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0日 星期二

溝通的藝術(二)


教會於五月中舉辦一場雙親盆菜宴,三月便開始了訂位的流程,過往的母親節或雙親節晚宴,媽媽有時參加、有時不參加,每年的盆菜宴除了有頌親恩的見證環節,還可藉此邀請仍未信主的媽媽有機會多接觸弟兄姊妹,認識教會,所以也希望她能夠參與。
但剛開始報名的時候,正值媽媽患上感冒,她的狀態不太好,所以也不立即向她邀請了,只是老人家患病不是一時三刻便可痊癒,往後持續兩三星期仍見她感冒未清,吸收過往經驗,這些時候她的心情並不會好,我成功的機會早已大打了折扣,所以就算心急,我還是覺得應該等候。儘管如此,她的生活仍要繼續,某個星期六仍如舊相約她去飲早茶,但這次就特別了,因為今次選擇的酒樓附近有個她從未幫襯的中醫,我們便著她今日稍後可試試看,免得她又老遠坐大半小時公共交通工具到市區然後再等一小時才看到她那熟絡的中醫,卻又三星期仍未可痊癒。於是飲茶後,陪她到三四個舖位外的中醫診所看看,但見當時看病的人比較多,她說下午再來。往後有其他事,便和媽媽分別,但也囑咐她即管試試這位中醫。
翌日晚再到她家探望她,嚇見她精神相當好,連這兩星期出現的聲沙也沒有了,相信她知自己的身體狀況明顯好轉,心情也暢快起來。我知今晚機不可失,便問她今年會否去參加盆菜宴,她立即答應,並且在手機記下這個活動而不好另外約人。
溝通是一門學問,要做到成功的溝通,更要有些技巧。之前要處理一個不耐煩的申請人的投訴,需要做足功課,既要知道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又要找些合適的案例和數據,最後還要待自己培養出一個極為平靜的心情再去處理,便有望解決問題;這次想邀請媽媽參與教會活動,我相信魔鬼一定會作騷擾,除了努力祈禱外,我也要找較理想的時機,所以縱然有些比較心急的弟兄姊妹一開始便不斷追問我進展,但我知道禱告不足夠、時機亦不對,我沒信心打好這場仗而寧願再稍等一下。
將心比己,若果可以選擇,我也希望不要在我忙碌或心情欠佳的時候還要考慮其他較不重要的事情,例如工作上已忙得天昏地暗,朋友還打來問我晚上吃甚麼,當然我們也不是每次也能夠選擇自己幾時忙、幾時病、幾時心情不好,我們只能控制我們能夠控制的事。
有效及成功的溝通有很多技巧,坊間也有很多研究和經驗之談,例如想向老闆提出加人工或升職要求,一個星期哪一天哪個時候去找老闆也有統計,當然,有點人生經驗或明白多一點人情細故亦不難做到。而面對一些有關信仰的事還要加上足夠的禱告,過往我有著年輕人的衝動,往往喜歡速戰速決,但碰過釘、失敗多了,自明白除了有良好的溝通藝術,天上來的幫忙也很重要。
有時,真的急不來的。
230419

