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0日 星期五

渴望與我們團聚的神

獲邀在一連兩日的活動中向參加者分享信仰上的題目,希望能向非基督徒介紹主耶穌釘十字架帶給世人的救恩,這是一個嚴肅及關乎每個人人生的題目,當然要思考清楚怎樣作表達,只是嚴肅的題目若果說得沒趣味,也容易令參加者感到沉悶。

這是自己教會另一個區的聚會處,邀請我參加這個一連兩日的活動,並客串分享這個重點內容。事前想到這是一個慶祝母親節和父親節的活動,那個區不少弟兄姊妹邀請了他們的父母及長輩前來參加,於是靈機一觸想到就由我家中的長輩說起,她的年齡和今次不少參加者的年齡相近,相信他們面對自己身體退化及社會發生的事情,例如兩個月前的緬甸大地震、貿易戰和近月不小商舖結業的情況看在眼裡,很多長者面對這些不能控制的事情,心裏都感到非常不平安,那管他們過去如何風光,養大了幾多個孩子,拼搏了幾多年和創立了幾多個江山,只是面對自己身體每況愈下及外在環境的無奈境況,不單止無能為力,甚至沒有平安在心裏面。


第一場短講我便透過分享家中一位年長成員的經歷,讓他們得到共鳴,然後鏡頭一轉便說到主耶穌兩千多年前來到不單將救恩帶給我們,甚至還把真正的平安和喜樂帶給我們。我再分享了自己的一些見證,就是我雖然比較年輕並且有不俗的學歷背景和工作,只不過面對很多情況我同樣是無能為力,就是天災來到我也要面對一樣的危難,那管是年紀、擁有的財富和學歷,但因為我認識及相信那位獨一的真神,不單有平安,知道自己的去向,甚至時常還有意想不到的祝福,就好像近日家中那位長者因膝頭骨骼退化而感到相當痛楚,於是便助她預約很受歡迎的免費治療,打算和她一起面對這場持久戰,想不到一次便給我預約到,並且巧合地碰上一位很盡責及細心的主任醫生,我分享這位神的祝福是可以超乎我們所想。但當日我的這個分享點到即止,畢竟不太知道他們的背景及接受程度,還是先賣過關子,若果翌日還有機會才多作分享。


弟兄姊妹見參加者反應不俗,於是便決定翌日再延續下去。


當晚,很奇妙地我想起一般長者都很在乎親情和關係,尤其是今次活動也是為慶祝父親節和母親節,聖經中既有不少教導叫我們要孝順父母,也用了很多例子說到神重視家庭,但相信最好的例子莫過於路加福音第十五章所說到的浪子比喻,一個父親的小兒子拿了家產便離家出走,但卻遇上飢荒而捱餓,最後決定回家寧作一位傭人,最少有飯可吃,誰知他的父親原來是等候多時,不單不要他作傭人,並且給予他無條件的接納和愛。我以這個故事作開場白,然後說出這位父親就是我們天上的父,他也同樣等候我們一班浪子歸家,期望一家團聚。我們大部分人雖然不會如那位兒子一樣拿走了家產去揮霍,只是我們不少人卻拜錯假神和偶像,同樣令到那獨一的真神心痛,另外我們也做了不少違背良心的事情,例如說謊話、妒忌、排擠及恨惡別人等,這些罪同樣令到我們天上的父心痛,就如那位浪子一樣。


相信這次活動的參加者多是為人父母,他們活到這個年紀最渴望就是一家人能夠齊齊整整,常在身邊,這同樣是我們那位天上的父的心願,祂渴望罪人悔改,浪子歸家,一家團聚。


到此我便結束我的短講,我容讓參加者去思考信仰的問題。而我的任務總算也大功告成。


這是我第二次在這麼多人面前作分享和短講,除了感受到比我半年前第一次說得流暢和鎮定之外,並且十分感受到在預備這個題目時有神的引領,祂既讓我找到一個適合大部份參加者的切入點,但同時也讓我更深明白神的大愛和祂救恩的意義。這次不單是我一個深刻的經歷,也是我一個非常豐富的收穫。

(30•05•25

2025年5月27日 星期二

總要有操練和學習的機會才成

主持人介紹下一個環節,並把下一位打算作見證的教會姊妹介紹出來,姊妹起初戰戰兢兢不知怎樣作開始,於是惟有看一看手提電話上的台詞,當她慢慢把草擬好的內容分享出來,即使起初並不說得太流利,就好似念一篇台詞一樣,但很快她已經漸入佳境,越說越流暢,並且也不再需要倚靠擬定的草稿了。

認識這位教會姊妹已經有十多年,但她並不和我在同一區聚會,她有穩定聚會,但卻不知道她平時有沒有什麼侍奉的角色和崗位。以前見她跟人閒話家常沒有多大問題,只是在一班人面前說話就非她的專長,這一次她需要在四十多人面前介紹自己及作見證,明顯見到她初頭時有點緊張,但欣喜這次見她能夠突破自己。

