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 星期五

二O二三年回顧-由不同階段組成而又豐富精彩的一年

人們現在都喜歡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最差,只有更差。」


近年年尾做年度總結,總會感恩渡過了很精彩的一年,例如早年去了不少特別的地方參加馬拉松賽事,又或者去年和太太一起前往大洋洲短宣等,其實很感恩近幾年每年都過得非常精彩和豐富,心中有時都會擔心不知道下一年會過得怎樣,誰想到原來真的可以沒有最精彩,只有更加精彩和豐富。


若要簡單的形容今年,我會說今年是由四個不同的階段組成。首先是今年的年初,其實我和太太還是處於短宣團隊的尾聲,儘管當時我們已經在生活環境及資源比較好的紐西蘭,但我們沒有忘記我們也密密地和當地教會的弟兄姊妹一同看聖經、聚會及參與不同的活動。


事實上,那段海外短宣的日子對我和太太的影響也相當深遠,在這次旅程結束後,我們先後和日本東京、澳門、香港和國內幾個地方的弟兄姊妹分享我們在大洋洲短宣的經歷及所見所聞,並傳揚神給眾基督徒「往普天下去」的異象。此外,在結束大洋洲短宣的那四個多月內,我們其實不只跟基督徒說到主給我和太太在短宣時的祝福和經歷,甚至在跟家人及朋友重聚時,亦告訴了他們我們於去年中辭去工作並為主走上一條榮耀神、跟世人不一樣的道路。感恩我們可以藉此為主作見證,並讓他們認識背後令我們樂意放下工作並到第三世界國家傳福音的原因。


這個階段的使命其實挺有意義,因為我們受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超過三年,不少人慨嘆人生的無常,並知道金錢及名利並不能換來健康,有些親戚及朋友已經三年不見,我們主動相約敘舊表達到我們對他們的關心和愛。儘管這段時期跟親戚和朋友頻密相聚破費不少,並且週遊中、港、澳不同地方令身心有些疲倦,但主恩夠用,不少人亦羨慕我和太太能夠放下工作去走有意義的道路。


今年的第三個階段,可以說是臨近年中前往美國及加拿大的旅程。從大洋洲短宣返回香港之後,一直等候神給我們怎樣的帶領,當時覺得還未是時候再次返回職場工作,我反而想趁着仍未工作之時返回我一個重要的成長地方探望當地的親戚、弟兄姊妹和頭兩份工作的舊同事,亦順道前往加拿大探望我太太及我的親人。這個兩個多月的旅程其實亦超乎我所求和所想,尤其是出發前對這個旅程的定位感到一點模糊,一方面這個旅程其實算不上是另一個短宣,但另一方面在探望當地親戚之外卻又會花上很多時間探望北美洲不同城市的教會和弟兄姊妹,他們有的和我相識超過二十載,亦有的是在今個旅途中才認識的,無論是熟悉的或新認識的面孔,也看到神在每一個基督徒身上的作為,其中我們還在紐約市帶了一位認識超過二十年的姊妹的媽媽歸向主。回看這兩個多月的旅程,其實我們繼續為主在各處作見證及傳福音,同時也和其他弟兄姊妹一同學習和神建立更親密的關係,我們這段旅程的目的絕不模糊。


結束美加之旅後返回香港,再次求問神給我人生的引領,這時候由於已經渡過了兩次長時間的旅程,感受到身心明顯的疲倦,清楚地覺得暫時實在不是再到外地短宣的時候,既然在一段時間內多留在香港和多陪母親,於是決定重新開始修改自己的履歷表及撮寫求職信,也為自己重回職場作準備。只是我知道並不需要每日也會見工面試或寄出求職信,所以在其餘的時間便忠心地協助教會的長者健康班,配合自己教會計劃在年尾舉辦一次打破最多人同一時間一起做拉筋運動的健力士世界紀錄的創舉。


2023年下半年的好幾個月內,我穩定地參與了教會在平日舉辦的兩個長者健康班,除了和他們一起練習準備破紀錄的一套動作之外,亦有機會分享到福音和自己的見證,很高興這階段和一班長者熟絡了,也逐漸看到他們願意打開他們的心窗,分享到他們的人生經歷和需要,而這班長者中也包括了我的媽媽。雖然這次要打破健力士世界紀錄的一組動作對我來說實在輕而易舉,但看到一班長者的投入和認真,並為着要打破紀錄而努力,即使這並不是我首次要打破世界紀錄,但我對於能夠有份與他們一同參與實在與有榮焉,這比起我營營役役地工作絕對來得更有意義。人生有過這樣的經歷及階段,實在非常感恩。


去到年尾,終於迎來密集的面試邀請,就在2023年的尾二一個工作天,正式得到一份工作合約,亦代表着在新一年將會從投職場的懷抱並展開人生另一頁。儘管不捨人生這一年半沒有工作而有其他嘗試的日子,但我深信每一階段及每一個崗位定必有本身的學習及經歷,定必能更豐富自己、提升自己及建立和神更好的關係。


事實上,我從沒想過在離開了那份安穩的工作之後,人生可以提升到另一個水平,而2023年亦實在過得豐富,我這一年除了經歷過那四個不同的階段之外,人生亦擁有了更闊的目光和更多的嘗試。