2019年4月26日 星期五

若有一樣的膽識和眼界


一連四天假期卻有三天天氣不穩,令我苦惱何時才可把冬季衣服及被單放上天臺晾曬,尤其是春夏之間,正是換季的時候,假日碰上陽光正可為收藏冬季的衣服及綿被提供好的條件。可惜頭三天一直陰雲密佈,甚至還下了大雨,肯定不是好的時候,臨近第四天,上天文臺的網頁看看,預測天氣將會逐漸好轉,特別是下午將重現陽光。
一覺醒來來到假期最後一天的早上,起床見到天色仍然陰暗,心情一沉,因恐怕我的換季大計會泡湯,只管上天文臺的網頁再看一下,卻發現天文臺的最新預測跟昨晚仍是一樣,即是下午天氣將好轉,甚至短暫時間有陽光。我應否準備行動呢?
由於不是立即便可把衣服被鋪拿上天臺晾曬,之前必須先花上一個多小時洗衣服,與此同時,也要考慮天臺可晾曬衣服的位置有限,這刻陰雲滿佈時上到天臺,敢肯定會是空空如也,但若果太陽重現,很可能很快便沒有位置了,更別說等我見到太陽才開始洗衣服再上天臺。
心裡猶豫,再看看天文臺一個更廣闊範圍的雷達圖,發現香港上空這刻雖然有雲層,但較遠的地方則見雲層減少,而雲層及雨帶的走向則是遠離香港。我想,雖然人們常批評天文臺預測不準,但這刻我還是相信科學。而事實上,更重要的是,就算下午天色仍昏暗,甚至下起雨來,我大不了只是把洗了的衣服及被鋪放在家中晾乾,儘管之後可能有一陣霉味,最多是多洗一次及等下一個機會,代價有限,就放膽去作吧!成功了便不用再為此事煩惱。
去到中午,雲層果然逐漸消散,不久後還真的露出陽光,立即從洗衣機拿出衣物,再加上一些被鋪上天臺,只是我原來已經不是到達天臺的頭三甲,還好仍有足夠位置,甚至爭取到面向西邊的地方。
這次擁有的膽色加上眼光十分幫到自己,儘管只是生活中的小事一棟,但欣慰自己能當機立斷,而且利用資源及常識,知道面前情況,成就一件想作的事。事實上,當早上望出窗外,看見天色仍然昏暗,不是人人夠膽為下午籌算任何事情,若果等到天色好轉才去作便太遲了,看見傍晚收回衣服之時,見到天臺的晾曬空間排得密密麻麻,但我的衣服已乾透還有陣陽光味,便知今次我確快人一步了。
不過,心裡也在想,若我有這樣的膽色及見識放在其他更大的事情上,是否更好呢?例如我用金錢去投資或做生意等,這些事上我從來沒有怎樣的膽色,投鼠忌器,相當保守,連眼光其實亦比很多人差;不過就算我擁有這些條件,又是否真的適合我呢?我很怕麻煩,又不喜歡太複雜的事情,儘管今日要致富確實需靠投資,例如房地產、買股票等,或是做生意,只可惜有膽色又有見識後還需要擁有其他性格,自問真的欠缺太多了。
既然不是投資或做生意的人才,早已放棄大富大貴,難怪這次做好一件生活上的瑣事已令我樂上半天,畢竟我真的不是一個既有膽色又同時具見識而且憑此得到很多成功經歷的人。
(25.4.19)

2019年4月23日 星期二

溝通的藝術(一)


