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斐濟短宣的日子,每周都有不同的大小相聚和活動,有一些活動並非太宗教性,好像每隔兩週會有一晚打羽毛球,又或者和幾位華人朋友在公園踢毽子,這些活動都頗為固定進行。不過令我感受最深的卻是每週週中,我們會到我們教會所在地附近的社區作家訪,我們在探訪的時候固然會說到我們是來自附近的教會,但除此之外,我們卻甚少說到有關福音和主耶穌的事情,我們探訪這些家庭,無非希望了解他們的需要及給予關心和愛,就好像主耶穌在世時走到各城各鄉一樣。
若說到要真正認識斐濟這個地方,相信這樣的家訪,是最能夠了解這裏的民生和民情。我們教會聚會處在當地的位置,是位於首都到鄉郊之間的地方,所以那裏絕對沒有首都的繁華,但亦不會太過窮鄉僻壤走向一個極端,那個地方似乎也是斐濟大部份居民所住的環境,既不會太貧窮,同樣亦不會太富有。
我們自從九月中開始,便每周一次前往我們課後班參加的兒童的家庭作探訪,其中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讓參加的兒童的父母,了解我們是怎樣的一個團體。跟香港不同,由於這裏普遍家庭兒女眾多,他們的父母很多都分身不下,不會知道他們孩子在上學以後的去向,更遑論說他們參加了課後班,所以我們便主動出擊,前往那些參加的兒童的家庭,把我們介紹予他們好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子女哪幾天會在上課後去到我們教會開辦的中心,參加我們的課後班及兒童團契。儘管他們甚少帶着兒女到來參觀,但只要我們告訴他們我們中心的位置在學校哪個方向及我們教會的名稱,大部份家長也會表示聽過我們及大約知道我們的位置。我們教會的名聲及我們的課後班,其實早已在社區中流傳,不過我們卻透過自我介紹這個藉口,有機會進一步接觸到學生的家人。經過了大約兩個月的時間,我們探訪的家庭超過二十個,不少父母往後更放心讓子女來到參加我們的課後班及團契,甚至連我們星期日兒童團契的人數也間接增加了。
很明顯,這樣的工作十分有果效及有意思,在他們的文化中,他們對我們遠道探訪感到十分光榮和高興,並且知道我們有心為着他們子女的學業及個人成長着想,他們皆感到十分安慰和感謝。
儘管這樣的工作很有意義,但對我而言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走到他們的村落,我們是更能明白當地的生活環境相比於城市其實可說是天淵之別,別說我們探訪的所有家庭皆沒有冷氣這樣的設備,甚至有幾個家庭連電力供應也欠奉,即是說他們必須在日落前煮好晚飯及進食,每晚七時左右便準備睡覺,另外很多家庭內也沒有怎樣的傢俬及設備,我們探訪時往往都是坐在一張地𥱊上。由於這裏天氣並不清涼,卻是一年有九個月都是處於溫暖到炎熱的狀態,在最後的兩次家訪,由於已進入當地的夏天,我們在家訪的整個過程中也大汗淋漓,最後滿身濕透的離開。另外當地的衛生狀況其實不甚理想,垃圾處處,狗隻的糞便隨處可見,所以引來不少蒼蠅或蚊蟲四處飛,我們也實在沒有辦法,惟有在每次家訪前先塗上多層的防蚊噴霧,才可以稍為制止蚊蟲對我們的騷擾及傷害。在炎熱及蚊蟲的影響下,有時我甚至會覺得呼吸困難,一次家訪可能不過四十多分鐘,但家訪完成後都足以令我心力疲勞。
不過,當看到付出以後的收穫,就是當地窮苦百姓感到關心和愛,這樣艱難的行動還是讓我繼續堅持下去。
(11·11·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