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8日 星期五

一堆舊報紙(上)



每日會取兩份免費報紙,最好當日看完便可棄掉,但很多時也只看畢一份,甚至乎只看到半份,於是便把未看完的留下,打算放假或週末才慢慢「享用」,畢竟我較喜歡看的是這兩份報紙的專欄,所以時間性不是太大問題。只是不消兩個月,家中便積聚一疊厚厚的舊報紙,我有自知之明,既然兩個月內的週末也清不了,未來恐怕亦絕不能看完積存的,舊報紙就只會越積越多;於是每隔兩三個月,也會略帶不忍地棄掉大部分。

看到每次要拋棄的報紙的數目越來越多,即想到現在看報逐漸少了,但究竟是因我老了而再沒有太多精神看密密麻麻的字粒,還是這些日子沒有甚麼震撼性的新聞而令報紙的吸引力進一步下跌呢?我想兩者也是原因。

我對看文字絕不抗拒,但不得不承認隨著年紀漸長,也不能長時間看著文字以至花腦力消化背後的意思。讀大學以至畢業後幾年,仍有睡前閱報的習慣,但這習慣早已不存在,因為每晚做完家務也夜了,寧願早早就寢,即使間中可一早完成所有家務而可以自由作選擇,但看報已不是我的首選了,我還是會多選擇再早一點休息。

現在自己的精神真的比不上從前,所以要花腦力去看,再花腦汁去分析、消化,甚至思考的東西,也會令我有些卻步。當人家早幾年說紙媒正步入寒冬,我曾想豪氣地說我是紙媒的永遠支持者,只是還未說到紙媒能夠令我更深入地看一件事情這等不易取代的優點,我便被自己的精神體力所打跨,再也不敢說我多五年仍可以很有精神地閱讀報章。

當然,這些日子,翻開報紙也真的沒有甚麼震撼性的新聞好看,香港的政治繼續是一個死結,官員及建制派議員繼續要為討好中央政府而背向大多數市民,泛民主派不單活不出團結而帶來新景象,連支持者也越來越覺得他們是為反對而反對;全民退保、標準工時、覓地建樓、拉布……,這些已聽了好幾年的題目繼續是題目;而國際版總看到有些瘋狂的領袖不按本子出牌,聯合國卻又總是因某兩國投反對或棄權票而做不了甚麼;中東繼續不太平、恐襲繼續防不勝防……;今日打開報紙,隨時分不清是今天的、上週的、還是去年的。這年引起我較關注而多看幾篇報導的就惟有北韓領袖的哥哥被暗殺以及聯合航空上發生的事,怎麼這世界真會發生這些古怪事情呢?

還好因為我較喜歡看專欄,所以見到不同範疇而角度又多元化的文章比較多,每每我又會被那些有趣而不一樣的想法所吸引。之不過,一個對紙媒的支持者,姑且年紀還不算太大,但也會逐漸少看了報紙,何況年紀比我大、精神比我走下波走得更快的人呢?而年輕人手上拿得起手提電話後也不會再拿起報紙,寧願看有沒有人關注自己的近況多於金正恩會否核試,我想報紙真的難救。不說人家而只說自己,若我不狠心拋棄舊報紙,我家遲早應該會被那看不完的舊報紙佔領。