學院另一個部門收到一個投訴,是有關津貼,同事盡力解釋卻不得要領,於是轉介過來,我也曾疑惑為何轉給我的部門,但看來總沒有人喜歡處理投訴,與其轉來轉去令投訴人更反感,我倒不如也試試處理,畢竟投訴也並非跟我的部門完全沒關係。
從接投訴的同事口裡初步得知,投訴者應該是那些中年阿叔,自以為有人生經驗而喜歡說話咄咄逼人;但他投訴的內容又不是完全沒道理,只是帶點貪小便宜的性格,所以便著墨在津貼的計算方法,希望多取十多二十元。銀碼事少,但若果不理會投訴,令投訴人心懷不憤,然後驚動傳媒,再由傳媒無限放大,那就得不償失了。
印象中好像也曾參加過半日有關處理投訴的訓練,但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內容已不太記得,但當中精髓卻是要我們代入投訴者身上,並且不用左閃右避。與此同時,人生少少經驗應該也可幫到我一把,我覺得最重要首先是知得比投訴者多,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於是立即向一直處理這位投訴人的同事再三打聽事情的來龍去脈,留意投訴人的投訴重點,了解他忌諱聽到甚麼說話,與此同時,向會計部索取他由開始到結束的記錄,反覆計算並了解差異,還要代入投訴人的角度看看怎麼他會有不同計法。這方面的資料搜集用了些時間,期間另一部門已在催迫要我盡快回覆別擔延,但我心知自己功課未做足,「心」未達到平靜,便沒有把握解決到問題,惟有一直拖延。事實上,本身當然有自己的任務和工作,它們也相當纏身,若本身的任務未能辦好,也一定會影響心情去處理這些擾人的投訴。
兩星期後,要收集的資料已經大致收齊,我枱頭屬於本身的任務也大概完成,我知道也是時候要面對投訴人了,而因著宗教信仰我也先禱告,求神賜予額外平安和智慧。
一如所料,投訴者一開始便滔滔不絕、咄咄逼人,並認為他自己的觀點一定正確,待他發洩了一輪,似乎已沒有太多力氣再爭辯,便輪到我了。我從沒有忘記昔日從中國傳統道家學說中學識以柔制剛的道理,我輕柔地跟他解釋,並代入他的角色、不假設他是貪便宜,謙虛地相信制度亦可能有漏洞。我相信一隻手拍不響,只要我平心靜氣不動怒,事情最少不會惡化。不出所料,在對話的中段,投訴者的態度已經鬆了,也開始肯聽我的解釋,甚至到最後似乎也想找一個下台階,我知道我的任務幾近完成了。
投訴者最後也不諱言我的耐性,全程沒動怒,他更希奇我本來可置身事外,卻夠膽去面對,而且相當熟悉一切來龍去脈。我明言我只是小職員,更非會計部那些計算能手,只不過試下回應,解決同事的問題。
的而且確,自己年紀也大了,用不著為爭一口氣而令這些事情無休止煩擾自己,何況,人人都有錯,不要以為自己無敵。以一個謙虛的心態去面對其他人和事,大概已可站在一個不敗的境地,然後輔以一些策略,必能事半功倍。
溝通從來也是一門大學問,否則也不會成為一個大學科;而這個幾乎人人也要用得著的學科,當然也有其智慧和藝術。
15419

