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9日 星期五

因著一條毛巾的緣故


去年看到一位跑友的專欄,知道有個松本馬拉松在九月尾或十月初舉行,於是報名參加,誰知比賽最後卻因颱風而取消,成就我經歷第一次報了名而參加不了的馬拉松。還清楚記得比賽前一日飛機千辛萬苦終於成功從香港起飛到東京,再在雨中轉車往松本去,一直忐忑著賽事能否舉行,當以為颱風不會吹正松本而賽事有機會如期舉行之時,終於在晚上八點公佈了馬拉松取消的消息,那一刻的失望、無奈和不知所措的心情,至今仍然歷歷在目。
更氣憤是翌日整個比賽時段其實沒下過一滴雨,也吹過一點大風,甚至還出過一陣陽光。對賽會的決定,相信不少參加者也感到不解和可惜,而我和一些海外跑手,更不惜千里迢迢來到異鄉,付上的金錢和時間更不易衡量,但一個令人疑惑的決定卻將一切化為烏有,我幾乎要斬釘截鐵地要與松本一刀兩斷。
翌日一早還彷似患上甚麼症候群,走到接駁穿梭巴士往起點的車站,像是期望這天奇蹟會出現,昨晚只不過發了一場惡夢而已。奇蹟當然沒出現,只見車站外的馬拉松查詢櫃檯加多了一塊用英語寫的告示牌,告知松本馬拉松取消了。
和太太這朝因馬拉松取消了而變得百無聊賴,提早走到松本古城逛逛,卻見到有跑友穿著紀念恤衫到處跑,突然想到我何不跑到起點去,無論是看看能否取到本來要在起點處拿取的紀念恤衫、還是作一個晨跑,也叫做在松本跑過。
事實上,有此想法的跑手何止我一個,我沿著本來路線反方向向著起點進發,沿路我絕不孤單,因為不少跑友迎向我而來,我懷疑佔主場之利的松本居民會否沿本來的路線照樣跑個全馬。
帶著緊張的心情到達位於體育館旁的起點,不出所料,見到大會的櫃位,職員見到我已離遠躬身,行近便聽到他們用英文單字向我致歉,我也順利取回紀念恤衫,當道謝及準備離開之時,又見到他們再三致歉,這時我也有點不好意思,他們畢竟也是職員而已,取消了大家也很無奈,用不著再三致歉,職員甚至嘗試作解釋,只不過他們英語有限,但從他們眼神也看到他們對我們遠道而來而不能作賽萬分抱歉。我拍拍男職員的膊頭,表達理解。這刻,我也開始對松本改觀了。
輾轉回到香港幾個月,突然收到電郵,獲告知由松本馬拉松賽會寄給我的東西打了回頭,原來我之前報名填寫的地址寫漏了一截,回覆了詳細的地址,四天後便收到從郵政局寄來的郵件領取卡。打開郵件,是那條我早忘記的大毛巾,另附上英文信件一封,解釋當日決定取消的前因後果,並且所有剩下物資的去向,當然信內也一定再三致歉。
覺得他們所作已大大超出我的期望,無論是在起點櫃檯旁的職員、還是這條要千方百計也要送到我手上的毛巾,皆令我感受到他們作出道歉及善後工夫的真誠。
新一屆松本馬拉松開始報名了,我再次進入他們的官方網站,決定作一年前作過的事。那管沒有報名的補償折扣、我們仍可能再遇上颱風、又可能會勾起我的不快回憶,但我毫不猶疑,因為這地方值得配上更美好的回憶作結局。
26319