今年前後共參加了三場馬拉松比賽,一場在美國東岸,一場在西岸,並有一場在香港,即使自己年紀越來越大,卻感恩這三場馬拉松的成績不但沒有慢下來,反而在年尾的一場賽事還有一個小反彈。的確,感覺今年的身體是比前幾年更加健康,尤其是自己的體重逐漸減輕了近十公斤,相信這全靠更健康的生活及更持續的運動量。


2023年雖然和太太只有一次正式的旅行,就是跟媽媽和妹妹一起到日本去,但卻藉着到大洋洲短宣及到美加探訪親戚及教會弟兄姊妹,我們順道去過幾處十分難忘的地方,其中包括紐西蘭湯加里羅火山的知名步道、美國西岸的優山美地、西雅圖和聖地牙哥等,但最有趣的莫過於到過只逗留了三個多小時的墨西哥。另外很高興人生中第一次前往自己教會在日本東京、加拿大溫哥華、美國西雅圖、三藩市及聖地牙哥的聚會地方,也曾重訪波士頓及到紐約市的新聚會處看看並參與其三十五週年慶祝活動。此外,在香港時也和太太在結婚週年紀念日首次乘坐中環的摩天輪,趁仍未通關人流不多時我們以二十港幣的代價包下整個車廂,另外我們亦看準仍有住酒店優惠而在兩間不俗的酒店「渡假」。也許在香港的教會侍奉工作今年較遜色,但卻竟然還有兩次返回內地探訪弟兄姊妹的家人。


今年參加過兩個義工訓練,一個是有關於如何帶着視障人士跑步,另一個則是有關於探訪老年人,儘管跑步及探訪在人生的經歷中並不罕有,尤其今年也探訪了不少獨居老人及弟兄姊妹的家人,但原來背後的知識及技巧亦不少。而今年我也學習了一個中文打字的輸入法,雖然仍未熟手,但肯定比我慣常使用的書寫盤來得方便。另外,今年還自發製作了一套有關自己信主見證及講福音的材料,既然自己有時間可以預備,就趁機快快為自己製作一套,想不到就在年尾的最後一堂長者健康班,我這套材料便派得上用場。


此外,今年應該也是在結婚之後有最多時間陪伴媽媽的一年,我既陪她參加長者健康班,有十多個星期每週總會有一天跟她一起做伸展運動,另外我陪她到醫院複診的次數也有六、七次,感恩那都不是怎麼樣的大病,這些共聚的時光雖然並沒有什麼刻骨銘心的難忘經歷,但卻能夠找到多陪伴她的機會,而另外兩位我今年用上更多時間陪伴的便是我的大舅父和我在溫哥華的阿姨了,這日子不好好珍惜,日後未必再有機會了。而不得不提是今年老遠走到加拿大多倫多探望太太的幾位親人,我跟他們首次見面固然難忘,他們亦對十多年來首次有親人探望感到欣慰。


新冠肺炎疫情雖然仍未徹底消失,但2023年已經可以說是三年以來最接近正常的日子,外出不用一定戴上口罩,到各處地方也不用面對很嚴謹的入境檢疫,大型活動及比賽恢復舉行⋯⋯,生活雖然未至於百分百回復正常,但已比過去三年好得多,而我亦感恩渡過了精彩及有愛的一年,既珍惜了和親人朋友共聚,亦有參加過一些大型的活動等,沒有因為疫情帶來的副作用而惰懶或退步,還經歷了由不同階段組成卻又非常豐富和精彩的一年。

29·12·23



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二

集合了天時地利人和的一次馬拉松(下)

如果沒有記錯,香港街馬2023應該是我人生跑過的第三十二場全程馬拉松,在跑了三十多次馬拉松之後,其實對於跑出怎樣成績已經不會有太高期望,當然心中也不希望隨着年紀越大而明顯地跑得越慢,現實中較理想的情況便是減慢退步的幅度。

自從2019年年尾在日本的埼玉跑出四小時十多分鐘的時間以後,遇上兩年多的新冠肺炎疫情,直至近兩年才可以從新參加這些大型比賽,我先後在澳洲、紐西蘭及美國參加了四場馬拉松,但跑出的時間只能夠維持接近四個半小時,卻一直未能反彈回到四小時二十分鐘以下,但這次參加香港街馬,全程比賽的天氣相當清涼,而且熟悉環境,就算不背熟比賽路線也大概知道在什麼時候會上斜,又知道在那段路程比較辛苦,此外另一些不能忽視的創造佳績條件是如何前往起點、預多少交通時間、哪裡上最後一次廁所等,皆非常熟識,所以上線時的心情輕鬆自若,避免了未開跑已經緊張一輪而消耗力量。


在主場作賽,的確有本身的優勢。


事實上,在這次參加馬拉松之前,只能夠作兩次稍長的「長課練習」,但其實這兩次長課也並非跑得太理想,因為兩天的氣溫也有二十五度甚至更高,我跑了二十公里便已經筋疲力盡。不過這亦有個好處,就是在我跑慣了比較濕熱的環境之下,去到真正的比賽時若沒有那麼潮濕及炎熱的情況,很自然地便會跑得比較輕鬆。


