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教會一位姊妹到香港參加一對弟兄姊妹的婚禮,我和太太剛好時間及住所地方皆容許,便付起照顧她在香港的起居飲食及節目安排。姊妹來自廣東省,說廣東話,並且每月已有不少時間跟來自香港的弟兄姊妹有接觸,同樣我們亦定時定候到國內,跟內地人接觸的機會亦不缺,只是相處下去,發現生活方式亦大有不同,除了個人生活習慣外,相信文化差異亦不能少看。
的而且確,香港人的生活節奏十分急促,直頭世界聞名,而且,因著遵照西方的工作模式,所以一般香港人也潛移物化地變得事事較有計劃,大部份情況也會按所定計劃而作。正當我們認為這是合情合理、且是世界普遍認同的原則,但原來世界超過一半的人口並非常常按計劃辦事,或是即興、或沒有計劃,也是部份地方或民族的生活特色。也許透過教育,我們認為事事「有計劃」最理想,但在一些文化裡,隨遇而安才是真理,是好是壞也不是一時三刻可以說清楚。
無論文化、或是個人生活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形成,一個人可能步行十分鐘已覺遙遠,但另一個人行了半小時也不算甚麼。去到國內跟內地基督徒去家庭探訪,她們說落車後不用行很遠便到達,我們還以為最多是十五分鐘的距離,誰知行了半小時還未到;後來便學識追問步行或坐車的時間,誰知卻發現仍是徒勞無功,原來她們對這些客觀的數字掌握不太好,這可能關乎男女或個人的分別,但同樣亦可能是東西方文化的不同。
國內姊妹來到香港,便告訴她三日兩夜有甚麼安排,甚麼時間出門口、坐車坐多久,連早餐大致吃甚麼也一一告知,甚至還有得選擇,我們除了定立計劃,也較喜歡遵照每個人的個人意願;誰知當以為她應感到滿意,卻發現她好像有點吃不消。也許這就是一些生活習慣和文化差異了。
香港人跟內地人,那種文化差異還不算差天共地,畢竟語言文字大致相同,對飲食和生活習慣不會感到陌生,但跟遙遠一點的地方的人去比較,那種差異恐怕更大,正如三年多前發生在菲律賓的人質事件,對他們那種救人方式、官員反應、事後跟進不應感到意外,因為整個國家由總統到人民也較為隨遇而安,他們在各個範疇也未必需要太專業和認真便可過活,若以香港人慣常受過的高等教育看,還加上大受荷里活電影影響,我們當然對他們各級官員的處事態度感到匪夷所思。同樣,從他們角度看,人死了就歸到天主懷抱,香港人何用太緊張和繼續追究呢?
確實,我們的眼光角度及思維很受我們的成長背景及教育影響,這方面又比較接近西方發達國家的模式,是好是壞其實見仁見智。正當我們投訴人家沒計劃和沒制度、處事又不認真和嚴謹之時,人家亦可不肖於香港人作事過份認真和嚴肅,不懂享受人生,壓力大得令人吃不消。
人家所說又真的沒有全錯呀。
(20.11.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