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31日 星期一

十年


還有十多天,在這個機構工作便正式達到十年,若果人生只有七十歲,我便有七份一的時間逗在這裡。雖然以往常常聽到人說在同一公司或機構一做便二十、三十年,但身邊同輩在同一地方工作超過十年是不多的,更多卻是兩、三年一轉,聽說不少新一代還要以月做單位。

逗在同一地方工作十年是好還是壞真是見仁見智,記得初到這個機構之時,有位已經在這裡超過十年的同事問我以前兩三年轉一次工作是否難以適應,我卻說在不同地方工作可以見識到不一樣的事、學到不同的東西、識到不同的同事,並且不會讓自己退化活於一個「舒適區」內,所以我還鼓勵那位同事趁年輕便應該要見識下外面的世界。誰知道跟著便到我一留近十年了。

的確,我一直也沒想到我會在這裡逗上十年,儘管我的心仍是開放,但卻又沒有必須要離開的需要,和上司下屬還算是夾得來,即使也有困難的時候,但我會想到世上怎會有一份工作是完美無瑕,即使有份工是輕輕鬆鬆又高人工,又會覺得不夠挑戰性⋯⋯,總之人的慾望又高又矛盾。

說實話,回望這十年,也許我都應該感恩,那管這是否佔了我七份一的人生,但最少這是一個容我成長、叫我不用為搵一份工作而四處頻撲的地方,我可安安定定,處理一些人生大事情,也可在某些方面尋求突破,例如,這十年間我爸爸、嫲嫲及外婆先後離世,另外身體出現過可大可小的毛病,而個人的突破上,我開始了到海外跑馬拉松,也開始固定地到內地探望弟兄姊妹,我代表過工作機構參加運動比賽,我統籌過我工作機構的開放日、招聘會,參與過大型的博覽會,統領一班文職同事,面對過他們的生離死別,甚至作過署任經理,這十年人生之所以能夠活得精彩,我從不否定這份穩定且福利不俗的工作是幫了我一把的。

不過,除了人生上的一些小成就,我也會感恩神為我預備一個有較多包容和時間讓我成長的地方。有時回頭一想,無論是回來香港後第一份在社福機構幫長者的工作,到後來參與少數族裔的計劃,甚至嘗試社企的工作,我發現自己過去皆顯露很多幼氣和不成熟,例如和一位我不服的上司要玉石俱焚,又例如我有點吊兒郎當輕看了一些規模本來不小的活動,甚至和昔日一些同事的相處也不夠圓滑等,我不否認一些性情來自十多年在外國的生活變得過份隨意和自我,和人的配搭上仍未懂太多人情世故,亦不會太在意世途其實挺險惡,不過在這份工作的人事組合上卻恰到好處,先容我有好些時間一直活在保護傘內,之後去到某階段又讓我能學習獨當一面成為一個要以身作則的「大佬」。有人說工作沒有好和壞之分,卻是能否夾得來或適合自己的性情,也許這份做了近十年的工作便巧合地為了我而設。

當身邊不少同輩朋友仍在尋覓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期望穩定,期望可以按步就班累積經驗,我卻擁有了,我從不敢誇口說自己有這本事尋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只敢說神十年前的祝福,免了我在這人生黃金歲月中在事業上尋尋覓覓,卻可以有其他方面的發展及突破。

(20·01·22)

2022年1月28日 星期五

珍惜機會

O二一年的最後一天年假,老遠走入元朗找一位一年多沒見面的舊同學,先一起在南生圍跑一圈,再吃個下午茶及說說近況,原本也問過其他同學會否出來聚一聚,但他們卻說想等到農曆新年前才約,並且可以順便吃一頓「團年飯」,我也不等他們了,和這位舊同學的「跑步相聚」照常,若果農曆新年前還可以相約到,那就再聚吧。誰知道不過一個多星期之後,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便爆發了。

這一波疫情在香港來得迅速,先是政府果斷推出嚴厲的防疫措施,包括禁止晚市堂食,又立即關閉十多類文娛康樂及活動場所等,不久後疫情真的大爆發,單日出現上百宗確診個案,按這個變種病毒的傳播力驚人,政府這次快快用上大力度的防疫措施似乎也算是合理。