這次參加馬拉松比賽,除了有天時及地利的優勢之外,我覺得能夠在比賽中途得到適時的飲料及食物補充也能幫助到我做出不俗的成績。由於比賽在晨早五時已經展開,早上三時多我其實已經吃了早餐,我跑步時既已使用不少能量,並且因為天氣清涼而需要額外的能量保持身體溫度,所以我去到六時其實已經有點兒肚餓,而正正就在我即將跑進隧道之前,便見到有一個飲品及食物補充站,我在那裏便第一次停下來拿取香蕉食用,那份肚餓的感覺幾乎立即消失,而我同時也補充了體力繼續向前。這次主辦單位提供的飲品及食物補充站相當足夠,令我在沿途一直補充到運動飲品及食物幫助體能恢復。


最後,不得不提及一個有趣的遭遇,就是在我跑了三公里當跑手逐漸跑得比較分散之時,遇到一位服飾跟我全黑打扮剛好相反的女跑手在我前方,我前面的跑手本來多的是,誰知再跑多兩三公里之後,這位服飾容易給我辨認出的跑手仍一直在我的前方,既然大家的步伐及速度接近,我便以她作「假想敵」,目標是追過她,這個目標不久後真的能夠達到,但有趣的是每當我在水站減慢步速及補充水份和食物的時候,她便會把我趕過,於是我離開水站便要再次把她作為「假想敵」努力追趕她,但趕上後不久便又到下一個水站,如是者我們交換領先位置約莫有五、六次之多,直至最後大約六公里,由於我知道終點在望,於是便不再入水站補充水份,而是全神貫注一口氣跑到底,並且期望能夠保持領先她的優勢直到衝線。就是這樣的動力及策略,我在水站既不敢逗留太久,亦在沿路上保持一定的速度追趕她或避免被她趕過,最後造就了我今次比賽除了在水站之外完全沒有停下或步行的情況下完成這個馬拉松。


最終這次馬拉松的官方成績是四小時十八分鐘十八秒,比疫情後四次馬拉松的平均成績足足快了十分鐘,雖然比起我歷來的最佳成績還差了一載,但這次能夠做出逆齡奇蹟卻意義重大,當然部份或要歸功於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有利優勢。

26·12·23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

和跑友的互動

聚精會神地跑著跑著,突然聽見後面有人向我喊叫,把頭轉向一邊一看,一位約莫六十歲的伯伯已跑到我的身旁並說:「追你追得很辛苦啊!」

我向他微笑並回應一句:「你好。」


原來是一個不相識但比較健談的跑友。聽見他說追我追得很辛苦,我便刻意把步伐放慢一點,到底我也不是那些只會專注跑步及成績而不近人情的冷面跑手。自從他追上我以後,便開始跟我說話,既問我今日會跑到那裏,又問我從那裏出發,然後便問我為什麼今日跑這麼短的距離,我只好說前天才參加完一場全程馬拉松,雙腿還在回復中,於是他便問我當日比賽途中有沒有吃到什麼特色小食,我便告訴他我沒有吃太多,因為我這次比較想專注於跑步及做出較好的成績。這樣,你一言我一語,便傾了近兩公里大概十分鐘的路程,期間大家說到由香港到海外的馬拉松,又說起大家的跑齡⋯⋯,當我知道前面便是大家的分叉路,於是在分別前特別問他怎樣稱呼,之後我們便各走各路了。


儘管這次做運動的節奏被他稍為打亂了,但還是高興今日又認識了一位不相識的跑友,大家分享心得及經驗之餘,似乎也在告訴自己在這天只有約莫十度的低溫下練習其實並不孤單,甚至覺得間中有段路程有人相伴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重要是不要時常都有這樣健談的跑友出現就好了。


跑友其實很少會這樣一邊跑步一邊滔滔不絕,只是間中在路上遇到他們有時又會是一份鼓勵。


剛剛在香港參加的馬拉松比賽,遇上一個沒姓沒名甚至沒有樣子的女跑手,記得在起初約莫三公里的位置,在漆黑一片的環境中,大部份跑手又是穿着深色的衣服,唯獨在前方不遠處有位戴著白色帽和穿著白色長袖跑衣的女跑手,從她的背影看到她不似那些裝備齊全的戰鬥格女跑手,她反而跑姿輕鬆自然但速度又不會太慢,本來沒有刻意要跟隨着她的步伐,我就是按我貫常的步伐而走吧,只是跑多兩公里以後,她還在我前方一點的位置,既是如此我便決定以她的背影為目標。誰知道這樣便一直和她跑了超過三十公里,期間留意到一個現象,就是逐漸地我總可以從後趕上及超前她,只是去到水站及食物補充點,我會放慢腳步補充水份及快快吃點小食,但在這個時候她便會再度超前於我,於是我又開始追趕直至趕上她,但在下一個水站又會被她再度超前,這個循環一直維持到最後的五公里,由於已經終點在望,我也不再停下來補充水份及食物浪費時間,只一心一意集中向前跑直到衝線,而自己內心其實還有一個想法,就是不可以再被她超前。


憑着這個假想敵的出現,我最終真的成功了。不過在把她定為假想敵的同時,我也在想若果我在衝線後還能夠碰到她,我得跟她說一聲多謝,因為我知道這次跑步比賽的成績將會是近五個馬拉松之中最好的一次,心想那位沒名沒姓沒樣子的女跑手其實真的助了我一臂之力,她既間接令我在水站不要逗留太久,亦叫我在任何一個階段不要惰懶放慢腳步,今次跑步的成績有一個小反彈,這位假想敵的功勞真是不能忽視。有意思的是當我衝過終點後,果然跟她再度遇上,我真的跟她說了一聲多謝,她起初當然感到愕然,我告訴她原委,才知她原來也有留意我的存在,原來這次她也是做出歷來自己最好的成績,我不知道我會否也曾成為她的假想敵助了她一臂之力。