2019年4月19日 星期五

核心何在


最近看一本有關基督教的屬靈書,是關乎基督教各宗派對一些教義和觀念的睇法和分別,好像應否掛上耶穌像、主耶穌在末日戰爭前或後再來等,作者看來在這方面受過訓練,亦做了很多研究,所以內容極為豐富和廣泛,全書有二百多頁,分成近百個題目,他在大部分篇章也沒有定斷誰對與不對,反而努力以兩三版的精簡篇幅解釋來龍去脈及爭論所在,由於每篇皆把精要濃縮好,一字一句也不多餘,而且內容有意思,值得用心思考和細味,需要慢慢閱讀,所以看了很久也未看完。
縱然還有近一半篇幅未看完,但這本書已令我覺得每個範疇的知識真的極其宏大,因為我不過集中於基督教一些原則性的層面,還未涉及使徒、歷史、譯本及見證等研究,更別說和其他宗教的差異和相同,這門學術的研究真的永無止境,恐怕窮一生的時間也未必能有全面的認識。
近日看一套福音電影,取材自美國本地一件真人真事,一提到電影內牧師帶人歸向主的方式以及他向兒女解釋自己作為牧者的工作,我便立即聯想起各基督教主流宗派的演繹都會有些差異,我好奇製作人會否屬於某一宗派而編寫了他較認同的劇情,不知其他人看到後的感覺如何。當然,這也只是想一想而已,我不會花時間再去探討他的表達方式是否合乎「政治正確」。
自己教會素來主張不應該分門分黨,強調遵行聖經的重要;教導上比較多重視同神的關係,不多連繫到今日社會政治,曾有人批評我教會的牧者不去修讀神學或有學術研究,甚至還牽連到不聯心香港社會政治,既沒支持佔中,也沒明確反對,對甚麼貧富懸殊或社會不公義全不關心。
最近和在另一教會聚會的弟兄姊妹傾談,他們也說最近聽到一位基督徒記者的演講,內容主要有關中國政治及經濟發展對內地教會的影響,未聽內容已覺題材吸引,再聽他們簡單陳述內容,更覺得有趣。立時我也想到恐怕我的教會永遠不會有這些題目的探討,若要增廣見聞及連繫上社會的熱門議題,恐怕我的教會會令人失望。
不過當越看到宗教的知識和學說研究得越闊和越深,好像看到那位基督教牧師寫了百多篇有關聖經教導文章的博大精深,反倒令我退一步想這會否是神的意思,祂究竟想我們滿腦知識還是專注認識祂?祂究竟要我們埋頭苦腦去鑽研道理還是享受跟祂生活?尤其今日的基督徒大多已被忙碌的工作、排得密密麻麻的社交生活、娛樂和嗜好充斥,每日會拿起聖經細閱及享受與神同行的人少之又少,我們究竟是否還應該墮入一個無底深淵之內呢?也許探究聖經是認識神的方法,但究竟今日我們看到的結果是我們更接近神還是更遠離神呢?
何況,這些所謂知識、研究和社會議題,很多不過由人有限的理解得來,不斷鑽研下去其實也有可能是徒勞;而人每每又貪新鮮,令這些題材總是吸引過單單專注在跟神的關係。
不否定不少基督徒前人及在鑽研學術方面有恩賜的信徒的努力,不少研究確對基督徒的靈性生活有幫助,但看到今日不少基督徒把本末倒置了,不禁令我猶豫。正如我大學專科是讀體育出生,對這範疇包括運動的好處有過不少研究,但我會否最終只在紙上談兵而不踏出去做運動呢?
17419

2019年4月16日 星期二

若有天離職


作了七年的工作雖然穩定,相信只要沒有犯下大錯便可以一直幹下去,只是繼續留下的決心也不是想像的強烈,離職的想法間中也會湧現。不過,今日既有份在半政府機構的文職,工作壓力又不算大,對一切也熟識,而且辦公室的氣氛尚算不俗,其實是沒有太多要離職的理由,大部分人看甚至還應該要留下來。
不過,也是這份工作令我感覺世事無常,所以我也常常謹記不要以為會在這裡直至退休,更不要留戀地上的事情。而若果有朝一天,因為各樣有理的情況或無理的怪事驅使我離開,也就開開心心的迎向另一新階段便好。
說真的,過慣了七年模式相當近似的生活,有時也會希望有些不同;仍沒有忘記昔日在沒上班的日子可以去逛博物館,早上和弟兄姊妹一起看聖經,多相約朋友吃午膳或聚舊等,當然,這些節目也不一定要等待沒有返工的日子才可實踐。只是若能夠有這樣的時候,還真的有很多事情希望能夠去作。
首先想到便是處理爸爸留下的東西。自爸爸於兩年半前離世,他留下的瑰寶一直藏於迷你倉和家人位於內地一個空置的單位,雖然成本代價也負擔得起,但還是希望可以處理妥當。事實上,當香港歷史博物館也對他留下的東西珍而重之,我覺得我實在應該要好好善用,或作一個有體面的了結,所以自己傾向自掏腰包去辦一個展覽和拍賣會,希望能以一次公開的活動懷念我爸昔日的努力和貢獻。但得承認這方面的籌備和工作絕不簡單,今日的工作雖然令我儲備了經驗和經費,但卻沒有時間,所以我渴望這份工作告終的時候,可以花上兩三個月了結這個心願和他留下的東西。
此外,若終於離職,我也希望參加幾場在這份工作不能參加的馬拉松賽事,目的地包括有芬蘭赫爾辛基的馬拉松、冰島雷克雅維的馬拉松、日本北海道馬拉松、法國波爾多的紅酒馬拉松以及瑞士少女峰馬拉松,以上幾場馬拉松,全部都在每年八、九月舉行,正正跟今日這份工作最忙碌的月份相撞,所以面對這幾場馬拉松,暫時也只有遠觀的份兒。只是不知道我有朝離職會否在合適的時間碰上它們呢?
同時,我也會嘗試做到一次四小時內完成(Sub 4)的馬拉松,儘管隨著年齡越大,距離這個目標越遠,但我覺得只要保持一個月隔天持續練習三十公里左右的長課,我是有把握跑馬拉松最終可以做到佳績,但那樣的耐力訓練需要時間,現時的返工狀態實在無能為力。
以上就是這刻想到希望在擁有較多時間時完成的事情,當然那也不是甚麼祟高又非作不可,或會影響人生的事情;畢竟我也看透了地上一切事情都是虛空,既不值得辭工去完成,工作亦一樣並非我千方百計要去留戀。今日既沒有明確動力去辭工,那就先繼續下去吧,到底今日一切也在為明日各樣大計作準備。至於甚麼時候會發生,順其自然,到時便會知曉。
12419