2019年3月26日 星期二

背水跑山去


校長突然來電,還以為是甚麼要事,原來是找我參加兩星期後的跑山比賽。原來當日校長有額外臨時工作不能推辭,他明言在他所屬大樓工作的眾多職員中只知我有長跑習慣,所以既要符合參賽資格又要有能力完成,校長第一個便想到我了。
在這個忙碌的月份,五個週末中有四個週末都有事情辦,竟然比賽日的週末沒有其他任務,何況校長不常找我幫忙,我也不好推辭。而事實上,早於大半年前的報名期,我也曾望過一下這個比賽,只是想到半年後才作賽,立即打退堂鼓,心想,都不知半年後仍是否在這裡工作。
只是當答應了校長後,其實我反而有點後悔,因為我想起我從來未曾跑過山,更遑論比賽,而且我還要背著五公升的水跑十五公里。我既未曾跑過山、也未曾負重跑步,我真的有點怯。而到這刻,也沒有幾多時間可給我練習了。無論如何,既然答應了,也只有全力以赴。
由於我參加是隊際組別,便立即聯絡其他三位隊友,可喜是各人跑平地的水平都差不多,所以就算大家皆沒有跑山經驗,大概也不會有誰拖慢誰的問題,更重要是大家都知道這是眾人的第一趟,目標定在開心及平安跑完便好。
比賽前一日不停下雨,還好比賽日一早雨便停了,雖然地面較濕滑,但最少不用冒雨作戰如此悽涼,而我們還有個藉口不用搏到盡。跑山跟跑平地真的不同,因為山徑狹窄,有時只容一個一個排著向前,如何超越或甚麼時候因人擠而留力,其實滿有技巧,大部分人應該也不能跑足全程,有些地方必須要小心行過而可以藉此留力。由於我們皆沒經驗,所以大部分時間只能按著大家的體能及路面形勢決定,不過沿路所見,我們超越別人比別人超越我們略多。
去到中段以後,其實有隊友體力開始不繼,不過我們也不知應否等候,因為即使知道總時間是以最後一名衝線者計算,只是等與不等,我們覺得各有優劣,就隨心吧。大家按自己的體力繼續,而由於我大半個月前才跑畢全程馬拉松,所以即使多了五公升水的重量及走上山路,也尙能應付到這十五公里,別忘記,當中還有些部分我是步行留力的。
去到後段,我的體能明顯比大部分參加者優勝,我逢人過人,一直到衝線也守在全隊的第二位,但最後的全隊成績還要視乎第四位隊友的表現。想不到在我衝線不久,著第一位完成的隊友返去衝線位等候給他們打氣時,已見第三、四位隊友陸續回來,比我們預期快。
返回會場,我一如既往逛逛一些活動攤位,又到食物區取食物及飲料,完全沒為意要知道我們的官方總成績,反而有隊友卻去查看大會公佈的結果,想不到我們竟然拿到企業組別的最後一個得獎名次!
沒料到這次無心插柳竟然做就我自踏足社會以來第一次得獎,跑了二、三十次長距離比賽颗粒不收,第一次跑山賽竟然拿到一個小奬項,那管只因在對手實力較遜的企業組別中。
第一次參與這個有名的跑山賽,竟然留給我美好又難忘的回憶。
20319

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

流著運動人的血


相約太太及三個舊同學去跑步,其中一位同學也有做運動的習慣,只不過跟我一樣都是專誠去帶動另兩位少做運動的同學去運動。難得相約好,誰知天文台卻預計整日不時會下驟雨,惟有緊密留意天氣狀況,希望傍晚情況會較好,畢竟若雨勢太大,我自己也不易踏上第一步。但也提醒眾人先帶同運動衣服鞋襪班。
臨放工前再看天文台的雷達圖,知道雨雲會在大半小時後離開,即是我們大有機會不用冒雨跑步。由於我們這晚是在正式運動場跑,所以即使地面較濕,但肯定不滑。我立即將「喜訊」傳出去,沒料到此刻才發現其中一位同學早已把次做運動的項目推遲,而另一位同學甚至還大安主義沒有帶同運動裝備門,他們兩位更已經在商議移師那裡吃飯,只待我那位有運動慣的朋友回覆。
有點失望。不過明白到不穩定天氣確是一個因素,我體諒今晚繼續去運動是令人猶豫。不過我和太太既帶了運動衣服和鞋襪,而天氣預計會好轉,便決定繼續本來的行程,同時也在社交群組中表示不去吃飯了,始終吃飯隨時可以,但榜樣卻要做好。
一如所料,一開始踏進運動場雨便停,由於運動場的排水系統做得好,整段跑道不算太濕,亦完全不滑。雨後倒十分涼快,而且可能因天氣令來到的跑友少了近三分一,所以這晚和太太跑得非常舒暢,太太越跑越快便知今晚其實幾適宜跑步。
由於集中跑步,所以已經完全沒開著電話看看這班同學去向,我既然已交代我如期去跑步而不會參加他們的飯局,也不用理會他們最後的決定,這刻我只是不知常做運動的那位同學會如何。不過心中一直有個意念,這位同學如非因工事受阻,我相信我會見到他在運動場上出現,因為他一樣流著運動人的血,我知道他今晚的想法會跟我接近。
做慣運動的人其實知道微雨不會影響跑步,因為一般跑完步時身體也會濕,跟小小雨水灑下來的結果都是一樣,所以何用避忌呢?只是若果起跑便下大雨,或地方因大雨而變得濕滑,我們為防止著涼或受傷才會避忌一下。但最重要卻是運動人流著運動血,為著這晚跑步可能早已計算了這週的安排及運動量,然後專誠帶備額外的衣物返工,而最後卻因微不足道的小問題而取消計劃,我們會有點失望和不知所措。
流著運動血液的人也有一定的紀律性,不輕易找藉口,定了去做便努力去做到,也許外人看是太堅持、太過「死牛一面」,但我們卻不介意有著這帶來成功的本錢。
跑了半小時,熟識的身影果然在我們身旁掠過。該位同學也來了。我心中固然想到我真的不孤單,他果然也流著運動人的血。還有跟我一直會心微笑的太太,這晚以前她的猶豫也不少,尤其她的生理狀況也非在最佳狀態。但看來,她應該也開始流著運動人的血。這是健康的血、不輕易放棄的血。
08319

