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看迪士尼的《玩轉腦朋友》,已聽到影評對此電影讚不絕口,尤其是對其創意著墨最多;即使已有這樣的心理準備走進電影院,但看過這齣動畫電影,還是不得不對其創意佩服得五體投地,不會出現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感受。雖然不少人對美國荷里活的主流電影不以為然,但美國電影能夠在全球獨領風騷,始終是有原因的。
曾經驚訝美國的主流動畫電影竟然可以以怪獸作題材,然後又可以把傳統的卡通人物顛覆,變成公主不再斯文純情,男主角不再英俊兼高大威猛,想不到這一切仍相當行得通,票房大收之餘還成為了新一代的經典卡通人物。
荷里活電影能夠以科技、財力及宣傳技倆幫助電影業發展,固然是其中一個成功原因,但我們亦不能否定其創作精神,能夠以一些從沒有人認為可行的題材搬上銀幕,好像十多年前的《怪獸公司》,故事的設定是透過一班怪獸令小朋友發惡夢,然後收集能量,這樣政治不正確的題材卻竟然用在一齣老少咸宜的電影裡。十分佩服電影的結局是改為令孩子大笑,虧他們這些編劇可以這樣也想得出。
同樣,這次《玩轉腦朋友》的題材也毫不簡單,竟然是連成人也未能摸透的腦袋和情緒,編劇和創作組竟然能夠挑戰此一抽象的題目,並且把故事寫得頭頭是道,資料大致正確之餘又充滿趣味性。事實上,再看一些專業影評和補充資料,才知故事的細節和鋪排還比我們看時所知的豐富,好像情緒隨著人的長大已再不單得五個,還有不同的組合形成;另外又有一段把主角變成線條和平面狀,原來也是引申到創作大師畢加索,要說到古靈精怪的創意及腦袋的新奇意念,又怎可少得這位大師呢?甚至去到故事的結局,滿以為一個人擁有「樂」而沒有「愁」的情緒不是最好嗎?當然不是,編劇也成功解釋「愁」所帶來的重要性,更何況,「愁」原來一直在提高我們的危機意識。
這套電影,便是這樣能夠以深入淺出並具故事性的情節,讓大人及小孩進一步認識人的腦袋和情緒。我們當然不能貪心地要求電影能全面又學術性地解答人的情緒問題,但在娛樂兼且具一些教育意義的目的下令我們看電影還可學到新東西,這齣電影確實非常成功。
有時我們會不齒荷里活電影太商業,述事太相似,但公平一點說,以產量一年超過千套能搬上大銀幕的電影製作,總不能每齣也創意無限,但能夠在電影工業中脫穎而出,領先其他國家,其成功的因素實在不應被忽視。想起近幾個月先後看過的《星際啟示錄》、《未來世界》、《天才少年的奇妙旅程》及《侏羅紀世界》,各有千秋,除了說到那些製片及投資者不甘安於現狀而努力求變外,也說出他們重視及樂意招攬世界各地的人才,並且不被固有思想和模式限制。要取得成功,這種原素絕不可忽視,卻又不是每個地方也做到,而美國在很多領域上也能鶴立雞群,真的不可不佩服這地方不斷求變的精神。
(29•7•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