儘管今個農曆新年恐怕會在疫情的陰霾下渡過,但我會感恩最少也能渡過一個比較和平及少顧累的聖誕節,當然還有我共放了十六天年假的十一和十二月。


第四波疫情發生於前年十二月近中旬的時候,所以當時幾可肯定降生節也不能盡慶,雖然剛過去的聖誕節仍要帶著口罩看燈飾,但市面的氣氛已經比前年的好,我和太太吃了個聖誕晚餐後還可以再去看電影和睇燈飾,安排跟疫情前分別不大,所以就算這段時間疫情再起,懂感恩的人還是會欣慰冬天那兩大節日中,最少仍擁有一個。


當然,我還會高興我沒有把口碑載道的《蜘蛛俠》留在最後。我其實也不是那些超級英雄「粉絲」一早便入場先睹為快,不過也趁平安夜和太太一起看了,今趟那令人意想不到的劇情固然不可以錯過,此外還有另一齣口碑不俗的《法蘭西諸事週報》,也同樣趁節日提早放工而入場看了。年尾最期待的兩齣電影也看過了,戲院暫時關門也可以讓我忍一忍吧。


不過,最叫我要知道感恩的卻是去年最後的兩個月,十六日有薪假期要在短時間內清掉,太太既要返工,又不能旅行,於是便盡情地相約家人及好友一聚,雖然大部份也只是吃一頓飯,甚至乎只是早餐,不過同時寒暄問候一下才是重點,而有些則在吃飯及閒話家常前先加插打一埸波或跑一轉,令活動更加健康和豐富。十六日假期最終就這樣飛快地渡過,日日有約也日日精彩新鮮,更新了朋友的情況,也獻上關心和問候。


今日回想,我實在感恩在疫情再次爆發前能好好的運用到機會,儘管當時每日仍跟平日返工的日子一樣早起,甚至那時的頻撲程度比平日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我倒寧願好好珍惜那樣的機會,多於睡到黃朝百晏或無所事事,因為誰知道還有沒有下次。


這場全球性爆發的疫情恐怕大大改變了很多人對將來及看待事情的方法,例如發現人類原來可以這樣不堪一擊,又或政府可以這樣以防疫之故「為所欲為」,更多的也許會發現將來是很不確定,重大如奧運會可以延期舉行且不設觀眾,一生一次的婚禮變得小規模,馬拉松比賽及農曆年花市話取消便取消,連這些事情也可以遜間消失,那麼約了久別的朋友下週吃頓飯,又或下個月打算去主題公園慶祝生日,甚至兩個月後辦一場榮休晚宴,更不要期望一定可以發生,因為不會知道疫情會否突然爆發,也不會知道政府取態如何,突然禁止任何相聚或店舖營業也說不定。


所以,可以約便約,可以聚便聚,生老病死固然控制不了,現在還要看這世界還有沒有甚麼事情發生,世事難料,最好要珍惜機會,勿輕易放過。

24·01·22

2022年1月25日 星期二

防疫政策下的代價

 

新冠肺炎疫情在香港爆發到第五波,政府快速推行包括禁止晚市堂食及關閉多個場所的措施固然影響廣泛,但對很多香港人而言,兩年內反複面對疫情上上落落其實也逐漸習慣,過去我們還十分擔心染上新冠肺炎,唔死也七勞八傷,但從外國的資料及實證顯示,現時最流行及廣泛的一種變種病毒,雖然傳染力強,但殺傷力已經比之前的大為降低,有國家開始實施與病毒共存的策略,也終於漸見曙光。

有人認同中央政府以至本港政府牢牢奉行的「清零政策」,但一些外國正推行的「與病毒共存」策略亦有大量支持者,究竟那種方式最適合香港的狀況我也不能肯定,兩種抗疫方針也各有優劣,亦需付上一定代價,但我只希望政府的領導人不是因為要連任而要盲目奉承內地的一套,畢竟香港屬於一個人口密集、多功能的開放型城市,跟地大物博的中國大陸是兩種環境和社會狀況。再說,既然病毒的殺傷力越來越低,為清零而付出的社會成本將變得越來越大,中國大陸及香港政府往後會否調整政策,又會怎樣調整呢?想起也覺得有趣。

