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往聖城跑馬拉松(一)- 閃電報名


還未出發往泰國清邁,便發現有以色列耶路撒冷的馬拉松。這個令不少基督徒夢寐以求的「朝聖」地方,雖不是我朝思暮想一定要到的旅遊目的地,但若有機會前往,而且還可跑上一次馬拉松,我倒一定會認真考慮考慮。

打電話到辦團的旅行社查問,沒料到距離旅程還有三個多月,便幾近額滿,於是便急不及待在出發前往清邁前報名。說來便是這樣諷刺,一邊還在說沒有太多激情去跑清邁的馬拉松,但轉個頭便又報了另一場馬拉松。當然,知道前往清邁前一個月才在日本富士山跑了一場,要一個月跑兩次其實真的太多了,令自己出現「厭戰」和失卻激情的情緒,反而耶路撒冷馬拉松相距清邁馬拉松有三個月,照理身心狀況已回復到。既然以色列也是自己想前往旅遊的地方的頭三位,也既然自己都打算在2014年的春天跑多一場海外馬拉松,正好跟這個行程一拍即合!

當然,對於最終能否真的到當地跑步兼旅遊,也較以往持保留的態度,畢竟以色列從來不是一個和平的地土,間中受襲,也一直受宗教及政治問題困擾,常常處於黃色旅遊警告中,所以我也不敢說臨近出發時當地會否突然戰雲密佈而要取消行程。自己有定一個心理準備就好了。

跟以往四次到海外跑馬拉松不同,這次將參加旅行團,並有母親同行。其實因為以色列所處一個較高危的地方,參加旅行團應該較適合,何況還有母親同行,實不宜把行李搬上搬落、或走幾條街找巴士站;看看這個旅行團的價錢,不比其他同類型馬拉松團貴之餘,似乎還比那些慕聖地之名而出發的旅行團便宜一點;那就不好再計較參加旅行團會否失去一點自由了。到底有得有失,衡量過後也許這次參加旅行團比較合適,就放下自己的要求了。

至於和母親同行一事,雖然略為覺得她要去以色列是出於虛榮心多於實際,尤其她並非基督徒,對以色列一無所知,而她還可以選擇的目的地多的是,但自從四年半前一起去過歐洲,便未曾再與她遠遊;隨著她年紀漸老,說實話,前往這些比較特別的地方的機會越來越少,所以無論她要前往這些目的地的心態如何,只要是她想去的話,又不是太困難和危險,還是值得與她同行。

不過最終將是一個怎樣的行程,還待一個多月後才知,連能否如期成行也要多作禱告;至於我這次又應以一個怎樣的心態前往呢?也許都應認真想想;雖然基督教並不像部份宗教般要一生人最少到一次「聖地」朝聖,但耶路撒冷的地位在基督教歷史中極為重要,當跑過耶穌背起十字架時走過的路,我將會有何感受呢?
28•1•14

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家的感受

在越來越商業化及規範化的社會,甚麼大節慶和大節日也一年年的倒模出來,農曆新年就最為明顯,年三十晚是吃團年飯兼行花市,初一拜年後則是賀歲波加花車巡遊,打開電視一定聽到某某明星師傅在說十二生肖之運程,初二是在黃大仙寺上香加放煙花,期間加插鄉議局主席不請自來替香港和沙田求籤,初三是車公誕兼賀歲賽馬,現在還加插了到林村許願,只是不知將定在哪一天。現在已進化到不用看電視新聞,便可預測九乘的新春內容。

的確,縱然社會要堆砌這些節目才可令農曆新年多幾分過節氣氛,但年復年千篇一律的流程,卻也令這個華人最重要的節日逐漸變得沉悶和項目化。

還好,農曆年不可少的始終還有到親戚朋友家中賀年的節目。在這個資訊方便卻令人與人的距離越來越遠的年代,一年一次能按傳統及習慣探望一下親戚朋友始終是一件好事,親戚不會暗地裡質疑「無事不登三寶殿」,而朋友亦不用找其他噱頭便可聚一聚,一年還有這最少的一次見見面機會,而非靠社交網絡的一個表情、一個符號、或一個字,便代表了知道對方近況。

