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8日 星期五

雖然我也不喜歡喊口號


雖然我也不喜歡喊口號,但我還是參加了這一年的六四燭光晚會。

來到第二十九年,落在我們一般打工仔最不喜歡的星期一的晚上,且天氣不穩,隨時會下起大雨來,真的想過好不好暫停一年;透過Whatsapp問問過去幾年也陪我參加的教會姊妹去不去,回覆只有堅定的一個字「去」,那就去吧。

我們皆不是對政治很熱衷,亦做不到傾盡性命財產也要平反六四,昔日發生六四事件時,其實我們還算年少,感受應該沒有當年大專生或成年人的深厚,但這幾年看到香港明顯被赤化,開始有人把歷史顛倒及否定,把發生了的說成沒發生,就迫使我們覺得更要站出來捍衛歷史、捍衛真相了。

參加六四燭光晚會也是這近八、九年的事,明顯看到政府由起初在有意或無意間不斷打壓,到這幾年刻意淡化以不再挑起情緒和話題,近年去到六四前夕,已少有因政府的失策做成反彈,反而是應該更會為公義發聲的大專學生,卻對這個週年活動出現不滿情緒,認為香港人應該先為香港而非中國爭取民主,又例如不少大學生認為支聯會每年在維園的悼念晚會都是行禮如儀,根本沒有作用。

大學生仍具有批判思想其實是可喜,我甚至還相信支聯會也藉此反思活動內容和意義是否流於形式,只是大學生這個年紀往往又不會明白團結的重要。

說真的,其實我也一直也不喜歡喊口號,別說喊口號令我感到好像在革命,我亦不認同每一句過分流於表面的說話,可能是我思想太複雜吧。只是,若果只因我不喜歡某一兩個形式,而不與眾人一起站在維園點起燭光,那片燭光海一定變小,因為人人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然後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到時人人在自己的家中或想要的地方表達,便再沒能令其他地方的人、或下一代人看到每年的同一日總有一大群人去作一份堅持了。無論是十一萬人,或一萬七千人,其實也不是小數目,正如一位年輕人說,六四事件發生時他仍未出世,教科書沒多少篇幅提及,但就是每年這片觸光海令他感興趣去了解當年發生何事,所以誰說這樣的燭光晚會沒有用?就因為這份二十九年的堅持,已經把一段屬於中國人的歷史傳留給下一代。

正如其中一位在台上發言的嘉賓所說,不論當自己是中國人或香港人,只要是一個人,一個有良知的人,就好應該知道及認識六四,因為背後有被刻意遺忘的真相、有一個不仁政權殘殺自己人民的歷史、也有把歷史顛倒的荒謬。對我,也實在不知有多少信心六四事件可得平反,但今日只需仍有人的良知,便應該支持下去。

0606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