2019年4月12日 星期五

恐怖討論區


無意中看到一位熱愛跑山的朋友在社交媒體作一個回應。事源一次跑山賽有一位參賽者提著雨傘比賽,最起先在這群組貼上這穿著跑衣、掛上號碼布並提著雨傘作賽的有趣相片的網民應該覺得這件事很值得相榷,所以便把相片放出來,但他還算是有品地先把該參賽者的樣貌及號碼布打了格子,算是保護這次的「主角」。當然,從該貼文者的簡單幾句描述,大可看出這貼文者是不齒那參賽者所為,意思是既要參加這類戶外要出汗的比賽,卻又要提著傘子遮蔽陽光。各人各有想法,其實只要不妨礙或傷害到別人,即使對此也感覺有趣,就當趣聞一則看看便好,誰知當我看我朋友的回應時,原來前前後後已有百多則回應。有甚麼好說呢?就快速看看,誰知回應者的討論原來已發展成罵戰了!
網民對這事情的意見紛云,支持及反對的比率大致接近,但意外是貼文者反而成為被攻擊的對象,既有人認為他主觀,文筆帶輕蔑取笑別人的態度,又有人認為他不應附上相片,起初貼文者還嘗試力撐,但後來似為了息事寧人,已經認低威以求終止討論。
早前舉行的香港馬拉松,一位從未參加馬拉松的年輕人爆冷成為港人冠軍,還未來得及高興香港長跑界有了接班人,這位年輕人起步時一件稍具爭議性的行為曝光,於是跟提傘參加比賽一樣,又成為網民的爭論熱話,攻擊的當然不只那件有爭議性的事情,並且是主角的背景、回應及態度,甚至還引發網民互相攻擊。真想不到事情可以越說越遠,又是以情緒化的罵戰作結。難怪有網民也說這個群組變了質,本來好好的讓跑友分享跑步心得,卻變成一個夾雜了不少粗言穢語及人生攻擊的群組,恐怕這也不是創立這網站的人的原意。
這個世代的確越來越恐怖,本來資訊流通或以社交媒體拉近人的距離是好的,但人們卻可以隱姓埋名,不用成本不用代價不用露面便可隨便利用資訊流通的優勢在社交媒體裡糊言亂語及對別人肆意攻擊,這些媒體發展才十多年,慣用這種社交形式的人還未佔大多數,往後會如何呢?
不能否認,我也是受惠於資訊流通,例如近年往外地旅行訂酒店,除了考慮地點及價錢,更在乎旅客的評價;看電影也一樣,多了看影評,因為發現世上真有些高人可以提供想不到的見解和知識。同樣地,兩次貼文引發罵戰的事情中,從很多客觀的評論也令我想得更闊,例如,提著傘子跑步其實會阻礙其他參加者的視線,現今相片即使打了格子其實也可以容易從坊間流傳的原相對照找出真人,這些皆是我起初沒想起而透過網民分享而得知。
但客觀和主觀之間從來沒有一條清楚界線,正如如何做到言論自由跟壓制言論也一樣不易拿捏,若是要求人人自律,肯定是天方夜談;但要政權出手前,我們能知道檢點恐怕也沒有可能。只想到這世界真的會越來越危險,往後一代在表達及接收上如何做得合宜,我自己就不懂得回答了。
09419