在我而言,一年間見到朋友的機會還多,但和親戚聚會的機會卻明顯比昔日少,可能人大了,各自建立了家庭,社交核心亦不知不覺的轉變,想起年幼時在外祖父母家中賀年後,便由二舅父贊助眾人一起到海洋公園或睇一場電影,相信今日就算有人贊助去旅行,也難以集齊原班人馬有這樣的家庭節目。

所以,這一年如舊到太太的家鄉,即使知道將清閒得有點悶,還是帶著樂意的心情出發,因為尊重她一家的賀年傳統,親戚間惟有靠這樣的一次說說彼此近況,看看去年還要手抱的嬰孩,今年跌跌碰碰也走了幾步,而這些機會,相信只會遞減而不會增加。

還有到伯娘家,十年來第一次見到那不生性的堂弟,是他終於鳥倦知還,還是大家要十年才碰上一次,我都不知道,但看到伯娘滿心歡喜為兒子預備開年飯,即使不知甚麼時候到達仍在所不辭,又一次籍新年感受母愛的偉大和無條件,家的價值就是這樣。

這一年,外婆去了美國過年,所以新年前後陪同母親渡過更顯重要,我和妹妹年三十晚打破傳統和媽媽再吃多一頓團年飯,但我們這餐不吃中菜而去傳統餐廳吃份黑椒鐵板牛排餐,然後便到旺角花墟行花市;大年初一,早上才吃了素菜不久便又吃午飯,雖然安排十分不合理,但每年總按傳統有雞、有魚、有豬手吃,就算吃得飽過食自助餐,仍樂得有此開年習慣;不過,最深刻還是母親過年前給我們的壓歲錢,我們都不小了,卻還是像年少時按傳統給予壓歲錢。在她眼中,我們永遠是她的孩子。

農曆新年,我不會跟人家去林村或大球場,到寺廟上香求福就更加不會,亦不會煞有介事打開電視看花車巡遊或賀年煙花,但我卻定要更加珍惜每年一次名正言順探望親人的活動,因為這些賀年活動提醒我人與人的關係,尤其是當人的距離更疏離而變得更加自我之時,惟有在家人中讓我看到母愛、也讓我知道跟我有血緣關係的親戚原來在過去的一年過得怎樣怎樣。
4•2•14

2014年3月21日 星期五

幾乎來了的遺憾


爸爸自己走進醫院,見他情況並非很惡劣,便繼續按原先計劃到內地的教會幫手,打算週末過後,星期一放工才去探他。星期一早上還收到他的訊息,叫我在探望他時順便給他買埃及橙、意大利奇異果和帶把一次即棄的剃鬚刀給他,我卻以短訊回應是否非埃及橙不買、非意大利奇異果不吃?又略帶不滿地問他為何不一早告知需要一把剃刀,好讓我可以從家中帶出來,而不必額外購買。

誰知道一個決定、一句說話卻幾乎成為一生的遺憾。星期一中午還久久未放工時,醫院便打電話來告知我爸爸身體狀況急轉直下,並且將被送到深切治療部,然後四時多醫院再打來,醫生叫我盡速到醫院。我也開始擔心了。

本來生老病死乃大部份人必經的階段,家父年紀也不輕,即使要被天父接去,也未必太叫人感到意外;只是爸爸起初的情況明明不太壞,又不是遇上意外,我應該是有多天的機會可以去探望他,卻因為其他事情而一再拖延,真的覺得自己所作很不應該。我告訴弟兄,若果這次因為返了內地教會幫手,而錯過最後一次見爸爸的機會,可能會成為一個極大陰影,而這個陰影甚至必然會影響我以後再到內地教會,因為我將永遠記得當日這些人事物,是令我錯過見我爸爸最後的機會。

