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0日 星期五

眼前一亮


暑假去到下半載,仍發現沒有幾齣真人飾演的電影對我有吸引力,卻一連看了三齣動畫電影,分別是美國迪士尼老字號代表《反斗奇兵IV》、日本新派動畫大師作品《天氣之子》,以及香港本地作品《大偵探福爾摩斯—逃獄大追捕大電影》。三齣動畫各具特色也都好看,尤其是在這個動盪不安的暑假,作為香港人實在很希望可以有途徑輕輕鬆鬆大笑一番。
未到暑假,迪士尼的重頭戲已作舖天蓋地的宣傳,但我卻在《反斗奇兵IV》上映後一個月才入場觀看。說真的,儘管故事依舊好看且充滿笑料,但其套路還是似曾相識,說到底,也不就是其中一件有生命力的玩具走失了而其他玩具努力去營救,而在過程中眾主角和配角學識了友情、勇氣、善良等重要的普世價值,令電影來得更豐富和具教育意義。明顯地,這套動畫的製作團隊已經知道製作了三集之後一定要作改變,所以便加入了一些新角色及把過去不重要的角色成為核心,而主題除了仍舊保留友情外,也強調自我價值,另外還如荷里活其他大電影一樣大推女權主義,別說女權主義是否廣受認同的普世價值,但荷里活夢工場各類製作不斷求變,始終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創作精神和勇氣。
至於日本新派動畫大師新海城的作品《天氣之子》也殊不簡單,某次去戲院購票看另一齣電影之時,見到售票處邊另有一條人龍,一問之下才知這天正正是《天氣之子》的開售戲票日期。聽說這位創作人是自官崎駿後下一位最得日本人認同及最具票房保證的動畫電影大師,他的大作仍不多,但不少香港人已被他的前作吸引,而上一套我看過的《你的名字》的確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畫功固然出色,但故事的舖排及用上一點歷史傳說,又增加了地方味道和特色,也是令我十分深刻。新海城的兩套作品都不是說教,反而著重在人與人的情感及互動,有點淒迷又有幾分浪漫,跟《反斗奇兵》系列又是另一番風格。
儘管美日兩套動畫電影也不錯,但這個暑假最叫我深刻的反而是香港本土作品《大偵探福爾摩斯—逃獄大追捕大電影》。事實上,論畫工及製作,一定遠遠比不上之前看的兩套動畫,但若果考慮上製作成本、時間及這方面的經驗,這個本地製作一定毫不失禮。記憶裡以往看過的本地動畫電影就好像只有《麥嘜》系列,起初還是統粹因為支持本地創作,但其實看了頭兩套,已經感到慘不忍睹,直至這次竟然看到影評大讚這罕有的本地動畫作品,才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態入場,還要用上「買一送一」的電影贈券,誰又想到真的喜出望外。說真的,雖然已看慣美日那幾可亂真的畫工,但這套港産動畫其實不會讓人吃不消,不過我最欣賞卻是其故事,劇情設計得峰迴路轉之餘又有意義,尤其不再是講友情及勇氣這等黑白分明的基本題材,更已去到劫富濟貧、同理心、盜亦有道這類要多思考的層次,中間還加插科學及成年人的自嘲,沒冷場,令我看得開懷大笑之餘又學到一點東西。也許本身對此電影期望不大,但這樣一看實在眼前一亮。
想起早前看了一齣韓國的電影竟用上香港昔日經典《英雄本色》的主題曲,電影還處處向那三十年前的港産片致敬,但今年暑假的檔期本地出產那區區的幾套電影中最少仍有三套是走昔日警匪槍戰的老本行,多麼希望能夠有多些好像這套動畫、或這兩年如《淪落人》、《逆流大叔》等不同類型的電影,但願港產片會不時再給我眼前一亮的感覺。
210819