2019年3月19日 星期二

十年的話題


跑馬拉松踏入第十年,但建立自己的網誌何嘗不是剛好十週年,只不過起初使用的網上平臺中途結束,便需要把眾多文章搬往別的平臺,令確實的日期無從追查。
原本是為著提高當年首次出書的成效而開始發佈網誌,但我相信最後因為網誌而令銷量增加的機會微乎其微,只是當時多篇文章卻詳細記錄了我出書的心路歷程,同時寫網誌也逐漸成為了習慣。到今日仍能維持每週刊登兩篇,每逢星期二、五傍晚發佈,除了少數幾篇是旅行相片剪影,絕大部分都是一剔一畫寫下的文字,而內容亦由原先常提及的出書歷程和感受,變成表達個人對其他人事物的小小意見和睇法,當中當然不離社會時人時事、耳聞目睹的生活迭事、在工作或教會的經歷等;而自從二○一二年起衝出香港跑馬拉松,更開始加入大量篇幅分享在外地跑馬拉松及旅遊的經過及感受;當然還有看電影後對某些電影的評價等。從這十年發表的網誌,絕對不難看出我的嗜好、習慣、價值觀、生活模式和軌跡。我慶幸我不知不覺建立這習慣,將大小感受感覺和經歷紀錄在案,從中看到自己的成長,也更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
看我網誌的讀者從來不多,但與其讓我自己暴露予公眾,倒不如寫給自己看,一方面既訓練我的敘事及組織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藉此反思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偶有人家問我對某事情的意見,才分享某篇已發表的網誌。
而這十年間,最叫我意外卻是題材從來不斷,我不懷疑自己的耐力和堅持,只是若果「江郎才盡」或再沒想到題材,再多的耐力恐怕也無以為繼,我確是慶幸我雖沒有多少才華,卻能對身邊發生的事情相當敏銳。坦白說,題材這樣東西很奇怪,有時會如江河般大量湧流過來,偏偏有時會礙於工作而不能一一化成完整的文章;但題材有時又甚稀罕,有好幾次也要在自定的死線前一刻才找到題目並化成文章。那管如何,即使自己做不成作者,但最少也可感受一下做作者要趕死線的滋味,之後還可以學人說句自己「江郎才盡」了,也夠自己陶醉一番。
每個人身邊其實都充滿有趣的人事物,有時我們只需敏銳一點便可發掘出來。同時,我也發現更多的題材往往來自自己開始踏出不一樣的路的時候、又或者遇上跟平日不同的人和經歷,管他是好是壞,也知道人生路原來可以走得不一樣。不能否認,旅行前後最不乏題材,但我們又不是可以常常旅行的時候,便要在平日尋常的生活中走不同的路,例如學習一些從來不懂的東西、認識不同的人、參加不同的活動……,話題便不會中斷。
人生確有無限可能,我既高興又感恩網誌把我這十年的經歷、成長、對人事物的看法和人生突破紀錄在案,希望往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會走得更精彩、更豐富,而人生題材也永不會間斷。
07319