同樣,事發後在家中的浴室看到一把把未用過的剃鬚刀,也一時把我心刺痛,當初為何會埋怨他不事先提我?其實不過只是為慳那兩個小錢,但卻可能是為爸爸所作的最後一件事及所買的最後一件東西;還不用拿十萬九千七跟爸爸相比,卻竟然連一把十元不到的剃刀也比不上。

常聽到說要珍惜眼前人,要愛得及時,自己當然知道,亦知生命十分無常,但自己那份珍惜和愛卻往往藏於心底。好像這一次,即使返到內地,其實心情並不完全釋放,事前也叫弟兄姊妹為我父親的情況禱告,不過卻又少了一份必要的行動;亦好像爸爸在清醒時給我的最後一個短訊,儘管我滿口嘮叨,又顯得不滿他遲來又刁鑽的要求,但其實我心中早已盤算著往哪裡購買,不過又口不對心,若果那是我人生給他見到的最後一條訊息,我恐怕我將永遠帶著一份遺憾,因為他不知道我其實也愛他的和樂意滿足他。

感恩爸爸最終沒離我們而去,兩日後他已清醒,並且我可親自送出剃鬚刀及跟他說話;我感恩不單只沒失去爸爸,並且有機會補回我做得不足的事情。但我知道我有些地方的確需要做得更好,人是有慣性,我對爸爸的愛可能只流於心中,並早已習慣如此,還覺得很理所當然,但這不足夠,往往令他接收不到,從而不知他那個兒子的心意如何。所以,為他各方面禱告和祈求是重要,但也要有更多關心行動和避免再說不造就的話,因為誰會知道一句惡言、一句根本與內心想法相去甚遠的表達,會否成為最後的說話。

人生有時很無常,這次爸爸不過病倒,我還是有機會去表達;想起這兩星期,雲南之昆明市有人拿刀見人就殺,然後一個多星期後,馬來西亞航班突然失蹤,眾死者或失蹤者的家屬更加永遠沒機會去補回做得不足的一切。人生有機會就要做得好,否則成了一世的遺憾就後悔莫及。
08•03•14

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很大的教訓


星期四下午,收到爸爸的短訊,獲知他自己入了醫院。他這樣走進醫院其實已非首次,過往也曾因為身體不適而自動自覺到醫院求助,並且還千里迢迢去到他曾做過手術的醫院,意思是那醫院會有他較完整的醫療記錄,他認為這對他的治療更有幫助。他這樣有自知之明又主動,其實很叫人放心。收到他短訊的頭兩天,需要外出工作,然後到週末,亦安排了正經事去辦,於是便告訴他下週放工後才去看他。那距離他入院足足有五日有多,若不知他有自行入醫院的習慣,人家也許看我十分不孝。

而我確實也太「老定」,輕看了事情的嚴重性。

星期一返工還未到中午,醫院突然致電過來並告知爸爸情況急轉直下,並需準備送到深切治療部,我當然也嚇了一跳,不過也告訴自己這還有很多可能,最重要是要保持冷靜,尤其是他已身處醫院,已有最適合的人選幫助他,我根本不用擔心太多。到下午近四時,見醫院還未有電話來,我便大安主意以為情況穩定了,於是便打電話告訴太太叫她放心,今晚她的聚會可以如常。但又一次,正當我以為沒有大礙,誰知打完電話給太太兩分鐘後便收到醫院的電話,這一次,原來情況已去到十分嚴重的地步,他除了已被送進深切治療部外,並且獲告知他的情況是危怠!護士告訴我希望我下午五時前能到醫院,因為醫生有話要跟我說。