2019年8月27日 星期二

學習超越


和兩位中學年代的師妹聚舊,滿以為她們比我年輕而會在這一波的社會運動中支持學生,誰知剛剛相反,嚇我一措手不及。還好,我也尚未至是那種義無反顧地支持學生的人,而她們亦非「深藍」得無可救藥,大家雖然在觀點角度上有爭論,但總不至吵得面紅耳赤,而我們也深知彼此立場也不能改變,所以這話題大家點到即止。不過這樣口舌之爭也挺可惜,始終觸動了大家的心情但其實各自的睇法是相當被動,誰也沒能力改變甚麼。
另一晚約了另一位好友,貴為大學畢業生兼社工,估計她的取向應該跟我較接近罷,何況還記得四年多前的佔領運動中她也跟我一樣較傾向站在學生一邊,只是既然上次也估錯兩位師妹的取向,也擔心又一次錯判形勢。這餐飯的起初大家確實也不太自然,恐怕大家都在擔心對方想法跟自己南轅北轍而出現爭拗,只是這個話題近日深深影響每個香港人,大家以為避開話題便可以自然地閒話家常實在自欺欺人。還好,當大家以其他話題試探下對方立場,估計應該站在接近的位置,大家才鬆一口氣。
香港人也深知這次社會撕裂比五年多前嚴重,究竟要用多長的時間縫合大都不感到樂觀,只不過我卻又感受到香港人學習能力真的迅速。好像上一次佔領運動中跟一位近親大吵一輪,這次大家已懂得避開這樣的政治話題,而就算在社交媒體的群組中,發現多個群組也水靜鵝飛,沒有人刻意挑起政治話題或隨意表態;同樣我也問這位好友,她的「家長群組」有無爭拗,原來大家也避談政治話題。這樣也好吧,無止境的爭論令人討厭及無奈,若果還因此做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撕裂就更可惜了。
有關政見不同而出現爭拗,香港實在不是第一個,其實台灣的藍綠相爭、美國的共和民主兩黨互不相讓,甚至泰國一樣有的紅黃之爭,已經不再是新聞,還早已拿來成為媒體的笑料。人家有的政治紛爭源遠流長,人民不又是繼續生存,只是香港人近年才有這樣的麻煩,大家現在始需要學習及適應。別忘記,惟有有言論自由的地方才有爭論。
因著人人背景及性格不同,想法及價值觀有不同又有甚麼奇怪呢?正如上一輩因知識所限而只懂得「用籐條教仔」,並且仍深信後輩必須對長輩對國家唯命是從的一套;但他們一時不明時代變了,棒打不只沒成效,甚至還可能犯法,但這根深蒂固的思想早已做成上一輩人的意識型態,甚至影響了思維以至道德價值觀。我們若果是文明人,還受過不少教育的一群,就更應該懂得包容及接納不同的意見,現在只是可能我們在這範疇經驗尚淺,仍不懂得處理,於是暫時惟有先斬腳趾避沙蟲,面對不想失去關係的親朋,就連提也不敢提。只不過,政治始終是人生一部分、沒多少人能夠獨善其身或與政治絕緣,就例如運動比賽的主辦單位有親中及非親中之分,團體發起大罷工應否響應,某飲品及食肆作了政治表態是否要杯葛等,很多時也不是簡單一句「立場中立」便置身事外。既然政治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就不應該糊亂跟政治割席,拿得起又放得底,我希望香港人可以很快地便去到一個更成熟的程度面對不同的政見。
(15.08.19)

2019年8月23日 星期五

亦「司」亦友?