香港政府這次在新一波疫情仍未去到嚴峻的階段便實施快而狠的方式控制病毒擴散,從正面看,防患於未然,既然上兩次這些防疫措施見效,照搬過來也是無可厚非吧;但從另一面看,這波疫情爆發的條件跟上兩次不同,不單新變種病毒傳染力高卻殺傷力較輕,市民接種疫苗的比率亦跟之前任何一波疫情爆發之時都不可同日而語,那麼是否還要繼續一刀切,實施那樣擾民及不近人情的措施呢?

晚上走在街上,見有人蹲在路邊吃飯盒,就算餐廳禁止晚市堂食,為何不在公園的固定枱椅吃得舒服一點呢?因為公園被封,涼亭之類的設施不合防疫規定,其他設施如健身的鋼架、兒童遊戲設施、象旗檯及各類球場,就更加不用說了。此外,還有圖書館、戲院等,就算是人和人接觸機會少之又少的場所也一一被關,還有小學及幼稚園停課……,站在寧緊勿鬆的角度當然天下無敵,但不少專家其實經過這兩年已經從不少研究得出結論,就是很多防疫措施對人類的身心靈健康比病毒本身的禍害有過之而無不及,例如網課令學生成績大倒退等,只可惜這些禍患不會立即浮現,相比於因這場瘟疫的感染人數、入院人數及死亡人數,對在位時間有限期的官員和議員肯定微不足道,因為日後如何證實長大後的小孩子患上三高是因這兩年缺乏戶外活動有關呢?就算證據確鑿,官員和議員已經離任,也用不著為今日作出的決定承擔後果。

事實上,每個人的健康也不單只是在身體及生理上,還有精神和心理這些更難看到的,也不應該被忽視。各國這次為壓止疫情而作出很多非常措施和手段,例如勉強全民接種臨床實驗未夠的疫苗、又或封國封城、禁止各類社交及文娛活動、不容到醫院或院舍探訪至親、停學停工、不許餐廳供應堂食等,也許這些手段可以一時壓制到病毒擴散,但因為政客作出的這些決定,在長遠上卻隨時賠上經濟、人民心理及生理健康、孩童成長、親情等代價。我有時也會想到我的身心狀況尚算良好,姑且也會因為政府很多不一定必須實行的措施而不快,那麼其他心理狀況欠奉而要面對種種令人無奈的政策的人,在一波又一波疫情中如何能堅持下去呢?

17·01·22

2022年1月21日 星期五

得獎又如何

 

回顧二○二一年,其實鮮有跟人提及一件比較特別的事,就是代表工作的機構參加運動比賽並獲得奬項。事實上,這個於年底才舉行的比賽也令我印象深刻,因為這不單是工作以來首次有我的名字在我參與的隊伍內,並且由於疫情令比賽改以電競的形式進行,也不失人生一個新嘗試。

第一次代表工作機構參加比賽其實在二○一八年,當年是代替一位同事參加那有名的「揹水一戰」,並且獲得企業組的第十名,當時也曾和另三位隊友一同站上頒獎台接受獎項。只是由於當時沒想過有機會得獎,所以沒有向賽會要求更改隊員名單,當時只想到只要我和隊友也真的是代表工作機構的員工,我們便問心無愧地去參賽,而在這個全港性的中型比賽得到第十也不是簡單。

這次有個業界的運動會,起初也沒有意思參加,誰知道有同事因為常見我午膳時跑步又在放工踩單車,便邀請我和他的另兩個同事一起組隊參賽。當同事問我改甚麼隊名好,我吸收了上次的經驗,提議用上工作單位的名字,事前當然也先問准最高領導人的批准,還好有此考慮,最後做就了皆大歡喜的結果。

