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

在緣份以外


有人說人的關係講緣分,但緣分以外,也還有其他東西才能延續。

曾經十分熟稔的一位教會妹妹從日本來到,這也是她首次踏足香港,我當然一盡地主之宜好好接待她。

認識這位小姊妹其實是在美國紐約,當時她正在高中就讀,而我則已工作幾年,相識源於大家當時返同一個教會,並正值我有份負責青少年的事工。不過大家能夠更熟略,更準確來說應該是由於她來自我最起先踏足並居住了兩年半的那個小州份康乃狄克州(Connecticut),並在那裡升學,因為當地沒有很多華人同鄉,甚至不是每週也能返到聚會及見到同聲同氣的弟兄姊妹,很多事情也要靠神和靠自己,所以大家對彼此的狀況更有共鳴,因而令大家比較投契。

看著這位小姊妹由高中升讀大學,還記得當日揀那一間學校和選甚麼主科,她也問過我意見;後來她應該還未完成大學我便回歸香港,有趣地她在美國畢業後工作了幾年便嫁了一個日本留學生人,然後移居到日本去。但大家的聯絡還是沒有間斷。一三年我到日本跑富士山馬拉松,便特地和太太一起走進東京地區探望她,這次輪到她前來香港。

和這位小姊妹再遇令我想起人與人的緣份真的解釋不到,她生於廣州,於十來歲移民到美國去,然後十多年後又嫁到日本,再開始人生另一階段,明明她走過三個經濟大國也與一個小香港無關,卻因我在她的一個中途站出現而遇上;遇上了並不等於相熟,正如在美國認識的人也可不少,有些只有幾面之緣,就算是一些一同返教會好幾年,始終不能諗熟,更莫說往後能繼續聯絡,但與她卻因大家有過的類似軌跡而互有共鳴,友情才這樣建立起來。

只是,人越大,經歷越多,逐漸地卻又發現共鳴及緣分背後還有別的元素。這次她山長水遠來到,令我深刻的是她不如其他旅客朋友般嚷著一定要去購物或重要地標,而是如往昔般跟我探討很多社會以至世界性的問題,例如大家題材豐富的民族與民族間的文化差異,另外又說到人生觀和婚姻觀等,這令我想起昔日在教會內,只有少數的對手可跟我暢談這些題目,當日這個小女孩便讓我覺得她跟其他只活在紐約唐人街生活圈子的小姊妹有些不同,這趟再遇頓時令我想到原來還有一些性情及觀念是大家頗接近,從而能把我們的關係延續下去。

人的關係發展到甚麼境況除了是緣分外,也還有很多因素去影響,好像有沒有共同話題,對彼此的生活有沒有感受;相反地,即使與某些人十分有緣,卻總沒有共同感受及話題,關係也不一定順勢發展。人與人的關係就是這樣奇妙,沒法容易預測出來。

無論如何,今日我雖然已少有跟人探討人生觀、國與國、民族跟民族這等嚴肅題目,而是多把己見寫在網誌內,但透過和這位小妹妹三個下午的相處,令我想起大家的相熟固然有緣份驅使,亦因在思想及性情上有些相似,即使今日大家的生活及經歷更加南轅北轍,但去到一些位置,還可以無所不談、暢所欲言。

能令我短暫重拾對世界、時事及一些哲理性題目的討論,就像大家年輕讀書時那樣,應該是我感激她來香港一趟。

146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