兩位下屬早上返回辦公室在跟我說句早晨後,便多會走過一牆之隔的另一個部門沖咖啡或其他飲品,並且跟另一位隔離組的主任說幾句,最近好像隱約聽到談論起時事,好像對前一晚警民衝突有甚麼看法等;然後午飯時間他們會一起外出吃飯,我通常則留在辦公室吃從家中帶回的午餐盒。
明明跟另一位主任也是同級、同性別、年紀相若,但兩位直屬同事寧願跟人家閒話家常也少跟我說工作以外的事。也許幾年前,我還會介懷同事不跟我熟略,或會不自覺去想我是否不夠人家英俊、笑容少、說話不夠口甜舌滑等,尤其我曾經多麼希望做一個沒架子的上司,跟下屬有著亦師亦友的關係。但工作了好些年後,已經發現跟下屬保持一定距離似乎較明智。其實只要跟下屬沒有介蒂,大家合作關係流暢,也用不著太熟略,非要成為朋友不可。
也許看得電視電影故事多,曾經多麼希望自己能夠做到面面俱圓,跟身邊所有有關係的人也做到好朋友,我們常說多一個朋友好過多一個敵人,這當然正確,但跟同事的關係要否做到跟朋友一樣呢?這幾年間,尤其成為更多人的上司後,便發覺也不要勉強向這目標進發,畢竟朋友可涉及利益、情義和價值觀,隨時可以終止或開始,但同事的關係則受彼此跟工作機構關係約束,除非自己是老闆,否則大家會被動地綁在一起,這時,就算價值觀南轅北轍,有多少感情瓜葛,也因著工作上的合作而必須放底個人喜好,既然是那樣被動,也就不好把太多個人喜好及想法建立在與同事的關係上了,免得影響工作質素。
好像跟下屬工餘時間去燒烤這回事,由於已離開辦公室的環境,我可對兩位女下屬顯出翩翩風度而替她們燒食物,但翌日回到辦公室,要三個人一下子轉型回到本來的角色,並不一定人人能做到,若做不好時,難道提醒她們現在不是朋友間的聯誼麽?下屬協助上司處理公務是本來應份的事,既有不懂分辨的員工,又可能因其他元素帶來關係上的風險,那不是簡簡單單較好嗎?又例如近日社會問題做成人與人關係的撕裂,若然太多的去表達立場,卻遇上意見剛好相反的同事,會否令合作上蒙上陰影呢?就好像在大罷工日同事偏偏請了病假,若果對同事的政治立場了解太多,我們便可能輕易對號入座,隨之影響對同事的觀感。
儘管亦師亦友說得多麼動聽,但我相信行得成功的人未必多,與其冒大家關係搞不清的風險,倒不如保留下屬對上司的恭敬,上司對下屬的威嚴,令大家在工作層面上保留流暢的從屬關係便好,要建立師友或其他關係,待離職後再說。更何況,若跟人家要亦師亦友,可能也只是自己一廂情願,正如最近聽一位導師跟一位四十幾歲的成年人說,你想跟十多二十歲的學生做同學然後融入他們中間,不是你不接納他們,而是人家未必接受你。這也是雙方面的。
勉強無幸福,今日能夠跟下屬沒介蒂且合作流暢已經得來不易。
150819

2019年8月20日 星期二

撕裂背後(下)