向其他弟兄姊妹查問這次的安排,原來這是第一次安排她在四十多人面前分享自己的見證,聽到後實在深感欣慰,因為這位教會姊妹真的成長了很多,就是她的勇氣已經值得為她鼓掌。

這次是教會為著父親及母親節而舉辦的雙親節旅行,我獲邀參加這個旅行並作一些短講,而在我分享之前便由這位教會姊妹分享她的見證,包括她在信了主耶穌之後如何經歷神。

我跟她的恩賜當然不同,她是一位三個孩子的母親,並且本身有自己的工作,我也認識她的三個女兒,她把她們教得相當懂事,就是這方面已經令我心感敬佩。在我而言,向大眾分享一些題材並非太困難,試過在過去的工作中在一個禮堂內跟三個年級的中學生分享一些行業及課程的資訊,有好幾次最少都達到兩百個以上的學生;不過這次跟四十多位不同背景、年齡及宗教信仰的人士分享主耶穌基督帶來的救恩,才是我的第二次,這樣的題目既要認真,卻又要深入淺出,需要用一些特別的技巧,令聽慣聽熟的基督徒不感到沉悶之外,也要令一些非基督徒不會感到抗拒,而更重要是在分享這樣嚴肅的信仰題目中,不應該說錯內容,那有是不容易的分享。

當聽到那位姊妹的分享,其實給予我很大的鼓勵和啟發,我相信當時在座比她說得好的弟兄姊妹也有好幾個,但大家卻樂意給她機會去實踐,從中訓練她的勇氣,也讓她可以累積更多機會在眾人面前說見證。每個人都需要有機會,才可以突破和進步;想到這次我都是獲得一個機會去實踐和學習,我都應該喜悅及感恩能夠去作,我絕不會說我已經能夠把這樣的題材說得好好的,但惟有通過更多練習的機會才可以令自己更進步。

我們其實真的需要給予其他人學習的機會,我自己也難忘一位教會哥哥幾年前按我的專業給我開始一個兒童說故事技巧的講座系列,讓我作分享,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把我在大學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在教會的小組裏,當然往後還有不少機會在不同的教會相聚中分享自己的信仰和見證,才有今天可以再進一步在多人面前分享福音及更嚴肅的信仰題目。

我感恩其他人給我操練的機會,我亦都要樂意把機會給其他人,帶著鼓勵和信任,讓大家一起進步。

(26.05.25)


2025年5月23日 星期五

說話不可說得太「死」

同事見我在社交媒體的頭像是一張跑步的照片,便問我是否喜歡跑步,我回應說是,又問我拍攝那張頭像相片的地方在哪裏,我說是紐西蘭的皇后鎮;發現他的社交媒體頭像也是完成一場長跑比賽的照片,於是便問他是否也喜歡跑步⋯⋯。終於在辦公室的走廊碰上,於是便說起大家的跑步心得,原來他至今最遠的跑步距離只是半程馬拉松,不過他的跑步經歷也相當勵志,據他所說他年輕時的體型比我今天所見到的他大了超過兩個碼,患上三高肯定不能避免,從此他決心做運動,起初是跑步,卻患上足底筋膜炎,試過很多方法也未能解決,於是便開始游水及踩單車,直到今日我所見身形倒算是不錯。

當說到足底筋膜炎的時候,我也分享了我有關經驗,和他一樣同樣也是試過很多方法但也未能解決,誰知只需要花一些金錢配一對鞋墊,問題便就此解決了。既然他對我跑到世界不同地方感到興趣,我也提議他不妨試配一對合適的鞋墊,然後再次跑步,或許有一天我們可以一起到世界某角落一起跑步,我越說越興奮並告訴他合適的鞋墊真的做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幾乎想告訴他不試便後悔,但還未說出最後一句,便覺得我似乎把話說得太盡了,他對鞋墊看來興趣不大,於是我便立即把最後一句想說的話吞回口裏,並打圓堂的說既然他已經成功把游水及踩單車變成為習慣,而且把身形保持得十分理想,我便改口說最重要就是能夠持久運動,管他是跑步、游水,還是踩單車。


在分別之後,我的腦海雖然也疑惑他為什麼好似對穿着鞋墊感到抗拒,甚至我還希望他往後無論游水、踩單車或跑步都能夠應付到,只是我覺得也用不着把說話說得太死,即使我的用意是好,只想藉我的經驗打破他的觀念,但都應該為他人留有餘地,誰知道他可能有隱情,也可能他只陶醉於游水或踩單車的感覺呢?這樣的事情其實完全沒有黑白及對錯之分,真的要為他人留有一線,好讓大家日後見面好相處。


