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8日 星期二

攞A-的國語科



台灣之旅,終於不用我一邊睇路認方向,一邊在大小安排上作決定,又一邊問路跟當地人搭訕,因為這次幾乎所有團友旅伴的國語也比我好,所以要跟當地人打交道的機會也遠遠未輪到我,就是連在櫃位購買火車票、在食肆點菜也不用我操勞,這次真的慶幸我可以更加輕鬆地享受這次旅程。

的而且確,因為過往我的旅遊目的地大多是非華語地區而需要用上英文,所以大部分情況別人還是把問路及點菜的機會留給我這個到底「浸過鹹水」的人,何況我又面皮厚,不怕人家拒絕或取笑我英文水平,所以在很多次的旅程中,我還是樂得擔當「外交」及問路的角色。

這次終於能夠退下來,團友也見我比平日沉靜了,自不然疑惑究竟我是不是不懂說國語,誰知還未待我回答,便已流傳了我昔日在大學的國語科是拿取了A-的成績。人家十分詫異地問我真偽,我便一笑置之以作回應。

昔日在大學的國語科能夠取得A-的確是事實,當日教授我的是怎樣一位上年紀的女老師、如何考試、在哪個學期修讀,至今仍歷歷在目。當然我也甚少向人跨口這履歷,畢竟大半個中國人在西方國家學國語,是否說得上純正也未敢說;何況相比身邊不少非華裔的同學,我這個香港留學生始終存有優勢,最少已不必擔心中文句子結構,能夠有理想成績可說理所當然,反之取不到B以上,隨時會被恥笑。不過當時能夠取得好成績,亦得自豪我在那個學期內刻意用國語比較多,並且在工作上也因為不時有機會接觸來自中國大陸及台灣的移民,所以能夠善用所學,工多藝熟,自然有好表現。所以對於當時取得佳績,我仍然覺得問心無愧。

我當然不否認我這個「香港仔」是比很多同學懂得面對考試,所以略施小計,便再進一步把本來平平無奇的表現再提升一點,以至取得一個優良等級的成績;但我亦不否認,這種為考試的學習,表現能夠一時提升得很快,同樣亦會下跌得快。

這幾年間,仍定期到中國大陸探望內地的基督徒,本應是好好保持聽說國語能力的大好機會,可惜能力不進倒退,被內地弟兄姊妹要求我說回廣東話的情況已習以為常,漸漸我都不說國語,越少說也越來越說得不好了。

這次去台灣,用不著獻醜,當然在某些情況,在團友們怕醜不敢問之時,我還是可以成功「轉台」,懶理人家目光。

所以別人常問我學習外語的意見,我總認為除非在生活上用得著,否則就別要浪費金錢了。事實上,就是昔日講及聽了十一年的英文,我也覺得隨著在生活及工作中少用,聽和講的能力已大不如前。儘管如此,運用到其他語言除了方便外,亦能夠擴闊到思維,我還是希望我的英語及國語能力不會退卻到一無所有。

但怎樣也好,我還應該滿足大學成績單上的國語科真的是「揸火箭」的。

(28.6.2016)

 

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

在緣份以外


有人說人的關係講緣分,但緣分以外,也還有其他東西才能延續。

曾經十分熟稔的一位教會妹妹從日本來到,這也是她首次踏足香港,我當然一盡地主之宜好好接待她。

認識這位小姊妹其實是在美國紐約,當時她正在高中就讀,而我則已工作幾年,相識源於大家當時返同一個教會,並正值我有份負責青少年的事工。不過大家能夠更熟略,更準確來說應該是由於她來自我最起先踏足並居住了兩年半的那個小州份康乃狄克州(Connecticut),並在那裡升學,因為當地沒有很多華人同鄉,甚至不是每週也能返到聚會及見到同聲同氣的弟兄姊妹,很多事情也要靠神和靠自己,所以大家對彼此的狀況更有共鳴,因而令大家比較投契。

看著這位小姊妹由高中升讀大學,還記得當日揀那一間學校和選甚麼主科,她也問過我意見;後來她應該還未完成大學我便回歸香港,有趣地她在美國畢業後工作了幾年便嫁了一個日本留學生人,然後移居到日本去。但大家的聯絡還是沒有間斷。一三年我到日本跑富士山馬拉松,便特地和太太一起走進東京地區探望她,這次輪到她前來香港。

