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3日 星期二

撕裂背後(上)


二O一四年香港發生的「佔中運動」,引發社會撕裂,黃藍之爭令朋友跟朋友、家人跟家人的關係出現大裂縫,用了四年多的時間仍未及修復,又再發生因為「反送中」而帶來的連串運動,令撕裂進一步惡化。當年其實也受撕裂問題困擾,包括有在美國當過兵的華裔朋友不認同香港的年輕人「搞搞震」,與家人因著站在不同立場而爭吵過,到後期已經不再想提及任何政治問題。有專家說這樣的撕裂可能要用一代的時間修補,只怕這想法仍未可以驗證。
當日出現社會撕裂,其實已經想過學術界究竟有沒有一些專門研究社會運動,或研究人類行為的專家、心理學家或社會學者,可以找出背後的原因和理論,了解做成意見分歧而產生的對立狀態,最簡單就例如我跟朋友一個總是喜歡吃西餐,一個永遠只喜歡吃中菜,我們知道我們仍容得下對方,甚至會理智地考慮他的背景和出生,絕不會為此吵得面紅耳赤。可是,去到政治問題,一方會體諒學生的行動,另一方則對學生的行為極憤怒,既然大家也年輕過,怎麼會有截然不同的價值取向呢?而往後引伸的,是因著不同的取向而不自覺地選擇性接收資訊,留意不少人往往只願接收有利自己一方的任何新聞、資訊和觀點,對另一邊的消息則不願去聽去看,更遑論嘗試去消化和理解。還有更有趣的是,政治運動發展到今日,其實大家也知很多事情已經真假難分,好像投擲燃燒彈究竟是示威學生還是有人要嫁禍學生令普羅市民反感;而無論撐警市民或身穿黑衣的示威者固然都會否認收了錢而去作,但其實雙方又可輕易找演員去對方處扮演收錢的角色然後公諸於世,那麼這指控說來又有甚麼大意義?以上皆為我這個非熱衷政治,對甚麼人類學或社會學也非專業的人從這兩次事件中觀察所得,恐怕不少有心人看到的會更闊,例子會更多,但最終又能否得出一些結論?為何在政治問題中連醒目的香港人也不自覺地對號入座,然後不信有利對方的資訊呢?這是跟台灣的藍綠問題一樣?還是跟美國共和民主兩黨支持者相似呢?我也希望有朝會看到一些研究,也許從中可以得出啟發,甚至能夠令社會不會重滔輹轍。
此外,我其實也十分希望知道做成想法出現分歧的背後是源於甚麼,例如在我所知性別和信仰肯定不是原因,因為發現無論藍黃或黑白,亦皆有男有女,以為女性會傾向和諧及好關係,但身邊卻有不少女性朋友比我更激動;至於宗教方面,當以為接受西方宗教會令人較傾向民主自由的一套,但就如我教會中支持這一意孤行的政府也為數不少。
往後便令我想到是年紀、教育程度、成長模式、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友濟群體、道德價值觀等,從這幾個範疇似乎可以看到一些端倪,但發現又不是必然。以我認識的朋友為例,儘管未讀過大學的朋友較多對學生搞事感到反感,但亦有具一定教育程度的對這次社會運動不以為然。我相信單一因素不能一刀切把民眾的意識型態分為兩邊,但究竟有沒有一個因素是比較重要呢?
在我眼中,真的可以有很多很多的研究,用以反思人類行為和社會情況,卻只恐怕學者也不能幸免地歸邊,未必容易找出一個客觀又科學的結論來。
0208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