25•4•17

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人之患


教會一位年輕姊妹工作壓力大,令她身心疲勞,引致星期日不是沒精神聚會就是乾脆缺席;她問我意見如何,若果我是她,我會如何做?
一個開放式的問題,再加上涉及工作和信徒生活,以自己多年的人生經驗,再引用一些聖經,若果這是一個公開試的題目,我敢說我回答後所得的分數一定不會低;但本來相當容易、又容我發揮的題目,最後卻只回答了三數句。其實,類似這樣本可引經據典、諸多見解但最後卻留有一手的情況最近已不罕見,有朋友問我有關在工作去留,亦有有關生活事,甚至說起政治,發現我已經不像昔日的雄辯滔滔,有諸多理論和意見,反而我越來越傾向保持沉默,不太多表達意見。
自己學歷並算不低,人生及社會經驗繼續每日累積,並且至今仍多看書和留意新聞時事,尤其喜歡看專欄評論,所以滿腦子其實有很多知識和想法;只是當人生經驗越豐富,見識越廣,卻同時發現每件事情都可以很複雜,並不容易下定論,而就算很想有個結論,但又會發現結論每每又因不同時間和處身位置而有不同。就好像西方國家常批評中國沒民主和人權,表面上是對,但若果以今日的人口和普遍教育水平來說,給予中國人民太多民主自由可能會造成災難;同樣,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標準是否就是最正確?看看美國在中東地區強推行民主卻令形勢更混亂就可見一斑,另外資本主義帶來嚴重貧富懸殊,法制多少偏向有錢人,經濟增長做成環境破壞,便知這些國家最終還是講現實和利益,我們就明白世事很難劃分對錯。
當明白世事往往沒有絕對,也會明白一個人的選擇也不易有對錯之分。教會姊妹工作壓力大,影響屬靈生活,我固然可以不負責任地勸她辭工,只是我如何保證她一定找到工作,而她又不會從一個地獄步向另一個地獄呢?我已經工作多年,早知道一份旬工絕沒有我們份兒,每份工作總是「有辣有唔辣」,與其轉工,倒不如先改變自己心態;只是,她若果果真是從事一份無良黑工,又不是單單改變自己心態便解決到問題,但究竟兩者如何區別,不是當時人也未知道得一清二楚。所以面對姊妹的疑問,也不是一時便可作答。
此外,教會姊妹正處於年輕拼搏時期,她跟我不一樣,還需為更遙遠、更長及競爭越來越大的人生打拼,今日我已擁有自己的居所,並早早和太太決定不要小孩子,我富足的標準跟她已經很不同。世上理論多的是,但每人背景情況皆不同,絕不可以隨便把適合自己的做法套用在他人身上。
我很想用聖經,內裡的金石良言不單是至高無上的真理,並且經得起時間考驗,人人受用;只是對於宗教觀念的領受能力,人人悟性不同,重視程度亦不同,我所信的神既容我有自由意志去選擇,為何我又不容別人有自由意志去揀選呢?姊妹既知返聚會的重要,不能返到的原因不是她的選擇就是身不由己,我再多的意見又有何幫助呢?
世事確不是容易下結論,意見也不是容易給予,與其做人之患,會否投放更多時間祈禱,讓神給我們智慧,讓我們辨別出甚麼是我們可以改變,甚麼是不能改變?然後我們有勇氣去改變能改變的,有平安去面對不能改變的。
也許在不少人來看祈禱是很抽象、不切實際,但當人懂得謙卑,便明白人的視野及智慧其實相當有限,我們並不能完全掌握情況,也就知道我們真的不好隨便指點別人、給予意見。
真想不到當知識及經驗越多,卻越發現不隨便指點他人才是上策。

