自甚麼名牌學府。

從這次診治我思考甚麼是醫德,也許前一位醫生有著本地大學的名銜,容易得醫療公司垂青,所以診所輕易買到大量先進儀器,並且運作如流水作業式,我一小時可以接受到四項治療,但他一小時也可以同時替四個病人治療,我真正見到他其實只有落針、按摩、開動儀器那十分鐘,以往聽得多是西醫頭痛醫頭,今次我也見識到中醫亦一樣是腳痛醫腳,還好有位跌打師傅替中醫系統平反,腳痛卻給我看脊椎。

不過中醫的方式始終較漫長,在我打算看脊醫及物理治療之時,保險公司卻說我要拿轉介信,到我去找西醫出轉介信,醫生卻說脊醫並非香港的西醫體系,真的令我摸不著頭腦。另外,過往的醫療保險多要求看專科前先取得西醫的轉介信,這是可以理解,免得看錯專科及浪費資源,但現在病人某些器官有事故,例如胸口不適,也容許病人直接看專科,但是否看得準卻又難以定論。此外坊間常反映用得上醫療卡的醫生多是隨便診症,倒是要收真金白銀才能見真章,還有診金越貴越吃香,能做手術才是最賺錢的治療而令醫生多傾向叫病人做手術等,究竟除了醫生外還有誰能夠判決?

網上有關不同病痛的資料極多卻難知是否準確,如我腳趾痲痺已能找出七、八樣病源的可能性,還有網頁資料背後是否隱藏廣告及利益成份,真的有太多我們不敢確定的事。可恨是涉及醫療大多牽涉身體、健康及生命,根本絕不能兒戲應對,這一年因身體緣故令我多了這些煩擾,但也因為這緣故令我看到有關這個系統更多的事情。

2611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