現在很多人實在不懂得說話的藝術,或者是性格太自高自大,很喜歡把說話說得盡,不會留下餘地給他人。聽過有一班成年人的學生,在興趣班的尾聲相約一起去酒樓飲茶,那位相信是作統籌的學生,問其中一位同學想不想一起飲茶,同學問他們前往哪裏,於是告訴她同學們的建議,誰知道那位同學一聽到是某間酒樓,便有很大反應,並說那間酒樓價錢又貴,食物又不好吃⋯⋯,那位作統籌的學生立時相當尷尬,不知作怎樣反應。我和其他聽到的同事,也都覺得那個同學不懂說話,究竟真正原因是她不喜歡那間酒樓,還是她不想跟其他人有社交應酬實在不好說,但假若其他同學因為她的緣故選別的酒樓,那麼她也不容易推卻,要麼再批評別的酒樓,那麼其他人便會覺得她很難服侍及尖酸刻薄,要麼她便要推薦一間價錢既不貴食物又好吃的酒樓了,但如果她所選的一間也不外如是,那麼壓力又是在她自己身上;相反,如果其他同學繼續選擇前往原來的酒樓,豈不代表他們喜歡吃又貴又不好吃的東西嗎?日後他們碰面也尷尬。即使她真的不喜歡那間酒樓,其實那都是一次半次,又或者可以用其他理由推卻;同樣若果她不喜歡社交應酬,也有很多大方得體的回應,但她這樣把話說得太死,令她自己和其他人也不容易落台。


有些人認為說自己心中喜歡的話顯出自己的真誠及不虛假,有時過多的修飾亦的確顯出虛偽,如何有智慧地說話實在不容易拿捏。我身邊的人都幾喜歡說話,發現當中有不少喜歡說三道四,又或事事品評一下,有時也不自覺把說話說得太死而不自覺。


難怪聖經裏雅各書說到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着自己的全身。當自己逐漸長大,在工作場所、朋友及家庭相聚中經歷過自己不自覺地得罪人,又發現人家說的話是得罪了全世界,逐漸地我也懂得避免說太多的話,就算要說也要為他人留有餘地,原來講得多真的會錯得多。

21·05·25

2025年5月20日 星期二

他們真的比我寶貴得多

一班弟兄姊妹再到非洲的肯亞短宣,有的距離上次旅程只相隔了三個月,身邊的最好同伴也只相隔了半年便再次踏足當地,其他人見她今次和其他弟兄姊妹出發而沒有我份兒,很自然的也問我為何這次沒有一同上路,尤其是我上年暑假回來後也分享了很多正面的經歷和當中的得著,所以期望我為主再踏足那遍非洲土地也是理所當然。

給大部份人的回應都是說到寧願留在香港多陪家人,並且可以專注尋找一份合適的工作,這些原因當然都是正確,不過在我心中其實對於再次前往當地短宣是有一些保留,尤其是上次面對文化差異、當地教會和社會的狀況,皆令我感到有點迷失。


從很多籠統的統計中,都不難知道肯亞的基督徒佔了當地人口的大多數,所以去到當地傳福音和建造教會,肯定是一件安全及受歡迎的事情,只是當地的基督徒究竟有多少是清楚自己所信的是什麼,並且有沒有認真地跟從聖經的教導而行,其實我們去過當地的弟兄姊妹都會抱着很大的問號,其中一個例子就是當地很多人都以為自小跟從父母參加教會聚會便就是基督徒了。


既然如此,那麼最簡單的策略就是向不清楚的讓我們跟他們一起翻閱聖經,並說過清楚就可以,而事實上由於他們都有基督徒一般擁有的愛心和謙卑,所以他們也不介意學習及了解更多,但事情已經不是這樣簡單,因為開始牽涉到質而非量的問題,如果是期望有量的果效,我們只需要多舉辦一些大型的露天佈道或嘉年華會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但若果是涉及認識真理,即使真理也是簡單易明,我們還是需要花時間更深入地去解決他們的問題,那就需要更多具這方面知識的人了。但我們到當地協助的弟兄姊妹實在太少了,就是在當地一個小鎮已經有十多個教會,還有無數的鄉村及很多大城市,我們怎樣有能力去到每處幫助不清楚的人去修正他們的錯誤呢?而肯亞不過是非洲五十多個國家的其中一個,還有慢慢長路,面對這樣的長路真的感到無能為力。


此外,要改變他們的固有觀念也非一朝一夕,當地的教會也會因着自己利益的緣故,未必容易接受教導,而他們是當地人,並擁有當地的語言及文化優勢,他們一句說話可能已經勝過我們十句,所以縱然整年有不少弟兄姊妹前仆後繼一批一批的到當地侍奉,但我們的成效始終有限。