2019年3月15日 星期五

靠著恩典一天過一天


星期日聚會後,教會背景相近的弟兄姊妹走在一起分享近況,我們多會說到家庭和工作。其中有姊妹說到工作上十分沮喪的遭遇,就是其上司在年終考職給她極差的評分,甚至還勸她主動請辭,姊妹感到相當委屈。有兩位年紀較大的弟兄見狀,立即分享他們各自在過往工作的經歷,其中一位在我們眼中看為甚成熟、情緒智商應該極高的弟兄,原來曾有一年多的時間要看精神科醫生,問題來自當時他的上司十分橫蠻,他每日也必要被責難一輪,但由於他是從事政府工作,所以辭工的代價也大;另一位弟兄在人生某階段也遇上無良上司,只是他的性情比較隨遇而安,傷害才沒那麼嚴重。事實上,兩位弟兄在我們眼中也是能幹和溫柔,所以我幾可相信他們真的遭遇不幸;何況,我不也一樣曾遇上令我沮喪的上司嗎?
這天前,才為工作而感到氣餒,主要緣自兩份報告出現不同數字。這方面確是我的弱項,何況今年有太多主觀和客觀的轉變,我敢說連高層也不會說某組數字一定錯。只是,今日去到這個崗位,由我去預備及核對報告也是理所當然,但要處理這樣的任務,真的無可奈何。
合作了七年的上司已經退休,跟新上司的合作仍在磨合中,但自她上任後,先後有十位同事辭職,在我們這個只有二十人的部門,絕對不是小數目。各人離職的原因當然不能一既而論,但她的管理手法也早引起爭議。
正當我也思考自己的去向,這次弟兄姊妹的分享令我想起我的狀況其實還不差,最少未出現爭吵或被無理責罵,這刻還未需要想到要請辭,甚至我相比大部分人,其實應該還挺不錯。
翌日帶著感恩和正面的心態返工,開會時遇上上司又作糊亂安排,我便跟著過往經驗耐心地解釋,當同事以為我一腦子悶氣,但其實我不知多麼平靜;翌日又有事故,這次又有同事在事後表明體恤我苦況……。就是這樣一日過一日,就快一個月了,看似難關重重,但又總有不同的祝福。每日放工也坦然釋放,每晚也睡得香甜。
就是自己再不情願,新上司已上任,本來頂著壓力的助理經理也求去了,就剩下連虛名也沒有的我成為部門主管與全個部門前線同事的緩衝,這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崗位,而涉及預備報告、協調眾同事的工作、令工作流程順暢、使用龐大的新電腦系統等事情,從來不是我的強項,不久後還要署任協助上司管理辦公室,又要監督大小事情,對人對事也要兼顧,真的不容易。
感恩這個最難適應的月份每日有主的「瑪拿」去供應,祂讓我相信祂的恩典夠用之餘,我在這裡一定有祂的安排,或是學習、或有大作為,只管有信心的走下去。
280219