2019年4月9日 星期二

很有共鳴


與一起在紐約工作的舊同事聚舊,分享近況之餘難免說說處身兩地的分別,尤其大家也曾旅居當地好一段時間,然後因不同原因而回流香港,對今昔的生活和處身的社會皆有很大感受。
閒談間,大家似乎也比較嚮往昔日在外國工作的日子,即使我們在當地只能作二等公民,我們在紐約能夠選擇的工作比今日在香港的受局限,但我們還是比較喜歡較簡單的生活。其中令我最感同身受的是我們當日身處同一個辦公室,卻鮮有介意身邊的同事來自台灣、中國大陸或是香港,我們會知道彼此的背景,也懂得對不同同事需要自動轉換語言頻道,但辦公室的氣氛卻相當融洽,絕不會基於出生地甚至政治取向而分門結黨,吃飯不會介意台灣人或大陸同胞坐在旁邊,甚至間中還會去不同同事家中探訪,大家是多麼同心。或者身處異地,大家也是弱勢社群,所以各人更知道要同心。尤其深刻的一次是我們所屬的機構申請一個老人中心得而復失,據報是因為政府偏袒另一族裔,所以大家同仇敵愾,一起走上街示威。又另一次為支持上司參選成為該學區的第一個華裔委員,大家團結做好工作,無分生於哪裡的華裔。
只是回到香港,全個社會環境和氣氛根本不融洽,香港人不想認自己是中國人,但又自知中國是我們的祖國;我們對沙士以後蜂擁而來的同胞又愛又恨,明知不應該敵視他們,但他們的行為又令人厭惡,從此我們越來越不想跟他們相認是同一民族。至於跟我們一個小海峽之隔的台灣,卻又是離我們這麼近又那麼遠,對台灣人的親切感比對大陸人好,大家有很多近似,看到他們的境況與將來,看到似曾相識的打壓、招攬和統戰,一切盡在不言中,但我們十分肯定我們不是台灣人,他們也不是香港人……,這些身份上的修正和搖擺,明顯比起在美國時複雜得多。
不能否認,在美國也可以很政治,只是大部分華人如我一樣,大都寧願花時間顧著自己的生活便是,所以也懶理第一位黑人總統之後便來了一個瘋狂的總統。但回到香港,儘管我們皆不想找上政治,只是政治還是找上我們,好像佔中令社會撕裂,我們被逼表態,同時社會又有很光怪陸離不是普通邏輯解釋到的事,各界別被一股難以說明的勢力滲透,法例的設立及修訂彷似為某些原因而設,而本來應該為香港人服務的官員卻好像在為其他人服務。社會有時是非癲倒、黑白不分,有時又令人迷迷糊糊……,一切一切,皆令人感到無奈和氣餒。難怪我們就是嚮往昔日無權過問的日子。
回到香港十多年,本來應該喜悅回到家人身邊,有熟悉及方便的生活環境,活在自己語言的地方,只是這些本應擁有的喜悅,卻被黑雲籠罩的政治氣氛、陰霾滿佈的社會環境,以及自身對身邊一切事情的無力感徹底蓋過。
和舊同事輕鬆的一蓆午飯也刻意少碰上這些不會令人快樂的議題,只是當不其然說上一部分,也惟有慨嘆昔日一起在美國工作的日子好得多。是我們活到一把年紀開始緬懷過去?還是我們的生活真的令人嘆息呢?
04419