再說,上世紀到非洲的傳教士,因着當地人的生存需要,在傳福音的同時也會以糧食及其他物資淍濟貧窮人,當我們今日承接上一代的歐美傳教士,發現當地人彷彿仍然期待着一些物質的供應,我們其實又很難分得清他們是想來尋求填滿心靈的飢喝還是肚腹的肌腸,所以為免因着我們的小禮物引來動機不純正的人,我們只能夠壓止自己送出任何禮物,那管見到他們所穿着的鞋子已經非常殘舊。曾經遇上一位很成熟的小弟兄,因為父親失業而未能交學費上學,那不過是區區二百多港元便能夠解決他兩個學期的學費,徵詢一位在落後地區侍奉已久的姊妹的意見,她告訴我們這天遇到這個有需要的小弟兄,日後肯定會遇到比他有更大需要的人,然後又會遇到其他比他們有更大需要的人。她所說的沒錯。


究竟我們如何去拿捏什麼是有真正需要的人?究竟生存的需要重要,還是心靈的需要重要?並且我們究竟如何才能夠完成神給我們恍似沒有止境的工?很多很多的問題是自從在去年前往肯亞短宣之後一直留在我的腦海中,我實在解決不了,也真的沒有能力去解決,雖然自古以來也有不少到落後國家侍奉了一段長時間的基督徒曾經分享過有關的感受和經歷,甚至也有一些回答得令人信服和感動,但在這段時期,我似乎仍沒有那樣的心力及盼望再去一趟榮耀的旅程。


儘管如此,我仍由衷的欣賞每一個前往當地侍奉及短宣的弟兄姊妹,無論是第一次帶着戰競和勇敢的心情前往,又或是已經去過,同樣明知前路漫漫又有很多不容易拿捏的地方,卻仍然願意放棄本身舒適的居所,在發展中國家消耗自己的青春和心血,那是相當令人敬佩的。我自己暫時未有這樣的心力再一次前往當地,但我也沒有把門緊緊的關上,我但願有一天能夠再次燃起自己的信心及盼望,東山再起,甚至可能為主走更遠及更困難的路也說不定。

17·05·25

2025年5月16日 星期五

是毅力和心胸

教會弟兄知道我組織了一個跑步小組,近日便問我有關這方面的經驗,因為他也想在他的一區組織一個類似的跑步小組。這位弟兄其實跟我算是在同一區聚會,只是他的聚會處在同區的另一個位置,相距不算遠,於是我提議他若果不介意的話,他可以先和有心做運動的弟兄們按我們定下的時間及地方參與我們那邊的跑步小組,待他們能夠有一組穩定的班底,才自己另覓時間及地方較好。我這樣建議並非因為我只顧著擴大我的跑步小組,而是我更加考慮到實際的操作和現實情況。

那位弟兄所兼顧的對象主要是一班即將或剛剛退休的成年男士,那即是比我現在所屬的一個小組的弟兄姊妹年紀大一點,問題其實不是太大,因為我們這個跑步小組的重心始終是維繫起來一同做運動,所以我們在跑步前後的話題大多是操練身體為主,雖然大伙兒也會說到工作和健康的問題,但大家在這個話題的差異其實已經越來越少,總比和一個中學生或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有較多共同話題。我們不怕和一些年紀較大的叔伯一同跑步,畢竟我們現在的班底已經有男有女、有跑得快也有跑得慢、有基督徒也有非基督徒、有前長跑冠軍也有過去很少做運動的...…..,我們能夠覆蓋的層面已經不小,而最重要始終是大家有接近的心志。


在我的經驗而言,要組織一兩次活動絕不困難,最困難就是如何維持下去,相信弟兄知道我能夠把這個跑步小組維持了超過半年,甚至參加的人數漸漸增長,也覺得我的經驗可以作為借鏡。但我心知肚明這項工作絕不容易,因為一個以人為本的小組要堅持下去,並超越一般參加者起初的新鮮感,除了要看一個組織者的激情,更重要是有毅力和廣闊的心胸。


開始那個跑步小姐是在剛剛入秋的時候,那當然是一個比較適合跑步的天氣,後來當開始天氣漸漸變冷,也有弟兄姊妹因天氣的源故而卻步,除了天氣,另外還有工作要加班或是身體不適等等,就算起初我們的班底只有寥寥幾個人,但也並不是常常齊人,各人不時有不同的原因而缺席,有些固然因為身體不適而需要休息,但亦有的因為見上午下雨便一早表態晚上不能跑步,聽到這樣的原因也實在感到氣餒,起初我對此也會感到灰心,但我當我嘗試用另一個角度去想,例如他從前沒有跑步的習慣,但現在已經連續四個星期來參與,那麼我應當要欣賞他的進步;另一次是有位參加成員本來說得好好的,還相約我們跑步後一同吃飯慶祝即將來到的節日,誰知道在我們到達運動場的時候收到他的訊息,表示他突然身體不適而不能來參加,那一刻我很直接便會想到那我們怎麼辦,只是我其實應當更加成熟的去考慮他自己也不想病倒,要去關心他而非想起其他次要的事。