不過若說到遇上不相識的跑友最有趣的經驗,不得不說是十多年前從大埔沿吐露港跑去沙田的一次,那次跑步時前方約二、三十米處有一個男跑友,他看來一樣也是跑去沙田,由於這段路上沒有太多路人,一直也見他就在前方,而我就保持自己的步伐跟着他跑,我一直只能跟他保持二、三十米的距離,不知去到哪個飲水機,他停下飲水,我亦剛好計劃在這裡停下飲水,大家同在飲水機旁,他問我要跑到哪裡,原來他也留意到有人跟著他,於是大家便開始一齊再起步,沿途交流了很多跑步心得,他知道我曾到以色列耶路撒冷跑馬拉松,便問我是否教徒及在哪裡聚會,多談一下才知原來大家都是返同一個教會,只不過是不同地區聚會,更意外原來是他也認識我太太。


藉跑步而認識一些有一樣嗜好的人其實挺有趣,大家也重視健康、有耐力、有恆心,最重要是我沒聽過會交上壞蛋跑手。

22·12·23

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

集合了天時地利人和的一次馬拉松(上)

人生跑了超過三十場馬拉松,早已對成績沒有特別期望,尤其年紀越來越大,又沒有特別改變我的練習模式,估計到我的成績將會逐漸慢下來,所以若非要寫網誌總結每次馬拉松的過程並順道作檢討,有時我也不會急於再返回主辦馬拉松賽事的單位的網頁查看自己的成績,就算查閱,有時也相距超過一個月才看官方時間是怎樣。只是這次參加香港街馬2023之後,很快便到主辦單位的官方網頁查看成績,因為感覺這次跑得真的挺不錯,即使估計跟自己的個人最佳成績仍有差距,但還是相信會是近幾年跑得最好的一次。

天文台及主辦單位老早發佈比賽日的天氣會十分寒冷,但對於有點經驗的跑手來說,其實這樣的氣溫十分適合參加馬拉松比賽,最少相比於上週日那接近三十度的溫暖氣候好得多,廣州馬拉松便是在那樣的氣溫下舉行。當然我們活在那炎熱及潮濕的環境好幾個月,一下子面對入冬以來最寒冷的天氣,起床及起跑初段肯定不會容易。


比賽於晨早五點在港島區展開,我需於早上三時便起床,前一晚雖然已經早早上床希望可以多睡一點,只是懷着一點點難以控制的緊張心情也不是一下子便能成功入睡,還好當晚還曾經造過一兩個夢,代表我也曾經深層地睡過一些時間,那麼心理上已經覺得好過一點。起床後快快地吃了一個豐富的早餐及更衣,然後便出發到熟悉的車站搭車前往那不算陌生的地方準備起跑了。


這是我在香港參加的第四個馬拉松,印象中也是這個主辦單位舉辦的第一個全程馬拉松,去除一次重複參加過香港馬拉松,這是我在香港所跑過的第三條馬拉松路線,另一個則是跑在香港的郊區及海岸邊。顧名思義,這個稱為街馬的馬拉松比賽,其特色是跑在城市的街道上,的確,當中有不少路段是跑上行車道路邊的行人道上,另外有頗多的路段是跑在高樓大廈中或旁的架空天橋上,無論這稱為街馬或城市馬拉松,我都覺得十分適合,到底香港是一個高樓大廈林立的城市,我們的跑步習慣難以避免地要走入石屎森林,這其實都算是一個挺有特色及代表到香港的馬拉松賽事。


不能否認,跑在街道上、車道旁或架空天橋上,有些石屎路段其實是有點凹凸不平或會有些罅隙,若不習慣跑在市區的道路,其實也需要特別留心,而由於我們平日練跑就是在這些地方,所以對一般香港的業餘跑手來說,其實這些情況也是司空見慣,不會感到特別困難。而起初我會感覺最困難的是跑入中環灣仔繞道隧道及東區海底隧道後出隧道的時候,看到路線圖上的上升斜度幅度比較大,預計那三次離開隧道或會是整個馬拉松比賽的最大挑戰,誰知道原來那不過是三條暗斜,那比起我六月初在紐約上州沿着湖邊上山落斜的那賽道路輕鬆得多,反而今次跑進隧道面對的另一個考驗是內裏的空氣較侷促,這跟進入隧道前及離開隧道後外邊較寒涼的天氣有很明顯的對比,一出一入令身體面對氣溫的改變倒令我印象更深刻。


無論如何,三次跑出隧道最終沒有帶來太大困擾,看到有些跑手需要步行出隧道,反而我在那三段路程都沒有停下腳步,我甚至對於這次能夠跑上東區走廊、中環灣仔繞道、東區海底隧道及東九龍走廊這些基本上對行人封閉的公路感到十分興奮,原本也想在這些香港的地標拍下照片留念,只是經過這些路段時不是天色仍然漆黑一片,就是路面的狀況不太理想,所以就只曾在東區海底隧道及東九龍走廊兩個地方匆匆拍下照片便算了。