這一次,我知道事態已去到人不能控制的境地,父親情況原來是危在旦夕,我人生第一次想到我可能會從此失去這位昔日一直養育我成長的親生爸爸。

五時前趕到醫院,見到妹妹已比我先到達,並有機會從醫生口中了解情況,他們表示可以做的也做了,而且已經盡了力。聽到後儘管仍不能完全釋懷,但自知除了禱告外,已不能作甚麼。

「生命在神掌管,況且爸爸已歸信主耶穌,應無所懼怕。看到爸爸平靜地趟在床上安睡,並且知道醫生已針對性地作出治療,都沒有甚麼好憂慮,何況爸爸年紀仍不算太老,體魄和生存意識仍強;而且知道醫生傾向把病情說得嚴重一點。此外,起初還以為醫院叫我五時前來到是為見爸爸最後一面,但見醫生交代情況後便匆匆放工,也許並非為了讓我們見最後一面,只是趁他放工前交代一下……。」

主診醫生離開的一刻,滿腦子又湧現很多看似合理的思想,但這次再不敢如此冷靜和樂觀了,自己努力地壓抑自己的理智,事實上,就是剛剛兩次經驗,以為他在醫院只會更好而不會更差,我錯了;也別以為醫院沒有進一步消息等於一切安好,我又錯了,轉過頭便可收到醫院的電話叫我趕到醫院。我的估計大錯特錯,死神其實隨時可以走近,或是一步步,或是突然,從沒人可以擔保下一刻必平安無事,更別說他身子根本不怎麼好。

不可忘記人的生命不是人自己可以掌管,當我們以為風調雨順、最放心和輕敵的時候,隨時也是最危險的時候。
07•03•14

2014年3月14日 星期五

反應與急才I


孩提時的其中一個志願是當律師,因為被電視和電影裡律師的滔滔雄辯所吸引,他們既反應快,又有急才;長大後知道距離當律師的路越來越遠,便又羨慕那些名嘴或說客,同樣被他們引經據典、能言善辯的氣魄吸引。曾經有好一段時間覺得自己口才了得,尤其在學校時有一段時期很會頂撞老師,在家時又懂得給父母駁嘴,所以估計就算當不成律師或名嘴,也能雄辯擂台;不過長大後,工作越久,卻越發現自己其實最沒有這方面的恩賜,不單見別人言談風趣幽默、反應快,說話又動聽和具感染力,而且天南地北甚麼也可說一番。我說話沒有以上元素之餘,又不得圓滑,甚至還十分直接,往往隱藏不到內心所想,這些個性絕不是一個反應好又有急才的人應要有的條件。

我相信我的作事模式便反映了我說話上的表達能力,有人會在死線到臨之際發揮出潛力,化腐朽為神奇,我雖不是不能在危急關頭承受壓力,但卻更喜歡在無壓力的情況下按部就班去作事,每當有時間作準備的,表現明顯更好;說話也一樣,思考過、組織過比臨時「爆肚」的效果差天共地,當我有時間預備怎樣說時,原來亦可以引經據典、引人發笑。但可惜,這不是我夢寐以求的急才和好反應,原來我在表達和處事上根本平平無奇。

要花時間去組織好才能發揮出自己,這跟世上大部份人一樣,沒有特別;可是這世代卻越來越需要那些反應迅速或說話敏捷的人,因為就算辦事辦得不好,仍可靠口才和敏捷的「執生」能力去改變狀況。但自己既沒有這樣的天份,我想我除了繼續禱告希望神可使我靈巧像蛇外,也唯有接受自己沒有那方面的恩賜;自己需要學習快快的聽和慢慢的說,不要自以為有急才便隨便亂說話,既明知自己在壓力下沒有特強的「小宇宙」,就更要善用自己能夠按部就班的組織力和紀律性,在完成事情前好好準備,確保萬無一失。明白到大部份上司總要求下屬反應快且準,唯有祈求也可以遇到一位懂知人善任的上司,會按下屬不同個性及長處委以重任。