不能否認,在待人處事上我還有很多需要進步的地方,我很感謝我的跑步小組成員忍耐我的成長及讓我進步;還好在我性情上仍有很多不足之處的時候,我卻有能耐堅持下去,我的灰心只是一刹那,我亦很快知道我對別人的懷疑及灰心是不應該,所以我通常很快便會醒覺及糾正過來,然後便再次帶著熱情和感恩的心繼續組織下去,如果我覺得我在言語或訊息中的話語令到別人不快,我甚至會表達歉意。


跑馬拉松操練出我的耐性及毅力,這在組織一些持久的活動大派用場。但我覺得另一樣重要的元素是能夠有一個闊大、體恤和有愛的心胸,因為做一些以人為本的事情,面對不同性情、背景、能力和強弱的人,最需要有一個寬大和包容的心,沒有人是完美,正如我也一樣,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短時間的交往可能並不會發現任何顯眼的缺點,但日久見人心,那個時候就需要懂得怎樣去體恤和包容別人了,持續下去就需要有一個廣闊的心胸,否則只能夠苦苦經營,也難以維持下去。


因此,我給弟兄的建議乃因為我們有一這方面的經驗,大部份牽頭的成員已經具備基本的條件讓我們持續落去,所以比較容易去讓其他人一邊參與和一邊學習,我們當然仍在學習中,也願我們少少的經驗可以幫到其他有心人。

16·05·25

2025年5月13日 星期二

不要妄自菲薄

準備求職面試,在白紙上把自己過去曾擁有過的工作經驗略略記錄下來,發現寫了一整張紙也寫不完。過去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社區服務,幫助弱勢社群為主要的職責,當然說到其他的行業,例如金融、零售、工程、會計、銀行、地產和很多很多的行業,人生其實從未涉獵,在那些行業沒有一點經驗絕對沒有可能吹噓什麼,不過說到酒店、漁農、餐飲及出版,原來我也不算是白紙一張。有時去到準備面試的階段,我都會感到自己其實是幸福的,因為我曾經參與及見識過的行業亦算不少,也代表我其實都可以放膽介紹自己和回應面試員的提問。

在經濟不穩定的時候尋找工作,可以是一個很漫長的階段,看到某機構或某公司的招聘廣告,明明我所擁有的學歷、工作經驗及薪酬待遇也和廣告上的要求百分百吻合,只是卻未必一定獲得垂青,那不單止是一份工作,甚至十幾份工作也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時都會想究竟是自己太天真以為樣樣條件都適合就必有面試的機會,還是自己的際遇不好呢?


當時間耐了,灰心的意念開始蓋過原本的積極和正面想法,一方面覺得自己的際遇不好,另外又會懷疑過往人生不知做過什麼,終於令今日遇上重大難關,不過就在自己靜下來重組過往的工作經驗時,卻發現自己的履歷其實挺亮麗,絕不失禮。


先不說我至今的主要工作經驗集中在院校及非牟利慈善團體的工作,就是我在香港以外的地方曾經工作過六年已不是人人擁有,那是一種越文化及要使用另一外語的環境,代表我能雙語並用;此外,我過去曾服務的對象包括新移民、少數族裔、長者、智障人士、失業人士和學生,範圍也相當廣闊。而由於過往主要為他們提供社區活動及服務,所以對某些範疇的政策也有認識,但最令我能夠引以自豪的卻是籌辦大小不同活動的經驗,由最簡單申請街站派發單張,到舉辦商場巡迴展覽,由設計一個小型工作坊,到統籌一個院校的開放日,由策劃一個學生夏令營,到組織一個全港性的學界工作聯盟⋯⋯,我在這方面的經驗其實不亞於一個專責做公關及策劃活動的專員。但事實上,我在策劃活動的同時,其實主要是參與一些工作項目的行政及管理工作,例如曾經管理一個規模不大的有機農場,又為院校招募學生及確保入學流程順暢,還有一次是推廣及統籌一個在香港首辦的少數族裔領袖訓練計劃,當時上司指示我去做的時候也沒有想過太多,卻想不到今日竟然已成為我人生重要的履歷。


此外,在專責的工作之外,在工作場合還試過一些另類的經驗,例如招待過香港特首到訪我的工作單位,走到高速公路或未開發地區的地盤專向少數族裔介紹課程,多次搬遷辦公室,協助整個院校設計及轉用全新的電腦系統,面對一位部門的資深同事突然離世帶來的衝擊等,不過這些事情皆不會主動在求職信、履歷表及面試中提及,但這些經驗其實卻說出一種能按步就班、肯面對新挑戰、堅毅及不易被擊倒的性情,在我的想法中,這樣的性情及人生履歷,隨時比起任何一件具體的工作經驗更重要。


