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嫲嫲生前居住的老人院取回東西,相信這次以後應該不會再到這裡來。過去雖然不是每日每週也到來,但這院舍、這個社區和週遭的環境也已經很熟略。我試過多次由這院舍跑步返回市區,亦知道這兒哪裡有便宜的水果、嫲嫲愛吃的蓮蓉包,和可省回腳骨力的電梯…….,雖然已經有三個月沒過來,但過去如何走過這個社區的片段仍然歷歷在目。
這天走在路上,再次勾起昔日跟嫲嫲相處的點滴,我不期然問問自己過去來得夠多嗎?若果我能夠來得更頻密,會否有不一樣的結果呢?
嫲嫲其實已經有八十多歲,在這世代雖不是高齡,但亦算長壽。這幾年間她的精神及身體狀況雖然尚算穩定,但我亦知道要有心理準備隨時迎來她離開的一日。終於在她因一個小病痛入院,她的情況每下愈況,不久後便離開我們。相信嫲嫲應該沒有帶著幾多牽掛離開。
生老病死是大部分人人生必經的階段,究竟活得幾多歲才算好,活到甚麼境況才應該滿足,我們實在無從知曉,這一年多的時間經歷了三次身邊人離世,有親人也有合作無間的同事,令我多想到生死的課題。也許有一日回到天家,我第一個向神發問的題目是人的生死和時間表是否早有定案,無論自己或旁人,我們給他做得更好或不好,是否也改變不了時間。
面對親人或朋友的離去,我們固然可以搬出大部分也會經歷生老病死四階段而淡化我們的角色和影響,但只要稍微對離世者多一點感情,相信絕大部分人還是會進一步反思我們對離去者在生時是否已做得足夠,例如有否曾盡力去關心和愛,但我恐怕就算傾力盡了最大孝心和愛心的人,亦會覺得有遺憾,因為愛心和孝心這些量度不到的事情,只會有更好而沒有最好,就正如與我本來沒虧欠的同事,他因病而突然不辭而別,我仍會記得跟他前一日放工說再見時,還答應第二日跟他飲茶,只是我的承諾將永遠落空,我至今內心不時仍愧疚沒跟他多去飲茶;只是,他不過是一場同事而已,大家的合作建基於人工,即使是君子之交,亦不需付出更多的愛和感情。但去到永久分離的時候,仍不自覺想起會否做得不足,更何況曾付出於我身上的親人呢?
人的生死和時間表應該不在旁人的手裡,我們不用比較、不必計算,只能在仍存有生之年盡力去愛和表達。世上人那麼多,我們有幸在人生路上遇上的確不是偶然,還要合作過和彼此付出過,真的需要好好去珍惜。我不知別人的生死時間表如何,同樣亦不知自己會存活多久,我們確實要工作,也應該在短短人生追尋夢想,做有意義的事情,只是亦不可少要珍惜眼前人。說話說得多了,但我們實踐到又有幾多呢?
(01.12.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