和這位小姊妹再遇令我想起人與人的緣份真的解釋不到,她生於廣州,於十來歲移民到美國去,然後十多年後又嫁到日本,再開始人生另一階段,明明她走過三個經濟大國也與一個小香港無關,卻因我在她的一個中途站出現而遇上;遇上了並不等於相熟,正如在美國認識的人也可不少,有些只有幾面之緣,就算是一些一同返教會好幾年,始終不能諗熟,更莫說往後能繼續聯絡,但與她卻因大家有過的類似軌跡而互有共鳴,友情才這樣建立起來。

只是,人越大,經歷越多,逐漸地卻又發現共鳴及緣分背後還有別的元素。這次她山長水遠來到,令我深刻的是她不如其他旅客朋友般嚷著一定要去購物或重要地標,而是如往昔般跟我探討很多社會以至世界性的問題,例如大家題材豐富的民族與民族間的文化差異,另外又說到人生觀和婚姻觀等,這令我想起昔日在教會內,只有少數的對手可跟我暢談這些題目,當日這個小女孩便讓我覺得她跟其他只活在紐約唐人街生活圈子的小姊妹有些不同,這趟再遇頓時令我想到原來還有一些性情及觀念是大家頗接近,從而能把我們的關係延續下去。

人的關係發展到甚麼境況除了是緣分外,也還有很多因素去影響,好像有沒有共同話題,對彼此的生活有沒有感受;相反地,即使與某些人十分有緣,卻總沒有共同感受及話題,關係也不一定順勢發展。人與人的關係就是這樣奇妙,沒法容易預測出來。

無論如何,今日我雖然已少有跟人探討人生觀、國與國、民族跟民族這等嚴肅題目,而是多把己見寫在網誌內,但透過和這位小妹妹三個下午的相處,令我想起大家的相熟固然有緣份驅使,亦因在思想及性情上有些相似,即使今日大家的生活及經歷更加南轅北轍,但去到一些位置,還可以無所不談、暢所欲言。

能令我短暫重拾對世界、時事及一些哲理性題目的討論,就像大家年輕讀書時那樣,應該是我感激她來香港一趟。

14616

2016年6月17日 星期五

電影看文化


 
連續四星期先後看不同國家的四齣電影,先是中國的《北京遇上西雅圖II之不二情書》,然後是美國的《魔幻森林》,跟著到日本的《麻煩家族》,最後是印度電影《把她帶回家》;雖然很難只以一套電影便道出不同國家的風格和電影文化,但綜合過往看這幾個地方的電影,這四齣電影確又真的跟過往看過同一地方的電影有些共通點。

好像這次看《北京遇上西雅圖II之不二情書》,以及之前的第一集跟《中國合伙人》一樣,總覺中國的電影很渴求跟世界接軌,成為一個國際化而非局限在本土的產業,所以除了大灑金錢在製作和聘請人才,又讓人感受到那鋪天蓋地的宣傳,電影還要走訪更多地方拍攝,這次的《不二情書》便包含了三藩市、拉斯維加斯、澳門、倫敦和四川,再加上不少外國演員,認真國際化。相信中國的製片公司真的很想打入國際市場,顯示中國的軟實力。

相反,日本的電影則幾近相反,近幾齣因在當地賣座而搬上香港大銀幕的電影也不約而同地以當地的小人物和小故事作題材,不單《麻煩家族》是說一個普通不過的家庭,之前看的《小花的味噌湯》、《100円的愛》、《家路》、《甜味人間》、《奇蹟補習社》等,全都是本土故事,印象中唯一例外好像只有《廣告祭•唔制》是涉及國際元素。不過,就算是小人物也可以有本身的大故事,日本電影重視家庭和倫理關係,雖然電影多是淡淡然,少有高潮迭起及曲折離奇的情節,但日本電影的淡淡然卻又總見細緻,就如日本的食物和景緻一樣。

說到全球製作數目最多的美國電影,能夠獲青睞而在香港上映的,往往是比較商業化或有一兩個可以賣座的噱頭,這次《魔幻森林》,沒有大明星,沒有新鮮刺激的故事,最大賣點應該是使用更多的CG效果;只是,這齣電影除了目不暇給的影像外,故事其實十分的荷里活形式,充滿計算,看得多荷里活電影的影迷,大概知道劇情發展下去在哪裡會有個小高潮、哪些情節和事物為往後鋪排了伏線、哪個「好人」會犧牲而激起主角鬥志,而結局大概又會如何等。少看電影的觀眾當然未必一定留意到,但只要稍為多看過一些其他地方的電影,便會發現美國電影的套路其實很相似,就算比起西方國家如英國和法國也有分別。既因美國電影早已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賺錢產業,背後有龐大的分析、數據和研究知道普羅觀眾的喜好和賣座元素,不能否認,荷里活電影是吸引人,商業計算十分好,能夠在全球賣座自有其原因,不過只要稍為看得多,便會感覺千篇一律。

