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另一個部門收到一個投訴,是有關津貼,同事盡力解釋卻不得要領,於是轉介過來,我也曾疑惑為何轉給我的部門,但看來總沒有人喜歡處理投訴,與其轉來轉去令投訴人更反感,我倒不如也試試處理,畢竟投訴也並非跟我的部門完全沒關係。
從接投訴的同事口裡初步得知,投訴者應該是那些中年阿叔,自以為有人生經驗而喜歡說話咄咄逼人;但他投訴的內容又不是完全沒道理,只是帶點貪小便宜的性格,所以便著墨在津貼的計算方法,希望多取十多二十元。銀碼事少,但若果不理會投訴,令投訴人心懷不憤,然後驚動傳媒,再由傳媒無限放大,那就得不償失了。
印象中好像也曾參加過半日有關處理投訴的訓練,但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內容已不太記得,但當中精髓卻是要我們代入投訴者身上,並且不用左閃右避。與此同時,人生少少經驗應該也可幫到我一把,我覺得最重要首先是知得比投訴者多,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於是立即向一直處理這位投訴人的同事再三打聽事情的來龍去脈,留意投訴人的投訴重點,了解他忌諱聽到甚麼說話,與此同時,向會計部索取他由開始到結束的記錄,反覆計算並了解差異,還要代入投訴人的角度看看怎麼他會有不同計法。這方面的資料搜集用了些時間,期間另一部門已在催迫要我盡快回覆別擔延,但我心知自己功課未做足,「心」未達到平靜,便沒有把握解決到問題,惟有一直拖延。事實上,本身當然有自己的任務和工作,它們也相當纏身,若本身的任務未能辦好,也一定會影響心情去處理這些擾人的投訴。
兩星期後,要收集的資料已經大致收齊,我枱頭屬於本身的任務也大概完成,我知道也是時候要面對投訴人了,而因著宗教信仰我也先禱告,求神賜予額外平安和智慧。
一如所料,投訴者一開始便滔滔不絕、咄咄逼人,並認為他自己的觀點一定正確,待他發洩了一輪,似乎已沒有太多力氣再爭辯,便輪到我了。我從沒有忘記昔日從中國傳統道家學說中學識以柔制剛的道理,我輕柔地跟他解釋,並代入他的角色、不假設他是貪便宜,謙虛地相信制度亦可能有漏洞。我相信一隻手拍不響,只要我平心靜氣不動怒,事情最少不會惡化。不出所料,在對話的中段,投訴者的態度已經鬆了,也開始肯聽我的解釋,甚至到最後似乎也想找一個下台階,我知道我的任務幾近完成了。
投訴者最後也不諱言我的耐性,全程沒動怒,他更希奇我本來可置身事外,卻夠膽去面對,而且相當熟悉一切來龍去脈。我明言我只是小職員,更非會計部那些計算能手,只不過試下回應,解決同事的問題。
的而且確,自己年紀也大了,用不著為爭一口氣而令這些事情無休止煩擾自己,何況,人人都有錯,不要以為自己無敵。以一個謙虛的心態去面對其他人和事,大概已可站在一個不敗的境地,然後輔以一些策略,必能事半功倍。
溝通從來也是一門大學問,否則也不會成為一個大學科;而這個幾乎人人也要用得著的學科,當然也有其智慧和藝術。
(15•4•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