10•4•17

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

也是令人又愛又恨的國家

在摩洛哥參加本地旅行團,全車不到二十人竟包含了超過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民。跟鄰座的荷蘭團友無心地說只欠美國人和澳洲人,我們便成為小小聯合國,冷不防荷蘭團友卻回應說最討厭美國。
討厭美國其實已不是第一次聽,我想在我聽過最討厭的國家排行榜中,美國肯定是位在三甲之列,另外兩個則是日本和中國,討厭日本的多是中國人,但討厭中美兩國的,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反而卻少聽不喜歡俄羅斯、北韓和伊朗這些更具爭議性的國家。我在美國居住了十一年,接受美國的大學教育,對美國也有一定歸屬感,但說真的,我也很討厭美國一些東西。
不少人說美國有良好的制度,三權分立,又有民主、自由、人權和平等;但在美國居住了一段時間的人,也不難發現政治始終由兩大黨控制,他們那些政客和商人的關係千絲萬縷,即使法律面前表面人人平等,但始終略為傾斜於白人和有錢人,而種族即使可以共處,但人所共知的是在很多範疇內皆有一層透明「天花板」。但也許美國最引來其他國家人民話柄的卻是把資本主義玩得出神入化,不單把利益掛帥的觀念用於國內,甚至推向世界,例如利用財技及操控貨幣策略肥人利己而打擊他國、帶來非純為體育競技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滲透了不少商業成份的教育及文化事業,更不用說掠奪他國天然資源,滿口仁義道德卻其實為經濟原因而干涉他國的政治等。
只是不少人也明白這個集政治、文化、經濟及軍事力量的霸權絕不易打倒和受到制衡,俄羅斯縱然地大物博、軍事力量不弱,但經濟上卻仍是在艱苦經營;而歐洲諸國本來經濟及人文水平實力雄厚,可惜一個細小歐洲也分開太多國家、民族和語言,總不能容易團結起來;所以不少不值美國單一霸權所為的人也期待那沉睡的巨龍—即是中國—可以盡早醒來,令這世界最少不再是單一價值,或任由美國在甚麼範疇也為所欲為;只可惜未見真正的巨龍起來,卻先要領教巨龍子民的質素。
中國在不少人眼中其實本來很得尊重,其悠久及深厚的歷史和文化、不斷提升的經濟實力、中國人的聰明、不爭競和堅毅,也是滿有大國的風範;只可惜未待國力全面擴大,中國人輸送給其他人的印象卻是由另類掠奪及無禮貌的土豪開始,中國遊客在各地瘋狂及過度的消費令人作舌,遊客缺德的行為帶來騷擾及反感,留學生駕駛與自己身份不符的名車,各地唐人街大多與污穢及無秩序劃上等號……,總總行為看在外人眼中便是對中國的印象;再加上中國政府被人看到打壓異己、禁制言論自由,本土又假貨充斥,就更加令外人不敢寄予厚望。相信不少人也覺得若要這條會亂來的巨龍去制衡野蠻霸主,即是等同欠質素及內涵的土豪去和對抗唯我獨尊的西部牛仔,但西部牛仔最少還被荷里活包裝得耐看,西部牛仔在人家的地方最少也顯出修養。
多麼可惜本應江湖地位更高、更得尊重、可以與有榮焉的祖國,卻叫人又愛又恨。
還好團友也給予面子,在我面前只說討厭美國。

13•4•17

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

不需要羨慕


正閲讀一本有關馬拉松的書籍,該書作者介紹了三十多位馬拉松跑手的奮鬥史和跑步心得,這種題材的書籍本應令我愛不釋手才對,只是這本書卻令我又愛又恨丶越看越難受,因為書內幾乎佔了一半的故事主角也是能夠以三小時以下(Sub 3)完成一場全程馬拉松的高手,但他們卻不是個個職業運動員;我這個連四小時內(Sub 4)完成也仍未達到的業餘跑手,真的越看越心傷。

去年年尾前往俄羅斯莫斯科跑馬拉松,妹妹首次超越我比我跑得快,而同場亦認識一個團友兼跑友,雖然在莫斯科還做不到四小時以內跑畢全程的成績,但她卻在稍後舉行的另一場馬拉松成功達到;正當身邊的人越跑越快,我卻有越來越慢的趨勢,也許年紀及體形是部分因素,但看到該書作者年紀也不輕,甚至其體形在其顛峰時期比我尤有過之,對我跑馬拉松的前景真的感到很暗淡。

對自己如何能跑得更好不是完全了無頭緒,甚至已不只一次在網誌做分析,好像要做十分充足的熱身運動以避免半途因酸痛影響表現,起跑時別跟在太慢的選手之後以避免節奏被拖慢等,可惜大部分方法只能幫助我繼續以四個半小時以內的時間完成,卻未能令我有進一步的突破。雖然有些失望,亦令我看到那本書叫我有些酸溜溜,但我覺得最重要還是要提醒自己勿忘初衷,不要忘記自己身體可能有的限制,並起初跑馬拉松的目的。