至於在東方世界出產另一個巨大夢工場的印度Bollywood,似乎則沒有計算得那麼多,不單片長每每超過一般人所能有的專注力,並且有膽量把政治極不正確的元素成為題材,就像這次的《把她帶回家》,大量篇幅觸碰印度及巴基斯坦的雙邊關係,而與《來自星星的PK》一樣,也大玩宗教矛盾及官員離地的元素,相信以上題材在所謂民主及自由的國家也不敢在娛樂產業中多談,想不到印度電影卻能打破禁忌。當然,不可不提印度電影多加入群舞元素,電影動輒兩個半小時以上,題材新穎,勇於譏諷社會怪現象,難怪印度電影開始在全球獲注意,常給影迷喜出望外的感覺。

四個地方,四種不同的電影風格,雖很難單單以一齣電影解釋到一個國家的廣闊文化,但從電影中似乎又看到甚麼似的,好像中國想與世界接軌,向外顯示軟實力和民族的包容性;日本人重視細節及細微的地方;美國崇尚資本主義及商業味重;印度人的靈活變通以及民族及宗教的多樣性等。

當然,區區看幾套電影,絕不敢說已認識了其他地方的文化;但總慶幸在香港仍有片商及戲院,播放一些未必雅俗共賞、叫好又叫座的外國電影,而我們也仍有自由不用只看到雷鋒或抗戰的故事,最少讓我們的世界觀能闊一點,而非只知只有一個強國。

08616

2016年6月14日 星期二

勉強無快樂





英超豪門曼聯這屆的表現仍然平平無奇,只是去到聯賽的最後兩輪,竟然因主要對手曼城接連失分而再次燃起爭取參加來屆歐洲聯賽冠軍盃的希望,作為曼聯擁躉的我,精神立即為之一振;只可惜這一輪曼聯還是敗給另一中型球會,把主動權又讓回給該同市的宿敵,而最終也因這場敗陣而錯失來屆參加歐聯的資格。看到這樣的結果,第一刻也覺得相當可惜和不值得,但不消多少時間,已不覺得是甚麼一回事,除了想起那不過是遊戲一場外,這樣實力平庸的球隊就算能參加歐聯也不過是陪襯品,大有機會在分組階段便已被淘汰出局。

上屆曼聯便是以英超第四名的資格參加歐聯,只是即使抽到的同組對手不強,還是早早在分組賽便被踢出局;相反與曼聯爭取來屆參加歐聯的對手曼城,在今屆賽事卻表現得較出色,甚至成功打進了四強,為英超球隊爭了一口氣。若果希望來屆的英超球隊能走得更遠,其實曼城明顯更適合和更具潛力,就算單計球賽的可觀性,相信廣大球迷也承認曼城是遠超曼聯。所以,也許情感上希望在來屆歐聯繼續見到曼聯參與,但理智上覺得曼城真的更加適合,何況優勝劣敗,曼聯整季的表現實在在水準之下,根本不值得再參加更高層次的比賽。

情感上,也許我們有很多希望和理想,但沒有那樣的條件,就真的不要強求,好像若有人要我參選做議員或無端白事要我做高官,我一定會斬釘截鐵地拒絕,因為這些工作要常和人打交道,並且很多時放假也要返工,我自知沒有那樣的天份和能耐,就不要作這樣不適合的工作了,那管是高薪厚職又有名望。即使沒有這樣遠大,就是說成為一個大部門的主管或高級經理,我也覺得我未必能夠勝任,因為我對某範疇的工作仍未足夠熟略,並且要去到這些崗位必須要付上超過百分百的努力,又要作很多決定、承擔很大責任,我明顯就不是這類人或工作狂,能力未逮而去到這樣的職級,不就是吃力不討好?還沒忘記幾年前曾去到助理經理的職級,五個月左右的日子時常要承受巨大壓力,努力嘗試過後發現還是力有不逮,那就不好勉強,因為不單為自己的緣故,也要顧及家人、僱主和下屬。

人當然要望高處,這才是進步的動力,但與此同時,也確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能力和限制,去作適合的事,不要力有不逮而仍作勉強,不適合的留給適合的人去作,正如我也曾希望試試做老闆的滋味,但我不是那些愛風花說月、喜歡處理瑣碎事、做人容易轉灣的人,那我就不好勉強自己了,而這世界總有有天份做生意的人,就讓他們去作好了。