在這些工作中,管理下屬、撮寫建議書及報告、未來發展計劃、編寫財政狀況、整合數劇、參與對外和對內的會議、應對傳媒、和同事分工、處理投訴等等全部不會缺乏,其實回看自己職場至今所做過的事情,也相當全面和豐富,所以我不應該輕看自己的能力和工作經驗,只不過仍未遇上認識我優點和能力的人,又或未有一份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而已。

10·05·25

2025年5月9日 星期五

總要找機會學一些東西

五個月內第四次參加旅行團前往內地旅行,其中兩次是兩日一夜團,另外兩次是即日來回,當中其實沒有一次純粹是為了到內地吃喝玩樂,四次到國內旅行都是帶有特別的目,例如其中一次專誠陪同一位年長的家人到她一個想要去的地方看看,另外兩次則是兩個教會長者健康班的結業旅行,雖然幾次都出師有名,只是去多了也感到有點兒厭倦,尤其是這些旅行團好像都只在乎滿足人們的肉體需要,就是給你吃得飽,坐車坐得舒適,酒店內或附近可以給你按摩或打麻雀,然後隨便給你送到一個地方讓你落車逛逛就是了,絲毫沒有要讓你增廣見聞或認識不一樣的風土人情,所以越去得多越見對這些內地短線旅行團感到厭倦。還好這四個旅行團的目的地是在廣東省不同位置,這五個月內暫時沒有重複到過同一個景點。

不過,既然為着有意義的目的而去,當時也就開開心心的踏上旅程,除了達到每一次旅程的初心和目的,也希望從每次旅程中學到或見識到一些東西,令旅程更加有意思。好像上一次和家中的長輩到佛山看一齣中國式的歌舞表演,就見識到中國近代的舞台娛樂事業發展到什麼階段,同一程同時又去到一個帶有中國特色的主題公園,賣點不是機動遊戲或是甚麼非洲動物,卻是介紹一個省份的歷史,無論是否喜歡或認同,我也高興見識到如何把歷史變成主題公園的主題。


此外,在這幾次的旅程中,我也留意到現在參加這些旅行團,並不一定會送你到購物點,就算有一兩個購物點,導遊也會笑說這是給團友上洗手間的機會,從字裡行間會留意到導遊根本不在乎你是否會在購物點購物,那跟新冠肺炎疫情前參加那些內地短線旅行團的做法大相逕庭。只不過,我們都知道那樣便宜的團費怎麼不會有其他途徑賺你的金錢,原來那些購物時間近兩年已經更「貼身」地安排於旅遊車上,導遊由上車開始便「請」大家吃零食,第一次遇上的時候我還在思考怎麼導遊會自費請我們吃零食,但很快便知道原來導遊只不過是先給你一點甜頭,稍後便會游說你購買那些「味美」的零食。或許這樣的銷售手法已經行使了好幾年,也或者現在的人更懂得保障自己的權益,所以導遊已學懂用一些軟技巧來游說你購買,絕不敢硬銷以避免引來投訴。


這幾個月參加了幾個旅行團,幾個旅行團的導遊風格各有不同,我都挺喜歡留意他們介紹自己和這個行程的技巧,畢竟過去我也是從事招募學生的工作,他們銷售他們公司的旅行團和雞鴨零食,我則銷售課程讓學生知道,其實兩者性質都有相似之處,所以也不敢對他們諸多刁難,畢竟那是他們的工作。


不過在最近一次參加的旅行團中,我倒是對帶團的導遊另眼相看,首先她完全沒有把售賣零食或雞鴨的事情放在眼內,她很遲才想起忘記把零食分給我們,然後她也隨便說幾句就完成她的「游說」工作,身邊的團友說一句「不購買」她就面帶笑容行去另一行,最後還自嘲說她的業績素來是全公司最差勁的一位,但她卻說她完全不介意。


這個旅程她滔滔不絕的說故事,但她說的故事並不是那些一聽便聽得出是捏造的故事,而是利用故事說到我們幾個要到的景點,儘管她的白話不流利,但她組織力相當好,把故事說得引人入勝;另外她也跟我們補充一些有關新中國的冷知識,最深刻就是她說到不同面額人民幣紙幣上各個景點,她從旅遊的角度介紹每一個面額鈔票上的景點名稱,她為我們輕鬆地補充了一些中國的歷史和冷知識。另外她也說到香港,她認為中國大陸能夠發展出今日的成就香港是功不可沒,她不是為了討好我們而說,而是透過近代史、地緣關係和政治客觀地說出香港一直所起的作用,聽到這裏我們這班香港人當然會感到欣慰,但更重要卻是我們都上了一堂不可多得的歷史課。


