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下屬早上返回辦公室在跟我說句早晨後,便多會走過一牆之隔的另一個部門沖咖啡或其他飲品,並且跟另一位隔離組的主任說幾句,最近好像隱約聽到談論起時事,好像對前一晚警民衝突有甚麼看法等;然後午飯時間他們會一起外出吃飯,我通常則留在辦公室吃從家中帶回的午餐盒。
明明跟另一位主任也是同級、同性別、年紀相若,但兩位直屬同事寧願跟人家閒話家常也少跟我說工作以外的事。也許幾年前,我還會介懷同事不跟我熟略,或會不自覺去想我是否不夠人家英俊、笑容少、說話不夠口甜舌滑等,尤其我曾經多麼希望做一個沒架子的上司,跟下屬有著亦師亦友的關係。但工作了好些年後,已經發現跟下屬保持一定距離似乎較明智。其實只要跟下屬沒有介蒂,大家合作關係流暢,也用不著太熟略,非要成為朋友不可。
也許看得電視電影故事多,曾經多麼希望自己能夠做到面面俱圓,跟身邊所有有關係的人也做到好朋友,我們常說多一個朋友好過多一個敵人,這當然正確,但跟同事的關係要否做到跟朋友一樣呢?這幾年間,尤其成為更多人的上司後,便發覺也不要勉強向這目標進發,畢竟朋友可涉及利益、情義和價值觀,隨時可以終止或開始,但同事的關係則受彼此跟工作機構關係約束,除非自己是老闆,否則大家會被動地綁在一起,這時,就算價值觀南轅北轍,有多少感情瓜葛,也因著工作上的合作而必須放底個人喜好,既然是那樣被動,也就不好把太多個人喜好及想法建立在與同事的關係上了,免得影響工作質素。
好像跟下屬工餘時間去燒烤這回事,由於已離開辦公室的環境,我可對兩位女下屬顯出翩翩風度而替她們燒食物,但翌日回到辦公室,要三個人一下子轉型回到本來的角色,並不一定人人能做到,若做不好時,難道提醒她們現在不是朋友間的聯誼麽?下屬協助上司處理公務是本來應份的事,既有不懂分辨的員工,又可能因其他元素帶來關係上的風險,那不是簡簡單單較好嗎?又例如近日社會問題做成人與人關係的撕裂,若然太多的去表達立場,卻遇上意見剛好相反的同事,會否令合作上蒙上陰影呢?就好像在大罷工日同事偏偏請了病假,若果對同事的政治立場了解太多,我們便可能輕易對號入座,隨之影響對同事的觀感。
儘管亦師亦友說得多麼動聽,但我相信行得成功的人未必多,與其冒大家關係搞不清的風險,倒不如保留下屬對上司的恭敬,上司對下屬的威嚴,令大家在工作層面上保留流暢的從屬關係便好,要建立師友或其他關係,待離職後再說。更何況,若跟人家要亦師亦友,可能也只是自己一廂情願,正如最近聽一位導師跟一位四十幾歲的成年人說,你想跟十多二十歲的學生做同學然後融入他們中間,不是你不接納他們,而是人家未必接受你。這也是雙方面的。
勉強無幸福,今日能夠跟下屬沒介蒂且合作流暢已經得來不易。
(15•08•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