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

清邁馬拉松-就跟戰略跑一次


中學時期參加泳會的游泳訓練,在大賽前兩三天總會缺席練習,教練問我為何,我告訴他我怕自己「厭水」,教練被我氣得死去活來,我也不知從何而來的理論。

數十年後,我證實我的理論沒錯,最少在我身上確是這樣。

一個月內報名跑兩次馬拉松,實在高估了自己的復原能力;更甚,自己出現了「厭跑」的徵狀,就是覺得四十二公里將很難完成、很長,自己罕有地出現後悔參加了這次清邁馬拉松的意念。但後悔歸後悔,報名費雖然只是二百多元,但兩個人近四千元的機票還是催迫我繼續這旅程,而去到,姑且也參加罷,總之作定破自己「最慢紀錄」的心理準備就是了。

這些想法既是減壓,主要是叫自己不要覺得這是一件苦事;但同時,我也告訴自己並不必一定如此悲觀,尤其過去在奧地利維也納的經驗也告訴我,太多的練習不只令自己疲乏,甚至病倒,這次既提不起勁作密集訓練,也許就順水推舟,以一個更加輕鬆的狀態面對。其實,我亦並未忘記過去跑馬拉松吸取到的經驗,包括早些到會場、做足幾組下肢的伸展運動,並且站得前一點的位置,好方便跟從比較快的選手的節奏。這些皆跟備戰或「厭戰」無關,只是遵照一些方法就是了,且試試在備戰不足、但運用些策略的情況下,又會否帶來分別。

這次租住的酒店不能再近,三分鐘的步行距離叫我無後顧之憂;另外多做伸展運動也不是難事;唯一最困難卻是站在起跑點的前列位置,因為去到起跑點時發現那些位置一早已被選手填得滿滿,只怪自己還不能再早十五分鐘到達。不過在那個環境下仍有一個方法,就是起跑後加快一點步伐,要超越大半選手。在清邁能運用這方法,乃因為全部全馬選手還不過三、四百人,且起初路段較寬,所以就算不左穿右插,仍可輕易超越選手;但當然,這樣子會消耗較多體力,且一早便把自身引擎提升,可能會付上代價。

但不能理會太多了,且試試看,自己也知適可而止。想不到效果卻出乎意料的好,不消五分鐘便追過大部份跑手,且比我預計所花的力氣少;此時,我稍為放慢一點,跟從身邊選手的節奏。根據過往成績,我每次的完成時間約莫是頭三分一人的位置,即是我跟上頭三分一的選手,大概便合理。果然,沿途身邊選手的步速十分接近;不過更令我欣喜是這次在賽道上並不疲倦,甚至中途還可多次發力,越過比我前的選手,更有一個現象是知道自己必定夠力跑完,即使未必可以爆發作最後衝刺,但斷不需要行回去,這種感覺是過去所未有。

終於以接近個人最佳紀錄完成,只比最佳成績慢了三分鐘,卻分別比前兩次快了二十及十分鐘。

真的沒料到是柳暗花明,在備戰最少、最沒期望下,竟做出不俗的成績。不想再想如何可提升自己達四小時以內;但卻證實我的「避戰」理論沒錯,要避免「厭戰」而減少訓練,除了可令參與的熱情恢復,也令身體可以多休息,待參賽時才爆發出來。這次中途能多次發力,並且直到後段仍有力氣完成,相信是身體能及時回復過來;再加上貼近前列選手去跑,皆是自己成績大反彈的原因。

又一寶貴的經驗。
31•12•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