究竟這位導遊所說的有幾多真實又有幾多分是為討好我們當然也不能百分百肯定,不過從她身上的確學到一些東西,其中我很深刻的是她說到現在很多導遊也偏離了真正導遊的工作,例如他們在車上花了很多時間去推銷貨物而非去介紹景點,她非常不肖那些行為,所以間接令她的「業績」不太好,但她卻說她不介意。她是一個真誠喜歡旅遊的人,所以她在放假時會重遊曾帶團去過的景點,而非帶團時順道去過就算,她也希望她今日所作這份由年輕時已喜歡的工作不會偏離她心目中的理想事業,就是此番話也足夠令我思考今日有幾多中國人還堅持理想和初心而不向金錢妥協。

05·05·25

2025年5月6日 星期二

安心做好各自的「工作」

太太決定再次前往非洲肯亞短宣,這次我選擇不跟她一起前往當地而留在香港,這當然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到底那裏仍屬發展中的地區,而且要和她分隔一段時間,不過既然有上次前往肯亞的經驗,親身體會那邊的治安及環境其實也不惡劣,何況去年出發前注射的疫苗仍然有效,既然自己在禱告求問的過程中一直都沒有明確的亮光及感動要我再到非洲一趟,那麼我就安心留在香港做好我的「工作」就是了。

這段時期,其實教會繼續呼召弟兄姊妹往普天下去開展教會及傳揚福音,聽到年長弟兄的呼召不會不心動,而去年和我和太太一同到肯亞的弟兄姊妹,有的已經出發再到各地作支援,甚至還有的已經移民準備下一次的旅程,不過我始終相信教會是一個身體,我們各為不同肢體也各有不同崗位,我不否定來日再到非洲的可能性,但看來這刻並非一個最適合我的時機。


自從二O二二年年中辭去一份相當穩定的工作,並在那個疫情仍沒完沒了的時間毅然離開香港前往大洋洲短宣,往後回來香港後又前往美國及加拿大探望當地的親戚、舊同事和弟兄姊妹,然後又於去年前往非洲接近兩個月的日子,這兩年多近三年的日子,其實明顯覺得生活漂泊無定,雖然在這期間也曾工作過,但在那個細機構中的感覺一直不太習慣,不似是一份正常的工作,所以屈指一數,似乎我脫離職場都有一點時間,除非我覺得從此退休便算了吧,否則我還是應該專心找一份令我覺得合適的工作。


求職是一門大學問,雖然我們都相信際遇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但一個求職者是騎牛搵馬、專心、隨意或認真地去搵工,很容易反映在結果上,尤其是現在的經濟及社會前景不明朗,僱主及人力資源部的職員甄選申請人相當謹慎,一個求職者的心態其實能夠從一封求職信或一個電郵裏邊看得出來,所以我認為若果要搵工,都真的要花一點精神去寫好每封求職信及預備好每個面試。另外,求職也是一個過程,若果在求職的過程中不時要準備外遊,又或需要離開香港一陣,甚至還忙於很多事務,這些不能一心一意集中好處理整個求職流程,肯定會對搵工的成效大打折扣。既因如此,當過了兩年多的時間還是希望回到職場那邊,我覺得我也不能夠騎牛搵馬,一邊帶著熱血和異象到海外短宣,另一邊又努力尋找工作,最後可能便顧此失彼,吃力又不討好了。而我相信天上的主也不喜悅我們深懷異意的去侍奉祂。


不過這次不再一次到非洲短宣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還是為着家人的緣故,雖然對上兩次前往斐濟及肯亞,我年老的家人也沒有怎樣反對,只是這幾年間年老的家人明顯更加年老,走路既越來越慢之餘,對信息及說話的接收及理解能力也越來越弱。剛巧就在太太預訂了她的機票前往肯亞不久,年老家人便因骨骼退化而弄傷了膝頭,我從沒見她走路如此吃力,但見到她為着以後可能要使用拐杖行路而沮喪就令我更加難過。這件事令我覺得不是巧合,留在香港多一點陪伴及照顧家人似乎是一個更加適合的決定。


曾經有一刻的念頭想過,若果太太前往肯亞短宣又回來了,最後我在求職的進程中還是毫無進展,我會不會後悔沒有和她一同前往呢?還好這個念頭很快便消失,亦沒有介意這件事情最終可能會發生,因為我深信神有祂的時間表,並且我相信祂對我們的喜悅和體恤,多於我們帶着憂慮的前去侍奉祂。事實上,神亦為我和太太預備最好,我既有我在香港的重要「使命」,她亦在異地作她渴求的「工作」;而為免我對太太到非洲過份擔心,神亦為她在這一程預備了一班寶貴的弟兄姊妹跟她同行,其中一位曾經為註冊護士的姊妹還與她同日出發及同日離開,祂的預備的確足夠。