2019年4月5日 星期五

彷似從天上來的小禮物


人生第一次跑山,且又是在這裡工作七年以來第一次代表機構去參加一個工餘活動,而最後還成功獲得一個小奬項,想不到二○一九年開始至今才三個月,人生便有幾個不大不小的突破。
我由衷覺得,這是神賜予的小禮物。
由這次代替同事參賽到最後得獎,其實也充滿很多偶然。
首先是今次難得地代替一位同事參賽,同事有臨時工事而我又偏偏在比賽日有空,兩個偶然的因素竟然碰個正。更神奇是同事問起我的意向前一天,才從另一位同事口中提起這個比賽即將舉行,我還說我都有點興趣,只是要我大半年前便要報名代表機構出賽,感覺實在有點兒「遙遠」,沒料到翌日便得知今年有個參賽的機會,並且兩週後便舉行,當然「心郁郁」
對我而言,跑山是一個十分新鮮的嘗試,身邊其實已經有朋友專門跑山,但這項活動對我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既因我覺得在那些「懸崖峭壁」跑步十分危險,另外想起跑山要帶著重重的身軀違反地心吸力便辛苦,不過今次只得十五公里,且覺得大半個月前才跑完一場全程馬拉松,估計體能應該還可以應付吧。就在這一連串因素下,終讓自己第一次跑山賽了。
至於得獎與否,其實我也順其自然。起初的確翻查過上屆的成績好預算自己所需的大概時間,但看到上屆最後幾名的得獎隊伍成績原來並非「離地」的快,腦海也不期然閃過一下我一隊會否有機會得奬。不過這個念頭很快便消失,因為計算一下自己在平路跑十五公里的時間,然後要背負五公升水跑步預計的時間,再加上從山間小徑跑上山的額外時間,發現機會原來挺渺茫,還是不好多想以增添自己及隊友的壓力了。
整個過程我也沒有看時間,免得自己有甚麼想法。我不知我們一組是快還是慢,因為起跑時已經不算擠得特別前,儘管頭三分一的山路我們爬頭比人家超越略多,但我不覺得成績有大躍進,何況在往後的路段,開始見到隊友體力逐漸不繼而慢下來,我希望我們的成績不會太差便是了。
往後餘下的路段我其實跑得不算差,四個人中有兩位隊友比我慢,但最終他們也在我跑完後七、八分鐘左右完成,當我還在活動會場玩遊戲和吃東西,隊友竟然告訴我們得到奬項的消息。
起初在得獎者報到處我還擔心我因是代同事出賽而有機會被取消資格,尤其起先還說需要核對身份證,但看來我們所屬組別的參賽門檻較低,所以我最後在不需說謊下便成功過關。而十多分鐘後,也被召到台上,領取我自踏出社會工作後的第一個獎項了。
我當然不否認因為我隊所屬的比賽組別對手較弱,獎項也多,才可令我們平平無奇的成績也足夠得獎;另外,當然也要感激我的隊友全力以赴,我不是獲派豬一般的隊友,大家給予彼此是正面的鼓勵而非壓力,所以過程也相當愉快。而我,剛剛在今年年頭跟教會弟兄姊妹參加了兩次行山活動,目的只為陪太太及她的朋友,卻剛好藉此加強了我膝頭的肌力,令我今次可以應付得綽綽有餘。
一切其實也並不是偶然,我甚至還覺得這次是神給我的小禮物,奬勵我為祂的付上。想起兩個星期後,正是教會所開辦的社會服務機構的慈善長跑,在眾弟兄姊妹眼中,我也算是「高手」之一,只是參加多屆卻從未得獎,原因是多年我也只在鼓勵身邊弟兄姊妹一同組隊,一方面既令大家更熟絡、更多活動與話題,另一方面也想少運動的能夠多做運動,由於隊友實力參差,一路也沒想過要得獎,反而身邊有比我少運動又跑得慢的卻能得奬。但這次巧妙地得獎,有點兒覺得是一個安慰獎,令我覺得一直的付出及投入神也是知道的。
21319

