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9日 星期二

幾乎錯過了



早聽聞《廣告牌殺人事件》(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好看,但實在不想花錢在放工後的休閒時間去聽令人神經崩緊的粗言穢語,更別說內容涉及命案不能沉冤,然後母親又用非常手段爭取公義如此沉重又具爭議的話題。終於在旅程時在飛機上看了,只能慨嘆說一句:「真的很好看,但幾乎錯過了。」
若只簡述故事內容,其實我以上兩句已經說完了。故事角色不多,主線亦只有一條,不過每個人的性格卻營造得十分立體,且沒有一個是絕對的好人和壞人,包括非常衝動但要為女兒找出真兇的母親,也包括受人愛戴但其局內下屬不務正業的患病警長,更有那個最終會得人理解及同情的黑警;另外各人關係表面上簡單,好像處於警民對立面,但實際上又不全對,甚至有十分正面的互動,好像警長竟為母親支付一個月廣告費、被打市民為黑警送上飲品等。聽導演解說故事靈感只來自他見過的三塊廣告板,往後就全是他的創作,但我們卻會覺得故事完全不「離地」,眾主角和配角彷彿就是我們身邊認識的某人,甚至乎是我們自身的寫照。我們覺得故事其實離我們不遠,即使我們未必有親人被殺而沉冤未得雪,但我們總會找到令我們有共鳴的部分,例如人家沒認真看待我們的處境、向家人說錯一句話而抱憾、面對別人的指摘卻啞口無言等。
這電影的故事及情節實在豐富,可以讓我們反思的題目實在數不完,母親用非常手段爭取公義固然充滿爭議性;但究竟被他點名的警局局長自殺又應否算到這位母親頭上呢?要知道局長其實已患上絕症,他要有尊嚴離去究竟是為哪原因呢?而負責提供廣告的廣告商雖然有了解過母親刊登的廣告沒犯法,但平常人一看也知道廣告正針對一人,他容許廣告登出是否道德呢?警長說到世上有些案件永遠不能水落石出是正確的,但他們是否就應該從此放棄,又或應該繼續付上精神去查一件可能永遠也未必找到答案的案件呢……。太多太多令人困擾、無奈又矛盾的元素及話題,竟然一一包含在一套只有約莫兩小時的電影內,難怪故事主線雖然只有一個,卻因豐富的題材及一環扣一環緊密相連而令電影不沉悶,甚至看過後還可以筋皮力盡,因為值得思考的東西實在多。
這無疑是一套精彩絕侖的好電影,我甚至覺得比我近年看過的眾多奧斯卡最佳電影,包括今年半爆冷得獎的一套好看;若作為輕鬆的娛樂節目,我只可說對我不適合,因為這必令我當晚不能好好睡覺;但只是要令人對社會、對種族議題、對媒體、對公民抗命、對權貴、對教育、對傳統制度、對語言、對人性、對生命等眾多話題有所反思,這套電影實在不能不看。
0706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