童年的心願既作不成,連職場上上位的基本條件也不到我擁有,本來真的可悲,但想起愛恩斯坦說過人人皆是天才,只是不好以爬樹的能力去判斷魚兒,我就心感安慰。

無從判斷一直以來的上司是否知道我的長處短處強項弱項,或是否懂得知人善任,重要卻是知道自己也不是一無事處,縱然年幼無知時渴望的急才及反應不屬於我,但卻意外擁有一份強紀律性、會按部就班達成一個又一個目標的性情,這些年來它們助我攀上人生一個又一個高峰。也許我在職場上不易升官發財,不易獲得很大成就,但在工作以外,我卻能以我的恩賜闖出另一片天,好像成功出書、到海外跑過幾場馬拉松……,這些皆要具備很強的耐力和紀律性才做到。沒有某些恩賜,卻有另一些祝福,有失有得;還應該感恩我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及強項,令我懂得好好保守自己和善加發揮自己。
29•1•14

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瑣瑣碎碎


大型招聘活動中,某公司的僱主或人事部職員當面拒絕一位求職者的申請,求職者心有不甘,把憤怒轉向出席招聘活動的局長,趁局長走到台下,當著傳媒及眾人面前指責局長沒保障有心尋求工作的人可找到工作。先別說事情跟局長本來無關,而那間公司及那位求職者為何有如斯舉動也是疑問,但令場面有一陣混亂及尷尬始終成為無可避免的局面。活動後跟上司一起作活動檢討,我們當然沒有哪一位職員需要為這件突發事負全責,但上司卻叫我及同事記得以後要在招聘會前跟各參與公司說,不好在招聘會中立即拒絕人家的申請,尤其活動是有這樣的貴賓出席的時候。

上司對事情的關注及作個建議當然沒錯,但我心中其實不太認同這個方式。

跟朋友分享這次經歷,其實大多也對涉及事情的公司的處理方法感到匪夷所思,因為一般稍有經驗的人事部職員,也知道不好當面拒絕人家的申請,遇到再差的,也會叫求職者先回去等通知;但公司派得來外勤工作的職員,又斷乎不應該是沒經驗的員工,那究竟為甚麼會當面拒絕求職者而令他大發雷霆?可能就只有他倆暸得,但大家都覺得這是個別事件。

既然是個別事件,我就覺得不應該要煞有介事成為日後議程或簡介會的必須內容。今日的資訊已經夠多,我們還要為瑣瑣碎碎、十分個別的情況而定立規條,不因此煩死也會忙死。我們怎麼知道有公司的人事部不夠專業,難道下次人事部忘記帶公司原子筆,我們又要當他們是小學生般提醒他們嗎?

走進國內的地鐵車廂,除了不准飲食及吸煙外,還有不准攀爬扶手、不准喧嘩、不准行丏、不准播放音樂等十來個大大小小的告示貼滿車廂,但我常覺得,若要提醒,多多規矩也寫不完,包括不准大便、不可小便、不可大聲傾電話、不可不用耳筒看電視劇等,只是這些情況,大致上也只是個別例子,誰又會想到竟然會有人在沒有馬桶的公眾地方大便?沒有這些基本教養教養及公德心的人,相信再多的告示牌也不會令他們得改變。

做大事,固然不可忽視細節,但被瑣碎事牽著走,相信亦不是作大事的人,因為被瑣事分心的人,還怎會有時間思考如何作好大事呢?只是在今時今日香港這個社會,實在有太多不合常理的人作出太多瑣瑣碎碎、無無謂謂的事,令社會變得被動,失去向前的動力,政府如是、服務機構也如是、連人也如事。