2019年3月12日 星期二

惡名開始遠播


香港攝影師在日本走入私人地方拍攝,被當地人點名及狠批不守規則。
已不是第一次聽見香港人在外地被人投訴。好像不久前同樣在日本,有商戶在某些遊戲機內發現大量港幣,原因是某種港幣太接近當地另一款錢幣,有貪便宜的香港人混水摸魚投入價值低一截的港幣,令當地人蒙受損失。錢幣上寫上是香港的貨幣,很難投訴是誤把內地人作香港人吧,這樣幾乎是人贓並獲,我寧願犯事者真誠認錯好過還在抵賴是人家插贓嫁禍了。
外國回來的朋友也說,香港人在外國的名聲其實越來越差,別以為只有中國大陸的旅客在外地行為荒誕和令人厭惡,不少香港人的行為也不見得受歡迎,其中一個原因是站於做遊客生意的人來看,不外乎賺錢,大陸遊客行為雖令人側目,但最後多是乖乖付上鈔票,只是香港人嫌三嫌四、試這樣又試那樣後,卻還是一毛不拔,所以不少外國商人寧願要內地人,也不要香港人。
不得不承認,身為地道香港人的我,有時也很討厭香港人,若在外地遇上香港人,有時我都寧願退避三舍,例如見到他們貪小便宜、千方百計搵著數、斤斤計較等行為,也不覺舒服,而聽到不少香港人奄尖聲悶、自以為外遊經驗豐富而處處比較等,其實有時比起那些內地同胞高談闊論更難受。我不否認,有時有些意見和比較也是人之常情,但細聲及個別表達就好,最弊就是他們喜歡「專家上身」,以為自己經驗很豐富和很有見地而大聲發表「偉論」,可憐就是因我會聽得懂香港人那些心高氣傲的說話,而那些聽不懂的就當是嘈雜的音樂,有時還不覺甚麼。原來有時聽得懂比聽不懂更難受。
說來說去,香港人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高傲和自以為是,即使去到人家的地方仍常以自己的角度出發,例如人家說是「私人地方、禁止進入」,香港人會覺得不過一次半次沒甚麼大不了;然後又會對人家的風土人情動輒評頭品足,自以為去過很多地方很有見識;另外去到外國的旅館和餐廳諸多投訴、在做遊客生意的商店試到盡拿到盡,就以為這是顧客的權利……,這些言行舉止的背後,不就是典型「香港仔」的心態嗎?
香港人確是醒目,又懂靈活變通,也許活在一個歷史夾縫中的城市人,往往便會懂得運用些小聰明去生存;擠在這狹小的大城市裡,一年到晚便要找機會往外闖兼抖抖氣,於是便不自覺把「生存技倆」的遺傳基因也一拼帶到外地,外國人見到香港人的現實十分討厭,但香港人見到香港人死性不改的習慣其實更討厭。
也許我都是典型香港人的一份子,所以也明白香港人的特性,見得多香港人的行為令人討厭,我便覺得更要學習避免有一樣的行為,例如不要自以為見識廣隨便去比較,也學習在旅程中行慢一點而非如在香港的時候總是趕時間…..。想想自己是放假去旅行、想想不必把在香港的生活模式倒模在外地,當調較了心態,放鬆了心情,自然也少作一些令人反感的事。自己也知道香港人的名聲已沒有昔日的討好,當人家問我們從哪裡來,也不好再心高氣傲的說來自香港,令人覺得有一道不可一世的氣燄,寧願低調一點地說來自香港,令人家感到舒服。
我自己一個雖然不能改變甚麼,但最少也希望做一個不被人討厭的人
05319

2019年3月8日 星期五

學習說有智慧合宜的話語


跟外國回來的親戚吃飯和交談,由宗教說到時事再說到科學,好像大家談到社交媒體應該用Whatsapp還是Wechat,電話應該用華為還是蘋果好,這樣的話題主要都是源於憂慮現在兩個霸權政府竊取個人資料及利用手提電話作監視。由於親戚長時間居於外地,思想明顯被西方的意識形態影響,所以她十分擔心中國政府對群眾的控制,縱使眾人也非一面倒對中國政府的反感,對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也沒有好感,但大家的結論還是覺得應該多一點謹慎便足夠,畢竟我們也非甚麼爭取維權或支持港獨台獨的人,誰知外國親戚的言論及反應卻頗極端,既堅持要排斥中國製的高科技產品和技術,也非常抗拒中共政權,結論還說希望我們快快移民。
在這個大家庭中,我們素常擁有言論自由,來自不同世代有不同睇法也可暢所欲言,只是親戚的表達比較強硬之餘亦令人不太舒服,但最令人頭痛卻是她自稱基督徒,她的表達方式便難免令旁人將之與基督徒劃上等號。
對這位親戚自認是基督徒我其實是沒有異議,她對基督教的核心信仰既認識又清楚,不過有關一些議題的立場我則不敢苟同,例如基督教中普遍教會常設的崇拜或我教會所稱的掰餅聚會應否安排在星期日,本來我們作基督徒的也可慢慢查考及討論其他意見,只是親戚卻在眾人面前批評今日主流教會的做法不當,就令大家汗顏,因為她的言論只會令人覺得基督教教會中有很多錯謬,她的話難免令人更抗拒歸信主耶穌,而正返聚會的也不易立即引經據典,一來場合不宜,二來這些爭論從不易解釋,否則就不會是一些爭端。大家對此也感到尷尬,因為都不知如何打圓場。
事實上,我是由衷欣賞親戚對信仰的堅持和勇敢見證,而她提出的反思代表她也有心追求作更深認識,只是她的表達和言論卻未必有造就性,還可能令非基督徒更遠離基督。
我不想五十步笑一百步,縱然對親戚的言論不敢苟同,但亦避免當眾反駁,免得自己和親戚隨時一方或兩方同時沉不住氣而變成罵戰,我只希望日後可以找個只有兩三個人的場合再作討論。
同樣,親戚多次高調又態度強硬地說到政治,除了大力批評中共政權,亦大罵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認為他令美國更腐敗。但事實上,除非非常熟識聖經及了解神的國度,否則是很難理解這位親戚的言論,尤其是在一班長輩中,還是會十分認同中共這幾十年令中國人得到難得的溫飽,而在國內外也十分有爭議的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在壓打中國,反又得親戚認同,所以聽到親戚如此說,沒有拍臺揮袖離開或展開罵戰,已是十分感恩了。
從來也覺得政治是不好惹,即使我也覺得中共政權、奧巴馬、特朗普,以至英國脫歐也關乎末世的一些先兆,但因為我不是神,不敢肯定神最後的旨意,所以我也不敢亂說;更何况,我常說難為正邪定分界,就正如中共多年壓制國內的種種自由,但這三、四十年卻成為最成功滅貧的國家,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實,那麼究竟中共是好還是壞的政權,肯定永遠拗不清,不同世代的人也一定會有不同的睇法。既然如此,對這些政治議題擺出強硬姿態肯定沒有好處。
不是說基督徒不應該持守信念及立場,而是我們需要學習及懂得表達合宜和有智慧,在甚麼場合說甚麼話題?說話留有餘地還是唬唬逼人?客觀兼大體還是主觀兼偏激?從來也不易學習,但合宜及有智慧的表達絕對能夠帶來不同的效果。我自己就不敢說我已經學會了,尤其在不敢肯定對錯、不知答案、不肯定自己能否壓制情緒之時我還是少說話便好,昔日為維護蔡少芬得獎言論而弄巧成拙不是一次好的教訓嗎?我仍需求神賜予表達的智慧。
01319