03·05·25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一趟穿梭歷史的旅程

和媽媽參加前往內地的兩日一夜旅行團,既去東莞,又去佛山,回程又經中山返回深圳,沒有一直開啟手提電話的定位功能看看那是甚麼路線,所以實在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順路還是隨旅行社意思按成本規劃的旅程,但只知去中山就是為了去一個免費入場的森林公園和一個買手信的地方,總而言之旅程雖然都有一些亮點,不過坐在旅遊巴上的時間也挺長。

難得輕輕鬆鬆坐在媽媽的身旁,再沒有說到她骨骼退化而感到膝頭痛楚,也沒有再說到太太為何這次跟弟兄姊妹去肯亞而我沒有相伴,反而藉此和她多說到過去。


知道她有一位金蘭好姊妹,我自少也認識,並且對方也好像待我如兒子一樣,便問她們當時是如何認識的,是誰先在那個製衣工廠返工,當時的工作是怎樣之類。想起小學時的書本也告訴我們香港在上世紀的那個年代就是由那樣的輕工業起家,所以那個時候來到香港的新移民有不少都是從事製衣的工作,我媽媽和她的金蘭姊妹也是當中的一份子。之後我媽媽和那位阿姨先後踏入人生另一階段,也隨着香港的經濟發展而從事不同類型的工作,直至她說到那位阿姨後來搬到土瓜灣居住,我才有印象那是我認識那位阿姨的最起初時候。


沿着交通網非常完善的高速公路往下一個目的地,見到內地的基本建設發展迅速,我們當然也會驚嘆中國大陸快速的發展和轉變,我們也提起我年幼的時候返回內地,火車到達羅湖便開始要「打蛇餅」直到進入深圳,因為中間要穿過好幾個官員的櫃檯,那時候返回內地真的是一件大事情。但事實上,當時媽媽那邊的親戚大部份已經來了香港,她帶着我和妹妹返內地很多時就是去探望那位阿姨住在廣州的親人,她幾位兄姐的兒子都比我年紀大,何況我們還遠道去廣州作客,他們當然肩負起照顧我和帶我去玩的責任。說到他們,媽媽又滔滔不絕說起當日和今日各人的情況,她慨嘆今時不同往日,各個家庭各有各的困難,但從字裏行間卻聽得出昔日他們建立的情誼相當深厚,而事實上,昔日帶我到處去玩耍的一位大哥哥前陣子中風,我和媽媽也曾專誠前往廣州探望他。 


巧合地,這次前往內地旅行就是為了陪媽媽去看一齣叫【廣東千古情】的舞台表演,顧名思義,這是一齣有關廣東省發展的表演,由昔日一個務農社會,發展到人人豐衣足食,歌舞昇平,發展蓬勃,甚至在上世紀開始有絡繹不絕的廣東人前往南洋開天闢地,最後說到他們沒有忘記祖國和故鄉當然是政治正確的一個最適合又感人不過的故事結局,不過在這齣舞台表演中的確重溫了一些歷史,尤其深刻是說到廣州的歌舞娛樂文化,確受外來及西方文化的影響,其中香港上世紀末一隊知名樂隊的歌曲能夠成為表演的一部份,也代表着香港對廣東省的影響也佔有一席位。


這齣舞台表演的場地,是屬於佛山的一個主題公園之內,這個主題公園的賣點不是着重在玩機動遊戲或看動物,卻透過使用高科技視覺效果在不同展館帶出不同歷史主題,例如在【廣州起義】中讓你恍似置身槍林大雨中,而另外在【南海一號】的展館則是讓你感覺坐著的遠航船正在汪洋大海中經歷大風大浪,然後終於去到南洋落地生根云云,那些特技效果可以算是老少咸宜,而主題大多都是跟歷史有關,這個方向在中國大陸肯定最穩妥及沒有爭議。


另外,主題公園主要有三條大街組成,其中一條大街裝飾成上世紀舊廣州的風格,當中有很多霓虹燈、大招牌,並具西方特色的一些飾物如教堂大鐘等,又有三輪人力車、舊電視模型、舊舞台、傳統店舖等供人拍攝,我不敢肯定舊廣州是否完全是這樣,不過從這條街道的佈置卻充滿了懷舊色彩,我和媽媽在這裏也拍了不少相片。


這個旅程開始前也沒有想到這會是一個怎樣的旅程,最多只是想到這是和媽媽的一個親子之旅,不過由坐車時說起的題目,並且在那個主題公園看到的東西和那齣舞台表演,皆讓我們感受到這是一趟穿梭歷史的旅程,無論是抱有學習認識中國尤其是廣東省的歷史和文化,又或者純粹是一個和媽媽相處的時候,這趟旅程都令我留下正面的評價。

0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