勉強無幸福,也令人令自己不快樂,對自己如是,對這個世界也如是,很多時確需要理智和現實多一點,曼聯的過渡期未過,就算名帥摩連奴上任也要適應期,暫時就把機會留給適合的人或球隊好了。

06616
 


2016年6月10日 星期五

也不是沒道理

六四事件二十七週年前夕,主辦維園燭光晚會單位所受的攻擊,竟然並非來自中國政府或對中央政府唯命是從的特區政府和建制政黨,而是同樣對中國政府不滿的團體,可憐敵人的敵人還是做不了朋友,只恐怕強大的敵人總有一天把不夠同心的我們逐個擊敗。
近年才開始參加六四的悼念燭光晚會,雖然明知對平反及推動中國民主的作用不大,但這份對歷史不遺忘的精神,才是驅使自己在或熱或雨的晚上繼續花時間參加的動力。
的而且確,大專學生代表表達的意見是有道理,活動已逐漸流於形式化,若果希望能夠平反六四,或要中國的民主有進展,這真是個被動得看不到希望的方法;有人打趣說因為共產黨見十多萬的香港人二十多年去到盡也不過集合一起喊喊口號,那又有甚麼可怕,難怪這幾年的六四晚會所受的干擾越來越少。我一部分的工作也是統籌活動,雖然沒一個比起在維園的大型,但我也相信在經過十多二十次的燭光晚會後,主辦單位恐怕每年也都是搬出去年的流程表,然後略為增減,形式難以遠離往年,因為擔心群眾不接受新意,何況同一批腦袋,又如何期望容易找到新思維呢?
年輕一代敢於批判和發言,並且較會從不同方向和角度去想,這次他們的確指出一些主辦單位及支持者過去從沒想過的問題,好像反思爭取中國的民主是否有點離地、六四跟爭取香港民主是否全沒關係、活動是否行禮如儀等,這其實真的比墨守成規、繼續無止境地以同一方法爭取中國的民主為好;那管甚麼論壇恐怕也是講多過做,但就即管以其他可行的形式試試看。
當然,年輕人帶給我們反思是事實,但他們勿略了燭光晚會的另一些作用及對一整代香港的感受也是事實,尤其一些批評似乎太涼薄及偏激,只能從自身角度及理想出發,非要踩低別人而抬舉自己一套不可,只恐怕這樣眼光淺窄的年輕人所能作的也十分有限。事實上,儘管年復年的燭光晚會對平反六四及推動中國的民主看來幫助不大,但就是一大班人每年同心努力地集結在一起,令當年的悲劇仍沒有消失在大部分香港人的腦海內,對比發生時間較晚的「九一一恐襲」,便知十多二十萬香港人把一段政權要淡化的歷史牢牢記住,甚至每年總可有幾天讓傳媒及市民提起那年的悲劇;同樣因為大片沒遺忘的燭光,成為當年不少遇難者家屬的安慰,他們有的仍未能自由拜祭兒女,有的仍對兒女遇害不能釋懷,香港人的行動便成為他們唯一的支持和安慰。
歷史不可輕易被遺忘,那些年輕的學生代表恐怕只顧看著將來,但卻不知將來還是建基於過去和今日,尤其是歷史的教訓已一次又一次告訴我們不夠團結自會被擊破,歷史也告訴我們未能獲得更多人的支持也不會成功,歷史更告訴我們沒有同理心的領袖也不會成功。即使維園的六四燭光晚會似乎有點落後,但最少它是向前的基石,仍值得尊重和認同。
06616
 

