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7日 星期二

一年多以後回看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已經肆虐超過一年,去年的這個時候,即春夏之間,香港正經歷第二波疫情嚴峻時期,普遍說法是歐美地區正開始爆發,留學生正趕緊返回情況相對較輕微的香港,只是他們的防疫意識不太好,而香港政府亦未嚴格執行防範外來人士將病毒帶來香港,於是令疫情反彈。

今日回看過去當然可以「馬後砲」,但一年前的今日尚算爆發疫情初期,大家對這場疫情有很多不確定,例如死亡率、傳播速度、傳播途徑、持續多久、會否成為全球性的大災難、對民生經濟及社會有甚麼影響等,皆是連串疑問。而除了擔心感染外,這個病毒於去年也曾引起市民搶購口罩、清潔劑、白米等東西,這種恐慌其實不亞於病毒本身的傷害。

儘管疫情仍未完全受控,但今年這個時候相比於去年,我們的心情始終有些分別,相信最大分別是我們少了憂慮而多了希望,因為一方面隨著我們對這病毒所知的更多,知道傳染力強但沒有非典型肺炎的厲害,另一方面也因為已經有疫苗可以接種,香港的接種率不高是一回事,但最少我們可以按情況作觀望或接種,有方法解決已經叫我們可以放下心頭大石了。

正如今年同期跟去年同期相比,感染的人數可能也差不多,不過去年的三月尾,國際奧委員已正式宣佈東京奧運會延期,但今年卻決定續辦,相信最大的分別便是我們已經逐漸懂得和這個病毒共存,明星戴上口罩表演、樂團成員戴著口罩演奏樂器、運動員在沒有觀眾的場館比賽……,原來世事沒有甚麼不可能,只是需要時間適應及預備合適的措施而已。所以,掌握情況並有時間作準備,已經足夠扭轉人們心態。

除了多了希望之外,我們能夠逐漸摸索到及適應這個新常態也很重要。適應新環境及新情況的初期往往最困難,去年很多打工仔首嘗在家工作,同時學校停課,部分人起初也許會歡喜不用逼車趕上班,又多了共聚天侖的時間,但逐漸便發現原來「困獸鬥」是結果之一。我和太太起初因農曆年返過內地而早早需要被安排在家工作,對於和太太人生首次「一起」工作而高興,但當發現上司原來不信任你在家沒有偷懶而一直默默耕耘地工作之時,那種壓力和無奈反而更不好受。後來,既然發現公共交通工具少了乘客,辦公室的工作器材又比家中的好,也不介意返回辦公室還是留在家工作了。但回看那段日子有過人生一次不一樣的經歷,也覺得難忘。

間歇在家工作的日子維持到四月尾,往後七月再有另一波疫情高峰期,但已經沒有再次在家工作了。其實七月的一波疫情比三、四月時的更嚴峻,七月正式實施口罩令,任何人士離開居所後基本上便必須戴上口罩,另外政府曾勒令食肆全日皆不可以堂食,又有段短時間連做運動也要戴上口罩,而主題公園、戲院、教會聚會處、圖書館及運動場所等需要暫時停業,那段時期應該是至今香港疫情最嚴峻的時期。

當有過不能在食肆內進食、需要戴上口罩跑步的日子,往後的日子已經不算最壞,何況我們適應了,已懂得在苦中作樂,例如不能往外國旅行便在香港發掘美景、沒有晚市堂食便到名店購買折扣可觀的外賣、不能到戲院便申請收看網上播放的電影。

我們便發現,原來這場疫情也不是想像的可怕,我們都懂得找方法變通和適應,然後一年很快便過,我們也等到可以見到隧道盡頭的一點光,只要見到希望,日子便不難過。

1504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