在書內眾多獲介紹的跑手中,其實不難發現他們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跑得甚多,當中不少不是參加了跑會就是香港代表隊成員,能夠得到專業訓練。我對於參加跑會其實不抗拒,尤其有志同道合的人一同作伴練習應該會很高興,不過如何在時間配合就是問題了,我能否每週穩定地抽三晚作練習?每次參與又是否能夠做足教練的全套練習呢?其實我是十分沒把握。雖然今日我每星期也有三兩次練習,但每次也相當隨心,不單按放工返抵家中的時間輕鬆作決定,也按狀態決定快慢,縱然這對我參加正式比賽的成績沒有太大幫助,但最少我從沒有因練習自找了壓力,而跑步亦從不需要給人交代。

跑步本來就是為了自己身體健康的緣故,甚至減肥的目的也是其次,往後發現跑步還能夠減壓,令心情舒𣈱已是額外收穫;到後來更加讓我可以籍參加馬拉松而到國外邊旅遊邊跑步就更加是錦上添花。籍一件有益身心的事情而發掘出其他好處,已經「有賺」了;明白到我投放有限,本身仍想放時間在教會、在家人朋友丶在寫網誌上,就要知道今天擁有的跑步成績及機會已經難能可貴,就不值得去羨慕別人的佳績。

人人選擇其實不同,對某件事情的重視程度亦不同,根本是不用去比較。再想想我大部分馬拉松的總名次仍比半數參加者快,更比從沒跑過的人擁有多很多另外的經歷,其實反而應該高興我縱然投放不多,緃然仍比不少人慢,但原來也比很多人快,也是另類半杯水的心態。

10.04.17

2017年4月14日 星期五

初嘗連馬



跑了十多個馬拉松,終於首嘗不少馬拉松跑手也嘗過的「連馬」滋味。由於世界各地的馬拉松多在週末舉行,若果連續兩星期也參賽,我們便可叫參加連馬了。比我專業又跑得快的跑友跑過連馬固然不少,但就算跑得比我慢甚至是女孩子跑連馬,我認識的也大有人在,所以我亦不會覺得跑過一次連馬便很大不了,必須要大肆宣揚。

在身理及運動機能上,一個有穩定練習的跑手一週內連續參加兩次馬拉松其實並非太困難,重要是首場馬拉松中沒受傷且懂得之後舒緩雙腿疲勞便是了;但在我而言,報名參賽及行程安排才是真正的挑戰。

這次最終選擇了阿聯酋的杜拜以及摩洛哥的馬拉喀什(Marrakech)參賽,首先是源於一月尾正值農曆新年假期,所以幾日年假加上公眾假期,便有十多天的長假期了。十多天可以橫跨兩個週末,一開始便想起究竟這次是否就是跑連馬的好時機呢?

第一個吸引我眼球的目的地是杜拜,雖然杜拜馬拉松的高獎金跟多頂尖跑手參賽跟我無關,但自己還有些興趣以雙腳邊跑邊看一看這個據說用石油推砌出來的新興城市。

今年杜拜馬拉松在一月十九號舉行,若果參加比賽後遊覽再回香港,只多返一兩日工作便放農曆年假,實在浪費了假期和機票,所以不用考慮太多便決定再找一個目的地,畢竟杜拜還是一個很重要的中轉站。

由於遷就回教的週末,杜拜馬拉松是在星期四舉行,變相我可休息多兩天才跑第二場;而在一月二十八及二十九日兩日中,有舉辦馬拉松賽事而又有直航機從杜拜直達的,便只有西班牙的莫夕亞(Murcia)及摩洛哥的馬拉喀什。西班牙固然是我心裡嚮往的旅遊目的地,但非洲大陸的吸引力就更大了,畢竟能夠在非洲土地上跑一次馬拉松,更加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確定了兩個目的地後,便要立即設計行程,包括報名參賽、訂機票和租訂起點附近的酒店,另外亦要想想那十二天假期如何安排。過去,我多傾向在跑馬拉松後才遊覽當地,以避免雙腿遊覽時走得過勞,亦不想因為要參加一場不容易的比賽而影響旅遊時的心情。不過這次卻可不同了,即使我可以盡量遷就在杜拜馬拉松後才遊覽杜拜,但在摩洛哥的馬拉松前卻沒辦法了。