2016年6月7日 星期二

不放棄便總有希望



 
自台灣馬拉松後,便感到要在有生之年要在全程馬拉松中跑進四小時以內(Sub 4)成績的機會非常渺茫,因為這一次既有自己歷來最充足的準備,而當日的天氣陰涼,路線直又平坦,就算破不了記錄,應該不會離自己的最佳時間太遠,可惜成績偏偏差強人意,唯一可說的便是自己正從體能的高峰下滑。
事實上,在台灣馬拉松後回復慣常的緩跑和練習,竟然也感到體能大不如前,雙腿不同位置先後感到疼痛,另外亦感到沒有太多力氣;我倒希望是因為天氣漸熱而令自己狀態欠佳,不過天氣每年也如是,為何這情況今年才出現呢?
有跑友說跑了幾次馬拉松後,成績變化便不會太大,要跑畢一個全馬不會是難度,但要突破成績卻是異常困難,因為早已習慣了自己的速度和節奏,甚至會估計到自己在甚麼位置撞牆,然後在哪裡又會恢復,總之知道自己一定會在甚麼時間內跑完而缺乏鬥心。的確,我的情況看來已經如此了。
本來知道多跑快一點才有機會打破自己的記錄,但同時卻擔心多跑快一點可能很快便把能量耗盡,然後無以為繼,比本來成績更差;所以最後還是跟照自己有把握的速度去跑。同樣,經過比較多的訓練,體能應該是比較好而值得一試,只是站在跑道上,心理上的擔憂往往戰勝對身體的信任,即使有幾刻心理上覺得應該是時候「搏一次」,但四小時的漫長戰役,實在難以長久維持此戰鬥狀態。有人說跑馬拉松是意志的競技,我發現我越來越認同。
明白到完成了好幾次全程馬拉松已十分了不起,何況天資及客觀環境對成績的影響顯著,所以自己也盡量嘗試不作強求,儘管如此,近幾次跑馬拉松時,內心還是憧憬過可以跑進四小時之內,如上一次回到香港作賽,以及這次天氣陰涼路途又平坦,心內也不其然想過那是否就是做出記錄的好時機呢?但想還想,可惜這想法不能在連續四個多小時一直注給我動力。
不過近日卻看到一篇報導,介紹一位在體育範疇取得傑出成就的香港人,在報導的結尾,筆者問她的成功心得,她說不輕易放棄就是她的座右銘。其實那不是甚麼驚天動地的成功格言,反而我們可能因為早已聽慣聽熟而不以為言;但在此一刻,我想到我以後何不帶著「不放棄」的精神,繼續以四小時為目標?就算跑到七十歲仍未做到也不要緊。何況,近來看到一個一直在商界打滾、在參加首次馬拉松時已有四十多歲、而過去又少做運動的老闆,略經幾次長課練習便成功做到四小時以內的成績;我何必這樣早便下定論?即使六、七十歲仍未達到自己目標又如何,重要是每次也可向目標進發,單是找到一個目標,然後努力去嘗試,已經是一件高興和感恩的事了。
03616
 

2016年6月3日 星期五

說話還得多多改善


 
往外婆家探望她及陪她吃飯,茶餘飯後找些話題說說。問她近來的電視節目如何,還未說到現在已有新電視臺,她已說沒太在意電視臺正在播放甚麼劇集;然後便問本身有返教會聚會的她,有關早一日返教會聚會聽了甚麼訊息及主題,我見她努力想了一陣也想不到便叫她不用勉強。可憐的我兩個話題也無以為繼。其間我太太也逗這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家說話,但太太卻問她我們三個的皮膚哪個最黑哪個最白,大家的衣服配搭得如何,這晚的飯餸傭人預備得如何,誰知外婆不單能夠一一輕鬆作答,甚至不時還被逗得哈哈大笑。

外婆當然沒有對我心存偏見而有心不回答我的問題,但看來我的問題實在太不適合八十多歲的老人家了。自己有個心態似乎不太好,就是希望不枉費時間在那些瑣碎無聊事,所以做甚麼事、講甚麼話也最好要具建設性,因此我比較不傾向於討論那些衣著和外貌的話題,至於是否宗教性、社會性或認真議題也不要緊,最好就是不是那些一句起兩止的題目,能夠讓我多了解對方的生活經歷和感受就是最好不過了。

當然,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對方是否也一樣喜歡說這些話題其實也因人而異,甚至同一個人亦會因時間而不同,所以別說是一位老人家,甚至乎一些成年人或年輕人,我的話題有時實在令人吃不消,也許人家一見我便避之則吉也未可定。

說實話,有時我對一些比較深入或有意思的題目也會感吃力,尤其一日返工過後或正為某些事情煩惱之時,也許談談每日的經歷則比較容易一些,但這都是自己的角度,可能其他人會較喜歡談談別的東西,正如我們在黃金時段播放的電視劇,題材認真的往往叫好不叫座,反而糊糊鬧鬧輕輕鬆鬆的,竟然更得人垂青。

無論心態觀念是否正確,自己的確要按情況調整一下自己的說話和話題,尤其跟長者談話,真的閒話家常便好,別無意間考他們記性及今日社會時人時事,反令他們難受。另外當然還有習慣了的過分直接、不夠靈活及不懂轉灣等,自己在言語上要學習的還可真多,看來做公關做發言人的工作可不是我可能夠勝任的。

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