隊友們選了騎馬及騎單車兩個項目,選前者是貪其新鮮,選後者則是貪其簡單,最後結果是一個得了第三名而一個得了第四,兩個項目都有獎盃一個。整個過程其實是挺有趣,有個項目我是隊友中排第一,有個則是包尾,而決賽日剛遇上免費搭乘交通工具,令我從幾乎放棄參加決賽到全日穿梭教會相聚及運動比賽中,最後有項目進入三甲,且有自己的名字在隊伍中,真的是初報名時沒有預計過的結果。

有這樣的結果是開心的,這次應該是屬於自從工作以後第二次在運動項目中得獎,而且還進入三甲,比起第十名更「見得人」,而相比於以往求學時期在運動比賽中獲獎無數,這兩次得獎更顯得難能可貴。

儘管如此,我的年度大事還是把這次得獎排在重點大事之外,乃因為隨著個人及屬靈上的成長,叫我越來越知道地上這些虛榮最終也帶不走,家中仍有從學界比賽中贏來的獎盃和獎牌,但今日留了下來其實也只是用來「舖塵」,另外過去十年在各地參加馬拉松而得的完賽奬牌,即使得到的一刻都十分興奮,因為每次也得來不易,但一年兩年過去後,也逐漸覺得沒甚麼大不了,現在積存了廿多塊色彩繽紛且各具特色的獎牌,只知浪費位置,但棄之卻又可惜。

難怪聖經教我們不要顧念地上的事,因為那些名銜、身份、地位、金錢、證書和獎牌也是人死後帶不走,我們為甚麼付上不成比例的代價換取呢?反而當我們顧念天上的事,那些東西才能存到永恆,只是又有多少人肯花時間去換取呢?所以去年能夠為主在疫情下把福音傳揚,開班接觸生活及心靈空虛的大人和小孩、又和教會弟兄姊妹一起在侍奉的事上努力……,我相信這樣的事在天上獲得的賞賜比我在地上獲得多少運動奬項更大。而我還不得不說,過去更刻意及努力去爭取地上的殊榮卻徒勞無功,但當我把注意力放在作神的事上,卻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天上的父彷彿用我喜歡的東西獎勵我為祂所作的事。

18·01·22

2022年1月18日 星期二

可以改觀了

 

對連鎖的醫療中心素來沒有太多好感,一來感到他們職員的工作態度只會跟足程序而變得流水作業及機械,二來醫務所只用一個好像有意思但沒個性的名字而非甚麼甚麼醫生,看症後連醫生姓甚名誰也不知,很沒有親切感,更加不是體現現在主張有一固定家庭醫生這種的保健模式。

不過這一次我對這個觀念就真是要改觀了。  

先是因為那已經痲痺了一年半的腳趾,趁著年尾在工作機構的醫療福利仍剩餘很多次睇醫生的配額及金額,於是便打算用辦公機構提供的醫療卡內的網絡醫生刷卡免費看醫生,由於之前試過多個醫生及治療方式仍無功而還,所以對治療實不寄予厚望,只求不用太大的成本代價再試一下。只是搜尋後發覺網絡醫生大多也屬於連鎖的醫療機構,也沒有辦法,聊勝於無,好過我有員工福利可用卻浪費了。

不過今次幫襯的這間卻令我印象大為改觀,門面比一般私人醫生企理及闊略是不算特別,但想不到這次前後接觸過的四位物理治療師及四位協助的姑娘全部都十分細心及有耐性,沒有一個例外。這次有機會接觸那麼多醫護人員乃由於這是連鎖的公司,他們又容許病人在不同區域的診所接受治療,這確是相當方便。此外這醫療機構又有自己的內聯網,所以無論我到那一間分鋪,他們的治療師也可輕易地找到我之前的治療記錄從而作出跟進,我從前又想不到連鎖的醫療機構可以有著這一優勢,今趟正正能夠享用到這樣的優點。

