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

快樂單車


初信主耶穌之時,教會哥哥姐姐教我要常禱告,把一切困難和想望告訴神,仍記得當時曾有一個這樣的禱告,就是希望高考成績優異而入讀到中文大學,然後我便可以從我沙田的居所每日踩單車返學,若果成事真的好不「有型」。教會哥哥姐姐在我有限的理解下當然以簡單的教導告訴我禱告的重要,還好,聖經的真正教導其實不是這樣,神也沒有聽我當時的禱告,否則世界肯定大亂,因為地上每個人都會妄求。

成績不好自然不能繼續在香港升讀大學,更別說中文大學是當時兩大學府之一,於是我知道我的這個祈禱恐怕不會實現。但我沒有怪責神為何不聽我的祈禱,因為我尚有自知之明,明知學業表現比人遜仍要入讀大學,若神聽我禱告我反而會覺得祂亂來。

往後在機緣巧合下去了美國,卻給我由社區學院繼續升讀大學,甚至最終入讀到碩士課程的機會,那時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原來當我早已忘卻自己的禱告時,神卻沒有忘記,而我所入讀的大學正正在我居住和返工的同一個行政區,走路需要超過一小時,但踩單車約莫半小時,最重要是沿路有單車徑接駁而變得安全,就此有兩年多的日子,在我擁有自己車子的同時,每週都還是會踩單車上學兩三天,既省錢又健康,但我已不想用「有型」來形容了。

對單車就是有這樣的一份情意結。

在美國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除了有輛車子助我走遠路,以及在打風落雨落雪及接載弟兄姊妹時用上之外,仍擁有一部單車,但自己當時卻鮮有走到老遠踩過暢快,大多數卻是生活用途,惟有一次參加了紐約市一年一度的單車日,和妹妹踩經全市五個行政區。我們未有參加紐約市馬拉松,卻有趟全市單車之旅,也可說出我們對踩單車的興趣。

回到香港,儘管市區的面積比紐約市小,但因為人多車多,道路更狹窄,所以踩單車返工返學的機會大為減少,還好,自己居住一區的單車網絡尚算不俗,只要我工作的地區不在南邊,需要越過獅子山,其實亦有機會踩單車返工的,終於在回香港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北區的粉嶺,我也成功買了一輛很便宜的二手單車,並成功把單車從工作地點踩回家,只不過當時部分路段要踩在馬路,公路又黑,覺得有點危險。於是那次之後便成為絕響。

幾年後輾轉在巿區工作,後又有機會去另一個北上一點的大埔區工作,那時也試過踩單車返工放工五六次,只是該二手單車漸見殘舊,不見得很享受過程,而在那裡的工作只維持四個多月,往後便回到山後的城市工作了。直至這一年,再獲派到北區的上水工作,於是蠢蠢欲動再次以單車代步,雖然車費省不了多少,但以每次踩上一個半小時作為運動倒也不錯。剛巧一位教會弟兄的舊同事出讓一部可對摺的單車,解決了收藏的問題,更高興是以前沒單車徑且照明不足的一段已闢出單車徑,感覺已經截然不同。萬事俱備,終可再次踩單車返工和放工了,但畢竟每次也得踩上最少一個半小時,且香港天氣炎熱又多雨,所以暫時最多只是一週一次,但隨著天氣轉涼,已計劃日後嘗試一週踩更多次了。

感激昔日發明單車的人,利用簡單的齒輪做成非常省力的運輸工具,既可代步又可強身健體,而且價錢亦豐儉由人,選擇極多。今日我不以到過那裡駕車為榮,反而更渴望在不同的城市踩單車,可惜至今令我留下單車印的只有美國三藩市和台灣的花蓮而已,卻剛巧在太平洋兩岸。不知某天會否做到踩單車跨境之旅呢?

031120

2020年11月24日 星期二

留下來的人

 

想不到今年身邊接二連三有相熟的朋友離世,對上一次因死亡而傷感已是三年前了。今年先是七月一位不算太熟稔的教會弟兄因病離世,然後同月月尾紐約一位頗熟略的弟兄的太太突然發現患上絕症而在約莫一週後病逝,再到八月尾突然被告知一位同區的姊妹下午被送往急症室,誰想到即晚便離開,最後是九月尾一位過往曾一起旅行,且很多次相聚和吃飯的弟兄,也不敵百病纏身,在睡夢中離世。今年全球遇上瘟疫肆虐,人人生活大受影響,恐怕過得比去年快樂的人絕無僅有,我以上朋友無一直接受害於這場大瘟疫,但瘟疫下遇上好友離世倍加令人嘆息。