可惜知音人少,遇到能作大事的人更少。記得在從前工作過的一個機構,因為有一個不小的院舍及停車場,竟然有院舍住客的親人,在等候時間在停車場洗車,後來如斯一件小事不知如何由保安傳到機構高層。我們固然不知道為何有人如此貪便宜在人家的地方洗車,但機構女高層卻叫同事張貼告示不可在院舍內洗車,個個內心怨聲載道之際,還好另一男高層卻力挽狂攔,表示這樣出告示永遠出不完,不錯,難道下次有人為汽車打臘,又要出一張不可打臘的告示,下次有人踢波,又出一張告示,踢毽,又出一張告示……,同事或會因這些沒教養的人疲於奔命,但實質效果卻成疑,因為永遠不知道突然在人家地方洗車的人,只不過是十年一次的偶發事件,還是其實另有原因。同事因這位男高層的決定而鬆一口氣,心中亦暗喜有知音人。

不過,暗地裡自己也有個疑問,為何被這些瑣事牽動著的多是女性,莫非男女做事及睇事情真的如斯不同?
16•12•13

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

清邁馬拉松-就跟戰略跑一次


中學時期參加泳會的游泳訓練,在大賽前兩三天總會缺席練習,教練問我為何,我告訴他我怕自己「厭水」,教練被我氣得死去活來,我也不知從何而來的理論。

數十年後,我證實我的理論沒錯,最少在我身上確是這樣。

一個月內報名跑兩次馬拉松,實在高估了自己的復原能力;更甚,自己出現了「厭跑」的徵狀,就是覺得四十二公里將很難完成、很長,自己罕有地出現後悔參加了這次清邁馬拉松的意念。但後悔歸後悔,報名費雖然只是二百多元,但兩個人近四千元的機票還是催迫我繼續這旅程,而去到,姑且也參加罷,總之作定破自己「最慢紀錄」的心理準備就是了。

這些想法既是減壓,主要是叫自己不要覺得這是一件苦事;但同時,我也告訴自己並不必一定如此悲觀,尤其過去在奧地利維也納的經驗也告訴我,太多的練習不只令自己疲乏,甚至病倒,這次既提不起勁作密集訓練,也許就順水推舟,以一個更加輕鬆的狀態面對。其實,我亦並未忘記過去跑馬拉松吸取到的經驗,包括早些到會場、做足幾組下肢的伸展運動,並且站得前一點的位置,好方便跟從比較快的選手的節奏。這些皆跟備戰或「厭戰」無關,只是遵照一些方法就是了,且試試在備戰不足、但運用些策略的情況下,又會否帶來分別。

這次租住的酒店不能再近,三分鐘的步行距離叫我無後顧之憂;另外多做伸展運動也不是難事;唯一最困難卻是站在起跑點的前列位置,因為去到起跑點時發現那些位置一早已被選手填得滿滿,只怪自己還不能再早十五分鐘到達。不過在那個環境下仍有一個方法,就是起跑後加快一點步伐,要超越大半選手。在清邁能運用這方法,乃因為全部全馬選手還不過三、四百人,且起初路段較寬,所以就算不左穿右插,仍可輕易超越選手;但當然,這樣子會消耗較多體力,且一早便把自身引擎提升,可能會付上代價。

但不能理會太多了,且試試看,自己也知適可而止。想不到效果卻出乎意料的好,不消五分鐘便追過大部份跑手,且比我預計所花的力氣少;此時,我稍為放慢一點,跟從身邊選手的節奏。根據過往成績,我每次的完成時間約莫是頭三分一人的位置,即是我跟上頭三分一的選手,大概便合理。果然,沿途身邊選手的步速十分接近;不過更令我欣喜是這次在賽道上並不疲倦,甚至中途還可多次發力,越過比我前的選手,更有一個現象是知道自己必定夠力跑完,即使未必可以爆發作最後衝刺,但斷不需要行回去,這種感覺是過去所未有。