那些硬件配套固然發揮優勢,不過我最後在兩個月內一連幫襯十多次,最大的原因始終是醫護人員的態度。他們是否在這行中做得最好我真的不知道,不過卻肯定是我這麼多年光顧不同醫療服務單位中數一數二的一次。以往試過多次遇上坐在櫃檯的職員兇神惡殺,彷似我有求於她們;又試過在十分鐘見醫生的過程中被數次勸籲必須做手術,說到我好似命不久矣;又試過做一次普通治療長達兩個多小時,不是療程太耐,卻是等醫生的時間太長;當然還有很多次會明顯感受到醫生只在敷衍了事,並非真正想用心快快根治問題。我明白在香港的環境及制度下,等醫生比見醫生的時間長、醫護人員工作量多而失去耐性等是眾人都不想的情況,所以我揀醫生也看口碑,最少揀到不太差又能治好我便是了。

因此這次在同一醫療集團也遇上好的醫護人員我是有點意外,他們皆具有良好的態度、嘗試思考及找出問題根源、和病人有溝通,甚至有位很健談及風趣的治療師還主動畫張圖解䆁其方法,我心想我今次值得花時間讓他們給我治療,而高興的是經過密集的治療,困擾我超過年半的情況真的有好轉,痺痛輕微了,腳趾也回復力量,甚至有時候我開始忘記我之前受腳趾痲痺困擾,而他們專針對腰骨治療,亦令我相信我終於找到源頭所在,往後我只需多做一點針對性的拉筋及伸展便好。

無獨有偶,年尾又要趕著用牙齒檢查的福利,由於之前幫襯的私家牙醫診所服務不太好,便決定試試一間新的,但發現適合我時間又接近我辦公室的只有一間,洗牙當天上到診所才知原來又是連鎖機構,那管不是大規模。不過也許這些年來也只曾幫襯私家牙醫診所,所以對出面的世界真的不了解,但這次幫襯才知原來他們用的設備更新更先進,配套也跟以往在私家診所的好得多。醫生的專業程度比之前遇到的有過之而無不及,此外在推介另一些牙齒服務又不會太用力及令顧客尷尬。

我相信我的遭遇不是偶然,這些連鎖集團應該都有提供一些培訓,包括顧客服務技巧等,令過去令人感到冰冷、機械化及流水作業的弊病消除。有人會說「是否夾到個醫生」,我會說我終於找到夾得來的,但不是醫生,是一個連鎖的醫療服務中心,儘管說來也有點怪怪。

11·01·22

2022年1月14日 星期五

原來另有乾坤

 

儘管我不是高官,就算在我本身的工作機構也不是高層,但我亦明白去到某些職級時交際應酬及人事關係真的十分重要。這一趟我們的特首嚴厲的訓斥一班在第五波疫情一觸即發仍去了生日宴會的高官,其中還點名批評一個局長,就真的令人驚奇。

我雖然對這個政府不存好感,尤其對那些只知唯唯諾諾不是靠民心及實幹上位的人更加之以鼻,特首這次公開訓示實在大快人心,不過我卻有點疑惑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或背後其實隱藏了甚麼政治含意,令這次風波變得更大,越揭的醜事越多。要知道政府眼中的反對派已被捉得八八九九,連他們不喜歡而有影響力的傳媒或民間組織也差不多完全被整頓,批評之聲其實已經不大,事情本應該很快便被冷卻然後遺忘,正正符合以往他們處理政策失誤時那套「大事小、小事化無」的模式,只是特首今次這樣高姿態地責備一班下屬,就連我這不想談政治的小市民也不得不說兩句。

如果排除餐廳有沒違反防疫規定、賓客有沒有在非進食時戴上口罩及使用「安心出行」的問題,作為底層小市民,我其實也不太知道那些官場禮儀,不過既然某局長留在宴會中吃完整頓飯而被訓斥,那麼其他官員只是到場打個招呼然後離去,其實是否也算是取個平衡呢?畢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不過,當當日宴會的情況越揭越黑,見到相片中不少賓客在吃飯以外的時間也沒戴口罩,又沒有用「安心出行」,甚至連餐廳人數上限也有機會超出規定,難道我們的特首早已掌握情報而先自行「引爆」,避免稍後被人越揭越多之時才尷尬解畫及向官員訓斥?另外,我也想到是一個姿態問題,既然政府一直被人批評偏幫保皇黨及自己人,也想找個機會顯示自己不偏不倚,再加上這次訓斥官員可以順道讓小市民知道高官不重視防疫也無情講,你們這些小市民就好好配合政府吧,這比拍多少段宣傳片更有警世之用,簡直是一石二了。而看來,香港要和內地的「清零」防疫成效睇齊,特首為連任或為光榮落台應該也不想疫情在這刻才失控吧。

