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9日 星期五

都是要噱頭






一個月內先後看了三齣舞台劇,一套有關幾個犯人和一個獄警流落荒島上,一套借昔日在內地拍電影的奇事牽連到人生際遇,另一套有關夫妻相處的點滴。從眾多舞台劇中選擇這三套,最大的原因都是被宣傳單張上的內容吸引,噱頭也許會吸引一下我眼球,但我更看重的是劇情,因為我每每最欣賞編劇在故事上的創意。

不過看畢三齣舞台劇,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並非故事和劇情,而是各自製造出來的「噱頭」,並以此鶴立雞群,突出自己,令票房得益。

第一齣舞台劇名叫《踏尋船》,故事其實挺簡單,但在宣傳品上卻故弄玄虛地留下伏線,讓人有興趣想知犯人和獄警的結局如何。說真的,結局其實是令人十分失望,還好這次入場的原因也是留意到這話劇還揉合了踢躂舞、現代舞和魔術,我更有興趣想知單憑兩種睇得又聽得的舞蹈如何能演活一套話劇來。是的,我是有期望。

第二齣舞台劇名叫《拼死為出位》,故事雖然設定在離我們不遠的中國大陸,但卻是一個翻譯自外國劇目的舞台劇。故事本身其實相當有趣,兩位臨時演員究竟如何藉一宗同鄉的自殺案,扭轉把自己成為主角;不過更特別卻是舞台劇是單憑兩個演員演活十五個角色,以往見過演員最多不過分演兩個起三個止的角色,但今次一個演員透過衣著、聲音、進出舞台等方式最少演出七、八個角色。起初不知底薀而感到一頭冒水,但漸漸地知道演員在飾演那個角色,便慨嘆這兩個演員的厲害,換著是我肯定精神分裂,難怪本劇目在香港也第三度公演,故事亦已經在全球二十個地方上演過。

至於最後一齣有關夫妻生活的舞台劇名叫《一夫一妻》,故事本來相當簡單,就是把夫妻生活的片段結合而成,當中當然不失諷刺一下社會和制度,亦想讓觀眾思考活在現今的一夫一妻制是否一個合乎男女特質的婚姻方法。若要反思婚姻和其制度,這類題材的話劇多不勝數,但要突出這話劇,就要找噱頭,這個劇團今次便提出和觀眾作互動,在開始前先從十八個片段中讓觀眾抽出十四個,並按抽出的次序去演。未看前,對這齣舞台劇真的有很大疑惑,演員怎樣可以把背誦好的劇本胡亂掉轉,而這樣抽籤安排豈不把甚麼伏線、故事舖排和結果掉到沒劇形,觀眾又怎會容易明白呢?但看過以後,才知設計亦合情又合理,驚歎劇團又想到用此方式創作出一齣話劇來,相信有部分觀眾真的被此噱頭吸引而來。

三齣話劇,分別由三個不同劇團並在三個不同地方上演,看的時間分別在週四、週六和週日。故事不同、包含元素亦風馬牛不相干;但除了皆可用到「跨界別」來形容,即是跨形式、跨身份和跨次序成就一齣舞台劇外,另一個共通點就是三齣舞台劇也有不少剩餘座位,而其中一齣座位還剩下超過一半。它們其實已用盡可用的噱頭,突出其獨特之處,只可惜即使只是三、四日演期仍未能高朋滿座。香港的藝術發展真的挺困難。這回以後,又要找另一些新噱頭,但不知又要跨甚麼了,而這樣步入跨元素而非專注本身範疇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呢。

08.2.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