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過去給我是神秘和遙不可及的感覺,想不到沒經過太多籌算和考慮便往非洲去。我當然知道區區八天並逗留在非洲邊緣又鄰近富裕歐洲的摩洛哥並不能真正認識全面的非洲,但聊勝於無,我知道我能夠有這樣八天的體驗已比很多人幸福。
相比於我比較多前往的旅遊目的地如日韓、歐洲和美國,摩洛哥的確較為落後,但落後的意思不是酒店沒有wifi、公共交通工具不完善、人民生活不文明、食物不衛生等,相反,所有酒店都有wifi,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有現代化的輕鐵,馬拉喀什(Marrakech)的巴士很方便,我和太太全程亦沒有水土不服和腸胃不適,但落後的意思是配套總令人覺得比較殘舊,部分街道的地磚不見了而造成凹凸,很多設施也壞掉,火車脫班……,也許跟中國大陸一樣,硬件全備,但軟件如管理能力仍有待改善有直接關係,而要知道我們的足跡大概也離不開最講體面的遊客區,我們既然遇上這些景象,恐怕內陸地方就更不堪了。
儘管如此,在摩洛哥旅行還算是方便,由機場仍可輕易搭到火車入市區,而在火車站外,也會見到很多旅店;在這裡比較大的城市都有計程車,而餐廳、大小型超市、郵局、銀行也不難找到。當然,在當地會見到比較多售賣當地特色產品的店舖,好像售賣鮮搾果汁和紋身彩繪;中餐廳只見到一次,不知是否因為我們沒去到當地的唐人街或華人聚居地呢?
說到摩洛哥人,我用思考也會以友善來形容。在參考旅遊書籍時,不時都會見到中非友好邦交這些字眼,原因不單中國沒有如歐美列強在兩次世界大戰前後在非洲瓜分土地、掠取天然資源,並且在近十多二十年以來,不斷提供經濟及建設上的支援,我們雖然都明白當中自必有背後政治及實力較勁的考慮,但不得不承認簡單的非洲人對此的確十分受落,我所見的摩洛哥人絕大部分對我們中國人皆十分友善和歡迎,而那份友好跟因為中國遊客荷包脹大是有分別的。
有三次跟摩洛哥人交往是比較深刻,第一次是在卡薩布蘭卡一個市集,在角落找到一間平民餐廳,雖然店主完全不諳英文,但卻全力招呼我們,最後我們就坐下嘗試點菜,這時旁邊的食客主動協助,大家雖然雞同鴨講,但我們最後真的吃到既地道又便宜的摩洛哥菜;第二次又是在卡薩布蘭卡,我們乘搭輕鐵前找不到碎銀在那極不方便的售票機買票,竟有當地人主動幫我們兌換零錢甚至代我們購票而不取回金錢;而最深刻的一次則是從馬拉喀什坐火車回卡薩布蘭卡,在人多擠逼的火車上,先是認識了一位大學生,他本有座位,卻接連讓出予婦孺及長者,跟他聊天,由體育、民生、政治說到美國總統,然後在下車時,仍擔心怎樣和太太把兩個又大又重的行李箱推往車門及搬下車,誰知各人不單在那擠逼的車廂禮貌及帶笑地讓出通道,還主動替我們把行李搬下車。這些片段很零碎,可能只是機緣巧合或所謂運氣,但好印象就由此而生;加上這次旅程前曾擔心自身安危,害怕非洲人很不文明,但結果卻發現摩洛哥人比我們想像的友善和文明很多。甚至連溝通也全沒有困難,感覺好像比起在日本及俄羅斯還容易,那管摩洛哥其實也有本身的語言,法文則是主要外語。
也許在摩洛哥唯一較困難是在飲食方面,可能因為非洲大部分地方降雨量較少,所以這裡少有湯水及濕潤的食物,我們吃得最多是一樣叫塔吉鍋(Tajine)的東西,基本上是一個好似牛腩煲或咖哩雞煲的東西,內裡除了肉類,也有紅蘿蔔和馬駖薯,我們用麵包吸索煲內的汁液,連同蔬菜及肉類一同進食,便為之一餐了。摩洛哥另有一樣出名的主餐食物叫古斯米(Couscous),其實是米飯之類的東西,卻較接近印度的米飯,較尖亦同樣較乾身。這些食物試幾次還覺可以,但吃超過一星期,恐怕寧願吃杯麵便算。
這次適逢在摩洛哥的冬天前往旅遊,所以完全避過了最難熬的時間。的確,在天時地利人和上,這次旅程大部分條件是恰到好處,加上出發前沒帶太高期望而又略為緊張,最後卻有不少良好的經歷和體驗,做就一次充滿回味的旅程,也令我可能人生唯一一次踏足非洲,留下了不錯的感覺。
(30•03•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