就算是四年多前因「佔領運動」而出現的社會撕裂,已經很想知道有沒有甚麼因素令香港市民自動歸邊,並且會因為「顏色之分」吵得面紅耳赤,誰想到還未有多少結論,又發生另一次運動做成更深的裂痕。
儘管從兩次社會運動的觀察所見,支持學生的也不乏上年紀或教育程度不高的人士,甚至他們也可以義無反顧地走得很前,但比例明顯不太高。同樣,滿以為年輕的思想較開放,但卻發現比我輕的朋友,也不乏不認同學生所為。不過就我從幾次不同場合所見及了解得知,以及用上一些邏輯去作分析,我覺得做成香港人想法上的重大分歧很大程度上還是源於年齡跟教育程度。
在這兩次的大型社會運動中,不少上一代的長輩批評學生們「唔知讀咩書」,
批評的人其實就正正不知道大學生在學校學的不是單單學一套知識,而是學習從不同角度看人事物,甚至批判及質問現存的一套,了解世界是否已經變了但我們卻仍然墨守成規。其實看看不少專業團體、學者及知識份子由這次起初對修改逃犯條例而引起質疑,到往後繼續支持一班學生,也說出學歷較高者的一些思想模式和睇法。
事實上,香港上兩代的專上教育仍未十分普及,就算有入學讀書,學習大多是一些基本知識、背誦和基本價值觀如尊師重道等,更別說愛國教育更是上一輩在內地學習的重要一環,由於上一代的學習十分局限,思維及視野便難免較淺和狹窄了。當然,這樣連繫也較籠統,未必夠科學性,而我亦不會忽視不同年代成長的人受當時環境影響亦深,如經歷過戰亂或在內地經過捱饑抵餓的日子,很自然會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穩定;經歷過文革的慘況或看到六四時中共政權用坦克及軍隊對付自己的人民,亦很自然不信任共產黨;而現在的學生能夠自由上網及集會,卻看到內地不容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等社交媒體,難怪他們對中共政權的魔爪越伸越近充滿不安。雖然情況不能一概而論,但從中卻又可看到某代人跟對一個政權的反應如何。
另外我也想起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那有名的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先是生理需要,然後順序是安全、社會、尊重需要,到最後是自我實現。其中一個例子是我一位親戚,她在六、七月間支持了好幾次遊行,但後來她中風入院,這刻她最需要的絕對是為生存而戰多於尋找理想和社會公義;而我們生於舊中國的父母和長輩,人生大部分時間也在為溫飽及一個安樂窩而爭扎,對他們而言,自己及家人獲得安穩比一切重要。那似乎,一班原先走出來示威的學生及市民,確在追求更高層次的事情,例如理想、公平、公義,對某些人而言,例如我的年長親戚及仍擔心溫飽會突然失去的一群,那些虛浮的東西確又實在很奢侈。這不是對錯問題,而是視野及牽涉個人背景等因素。
也許對學歷較高的人而言,不單視野及角度相對較高及較闊,而且他們將來的生活倒算是較有保障,所以他們還渴望追求更高。我想這倒算是做成歸邊的一些因素。不過,也不是個個有如斯背景的人也一定支持這次社會運動,例如成長模式、社會地位、經濟狀況、朋友圈子、道德價值觀等,很多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不容易說明。
形成分歧的成因也許有跡可尋,但亦不一定容易去分門別類,若果我們明白這道理,知道大家也是被成長、歷史、生活和背景等因素模成今日的模樣及思想,根本不值得去跟友好及家人撕裂,因為人人根本就不一樣。
020819

2019年8月16日 星期五

生活仍差不多


無論是美國或內地相熟的弟兄姊妹,甚至是內地只算一般熟略的跑友,也問我自從近期連串社會運動開始後,這兩個月我們的生活是否十分受影響。我當然知道近期香港發生的事情已經成為國際新聞,人家知道我住香港,關心也是正常不過,而他們所關心的甚至乎不單是生活,而且還是個人安危。
的而且確,若單單看新聞,我也覺得香港彷如日日在戰亂或暴動中,只是若果活在這地方,其實生活跟平日也是沒兩樣,工照返,一樣是處於全年最忙碌的季節,步照跑,而且還跑得比過往的六、七月多,戲亦照看,但吸引到我入場的電影倒不多,影響確又真的不大。唯一受影響便是大罷工那天,早上返工遇上困難,但這又跟香港鐵路一年總遇上兩三次的情況一樣,不過人家既然已事先張揚,我早已有了心理準備而不太苦惱。當然,若說這個夏天香港沒發生甚麼事,我騙到人家也騙不到自己,而我亦不否認,近日所發生的事其實影響心情多於影響生活。
也許我對政治並非十分敏感,我又已經不再年輕,對參加甚麼社團亦沒一點興趣,此外我也不是夜歸一族,所以就算各區有甚麼遊行,若時間許可及地點方便,我最多也只會平靜地去表達我的感受,只是去到晚上發生衝擊的時間,也幾乎是我已經回到家中甚至是上床就寢的時間,所以對我及我絕大部分家人朋友,外面的衝擊其實沒給我們甚麼實質影響。
香港雖然也不算是一個十分大的城市,但這個角落發生的事,跟那個角落也可以全無關係。國內國外的朋友看電視,以為示威衝突在香港每時每刻每地點也正在發生,但作為一般平常的香港人,我們都知道今天在某區有遊行,也就避免去某區便好,若真的避不了,只要不待到黑夜也大概沒大不了。而事實上,若有機會接觸到身穿黑色衣服的示威者,便會發現他們的暴力只向著死物及全副裝備的警察進行,面對平民百姓就算政見不同的他們也沒多大理會。當然若自己先動手,也可能惹麻煩,但這又跟在世界其他角落或平日情況沒兩樣。所以,要說香港很危險,實在也說不通;當然若果三更半夜你還在路旁看警察及示威者的衝突,也不要怪人誤中副車。至於那一夜在元朗也是比較例外。
從鏡頭及媒體所見,香港好像很危險,但其實大部分人生活也很正常,雖然香港警察在不少市民心目中已經名聲盡喪,但事實上我們大部分人還是相信濫權也只是少數,若非我們偏激地去示威及侮辱他們,其實他們仍能維持基本治安。
不過,身體安全但情緒是否健康我則有保留,尤其面對這次社會問題沒解決跡象,政府沒拿出辦法卻火上加油,那少數的黑警不受制裁卻越來越變本加厲,對那些真假難分的激進示威者我們又感無奈,而各人心內各自歸了邊的意識形態又形成人與人之間的撕裂,真的令人抑鬱或患上心理病。我倒覺得這才是給我最大的影響。
080819

