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屋村商場辦活動,閒來無事時見到一班小孩子圍著保安員不知傾甚麼,待他們離開後便問保安員,原來是早前他們幾位小朋友在商場內踢波,保安員叫他們停止卻屢勸不聽,惟有沒收皮球。小朋友因而前來「談判」,希望能把皮球取回,保安員當然沒即時歸還。事後跟這位保安員說起,原來她向小朋友解釋過在商場內踢波,可能會令途人受傷或打破商店的廚窗玻璃和物件,誰知小朋友們卻回應他們賠得起,好一班牙尖嘴利的小伙子。但有趣是賠得起廚窗玻璃,卻買不起另一個足球,真有意思。
儘管我也不知道是今日小朋友的零用錢已賠得起廚窗玻璃,還是他們最終都是找父母找數,但今日的孩子比我們的一代富裕卻肯定是事實。幾個小男孩,一半穿著大牌球隊的波衫,昔日我們仍是孩提時怎樣有能力購買呢?後來終於要跟要好的同學組隊踢波,便要買一件,還要靠爸爸鋪橋搭路走到老遠向世伯購買。甚至當時為著是否在球衣背面刻上號碼和自己的英文名還要費煞思量一番,因為這要額外附加五元一個字母;可是今日在球場上見到不過十歲八歲的孩子在踢球,幾乎個個有套正宗球衣球鞋之餘,大半也在背上刻上自己的英文名字。
當然更跨張的是今日遊學團的興起,中小學生在暑假前往海外體驗也不單是富二代的玩意,不少中產家庭年年送子女遊學已是指定動作;我想起中五會考前,暑假最多不過是跟從母親前往廣州,直至中五考完會考後的暑假,人生才第一次乘搭飛機,目的地還不過是未夠兩小時距離的台灣。那時候,身邊大部份同學及同齡朋友,大都在十六、十七才第一次搭飛機,目的地也不外乎星馬泰、台灣和北京,怎似得這一代去日韓已是最基本,美加澳紐歐洲不會讓人大驚少怪,南美非洲可能已是他們的下個追求目標了。
還有今日他們未入幼稚園已獲安排參加各樣興趣班,到小學及初中更是癲峰,一週學八個不同課程,其中還可能包含網球、哥爾夫球、鋼琴這些花費在裝備上較昂貴的玩意;但我還年幼時,還不過參加社區中心的英文班和素描班。還有今日年輕一代,新款的手提電話、遊戲機、科技產品已是隨身物品,記得我那個年代,還要經過很多次默書一百分,才獲父母購買一部遊戲機,或許由於是人生唯一一部,所以我至今仍記得那一千零一部的遊戲機是甚麼款式。
年輕一代更加富裕當然不是他們的錯,若果社會的發展和趨勢是這樣也無可逆轉,但我們都知道外表和物質的富裕絕不能跟靈魂富足相比,正如我昔獲得父母送給我的遊戲機,那份辛苦而得的喜悅和感謝至今仍念念不忘;同樣,即使昔日只去廣州跟媽媽朋友的子女嬉戲,但對過去那些人事物仍滿有珍惜。過去物質雖沒有今日的豐富,但留給我們這一代的相信必更持久和擁有一份情。
(22•8•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