基督教的教導包括叫我們常常喜樂,需要活在信心、盼望和愛當中,可是短短四個月內接連遇上認識的人離世,且熟稔程度一個比一個深厚,也令我不得不搖頭今年為何要過得如此艱難。但我還不敢太憂愁,因為更要憂愁和難過的應該是死者留下來的家人,包括其遺孀、其丈夫和孩子,我的哀傷還不過是出予多愁善感和不捨吧。

的確,這半年身邊離世的大多是弟兄姊妹,在我們的信仰中,我們確信並知道他們的歸宿在那裡,就是美麗的天家,既是這樣,我們何用為他們憂傷呢?所以保羅在腓立比書也說,他渴望離世與基督在一起,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死,在我們眼中,的確不是絕對的可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我們還應該為這班信了主而離世的人感欣慰和放心。

只不過,令我們感到憂心的,卻是留下來的人,因為我們還得面對地上的挑戰和困難,他們可能是頓失經濟支柱,可能是沒有了感情靠山,只是一份不捨之情也可能令日子過得艱難,畢竟一起生活了一段日子,一剎那失去是很不容易適應和習慣。

所以近日遇上幾位弟兄姊妹離世,我不是特別想起他們是否安息主懷或回到天家,因為聖經真理已告知又已成定局的事實我們實在不用著急,反而留下來的人才要鼓勵及著緊,因為這樣的環境實在不易喜樂,甚至還有可能對神有所質疑,我們倒要多點關心和支持。

想起耶穌在地上的時候他所愛的拉撒路死了,他沒有哭,卻反而因著眾人哭了而產生憐愛之情而哭,同樣,聖經也教導我們要紀念寡婦,因為他們有很多缺乏和需要。

此外,我們不感到好受也因為我們有同理心,我們知道人的渺小和有限,就是以上幾位離世的弟兄姊妹最年長的一位也未有六十歲,另外最年輕一位才三十出頭,正是壯年顛峰時期,只是人面對疾病往往無能為力,我們也很怕近親遇上這樣的事,到時我們也不知自己是否有能力面對,就算離世的是自己,即或是可以安然見主,從此不再為地上的事而煩惱,但仍會擔心留下來的人能否克服傷痛及重新振作。

生死確是一個躲避不了的題目,若一個人老去,我們的感觸恐怕不會如此巨大,但就是一下子面對這麼多英年早逝的友人,殺大家一個措手不及,便叫我們對生命的慨嘆和無奈。

211020

 

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

不知澳門奇蹟能否發生

 

今年本來計劃了參加的中國清遠、哈薩克阿拉木圖及美國紐約馬拉松,最後都先後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取消,恐怕今年參加到一次馬拉松的機會也不大,據說日本下年上半年多個地方的馬拉松亦已相繼延期或取消,即是說這個疫情肆虐全球一年半應該也離不開,會否連下年也跑不到一次馬拉松呢?我不敢肯定。只記得我去年參加的最後一個馬拉松是埼玉馬拉松,也是我的第二十七個馬拉松,暫時記錄終止在這個位置。

不過今年能否跑到其實也未完全絕望的,因為隨著疫情在中國和台灣已經漸漸消退,聽說兩地也有一些馬拉松比賽恢復進行,不知是真是假,因為身邊實在沒有朋友能夠到當地成功參賽,而我既對於如此遠走參賽也沒有把握,所以也沒有一絲想過試試參與。反而是在一河之隔的澳門,十二月初計劃如期舉辦一年一度的國際馬拉松,我倒覺得值得試試。

這個馬拉松九月中開始接受報名之時,香港的第三波疫情還未完全消退,但澳門卻有好一段時間零感染,那刻任誰也想到澳門開關讓香港人入境的機會微乎其微。不過既然當時距離比賽日還有三個月,而我估計香港的疫情還是會逐漸減輕,即使我們不知澳門政府到時的取態,例如是否容許比賽繼續進行、會否容許外地人入境參賽,但我覺得幾百元買個機會也可以,那就試試是否能夠成功報名吧。

後來聽說報名名額在三小時內便告售罄,有很多分析說大家也「餓」了一年,幾百元買個機會也值得,原來不少香港跑友也有這樣的心態。的而且確,恐怕大部分打算參賽的跑友也深知情況被動,既要期望疫情在兩地不會反彈,更要期望兩地可以通關開放,但那已經牽涉更多問題,誰夠膽承擔風險呢?