2019年8月13日 星期二

撕裂背後(上)


二O一四年香港發生的「佔中運動」,引發社會撕裂,黃藍之爭令朋友跟朋友、家人跟家人的關係出現大裂縫,用了四年多的時間仍未及修復,又再發生因為「反送中」而帶來的連串運動,令撕裂進一步惡化。當年其實也受撕裂問題困擾,包括有在美國當過兵的華裔朋友不認同香港的年輕人「搞搞震」,與家人因著站在不同立場而爭吵過,到後期已經不再想提及任何政治問題。有專家說這樣的撕裂可能要用一代的時間修補,只怕這想法仍未可以驗證。
當日出現社會撕裂,其實已經想過學術界究竟有沒有一些專門研究社會運動,或研究人類行為的專家、心理學家或社會學者,可以找出背後的原因和理論,了解做成意見分歧而產生的對立狀態,最簡單就例如我跟朋友一個總是喜歡吃西餐,一個永遠只喜歡吃中菜,我們知道我們仍容得下對方,甚至會理智地考慮他的背景和出生,絕不會為此吵得面紅耳赤。可是,去到政治問題,一方會體諒學生的行動,另一方則對學生的行為極憤怒,既然大家也年輕過,怎麼會有截然不同的價值取向呢?而往後引伸的,是因著不同的取向而不自覺地選擇性接收資訊,留意不少人往往只願接收有利自己一方的任何新聞、資訊和觀點,對另一邊的消息則不願去聽去看,更遑論嘗試去消化和理解。還有更有趣的是,政治運動發展到今日,其實大家也知很多事情已經真假難分,好像投擲燃燒彈究竟是示威學生還是有人要嫁禍學生令普羅市民反感;而無論撐警市民或身穿黑衣的示威者固然都會否認收了錢而去作,但其實雙方又可輕易找演員去對方處扮演收錢的角色然後公諸於世,那麼這指控說來又有甚麼大意義?以上皆為我這個非熱衷政治,對甚麼人類學或社會學也非專業的人從這兩次事件中觀察所得,恐怕不少有心人看到的會更闊,例子會更多,但最終又能否得出一些結論?為何在政治問題中連醒目的香港人也不自覺地對號入座,然後不信有利對方的資訊呢?這是跟台灣的藍綠問題一樣?還是跟美國共和民主兩黨支持者相似呢?我也希望有朝會看到一些研究,也許從中可以得出啟發,甚至能夠令社會不會重滔輹轍。
此外,我其實也十分希望知道做成想法出現分歧的背後是源於甚麼,例如在我所知性別和信仰肯定不是原因,因為發現無論藍黃或黑白,亦皆有男有女,以為女性會傾向和諧及好關係,但身邊卻有不少女性朋友比我更激動;至於宗教方面,當以為接受西方宗教會令人較傾向民主自由的一套,但就如我教會中支持這一意孤行的政府也為數不少。
往後便令我想到是年紀、教育程度、成長模式、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友濟群體、道德價值觀等,從這幾個範疇似乎可以看到一些端倪,但發現又不是必然。以我認識的朋友為例,儘管未讀過大學的朋友較多對學生搞事感到反感,但亦有具一定教育程度的對這次社會運動不以為然。我相信單一因素不能一刀切把民眾的意識型態分為兩邊,但究竟有沒有一個因素是比較重要呢?
在我眼中,真的可以有很多很多的研究,用以反思人類行為和社會情況,卻只恐怕學者也不能幸免地歸邊,未必容易找出一個客觀又科學的結論來。
020819

