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5日 星期二

防疫政策下的代價

 

新冠肺炎疫情在香港爆發到第五波,政府快速推行包括禁止晚市堂食及關閉多個場所的措施固然影響廣泛,但對很多香港人而言,兩年內反複面對疫情上上落落其實也逐漸習慣,過去我們還十分擔心染上新冠肺炎,唔死也七勞八傷,但從外國的資料及實證顯示,現時最流行及廣泛的一種變種病毒,雖然傳染力強,但殺傷力已經比之前的大為降低,有國家開始實施與病毒共存的策略,也終於漸見曙光。

有人認同中央政府以至本港政府牢牢奉行的「清零政策」,但一些外國正推行的「與病毒共存」策略亦有大量支持者,究竟那種方式最適合香港的狀況我也不能肯定,兩種抗疫方針也各有優劣,亦需付上一定代價,但我只希望政府的領導人不是因為要連任而要盲目奉承內地的一套,畢竟香港屬於一個人口密集、多功能的開放型城市,跟地大物博的中國大陸是兩種環境和社會狀況。再說,既然病毒的殺傷力越來越低,為清零而付出的社會成本將變得越來越大,中國大陸及香港政府往後會否調整政策,又會怎樣調整呢?想起也覺得有趣。

香港政府這次在新一波疫情仍未去到嚴峻的階段便實施快而狠的方式控制病毒擴散,從正面看,防患於未然,既然上兩次這些防疫措施見效,照搬過來也是無可厚非吧;但從另一面看,這波疫情爆發的條件跟上兩次不同,不單新變種病毒傳染力高卻殺傷力較輕,市民接種疫苗的比率亦跟之前任何一波疫情爆發之時都不可同日而語,那麼是否還要繼續一刀切,實施那樣擾民及不近人情的措施呢?

晚上走在街上,見有人蹲在路邊吃飯盒,就算餐廳禁止晚市堂食,為何不在公園的固定枱椅吃得舒服一點呢?因為公園被封,涼亭之類的設施不合防疫規定,其他設施如健身的鋼架、兒童遊戲設施、象旗檯及各類球場,就更加不用說了。此外,還有圖書館、戲院等,就算是人和人接觸機會少之又少的場所也一一被關,還有小學及幼稚園停課……,站在寧緊勿鬆的角度當然天下無敵,但不少專家其實經過這兩年已經從不少研究得出結論,就是很多防疫措施對人類的身心靈健康比病毒本身的禍害有過之而無不及,例如網課令學生成績大倒退等,只可惜這些禍患不會立即浮現,相比於因這場瘟疫的感染人數、入院人數及死亡人數,對在位時間有限期的官員和議員肯定微不足道,因為日後如何證實長大後的小孩子患上三高是因這兩年缺乏戶外活動有關呢?就算證據確鑿,官員和議員已經離任,也用不著為今日作出的決定承擔後果。

事實上,每個人的健康也不單只是在身體及生理上,還有精神和心理這些更難看到的,也不應該被忽視。各國這次為壓止疫情而作出很多非常措施和手段,例如勉強全民接種臨床實驗未夠的疫苗、又或封國封城、禁止各類社交及文娛活動、不容到醫院或院舍探訪至親、停學停工、不許餐廳供應堂食等,也許這些手段可以一時壓制到病毒擴散,但因為政客作出的這些決定,在長遠上卻隨時賠上經濟、人民心理及生理健康、孩童成長、親情等代價。我有時也會想到我的身心狀況尚算良好,姑且也會因為政府很多不一定必須實行的措施而不快,那麼其他心理狀況欠奉而要面對種種令人無奈的政策的人,在一波又一波疫情中如何能堅持下去呢?

17·01·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