終於以接近個人最佳紀錄完成,只比最佳成績慢了三分鐘,卻分別比前兩次快了二十及十分鐘。

真的沒料到是柳暗花明,在備戰最少、最沒期望下,竟做出不俗的成績。不想再想如何可提升自己達四小時以內;但卻證實我的「避戰」理論沒錯,要避免「厭戰」而減少訓練,除了可令參與的熱情恢復,也令身體可以多休息,待參賽時才爆發出來。這次中途能多次發力,並且直到後段仍有力氣完成,相信是身體能及時回復過來;再加上貼近前列選手去跑,皆是自己成績大反彈的原因。

又一寶貴的經驗。
31•12•13

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

別做「大師傅」


走路時,迎面而來是一對上了年紀的夫婦,他們推著幼童手推車,因為路面有少許凹陷,手推車前輪被纏住,手推車幾乎向前滾,操控手推車的伯伯捉得住,但坐在車內的小孩還是被拋了出來,他向前俯衝,整個人仆倒地上。小孩沒有放聲大哭,卻聽到伯伯投訴為何沒有繫上安全帶而衝了出來,這時我剛在他們身邊擦身而過,聽見旁邊的嬸嬸反駁早已作此提醒,只是伯伯嫌煩而不給小孩繫上安全帶。嬸嬸說著並帶點兒不肖伯伯不聽勸而帶來小孩受苦的不滿。

沒聽到餘下還有沒有其他對話,但心中不期然暗喜:「抵罵!」

由於衝力不大,亦見小孩跌出來時雙手已伸出,所以相信小孩不會有太大的損傷,若因此而令伯伯以後不舟牙擦擦、不聽勸告,這個小教訓也算值得。

不是要歧視男性,但發現甚多年紀超過五十歲的伯伯,總是很有自己的性格和主見,往往還要逆程序而行。工作的地方有很多所謂的師傅,同事教落,除了要對他們恭恭敬敬,還要讓他們說話、聽他們說話。由於正式合作的機會不多,所以問題不算大;能與他們接觸,倒是在機構舉辦員工培訓時,藉這些場合有更多與他們溝通的機會,然後讓我見識見識。

講者分享題目時,他們大多喜歡獨坐一旁冷眼旁觀,彷似告訴別人他們不肖參加這些培訓,因為他們沒有甚麼不暸;但去到小組討論環節,他們便開始口沫橫飛,不避忌發表自己的偉論和意見,有時與題目有關、有時離題,當中總喜歡加插自己的意見;本來這無可無不可,因為人人總有自己的睇法,只是輪到其他人表達意見,他們卻會因自己已有既定睇法而不太理會別人的意見,對陌生人或會客客氣氣,但對熟人卻會不留情面。其實類似經歷在過去工作過的老人中心、社區機構也見得多,實在不太明白今日香港的這一群人為何如此具性格。

不能否認,每個人在不同範疇都可能有些個人之處,這些年長的師傅也不例外,但相信總沒有人是全能,做得一手好菜未必懂得處理客戶投訴、搭建到一個扎實的棚架也不一定懂教授技能,今日社會各環各節緊緊相扣,從其他範疇的專家身上多學習其他知識往往有利無弊,但為何他們常表現得抗拒?

活到老、學到老,五十多歲人家即使十年後便從工作退下來,卻仍隨時可以多活十多二十年,怎可知道過去五十年的人生經驗已足夠應付變化迅速的世界呢?路邊一個小經歷,就是一次好例子,小小嬰孩車為何有一條安全帶,不是畫蛇添足,當然有其用意,但先不看指示,後不聽勸告,卻自以為是,最終令孩童受不必要的皮肉之苦。別以為他們對這些無傷大雅的事情才輕敵,還有年長親戚駕車時叫我不用麻煩戴上安全帶。

或者是他們昔日的成長背景或教育水平罷,當中只是觀察所見,沒能力探究太多;只能引以為鑑,希望日後年紀到一定程度,仍抱著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不要抗拒新知識,更不要自以為是、不聽勸告,因為三人行,必有我師,人不應該停滯,那管已經七老八十,仍可活得精彩。
1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