2019年8月9日 星期五

有關是否苟且偷生


上司又一次在社交群組中針對其中一位同事,且越發變本加厲,不單用詞越來越不尊重,並且還警告會向人事部要求發出警告信。姑勿論我所認識的這位同事不似如此不濟,甚至我還從其他渠道得知這次根本是上司指示不清晰所至,所以很不應該責怪這位同事,更別說是在群組中公開責備。
這位上司其實已有前科,自她一年前初上任後已有最少六位同事因她而請辭,其中包括上兩任助理經理,手法都是在群組或給眾人的電郵中批評同事,雖然還未用到差劣的字眼,也未說明叫同事自動請辭,但我們沒期望同事會在這樣不被尊重的環境下仍能久留。現在,關鍵只在同事會否在離開之時作還擊,以引起再上級的注目。
沒有人是完美,更沒有人是一文不值,這位上司固然有她的風格和優勝之處,只是她其中一個最大的弱點是對人不尊重,嚴格來說,是對下屬及其他部門的人不尊重,這從她很多的言行舉止可流露出來,相反,面對她的上級及機構領導層,她可以有另一副模樣。這樣的人其實在職場中不罕見,我感恩我過去少有遇上,但今日遇上了,我會猶疑是否應繼續為這樣的人賣力呢?
我作為她最具經驗的下屬,她的確對我比較尊重,所以我面對她帶來的困難一直比較少,但我認為對每個同事有最基本的尊重和禮貌是必須,而非因為職級及資歷,否則我難擔保當我在她眼中的經驗耗盡,我會否成為下一個被針對的目標。
面對其他同事與她合作上的艱難,有時我會思考我是否適宜運用我的優勢去作出改變,無論由最低程度的去私下給她建議,甚至去到辭職一拍兩散等。本來私下給她一些意見應該最合宜,但她人生活了好些歲月,又爬到這位置,大概對自己的行事為人充滿信心,只恐怕未見我的意見獲接納,我便要成為她下一個眼中釘;若果投訴到高層,我就像背後說是非;而去到辭職這一步,效果應該最震撼,只不過值得嗎?畢竟我今日的工作及處身位置,還遠遠用不上惡劣去形容,但為旁人及所謂申章正義而犧牲,又是否值得呢?
事實上,在這裡累積了的資歷應該可以助我找到下一份工作,而我經濟上的壓力又不大,的確有本錢去隨心去作,既是這樣,我想到若繼續留下,是否苟且偷生,尤其看到眼前的不公義之時,我最有能力去改變卻甚麼也不作,就像一位「花生友」坐在一旁觀戰,任由其他同事被打壓,再新的又來又被打壓,而自己就地位穩如泰山。這真是一個令人苦惱的抉擇。
有人說世上充滿不公義,若每次也要能力有限的自己作很多正義的事,實在很疲倦,何況甚麼是公義、我們會否亂作判官呢?也實在不容易說清。只是若能夠有點能力卻座視不理,亦枉為受過教育、學過分辨是非的人。一份工作而已,值不值得在這崗位上堅守原則和底線,真的令人難以抉擇。
300719