我這次在比賽的過程拍下的照片其實不多,也許因為這都是我平日見慣見熟的地方,好像是觀塘海濱長廊或九龍灣的街道,其實也不是第一次跑在這些位置,儘管有些地方給我的新鮮感稍是不足,不過這到底是主場作賽的地方,也不會對此抱有太大期望。我反而欣慰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跑到第三條截然不同的馬拉松路線,享受當中的特色之餘又可以專心作賽,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19·12·23

2023年12月15日 星期五

香港其實也很美

早上前往香港島的西半山區,從山上望向香港西南邊的海景,沒有見到高聳入雲的地標或高樓大廈,只見到一些島嶼及漁船,或者太陽還未高高昇起,看見島嶼上的小山,山腰有一層薄霧,這樣海天一色又帶點朦朧的自然美景,令我想起某次前往日本的一個山區,從山上望向山下有一樣的薄霧,那裏的一片山海固然跟眼前的美景不能相提並論,只是我眼前的卻有山有水,其實各有千秋,而說實話,我已忘記了那是在日本的那個地方看到這樣的景色,說明了一些地方就算有再好的良辰美景也會隨着時間而在腦海中慢慢沖淡,我恐怕未必會再到這個地方,但香港的景色卻容我們隨時方便的再去觀賞和享受。

只不過人往往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縱然香港的獨特景色不比其他地方遜色,只是香港人對香港以外的地方卻總是趨之若鶩,當然,香港人到其他地方旅遊,不一定是遊山玩水或觀看地標建築,可能還有購物或休息渡假的原因,只不過若說到其他地方的風景或地標怎樣好,香港的風景及地標其實絕不失禮,例如每當有機會乘坐渡輪穿越維多利亞港兩岸,就算是已經在此拍過很多照片,但還是忍不住拿起手機來再拍拍兩岸的景色,同樣每當經過尖沙咀的鐘樓、赤柱的美利樓、香港大學的校舍、山頂、渡輪碼頭,或搭上電車時,間中都會隨心地拿起手機來拍照留作紀念。事實上,我還未說到現在有不少遊客在旺角的行人天橋上拍攝路上擠滿紅色小巴或街邊舖搭上密密帳篷的奇景,也還未說到近日多了遊客到舊中環街市的樓梯或舊油麻地警署外拍攝,若非我伴隨這些景物長大,恐怕我也會特地去看一下。


而能夠密集地看地標及風景,甚至花費便宜,其實在外地往往不是必然,但在香港前往不同的地方看地標建築或風景,相對來說卻真的輕而易舉又化算,這些地方其實就在市區的角落,不難前往一看,相反在外國前往一個地標,不時便要花上好些時間,有些甚至還要駕車好幾個鐘才到區區一個景點,好像是澳洲的波浪岩和尖峰石陣,雖然皆處於西澳洲,只不過去兩個地方都分別需要花上兩、三小時,仿似在那個沒事可做的國家非要花上多一些旅途的時間才得了。


不是說香港是全世界最美麗及最好的旅遊地方,各花入各眼,何況有些景色真是香港沒能看到,好像以上所說的沙漠地帶,歐洲、紐西蘭南島或加拿大有雪覆蓋的山峰,或者是中國大陸的山林石陣等等,但若果綜合起香港的各樣旅遊元素,例如購物、美食、治安、酒店質素、方便程度、新舊建築和風景等等,坦白說,香港其實真的不差,也難怪最近有媒體翻查紀錄找到香港在某外國顧問公司的調查中曾經多年排行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的榜首,我們只不過是因為在香港居住而甚少考慮我們所身處的地方便是全世界最佳的旅遊城市。


當然,也不能不補充句香港人很多都知道這地方其實挺不錯,只不過有時身處這裏每日都被逼聽到那些令人厭惡的雜音、見到那些虛偽並自以為很得人心的人物、面對的工作壓力及侷促的生活環境,實在很希望離開這個地方抖一下,那管是一河之隔不遠的地方。

15·12·23

2023年12月12日 星期二

又一個侍奉階段的結束

專注於這個大型屋邨的教會侍奉工作終於步入尾聲,在這三年多的日子𥚃真的令人印象深刻,但從神給予不同的明證確據,似乎也是我這個階段結束的時候了。

於這個屋邨開展的侍奉正正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還記得教會當時曾經廣大地呼召人手參與,只不過最起初的時候我還是抱着觀望的態度,所以在第一次接觸街坊的時候,我並沒有到場參加;後來從太太口中得知反應良好,於是我便決定於下一個週末跟她一同去看看。沒有忘記就在我正式行動的前一晚,我罕有地做了一個惡夢,而這個惡夢的內容我至今仍沒有忘記,因為我甚少會發惡夢,而一般睡覺時所作的夢的內容翌日也會忘記得一乾二淨,偏偏這次我沒有忘記,讓我十分肯定在這件榮耀的工作上已經惹來魔鬼的攔阻了。