為要跑連馬,就惟有這樣做,只可盡量避免在第二場馬拉松前行得過分疲勞。而事實上,在這兩個馬拉松中間,我和太太罕有地參加了在旅遊目的地的本地旅行團,也許在心理上,可告訴自己已行少一些路;也慶幸在摩洛哥這個充滿趣味的地方,我們搭車還是比走路多,需要走得多一點也就只有兩個古城,甚至在摩洛哥比賽前一天,還有興致和太太一起參加了主辦單位辦的歡樂跑,慷慨地送了三公里體能出來。

整體而言,第一次連馬是開心和正面,兩次馬拉松前也預訂到很接近起點的旅店,兩間酒店應該亦是全程最佳的頭兩位,讓我可以有充足休息之餘,早上又有烹飪設備讓我預備豐富早餐;而結果是第二場馬拉松比第一場跑快了廿多分鐘,另外在杜拜的酸痛疲勞似乎沒有帶到馬拉喀什,反而更像以杜拜馬拉松作長課熱身。

第一次連馬,和我的第十五及第十六個馬拉松就這樣完成了。

06417

2017年4月11日 星期二

半年的堅持



三月二十五號,終於迎來第一個沒有任何安排、沒有任何計劃和行程的週末,可以容我多睡片刻,醒來便執拾一下家居,下午再按當時的心情和狀態,和太太施施然去找一間高級餐廳吃個輕鬆愉快的下午茶。這個「終於」,源於很久沒有過這樣優閒,腦海「翻帶」想想上次有這樣閒暇的週末是多久前,原來最起碼已是去年年尾甚至更早的日子。這段時間的每個週末,仍清楚記得有甚麼任務在身,包括加班工作了三次、返回國內的教會作過三次探訪、兩個週末身處外地、兩個週末接待朋友,另有一天處理爸爸的身後事,以及一天慶祝和太太結婚的十週年。公平一點說,不是每件事情也身不由己,亦非每個週末也在辦理公事,反而私事及為教會作的事也佔不少,不過能夠令我比較自在輕鬆、隨意而過的日子,也已經最少三個月未嘗過了。

嚴格來說,其實應該還不只三個月,亦應該不單是星期六,而是幾乎有半年時間每日是令我「十分充實地」渡過。

最先可追溯到去年九月中旬爸爸離世,往後一個多月便要為他的身後事頻頻撲撲,但心情還未完全平伏,便獲上司欽點要在二、三月主責一個比過去規模大兩倍的開放日活動,期間會經過兩個重大又忙碌的節日,與此同時還要經歷跟弟兄姊妹一同準備破健力士世界紀錄的創舉;在個人方面,由去年年尾到今年年初,前後跑了四場馬拉松,其中一次還要遠在非洲進行,偏偏十分巧合在二月初便迎來和太太的結婚十週年紀念日,這個重要的里程碑,也不能不放一些時間和心機去籌備一下。

說真的,雖然每件事情並不是那些危在旦夕、與生死存亡有關的事,大可以放棄或推遲去作,好像返少一兩次國內教會、跑少兩次馬拉松、甚至把結婚週年紀念的慶祝延後,令我可以先調整一下身心狀況,但在我眼中每件事情皆有其重要性,有些為主、有些為太太、有些為自己的嗜好和原則,既然我在這段時間內身心無病無痛,為何不盡力去作?只怕我有一件事情輕易找一個藉口推卻,其他事情也會容易像骨牌的被推倒。

感恩自己有一個不輕易放棄的態度並神很多的祝福,令我可以安然渡過這令我透不過氣的半年,爸爸的後事既辦得不失禮,開放日活動在三個週六加上十多晚加班工作後亦能圓滿完成;另外,人生首次踏足非洲及跑了在那裡可能是唯一一次的馬拉松;和太太在客觀條件限制下,安排了一次專業拍攝,為十週年這個重要里程碑留下美麗印記;此外,沒有間斷每月一次到國內的教會作支援,亦沒停止在香港的教會每月一次協助兒童工作;而弟兄姊妹從國內國外來到,也一盡地主之誼作出接待。