2019年8月6日 星期二

但願歷史不循環


年齡相近的朋友告訴我她的年輕親戚在近日一次又一次的示威活動中走得十分前,她嘗試勸說不要和警察起衝突免得受傷,並且要適時撤退,她的親戚反而責備她就是香港今日壯年的一群目標不清晰、做事不果斷,才令這一輪的社會運動仍未見成效,還被指責去勸示威者退後的實在是千古罪人。聽朋友這麼說我也覺心酸,畢竟朋友從六月十二日起也一直支持年輕人,但誰又會想到反而被責備?而支持他們的又怎會想他們任何一個有損傷,甚至令他們在黃金歲月面對折磨的漫長訴訟呢?
打從七月一日一班年輕人衝擊立法會大樓開始,支持這場運動的便分為兩個陣營,有一部分人希望能帶來最大的震撼力以求有不一樣的結局,而大部分的巿民還是希望以「和理非」的手段以求政府作改變。兩種方法各有理據也各有捧場客,大家也明白對方跟自己也算有著唇齒相依的關係,因為若只餘少數去前線作衝擊,可能孤掌難鳴,未有個氣勢已被擊破;相反即使幾百萬人遊行但行完便乖乖回家,相信最愚蠢的政府也懂得不作任何反應,「反修例」的頭幾次和平遊行不就是這樣嗎?
只是,兩種方法始終涉及兩套價值觀,即使大家明白要團結,但完全不「割蓆」又談何容易,就正如立法會大樓遭大肆破壞後,我也不能不搖頭,因為他們實在太衝動了,中伏也不知,一夜已失去不少支持者的支持,那種百多萬人的同心不能延續,恐怕這次運動也難以獲勝。
又有人說這樣的社會運動勝負是看那一方失誤最少,偏偏這些運動每每由資源最豐富、最能打持久戰的當權者火拼衝動的年輕人,所以當戰線越長,年輕示威者的失誤便越多,起初先失去普羅大眾的認同,然後連較溫和的支持者也遠去,最後剩下的已經孤掌難鳴,當權者的反攻便易如反掌了。
另外,太多訴求也是致命傷,這次運動由起初單一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開始,當日只要反對修訂,所以無論是不滿警察或支持警察,也會樂意支持;但這次運動發展至今,已發展出五大訴求,包括較富爭議的特赦要求及極為複雜的重啟政改,訴求一多便難聚焦,不能聚焦便目標模糊、難以同心,就如今年前的七一遊行,訴求五花百門,我想就算政府有心聆聽,也不知應該先聽那一個。而這次經歷了好一段時間的抗爭,隨著太多太多的爭議出現,包括要追究新鴻基地產讓警方進入商場、又要追究港鐵在元朗站叫受襲乘客下車等,這些要求除了樹立更多敵人外,也令訴求不能集中。這樣說不是對那些事情充耳不聞,但幾次面對事情的也是你我一樣的小市民,就算下達指令的管理層一生人也可能沒處理過這樣的事情,那究竟還應該把焦點分散嗎?
只可惜,這樣的社會運動總是容易失去焦點,令本來的訴求成為次要,群眾就算有心繼續支持,也因目標不清晰而卻步,何況戰線長了,不是人人也仍然有心力和體力,畢竟社會上主流的一群民眾大部分都是上有高堂下有子女,穩定的工作可能是上中下三代的經濟命脈,就算昔日有再遠大的理想,今日還需面對現實,這些在我年少氣盛時不會明白,相信今日走在前線的年輕人也未能明白。
不過,相比於五年前的佔領運動,感到這波社會運動是進步了,例如不靠一個「大台」,令官方難以用污穢手段打擊領袖,另外示威者大致上仍進退有度、表現相對文明,不會如元朗事件中的黑社會暴徒,一出手便引來社會公憤,而政府跟警方又一次又一次的失誤,令民眾那種同心和團結力度似乎能比過去持久。但願這次種種訴求最少也有部分得到好的回應而非如大部分社會運動一樣,終於無疾而終。
300719