不出所料,連續好幾個星期在街頭及公園接觸人的成果十分理想,只不過這段在戶外作「遊擊戰」的時期亦間中遇上因疫情而要作出的限制,例如每組聚集人數不可多於四個,並且需要時刻戴上口罩等等,儘管如此,我們在這屋邨的開展工作還是相當不俗,能夠為主作見證及傳揚福音的機會真的不少。而最深刻的卻是我們面對種種的限制和挑戰時,我們能利用神給予我們的智慧及恩典成功克服重重難關,好像在未能租用一個正式的聚會地方之下,有弟兄姊妹開放他們的居所給我們聚會,並且我們又利用科技,讓我們可以透過簡單的技術作出廣播及分組團契。第一階段的街頭「游擊戰」,是我的人生經驗中前所未有,很感恩可以和弟兄姊妹一同學習及經歷。


當我們成功租用附近的補習社開班的時候,可以說是在這屋邨侍奉的第二個階段,這段時期我們開辦不同的親子班及興趣班,透過活動接觸孩子及他們的父母,儘管這階段開始有更多人手前來協助,但很高興我仍然是當中的主力,在每個班組,我和其他弟兄姊妹輪流負責不同項目,包括做司儀、講見證、帶領詩歌及遊戲、教造手工、唱歌、或伸展運動,就算不用參加任何項目,也可以在分組的時候加入不同組別,跟家長傾談了解他們的生活及心靈需要等等。而其中最深刻的,一次是在降生節的慶祝會中負責帶動所有參加者一同唱歌跳舞,而另一次是一位負責帶動的弟兄建議我開始一個專題講座,由於我讀大學的主科是傳理系,要跟家長有關的題目,我便選擇了《如何向小朋友說故事》系列,這也是我人生首次設計這題目的內容及作出分享。


隨着接觸到的街坊越來越多,教會也安排更多弟兄姊妹前來協助,而這時候我亦準備和太太前往大洋洲短宣旅程,我在補習社協助班組活動及傳福音的工作也步入尾聲,此後從大洋洲回來不久,又再前往美加一段時間,而這時候教會亦在附近另一個屋邨成功租用地方開始聚會,這可以說是開展的第三個階段,只是由於人手較多,並且遠離了本來的核心目標屋邨及街坊,令侍奉的工作開始轉型。


而我由於有一年多的時間並不穩定地留在香港,令很多侍奉也未能全程投入,開始也想到在這屋邨的侍奉是否仍適合我。在這段時期,經過了兩個長途旅程之後,我也開始再次尋覓工作,在未搵到工作的時期,我開始在週間協助長者班,這乃由於在日間能夠支援到長者班的年輕弟兄姊妹不太多,偏偏我能夠在這期間填補到空缺,而意想不到的是,儘管過去未曾在侍奉上協助長者,但還是跟他們成功建立了不俗的關係及友誼,於是負責長者工作的弟兄姊妹便游說我轉去跟他們一同侍奉及配搭,當看到在自己本來的一區人手充裕,而在這區我又能夠再次發揮所長,覺得也是人生另一次轉變的時候了。


儘管不知能否勝任這個群組的侍奉,但相信神必繼續引領,並會從中得到很多學習及經驗。

11·12·23

2023年12月8日 星期五

當戲院開始上映舊電影的時候

上網看看近期有甚麽好看的電影,發現竟然有《天空之城》上映,翻查記錄,原來這齣當年轟動一時的日本動畫電影是在1986年上畫,那是我還很年輕的時候,而如無意外,這齣應該是我第一次在戲院看的日本動畫,這齣電影令我印象深刻,到今天仍記得這電影的情節及主題曲的旋律,而我從此也愛上宮崎駿及其工作室出品的動畫電影。

只是覺得再好看也不需要再次搬上大銀幕吧,不過除了《天空之城》外,近期看到再次上畫的舊電影包括黑澤明的《亂》、基斯杜化路蘭的《星際啟示錄》、《潛行空間》及《蝙蝠俠》,另外最少也有兩套港產電影分別是由張國榮和陳百強主演的《喝彩》及《失業生》,之前其實還看過有些舊電影一套接一套的在戲院上畫,但也不記得全部了。


我發現重播舊電影似乎是這三幾個月來的普遍現象,記得在早些日子,間中才會見到一些舊電影上畫,那可能是紀念某些明星的離世,或某些有特別意義的時候,但連續兩三個月也重播不同的舊電影,以前真的未見過。


儘管我甚喜歡《天空之城》,但直至這刻仍沒有一刻覺得需要在大銀幕從看這齣好電影,既因為還有其他方法可以觀看,並且我想像不到在戲院看已知大小情節的電影是否一個良好感覺,我始終覺得戲院應該留給新電影上畫,除非真的有某些特別的紀念,否則這樣開了個先例在戲院不斷播放舊電影,那麼我們日後還可以在哪裏看到不同國家又多元化的創意電影呢?那些成本較低的非主流或獨立電影就更難以進入電影院了。


想起之前看過的港產電影《44家族》,題材既新鮮亦有意思,只是上映一個星期後,見到票房一時未如理想便撤去大部份戲院的上映時間,似乎電影院的老闆覺得重播有昔日大明星的舊電影可能會比播放起用了新導演和演員的新電影穩陣及賺得更多,只是票房也會慢熱,何況某些導演及演員等候多年,卻以一週決定他們的努力及天份,未免太現實及殘酷了。儘管在商業考慮上可能就是如此,只不過這對香港未來的電影發展肯定沒有太大幫助,我就寜願不做「幫兇」了。