這半年確實是忙碌,並有一點壓力,但欣慰自己沒有輕易放棄任何慣常事奉和聚會,亦沒有推卻朋友、少見家人,甚至辭去工作;回看這半年,也高興自己竟有這樣的能耐和毅力挺了過來。

已不記得昔日是否經歷過如此長時間的忙碌及壓力,但這半年的背後卻是帶著喪父之陰霾、且一件令我感覺力有不逮的工作;在辛苦過後最終換來的是美妙和滿足的感覺。

07417

2017年4月7日 星期五

非洲感覺






非洲過去給我是神秘和遙不可及的感覺,想不到沒經過太多籌算和考慮便往非洲去。我當然知道區區八天並逗留在非洲邊緣又鄰近富裕歐洲的摩洛哥並不能真正認識全面的非洲,但聊勝於無,我知道我能夠有這樣八天的體驗已比很多人幸福。

相比於我比較多前往的旅遊目的地如日韓、歐洲和美國,摩洛哥的確較為落後,但落後的意思不是酒店沒有wifi、公共交通工具不完善、人民生活不文明、食物不衛生等,相反,所有酒店都有wifi,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有現代化的輕鐵,馬拉喀什(Marrakech)的巴士很方便,我和太太全程亦沒有水土不服和腸胃不適,但落後的意思是配套總令人覺得比較殘舊,部分街道的地磚不見了而造成凹凸,很多設施也壞掉,火車脫班……,也許跟中國大陸一樣,硬件全備,但軟件如管理能力仍有待改善有直接關係,而要知道我們的足跡大概也離不開最講體面的遊客區,我們既然遇上這些景象,恐怕內陸地方就更不堪了。

儘管如此,在摩洛哥旅行還算是方便,由機場仍可輕易搭到火車入市區,而在火車站外,也會見到很多旅店;在這裡比較大的城市都有計程車,而餐廳、大小型超市、郵局、銀行也不難找到。當然,在當地會見到比較多售賣當地特色產品的店舖,好像售賣鮮搾果汁和紋身彩繪;中餐廳只見到一次,不知是否因為我們沒去到當地的唐人街或華人聚居地呢?

說到摩洛哥人,我用思考也會以友善來形容。在參考旅遊書籍時,不時都會見到中非友好邦交這些字眼,原因不單中國沒有如歐美列強在兩次世界大戰前後在非洲瓜分土地、掠取天然資源,並且在近十多二十年以來,不斷提供經濟及建設上的支援,我們雖然都明白當中自必有背後政治及實力較勁的考慮,但不得不承認簡單的非洲人對此的確十分受落,我所見的摩洛哥人絕大部分對我們中國人皆十分友善和歡迎,而那份友好跟因為中國遊客荷包脹大是有分別的。

有三次跟摩洛哥人交往是比較深刻,第一次是在卡薩布蘭卡一個市集,在角落找到一間平民餐廳,雖然店主完全不諳英文,但卻全力招呼我們,最後我們就坐下嘗試點菜,這時旁邊的食客主動協助,大家雖然雞同鴨講,但我們最後真的吃到既地道又便宜的摩洛哥菜;第二次又是在卡薩布蘭卡,我們乘搭輕鐵前找不到碎銀在那極不方便的售票機買票,竟有當地人主動幫我們兌換零錢甚至代我們購票而不取回金錢;而最深刻的一次則是從馬拉喀什坐火車回卡薩布蘭卡,在人多擠逼的火車上,先是認識了一位大學生,他本有座位,卻接連讓出予婦孺及長者,跟他聊天,由體育、民生、政治說到美國總統,然後在下車時,仍擔心怎樣和太太把兩個又大又重的行李箱推往車門及搬下車,誰知各人不單在那擠逼的車廂禮貌及帶笑地讓出通道,還主動替我們把行李搬下車。這些片段很零碎,可能只是機緣巧合或所謂運氣,但好印象就由此而生;加上這次旅程前曾擔心自身安危,害怕非洲人很不文明,但結果卻發現摩洛哥人比我們想像的友善和文明很多。甚至連溝通也全沒有困難,感覺好像比起在日本及俄羅斯還容易,那管摩洛哥其實也有本身的語言,法文則是主要外語。