2019年8月2日 星期五

小心謠言


七月二十一號晚元朗發生一幫白衣人襲擊平民的事件實在令人髮指及震驚,翌日不少香港人幾乎整整一天不能集中工作,不是我們不知道元朗從來有一幫地區勢力和黑社會盤據,而是警方的反應實在令人非常憤怒。
經此一役,連同月在金鐘、在立法會、在沙田等地方警方作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處事方式,我們不單對警察的信任需要由零開始重新建立,更要開始擔心自身和家人的安危,因為誰會想到某天好好的扶老攜幼在逛商場,警察會突然衝進來和正逐漸散去示威者火拼?誰又會想到某天好好的在元朗探望親人後坐公共交通工具回家,突然遭人襲擊,報警後警察又遲遲不來,來到後會聲稱他們看不見那些暴徒?香港市民經此一晚,對自身及社會安危的信心一下子跌入低谷,官員一再詨辯只顯得他們的無知及對民情遠離。
真的,我很久沒試過覺得不知能否順利及安全地放工回家,即使那次颱風山竹吹襲香港後,我仍覺得我就算行路或踩單車一兩小時返工放工也會很安全。但這次放工會經過上水、大埔和沙田才回到家,三個社區都曾有衝突,三個社區也是高危,我會否在途經三個站時遇上危險呢?對上一次感到如此不安全便是還身在紐約時遇上的「九一一事件」。
這天,謠言四起,眾同事也更加留意社交媒體的消息,吃過午飯,已陸續傳出黑社會又要聚結襲擊市民,先是元朗和屯門,後是荃灣和大埔,再往後連沙田也有份。若再有襲擊,沙田的商場再成戰場也不足為奇,因為暴徒或會想到上次出事的商場已成驚弓之鳥而不敢報警,只是人家背後有大財團撐腰,應該還有本錢及力量克制那些黑勢力。
去到下午三時多,突然聽到有些同事提早下班的消息,跟著有些仍有學生上課的學校也讓學生提早下課,細聽後原來只是個別情況,尤其是居住在元朗及屯門的同事,若果擔心自身及家人安危,可以提早少許下班。此際,真的人人心惶惶,究竟外面有多危險,某些區域是否一如社交媒體所言已有黑勢力集結?真的難以求證。有些同事也把訊息傳給我看,無論是引述來自退休警察、或是男朋友是黑社會的,總之繪形繪聲,全部皆是可靠消息。一時間,我也覺得要認真思考自己和家人的安危。
就在這個時候,又收到一個同事的訊息,說到大圍、沙田及馬鞍山在晚上七點半後也會變成高危,反而就在這刻,我否極泰來,幾可立即相信一切也是假的,因為理智已經告訴我,我住的這區幾可從未見過黑社會的痕跡,更別說他們何來有力量分散在這三個大區中,而今時今日後生的一群喜歡打機多過加入黑社會吧,在元朗牽涉一些地方鄉紳較難說,但在沙田肯定不成氣候,更別說我們這區大量中產有知識有教養,他們肯定佔不到我們便宜。既是如此,一個消息如此假,其他消息的可靠性也不會高得怎樣。
說時遲那時快,身邊同事又收到上水車站附近已經發生暴亂的片段,不久後,又見列車停駛的消息,她們還未看清楚來龍去脈便大嚷這天不能放工;我先叫她冷靜,且幾乎不用看到那訊息便叫她先求證是否兩星期前上水示威反水貨客的舊片段,不久後便證實片段確是舊有,而列車停駛只因有人跳軌而非有人擅闖有心破壞秩序,這跟平均兩三個月便一宗跳軌自殺不無兩樣。一切原來子虛烏有,只是為何有人突然在這敏感時刻發放舊片段,其立心就真的不良了。
無論如何,這是個令人不安及無助的年代,不怪同事糊亂相信然後發放未經證實的訊息,相信她們都是出於關心,提醒我們小心一點而已,但也提醒她們在這個人心惶惶的日子,大家可以多一點理智及謹慎,避免令情況惡化。
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