以上皆是我一廂情願的看法。

不過,似乎我的政治智慧太低水平了,後來見到一位研究政治的專欄作家的文章,嘗試解釋當中的來龍去脈及政治含意,才知原來萬變始終離不開權鬥,不過我的一些想法也不是錯誤,尤其中國特色的政治始終仍包含高份量的人際關係、面子、裙帶關係、用人唯親、私相授受,這種「柴娃娃」的飯局在全港以至全中國人民也在努力抗疫下仍要繼續,訓斥似乎不單為了起著殺一警百的作用,背後似乎也牽涉兩套制度及管治方式的磨擦。這樣一說,不難解釋到特首這次令人意外的一次舉動了。

我們照舊「食花生」便好了。於政治,我還是幼稚園學生。

13·01·22

2022年1月11日 星期二

終於找到方向了

 

腳趾痲痺超過一年半的苦況終於見到曙光,全憑年尾最後兩個月密集地做物理治療,令痲痺的感覺逐漸消失。

起初為何突然出現這狀況真的毫無頭緒,無論醫生或各類醫師問我有沒有怎樣碰到踢到甚麼引至受傷,我皆可斬釘截鐵地說沒有,直至後期有人懷疑問題來自腰骨,才如夢初醒,因為當時正搬辦公室,我被搬到一個臨時房間,那張臨時椅越坐越覺得有問題,甚至到後來頂不順而換椅,可惜為時已晚。

這是否真正的原因我其實無從知曉,但治好這痛症便成為我這年的每日目標。一直看不同的醫生和醫師,但凡有朋友介紹的便去看一下,當中包括有普通和骨科醫生、中醫師、物理治療師、跌打、骨骼按摩,中間照過X光,甚至磁力共振,除了沒有服用成藥外,其他治療方法如推拿、針灸、按摩、敷藥、拉腰、超聲波、用單桿架和電療也試過,只是卻沒有明顯效果。

我知道一些治療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所以也不求即時效果,有兩次我試過兩週內光顧同一位醫師共五、六次,只是情況最後仍進展不大,我也忍不住疑問,醫師是否真的知道根源問題所在及有能力把我治好,還是他們只求多賺我的錢而要我繼續光顧?而事實上,在後期當我開始發現腰骨可能才是腳趾痲痺源頭之後,我對某個醫師一味在我腳趾做針灸及超聲波實在氣憤,因為他原來只識「頭痛醫頭」,實在担延了我的治療時間!

終於去到去年年尾,見工作福利裡年度可以睇醫生的次數及金額仍遠遠未達上限,並且心想腳趾也已經痺了年半,不如就照一次超聲波看看有沒有新發現,誰知道當醫生看著報告也皺起眉頭,因為他覺得我的情況根本不是很壞,未必足以令我痺足年半,那代表我的痛症繼續找不到確實的癥結所在。

只是,那位醫生由於屬於一間連鎖醫療機構,同一個診所又有物理治療的服務,我便多口地問醫生一句不如簽一張轉介信讓我專心做物理治療吧。

事實上,在這年半間,我不是沒試過物理治療,只是兩三次看完後的效果都是零進展,比看跌打更差,每次還要補貼金錢,但這間包含骨科專科及物理治療的連鎖醫療中心卻容我使用公司的醫療卡,即是完全不用自己補貼,那我就預約吧,橫掂治不好也不用代價。

第一次物理治療師用儀器為我拉腰及電療,事後感覺有些不同,但說不出是好了還是壞了,不過我反而被治療師的態度吸引,他不單問我的情況問得較詳細,並且有不少互動,感覺良好。第二次再看,他很快又記得我的情況,並且從電腦記錄知道上一次做過甚麽療程,這次他略為加重力度,完事後覺得反應又大了。更大的轉捩點是再約下一次治療,他的名額已滿,便叫我試試約另一區的分店,當我去到及由另一位治療師給我診症,他在我做開的療程中另給我一些方法,儘管我知道我的記錄在他們的內聯網中已可得知一二,他仍細心了解我的情況,這次由另一位治療師跟進,完事後一樣感覺到有進展。