也許在摩洛哥唯一較困難是在飲食方面,可能因為非洲大部分地方降雨量較少,所以這裡少有湯水及濕潤的食物,我們吃得最多是一樣叫塔吉鍋(Tajine)的東西,基本上是一個好似牛腩煲或咖哩雞煲的東西,內裡除了肉類,也有紅蘿蔔和馬駖薯,我們用麵包吸索煲內的汁液,連同蔬菜及肉類一同進食,便為之一餐了。摩洛哥另有一樣出名的主餐食物叫古斯米(Couscous),其實是米飯之類的東西,卻較接近印度的米飯,較尖亦同樣較乾身。這些食物試幾次還覺可以,但吃超過一星期,恐怕寧願吃杯麵便算。

這次適逢在摩洛哥的冬天前往旅遊,所以完全避過了最難熬的時間。的確,在天時地利人和上,這次旅程大部分條件是恰到好處,加上出發前沒帶太高期望而又略為緊張,最後卻有不少良好的經歷和體驗,做就一次充滿回味的旅程,也令我可能人生唯一一次踏足非洲,留下了不錯的感覺。

300317

 
 
 
 

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不能計算的價值



和媽媽及妹妹一家前往酒店吃中菜,雖然事前也不寄予厚望,但因為那個套餐有些名堂,所以也帶同媽媽前往一試。可惜的是,食物水準最終沒有令我們喜出望外,甚至覺得比連鎖酒家還不濟,更不幸是價錢不算便宜;還好這餐飯大家坐在一起有講有笑,我太太也說在這餐內的對話是這年最多的一次。

儘管出錢請客卻吃不到合乎價值的食物而有點無奈,但這晚還是開心。媽媽煮得一手好餸菜,所以回家吃飯是最普遍的習慣,但由於也不想她太操勞,所以亦樂意和她外出吃飯。只是她既是煮飯能手,實在不易找到令她有讚無彈的食肆,另外她不太喜歡煎炸、油膩及冷凍食物,所以選擇就更有限了。

那晚約她外出吃飯,雖然深知「凶多吉少」,甚至在當日下午還想過打退堂鼓,但想起本來意義就是要慰勞她一下,所以便找個有噱頭的晚餐,然後一家人便一起到那間酒店去。聽到她批評食物的質素也不好受,但就笑稱要帶她出來試試看,見識一下酒店的水準。而看到她這晚穿著得體,席上有講有笑,其實目的已達到,也就不用再介意食物的質素了。

幾天後,取了假期和老同學聚聚舊吃過豐富午餐,原本上午還打算帶動她做一下運動、下午則處理爸爸遺產的事情,誰知上午下午的項目也因其他緣故而做不成,起初善用一日假期的如意算盤也就打不響。本想過把休假取消,另找日子和朋友相約,卻想起這位好友已近半年沒見,那麼可否告訴自己就是要為好朋友而放一天假,輕輕鬆鬆吃個有質素的午餐呢?

有時覺得自己如典型香港人般的勢利和現實,甚麼事情也計算準確、用到盡,吃一餐飯既要質素高、價錢好,還要達到聯誼、肚腹滿足、暢快及穫得新鮮感等各樣額外收穫;同樣放一天假也要能百分百地盡用,那管是睡一整天還是被各項節目填滿。

這兩天,我決心要作出改變,即使只單單在心態上。我要感恩能夠帶同母親外出吃一餐,既不用她操勞,更重要是帶來一個機會讓一家人天南地北、有講有笑,那已經值回一切價值。而我也要感恩就是為一個認識了很多年的老同學舊朋友,花了一天假期,然後彼此說說近況和生活。我們出來社會工作多年,經歷了多少世態炎涼,越來越明白親情和友情的可貴,卻還不知一家人邊講笑邊吃不是必然、能與一個好友傾足三小時而樂此不疲是難能可貴嗎?

價值不單來自食物質素和價錢本身,也不單一日假期還可以有幾多用途;有些東西是不能計算,有些東西是用金錢也換取不到的!

3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