2019年4月2日 星期二

看透了


辦公室搬到交通方便的位置,人手問題卻沒解決,反而變本加厲,在一個只有二十人的部門,半年內先後有十一人離職或消失,別說部門早已獲批擴大,只是連本來的人手也補不了。最新的個案是新同事返了工一個多月,卻因精神問題失蹤了好幾天,由於這次已是他第二次沒通知下缺勤,所以除非同事能夠提供足夠的文件證明,恐怕又要繼續請人補上。
原先三、四個月前最早補上的一位第一天未返工便請病假,最終頭一星期返工病了三天半,本以為她已很不尋常,只是她最後至少還會通知我們將會請辭好讓我們有心理準備,原來她已屬很有交代了;後來又有另一位來到,職級高一點,但返了四日後第五日便失蹤,還要連累同事幫她執拾她留下的東西,但到底她甚麼時間向上司請辭,聽說各有各說法,不過她本來好好的印象已經給人大打了折扣,只是她該算令人不知所措嗎?原來相比於最近的一單還不算。
這三、四個月內,人事上出現的狀況實在令我大開眼界,還好我不是面試或決定聘請的一位,否則真的會有一點壓力。
不知是否人越大,便有機會經歷得越多,這兩年在職場中的經歷的確令我老鍊了,又多了幾分細故,好像大約一年半前身邊有同事突然因病離世,半年後隔離部門又發生另一單,還要是輕生;還有上任行政總裁突然被辭退,更別說還有好些經理一下子消失於機構內。而我短短幾年在同一機構也試過兩次搬辦公室、部門四次改名、直線電話轉了兩次……。明明在同一機構內,工作性質又大致相同,卻有頻密的轉變,令我深深覺得甚麼事情也可以發生。
工作上頻頻出現狀況,亦連帶令我的人生觀在不知不覺間也起了變化,近日我比從前更常說「順其自然」,乃因為我發現我所能掌握的好像越來越少。好像過往有新同事來到,我會努力做好培訓及聯誼工作,只求同事可以在工作中感到舒暢,誰知新同事可以因為頭頂的空調系統或與其他人的互動,甚至他們本身的情況而產生令我估計不到的結局;明顯地,近日再有新同事來到,我的好客心已沒有起初的熱熾,因為都不知道這個新同事會返工幾多天,再想下去又會想到同事會否某天好好的突然離職或離世,「順其自然」便好。同樣,上司著我優化一些對外文件,過往還很熱心希望做到盡善盡美,只是發現對上有太多人喜歡給予意見,但又不知他們會留下多久,然後風向隨時轉變,我究竟應該傾盡全力,還是處處留一手呢?還是「順其自然」便好。
這樣的心態是好是壞也不敢說,畢竟我們實不應對工作事太上心,盡了力、完成了便好,不必太過在乎結果;但在另一方面看,若果不在乎結果,又可能會對成果沒要求,質量亦自然不會高。
穩定性及持續性確是重要,偏偏世事越來越不似預期、越來越難捉摸,令不少人也不敢放眼太遠的將來。任誰都知年輕人充滿朝氣和拼勁,很想改變既定框框,稍有經驗的則喜歡墨守成規,以不變應萬變。過往也憤憤不平為何稍為年長的都是缺乏工作上的熱情,原來當我去到某時候我也開始像他們,不是因為年紀大了,而是因為看透世情。
但這樣也好,今日上司告訴我稍後又會搬到另一層樓,我平心靜氣的說一句「隨便吧」,也不是第一次,又不是未搬過、未變過、未突然消失過,我還怕甚麼?
我原來也開始看透了。
3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