2019年3月5日 星期二

如果性格能選擇


如果命運能選擇,那麼性格又是否可以選擇呢?
新來的同事比較年輕,經驗明顯不足,只是他時常笑笑口、反應快、有幽默感,說話能夠在直接和婉轉間遊戈,表現不俗。當第一次與高層開會時仍不敢糊亂發言,第二次面對同一班要求甚高的同事已經可以獨當一面。年輕人學習快速固然有根有據,但他的性格確又令事情事半工倍,幫了他一把。
不應該人比人,因為各人出生及背景盡都不同,做成很多差異,而不同人在不同環境及時代也可出現不同結果。
只是,有時我也會想想,若果性格是能夠選擇,我會希望有怎樣的性格呢?
在這個資訊爆炸、社交媒體發達的年代,我倒希望自己是懂做人多於懂做事,我不是說自己不懂得做人,只是過去會較傾向學習成為做事能幹的人,所以歷來當去到那裡工作,也會主動學習由用影印到統籌大型活動的任何大小事情;不錯,當甚麼事情也曉得令我不易被人操控,只是當崗位越接近管理層,卻越發現懂得做人比自己懂做好得多,因為懂做人的人會多了好多對手,就正如身邊總有同級同事早已認識搵人幫手的技倆而不似我般常要埋頭苦幹。
的確,懂做人的人往往識用把口,另外通常會具備幽默感、懂建立關係、外向、建談、轉數快、話題多……,這些性格基本上是不可或缺。覺得自己曾擁有過這些東西,只是卻逐漸失去,是我對人生及甚麼事情也太緊張和認真嗎?似乎我人越大,越有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感受。
作為長子,且在爸媽兩家族各自的同輩中,也算是較年長的一位,然後留學美國,先學會獨立,後照顧妹妹,做人處事越來越認真,笑容也在一定程度收拾起來。也許工作及生活細節上不算謹慎,但在人生價值觀中卻更趨認真,令我使人容易覺得我緊張,少了份樂天。
覺得因種種原因令自己比較腳踏實地,也許這樣的性格在二十一世紀以前還是一個好性情,只是在這個年代要有多一點財富和成就,敢於冒險做生意及投資才有辦法,但我太偏向穩陣了,這樣的性情其實未必容易在這年代出人頭地。
另外人家多會評價我為人正氣、有紀律性、比較直接,一切似乎也跟我嚴謹的性格有關;表面上看,這些都是好性情,但若果我能夠選擇,有時倒希望我能夠放鬆心情、時常也能跟人嘻哈大笑,另外我也想自己在言行上反應快,卻又懂得婉轉大方。
當然,我也相信江山易改,品性難移,我相信那些急才和幽默感是天生,外向和懂得得風花說月也不是要學就學到;儘管因為這世代的環境有轉變,令我覺得某些性情更容易生存或著數,但我仍相信不同性格自會找到合適崗位,更何況,若果全世界人也不會謹慎和認真,這個世界其實很危險。
神給我那樣的性情,又用某些環境令我成為今日的我,我相信總有我合適的崗位,亦總有我的學習。更重要是知道自己的強弱優劣,懂得因著自己的優勢和強項去揀人生路,相信任何人也可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27219