這幾年間,發覺香港電影的題材似乎也越來越局限,除了那些仍在槍林大雨下的特技及動作電影外,主要還是一些關注弱勢社群及民生議題的電影,包括《幻愛》、《一念無名》、《流水落花》、《麥路人》、《幸運是我》、《濁水漂流》、《同路人》及現正上映的《白日之下》,甚至早些前上映的《說笑之人》及剛才提及的《44家族》,也硬是要加上一些病患元素,病患及弱勢社群固然是我們生活常接觸到的事情,只不過近年突然一窩蜂的湧現這些題材,似乎說明了在創作上真的出現了一些問題。


創作既有很多局限,而戲院老闆又寧願播放舊電影,還有現在有很多其他平台可以觀賞到電影的製作,我也不敢說到戲院看電影會不會很快便成為絕響,尤其聽說新一代已經對入戲院沒有太多想法和回憶。


但願能夠進入戲院,處身漆黑、個人、能暫時抽離現實、可以專注整個故事及期待想不到的情節的這種獨特體驗可以延續。

08·12·23

2023年12月5日 星期二

為斐濟平反

斐濟教會的姊妹生日,我在社交媒體給她打上問候和祝福字句,她以語音問我什麼時候會返去探他們,但她立即補充一句叫我不用勉強,因為她認為在斐濟的環境並不是太好,可能會令我覺得比較辛苦及困難。它有這樣擔心或者源於有傳言說我在斐濟的幾個月瘦了很多。

起初我只回應她暫時應該不會再返回斐濟以多陪家人,但我也不排除某天會再有這個可能。但想了兩天,最後還是在社交媒體上再補充多一句:其實我並沒有覺得斐濟是那麼差的。


離開斐濟剛剛一年,儘管在這一年間我和太太的生活充滿姿彩,既去過紐西蘭及日本,又再於年中去過美國及加拿大,即使如此,對一年多前在斐濟的侍奉及生活,仍是相當難忘和感恩。不錯,斐濟全年的天氣也偏向濕熱,並且衛生狀況也未如理想,甚至乎當地的食物跟我在香港吃慣的也截然不同,只是這一切卻不代表斐濟並非一個理想的居住地方,別說是沿岸某些島嶼是不少西方國家及澳紐遊客的渡假天堂,就是在斐濟我居住的市區及四週,也不是一個居住環境惡劣的地方。當然,我也曾前往斐濟的郊區探訪當地居民,那些地方的環境衛生的確是差了一點,但其實想到香港某些舊社區內的舊樓或中國大陸一些鄉郊地方,情況也不見得特別好,那麼既然我在斐濟的時候也不是住在環境惡劣的地方,怎麼我卻要以那些環境惡劣的地方評價我對斐濟的印象呢?


的而且確,我不會忘記我曾居住了近四個月的那位弟兄的房屋,那裏有自來水供應,有床舖,有雪櫃,又有風扇和冷氣機讓我們選擇,並且有洗衣機及用石油氣燃點的爐具,沖涼房亦有冷水及熱水供應,其實已足夠照顧我和太太的任何起居飲食了。當然我們要記得每兩三個月便要更換石油氣一次,並且若要飲用自來水,必須經過過濾及煲滾,而冷氣機的馬力亦不太穩定,但這些皆是適應上的問題,其實我們在那裏渡過了一個星期後,這些問題便不算得什麼了。


有人說在斐濟的治安不怎樣好,當然我們也聽聞有教會弟兄姊妹曾被人打劫及搶去東西,但若說到治安欠佳的話,我相信晚上走在斐濟的街道上會比在美國的紐約市及三藩市安全,要知道在斐濟即使被搶東西,兩位弟兄姊妹所遭遇還不涉及什麼身體損傷,但若果在美國的城市遇到罪案,卻有可能連性命也沒有。說真的,上次在美國及加拿大的大城市渡過,我的警覺性比起在斐濟時高得多,所以說,我不覺得在斐濟的治安真的太差,公平點說,在那裏的四個月,即使我幾乎每日也到街上獨自跑步,我卻完全沒有覺得有過一刻的危險。


當然,若說到飲食方面,這一年間我所到過的任何一個國家,其飲食的確是比斐濟的好,不過要補充說這是從我的準則及角度出發,畢竟我在大中華地方土生土長,中間也曾在西方國家作客十年多的時間,我對於東西方的飲食自然比較喜歡及習慣,而斐濟作為南太平洋的一個島國,其膳食文化跟我過去所有的截然不同,我在斐濟吃得不太好及不太習慣也是自然不過,但那並不代表斐濟的飲食不好。再說,我在斐濟其實還是可以買到我喜歡吃的餃子及麵條,在超級市場內亦有多款雪糕口味讓我選擇,而感恩我居住的附近還有兩間外資開設的大酒店,內裏的咖啡廳和餐廳又有我喜歡的蛋糕甜品提供,其實我在斐濟也說不上是「冇啖好食」。當然,我在那段時間是較少吃到日式、泰式、台式等我喜歡的美食,到底斐濟全國的人口才九十萬多,跟香港的七百萬人的國際大城市不能相比,我也沒有忘記我是去斐濟侍奉而非渡假,其實短短四個月根本不說得什麼。