除了疫情令我們顯得被動外,我還有本身的腳趾痳痺問題,這情況自四月初開始,便一直持續到今日,期間光顧過中、西醫,吃葯、針灸、按摩及利用電池波也試過,但成效緩慢,想不到這樣的腳前掌痳痺比前年另一隻腳的足底筋膜炎給我更大困擾,現在連行路及著鞋也不舒服,更遑論跑步,年中曾休息過近一個月,但既然進展不大,也就重新練習,勉強跑八公里仍能應付,但多跑五倍以上的馬拉松距離,我又有能力完成嗎?

在疫情下,不少跑友因不同原因少跑了,我也不例外,但我最主要還是因腳前掌痲痺得不舒服而不想跑太多和太遠,但能否跑畢一個馬拉松十分視乎累積的「練習里數」,在十一月底前若我仍未感到跑得舒服及練習一兩次「長課」,究竟我有沒有能力可以參加到呢?要知道這個比賽還定下五小時的完成時限。

澳門馬拉松早已放在我的參賽名單多年,其實在今年這樣的條件下是適宜到一海之隔的澳門參賽,但現在既要看疫情,要看會否開關,要看是否在港澳兩地也要隔離十四日,還要看我的腳痳痺情況和練習進度,才可知是否跑到及順利完成,想起來也知道惟有奇蹟出現才可以成就。

沒忘記起初說買個希望,就不要太強求必要完成就好了。

111120

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從另一個角度看疫情

 

香港最大的航空公司公佈大裁員,看來他們對未來半年的航運業也感到悲觀,儘管新冠肺炎在香港的第三波疫情自放緩後暫時再沒有反彈,但卻見歐美及印度等地方的感染及死亡人數仍持續高企,甚至還累破記錄,長此下去全球經濟恐怕最終也會被拖垮,究竟這樣的日子是否仍不可讓我們見到盡頭呢?

香港的情況未算太差,除了全民的防疫意識較高外,有些政策也頗為嚴厲,例如實行已有三個月的強制帶口罩令和四人限聚令,還有早前長時間關閉的球場、體育館、文娛設施,甚至連公園及小孩子的嬉戲設施也關閉日久,別忘記院舍、醫院等地方仍是謝絕探訪,不知日子還要多久才可回復正常。

正當醫學專家不時走出來叫我們不可鬆懈及隨時會再加強防疫措施,我也反思在大部分人逐漸出現抗疫疲勞之時,我們其實還有沒有其他良方去力抗這場全球性災難。事實上,由疫情開始蔓延到其他地方之時,發現大部分政府啟動的政策多數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錯,百多年以來首次遇上全球性瘟疫,大家皆沒有經驗就惟有見步行步,但時間久了,已逐步得到更多數據,是否可在這場沒有煙硝的戰爭中改變策略呢?

記得疫情在西方國家爆發之初,有人認為只要以另一種流行性感冒看待便足夠,英國等政府也曾建議讓疫情自然爆發以令有抗體的人民人數達一定數目,例如百分之六十,然後病毒便不會進一步感染予健康的人,醫學專家也承認有此可行性,但他們卻同時知道這是理論,不敢肯定是否一定成功,而且還要考慮當疫情爆發不可收拾之時,各地的醫療系統能否負荷到,甚至會否在一定數目居民有抗體前已犧牲大量人民。

只是,疫情發展持續至今,幾可肯定明年上半年全球大部分地方仍會受疫情肆虐,經濟既會面臨大挑戰,然後恐怕民怨四起,多處地方的政治及民生不穩定,而同時大部分人也會出現抗疫疲勞,就算保得住身體無恙,精神及心靈也恐怕受創,有人笑言不病死最終也會餓死似乎正逐步應驗。

當我們知道因這個病毒受感染的人數及死亡人數,卻從沒有太多綜合的數據說出因這疫情間接做成的死亡,好像最近我九十多歲的外婆因身體緣故入院,過去她能說流利廣東話,所以在醫院內也能和醫護人員溝通,再不,醫院也酌情容許親戚陪伴過夜,但現在由於疫情,醫院擔心人多受感染,於是拒絕一切探訪及陪伴過夜,但現在外婆年紀大,精神狀況漸走下坡,她一個人在陌生的醫院內,沒見到一個熟人,半夜醒來嚇得半死便不斷說家鄉話,護士既不知她說甚麼,又不懂安慰。這次外婆的入院原因其實算是小毛病,她三日後便可出院,只是她出院後的精神狀況卻差了一大截,但誰又會把她的狀況算到新冠肺炎上呢?其他例子還包括這段時期兩位弟兄姊妹離世,他們在內地的親人不能回來見最後一面,而其中一位離世的姊妹,她的媽媽也在早前於內地離世,同樣不能回去盡最後的孝心,成為永遠的遺憾,她的離世跟她心內的遺憾有沒有關連呢?真的無從知曉。