如是者繼續光顧這連鎖醫療中心,每次也不用繳費,而前後共看過四位物理治療師,他們大致上也用上相同方法,但又見得出他們會按各自的專長在一些方式上多下些工夫,好像有一位教我回家做一些特別的拉筋動作,另一位著我重新訓練腳趾接收外來的訊號。

經過約十次的治療,我覺得痲痺的感覺越來越少,甚至有一些時候是完全再沒有痲痺的感覺,雖然仍未百分百回復,但我知道方向正確,應該找到根源問題了。

(10·01·22

2022年1月7日 星期五

難道二十年前已舖排的嗎?

 

儘管這幾年間超級英雄片大行其道,但我卻不是這類電影的必然捧場客,為他們而入戲院觀看的次數也不算多,至今仍未看有港星梁朝偉參演的一齣便是很好的例子了,唯一入場多看一點是這二十年間拍了八齣的<<蜘蛛俠>>電影系列,只不過入場觀看的次數亦只是剛過了一半而已。有人說<<蜘蛛俠>>電影之所以叫座,全憑這位主角的設定十分「貼地」,一樣是平民百姓,一樣要為生活打拼、為感情煩惱,這的確又跟鐵甲奇俠及蝙蝠俠的富商,或超人來自外太空的設定較貼近普羅大眾,更別說雷神了。

我入場看<<蜘蛛俠>>的原因沒有想過甚麼貼地不貼地的問題,純粹是看口碑,但我承認口碑亦來自普羅大羅,所以間接地因為主角的設定及電影夠貼地而入場也不出奇。

這次入場看第三代蜘蛛俠的第三集,也是因為口碑,我甚至還把看這齣電影變成我聖誕假期節目的其中一個重要環節。還好,電影沒有令我失望。

看完這齣電影後的第一個感覺是又要慨嘆這個製作團隊的厲害。我不會驚訝那些誇張的特技及影視效果,亦不會意外電影的包裝和宣傳,但想不到編寫這故事的團隊可以去到那樣的層次,我事後不禁疑惑,這電影的故事會是二十多年前已經寫好的嗎?

相信明白今次這齣<<蜘蛛俠>>電影最大的一個賣點是這廿年內的三代蜘蛛俠同場出現,如果二十年前看過第一代<<蜘蛛俠>>電影並先入為主地被第一代那青純的男主角吸引,我們會對他再度演出蜘蛛俠而興奮。事實上,這系列電影為何拍出八齣及涉及三位男主角,某程度上是因為這位超級英雄的電影版權問題,那並非太涉及演員,這甚至讓人覺得頭兩代主角被取代也有點無辜。

誰想到三代蜘蛛俠竟然因為所謂的多元宇宙而共聚一堂甚至一起對付敵人,那份情意結已經先贏一仗了。

而故事第二個令人驚喜的亮點是以往幾集眾多的歹角一起「翻生」,除了人多勢眾令主角更難應付外,故事的設定不是要把他們再次置諸死地,而是利用科技及機會改變他們。我雖然不是超級<<蜘蛛俠>>電影的「粉絲」,但我亦記得當年被打敗的眾多敵人並非全是壞心腸,卻只是陰差陽錯被逼走上歪路,印象中有的甚至在臨死一刻想改邪歸正。沒料到這齣電影叫他們不用死亡,可以做回正常人。