2019年3月1日 星期五

再看港馬


上次參加香港渣打國際馬拉松已經是十年前的事,期間因為對主辦單位的疑問和不滿而沒有再報名參加,改為前往海外參賽,十年間先後跑了二十多個大小城市的馬拉松,到今年正正是踏上馬拉松跑道的十週年,因此決定再度參與同一個賽事作為慶祝,順便也再看看這個香港最大型的馬拉松比賽是否仍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
不過說真的,除了幾張相片以及完賽證書記錄了時間,對十年前的經歷已沒記得多少;但我卻幾可肯定當年是沒有這麼多健兒跑在同一條賽道上。
聽說現在有近七萬人參賽,且名額仍在逐年增加,儘管規模越來越大,但若果起點、終點、路線和形式皆沒有大規模改動,其實一定會更加擠擁,今年去到比賽日前一星期突然要在半馬組別中作改動,除了是計劃不周詳外,人太多令賽道擠塞才是根源。世界知名跑手能夠因受特別對待而能夠在今年成功打破香港紀錄固然值得恭賀,但像我一樣的平凡全馬跑手便要面對超過十公里的塞人境況,我敢說人流量多最少減慢了我五分鐘的時間。
不過,即使賽會提高了參賽名額,身邊仍不乏未能中纖參賽的跑友,究竟如何才可以取得平衡我也不知道,但只恐怕在可見的將來,沒有最逼而只有更逼。與此同時,發覺參賽者中說國語的跑手甚多,而事實上,由我前一日去領取選手包,到比賽日站在流動廁所及起跑線前等候,聽到的對話竟有超過一半是說國語的,這雖然是個不科學的抽樣統計,但亦敢說由中國大陸南下過來參賽的同胞佔有一定比例。我沒對他們過來參賽有意見,正如我亦常到其他國家參賽一樣,而他們沒有喧嘩,服飾沒花枝招展,也沒帶著大型廣告旗幟在賽道上飄揚,只要沒影響他人及作缺德的事,我是十分歡喜與不同地方的人一同作賽。
因著參賽者眾而令賽事彷似很受歡迎,只是我卻覺得其實根本不熱鬧,而在整整四十二公里的路段中,有四十公里根本是沒氣氛可言,感覺其實就像一班毫不相干的人各自在路上各有各跑。港馬一直引人詬病是參賽者要跑上偏遠的高速公路上和隧道裡,在這彈丸之地似乎是無可厚非,但結果便是絕大部分路段皆遠離群眾可支持及打氣的地方,而大會又沒有安排樂團、學校或長者機構組隊在某些地點載歌載舞和打氣,其實港馬相比於海外很多馬拉松是頗沉悶的。若果香港是一個小城市,參賽者只有幾百或幾千人,我斷不敢要求太高,但在這個有近七萬人的比賽中,代表這個大城市的港馬絕對值得配上更多和更好。
已經不想再花時間研究這賽事的財務狀況,近年其實仍不時聽到傳媒提出的疑問,但最後又不會有甚麼結果;我想一切都只能歸咎主辦單位、冠名贊助商及協調的政府部門已經因壟斷這賽事而不思進取,就如簡單的邀請團體到某些地點打氣也懶得去試和作,所以正如某些運動專欄作者所說,在出現人滿之患、有人參加不得的活動,你何用要優化或提升水平以增強競爭力呢?
但仍不得不承認,由報名到完賽的流程是順暢,領取物資時的場地及終點的氣氛也是不俗。作為十週年紀念跑,今次再度參賽的目標達到了,而額外奬勵是在十年以後、在其他地方跑過二十二場馬拉松後,可以再體驗及感受一下這項主場賽事,最終是好是壞也是人生的經歷。
2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