只可以說在香港有在香港的好,在斐濟亦有在斐濟的好,一個是我生活多年的地方,自然比較容易適應及喜歡,但斐濟作為聯合國所定義的發展中國家,其生活質素及條件當然不能跟香港這個已發展的國際大城市相比,何況,斐濟在更多的時候可以見到彩虹,當地大多數人都很友善及笑臉迎人,並且生活較輕鬆及寫意,倒是香港遠遠不能相比。瘦了還不是因為多了時間可以天天做運動,加上整整四個月幾乎沒吃過自助餐,我想我是健康了而非瘦了。

05·12·23

2023年12月1日 星期五

去到邊,跑到邊

過去會羨慕跑友去到邊便隨意跑到邊,那並非參加甚麼海外的馬拉松,而是外遊時預留了時間外出跑步,起初我只有羨慕的份兒而不會覺得自己做到,尤其是在外國人生路不熟的地方,既需要有齊裝備,又需要熟悉的環境,甚至還有個觀念覺得難得放假去到外國旅遊及休息,怎麼還要花上時間去跑步,但發覺這原來只是習慣的問題,只要在原本居住的地方建立了每日跑步的習慣,去外國跑步其實也沒有太高的難度。

過去一年,透過到大洋洲三個國家短宣,然後回來之後再前往美加探望親戚及教會弟兄姊妹,這一年所跑過的國家及城市可真不少,計算起來包括了斐濟的首都蘇瓦、澳洲的布里斯本、黃金海岸、悉尼、紐西蘭的基督城、皇后鎮、奧克蘭、威靈頓、紐納卡、美國紐約市的布碌崙、皇后區、紐約上州、波士頓、三藩市、西雅圖、優山美地、聖地牙哥、加拿大的溫哥華、滿地可、多倫多和尼亞拉加大瀑布,而此期間其實還曾作客中國大陸的觀瀾、開平、小梅沙、澳門,以及日本的東京,原來屈指一數,這一年間跑過的大小城市鄉鎮超過二十個,而事實上,有些城市跑過的路線還不只一條,就好像我在加拿大的溫哥華及紐約市兩個行政區,每個地方都跑過最少兩條路線。回望這階段所曾踏足的地方,其實也很不簡單,好像皇后鎮、尼亞加拉大瀑布及優勝美地,在這些宏偉的自然美景邊跑過,真的感到萬分感恩。


當然,我首先需要感恩的就是在出發參加大洋洲的短宣前,已經建立起每日跑步的習慣,此外在過去很多年,亦已經有前往海外跑馬拉松的機會,所以在旅程中帶同跑步的裝備對我來說也不是一個很陌生的舉動,當然若是前往參加馬拉松比賽,所帶同的裝備就會更加多,而由於短宣及探訪才是今年兩個長途旅程的目的,所以我也不會帶太多跑步裝備如護脛和按摩貼等,但最少兩套多功能跑衫、跑褲及跑鞋就是必須,到底兩次旅程也超過兩個月吧,總相信一定會有跑步的機會。


還記得去到澳洲的布里斯本,這亦是大洋洲短宣的第一站,由於我們的航班於早上六時已經到達,我們亦不需要適應太多的時差,於是在當日的上午便利用手機及全球定位系統尋找自己的位置,做好功課計劃路線,然後下午便出發跑步了。在先進國家,網絡良好、戶外康樂設施足夠及治安沒大問題,我尋找合適自己的跑步路線可說是易如反掌,就好像在紐西蘭的奧克蘭,我們所居住的那位弟兄的家中附近五百米左右,便已經有一條超過五公里長、不用經過馬路的緩跑徑,我來回一次便已經有十公里了,那條頗平坦的路徑經過小河、小橋、小樹林、小竹林及草地,大部份路段不會見到車輛及馬路,見到的建築物多是民房種滿鮮花的後園,這樣的環境在香港怎樣找到呢?所以自從跑了一次之後,我整整一個月在奧克蘭幾乎也沒有跑過其他路線了。


當然全球定位系統裡的地圖也不是百份百準確,地圖上的小徑有些原來在繁茂的樹林或受限制的私人地方內,跑了一陣見勢色不對也惟有跑回頭路離開,在布里斯本及溫哥華便有此經歷了。


不過從這二十多個地方的經驗來看,只要有心跑,居住的地方的附近總必有可以跑步的地方,其中在發達國家會比較容易,因為其政府對土地的規劃總必包括戶外民用康樂設施,即使斐濟及澳門,我在兩個地方步行大概一公里,都可以找到跑步的地方。


我想,能否在外國跑步,決心應該比找地方更關鍵,若果在本身居住的地方跑慣了,著上一對跑鞋便可出發,在外國旅遊時往往還不用受返工的時間限制,若然說治安是顧慮,怎麼去遊玩就沒有治安顧慮,外出做運動卻有顧慮呢?有時我也會想,若果我是賊人,怎樣也不好去打劫一個穿着運動服裝的人吧,既因為這些人肯定不會帶同太多現金及財物做運動,而這些打扮得具戰鬥格的人要跑要打隨時不是容易應付的對手吧!


其實前往海外旅遊,我們過去的觀念是以私家車或搭乘交通工具遊覽大小景點或地標,只是用腳來遊走一個我們不熟悉的城市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用腳去跑及遊走反而更能夠深入探索一個地方。所以很高興現在除了可以自駕遊或搭乘交通工具外,我還比大部份人多了一個認識一個地方的方法。

2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