要有以上兩個想法不容易,更難還要是早早實行及在之前同系列的電影中作出舖排,所以我才想起會不會是二十多年前已制定往後電影的故事大崗。只不過,二十年前超級英雄的電影仍未盛行,不是應該先拍好頭幾齣再從長計議吧?另外那複雜的版權問題,更涉及一些大公司,那些利益瓜葛如何了斷難以預測,而二十年內經濟及娛樂事業發展走向如何亦無人能知,還要涉及台前不知星途如何的幾位主角和歹角,只要其中一位已離開娛樂圈或把身價抬上一個不合理的水平已足把任何再好的橋段拖跨,主演<<黑豹>>電影的男主角拍了一齣便離世便是一例,所以我難以相信二十年前已經有今日這一集的內容,甚至恐怕連雛形應該也未有。不過荷里活的精英電影製作人就是有這樣的能力,利用擁有三代蜘蛛俠的條件製造不可多得的機會,即使部分情節有些牽強,但仍不礙觀賞性及流暢度,即使近二十年已拍到第八齣,還是有大驚喜。只是不知這次之後,下次又會有甚麼驚喜給觀眾了。

04·01·22

2022年1月4日 星期二

兩個月內的十六日年假

 

二○二一年的最後一個工作週,去除拆禮物日的補假及除夕只返半日工作,實際只是返三天半而已,但還有兩天年假必須這週放掉,令這一年的最後一週只返一天半的工作。儘管放不了假期也沒甚麼大不了,但印象中已經是連續第二年要費煞思量思考如何清假了。

朋友問我不能把累積的年假帶到下一年嗎?其實我早已經把近二十日的年假撥到下年了,只是隨著在同一機構工作的年資日多令年假數目不斷遞增,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仍然肆虐令我們不能往外地旅行,令我們這兩年都有很多閒來無事的放假機會。

一年的最後兩個月要放十六日年假,即是一個月八日,每個星期約有兩天。我由於不喜歡放星期一及五,以免連假太長令枱頭及電郵郵箱累積太多東西,也盡量選擇週中揀兩天假期,這跟大部份一樣要清假的同事相反,所以沒有太多人跟我爭放假,我反而只需要考慮放假當日做甚麼便好了。

有人喜歡放假逗在家中看電視或上網,或盡情睡覺到日上三竿,只是我又不喜歡把我的假期這樣運用,因為實在覺得有點兒浪費。過去我有點無奈就是連放假的日子,我也會按平日起床的時間自然地醒來,只是我開始感恩這個原來是「恩賜」,因為我平日晚上都睡得好,所以便可以一早醒來開始新一日,時間也就更好用和充實了。

儘管去年應該都跟今年一樣,在年底放很多假期,但今年似乎感覺特別深,覺得過得更有意思。

這十多天的假期最終包括花多了時間找家人、朋友和弟兄姊妹,吃個飯同時寒暄問候固然是主要節目,其他活動還包括租場打壁球和乒乓球,和不同好友行過兩次山,老遠走上半山區的寶雲道和元朗南生圍,跑全香港最美麗的跑步徑的其中兩條,另外在這兩個月內自己每星期最少游一次水,這些皆是返工的日子難以做到的,因為放工時間後的體育館及游泳池總是人多擠逼的。另外我也記得十一月初取的第一日大假是和媽媽去半島酒店吃最有名的下午茶,她穿著華麗並隆重其事令我印象深刻,然後十二月尾最後一天大假則用來陪伴媽媽到醫院檢查,一頭一尾用了來陪伴家人令我覺得假期份外有意義。當然,每週一次一大清早送太太返工兼和她吃早餐及看聖經,另一日則過去她辦公室附近一起吃午餐,這樣的片段也令我難忘,因為隨著一月中她工作的合約完結,這樣的共同經歷也只會留下成為大家的珍貴回憶了。

還有在家中洗窗廉、買聖誕聯歡會的禮物、坐好幾次渡輪和電車、看物理治療令酸痛了超過一年的腰骨問題接近治好等,這十多日假期絕對沒有枉過。

想起上一次如此密集地約會親戚好友,去一些平日不易到的地方,做一些平時沒機會做的事,那應該是十年前從一份工作轉換另一份工作的空檔期,自從在這崗位工作以來,也會期待下一次再度相約朋友說說近況,想不到因為疫情,間接令我在這日子可以再次做這樣有意義的事,而由於並非處於「失業」狀態,我更加不會吝嗇去請客,包括半島酒店那頓超過七百元的經典下午茶,見到媽媽如此緊張又興奮的讓我陪伴她人生首次步入那老牌酒店,我知道這個假期我沒有白過。

0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