事實上,親人不能到醫院和院舍探訪,背後引申出幾多悲傷的故事,我們真的無從知曉,就算這期間因病離世,但患病背後的抑鬱、孤獨、寂寞從來不會算入新冠肺炎,正如香港運動界的專家雷雄德博士引用世衛數據,全球每年因缺乏運動而死亡的人口超過五百萬,根本比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數高得多,但居家隔離還是要繼續,運動場和兒童嬉戲場所還是要封,因為真正的死亡原因永遠不會有「缺乏運動」或「缺乏外出伸展」這兩個選項。

在經濟將有機會受重創、人的心理健康出現大考驗,間接做成死亡的數字或會更大,甚至這樣的困局還隨時再出現,其實我們每個都應否反思今日甚麼也必定抗疫優先的做法是否唯一方法?抗疫和維持基本如常生活是否不能共存呢?

301020

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

我的護士舊同學

 

舊同學終於成為護士長,也算是一班舊同學中另一個在事業上具「江湖地位」級別的人,特別是當一個個同學年紀漸大,這一刻新冠肺炎仍然肆虐全球之際,這個同學的聲望及「地位」恐怕比其他人更是無出其右。還好同學間沒多大比較,當我還笑說她升職加人工要請食飯之際,反而有好友卻說要請護士舊同學吃飯,以感謝醫護人員這段時期為香港作出的貢獻。

這位舊同學倒也是真才實料,我們但凡家人朋友有甚麼大病,也會向她請教,然後她總能指出問題所在及需要吃甚麼藥物,若是需要住院,她有時甚至可以搭通天地線以聯繫她在其他醫院相熟的友好加以照應,這樣既懂做人又懂做事的人,升任護士長其實只是遲早的事。

回想當日預科畢業,這位舊同學未及高考放榜便去報讀護士,她似乎已立定心志加入這一行業,當其他同學包括我在內仍在緊張是否獲大學錄取或選修甚麼主科,她已經把其將來投資在醫護行業。的而且確,當今天我們仍間中轉工甚至轉行,原來她已在同一醫院工作二十多年,當中累積的經驗正正為她更上一層樓打下極好基礎。

這年,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醫護人員可說是全世界最危險卻最炙手可熱的行業,我不時也妄想我可以在缺乏人手時給予義務支援,可惜我除了學過急救,大學時修讀過幾科生理課堂外,我在這方面全沒經驗,今日看到醫護人員如此吃香及重要,我也想起為何我昔日不會像我這位舊同學般有遠見而跟她入行呢。

但我得承認有些人確有這樣的天份及喜好,聽她估計我教會弟兄如何昏迷然後離世的兩個可能,我轉頭便把她說出的醫學名詞及生理現象搞得團團轉,當發現我同場的太太還能夠跟上大半,我知道我在這方面的天份實在極缺乏,就正如讀大學時我在各科的成績絕大部分不是A就是B之時,生理科卻只有C級一樣。死記之下我還能勉強及格,但完成該學年便把知識全歸還教授。

我相信我不是對醫學及生理學沒有興趣,相反我覺得神創造的人體十分奇妙可畏,我之所以信這位神也是跟生命有關。只可惜,神賜予各人的恩賜十分不同,當我在讀書「開竅」以後對在這些人體及生物學科仍沒有進展,我似乎注定永遠不能從事醫護行業,免得我醫死人。更何況,我是那些白日不能睡覺的人,連輪班工作也不能作,看來當日就算我如舊同學般成熟及有遠見,恐怕醫護行業仍距離我甚遠了。

沒有人是「樣樣精、瓣瓣掂」,我也惟有放心把健康和治病交到其他專業的人手中,不用勉強。

171020

2020年11月10日 星期二

還是由神帶領這世界

 

美國二○二○總統大選已過了三天,還是未確定下屆總統寶座歸誰人,雖然我在美國生活過十一年,也知這個世界強國由哪個人當選會對世界的格局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但三天以來我也少關心新聞,更沒有每時每刻都要上網追看局勢和結果,這不是代表我不關心時事及世界局勢,只是覺得要知的到時便知,也輪不到我緊張,相信這世界需要比我緊張的還有美國政客、傳媒、大財團、軍火商、美國的平民百姓、各國政要、各國投機者……,長長的名單遠遠未到我。

不緊張這次選舉也由於兩個候選人其實各有強弱,我不想說「兩個皆是爛蘋果,只是一個沒有那麼爛」如此故作清高的說話,畢竟現今民粹主義抬頭,選民很多也不看候選人有沒有做實事,純粹花言巧語或偏激一點已得到選票,候選人之爛是誰之過呢?特朗普固然常口出狂言、有強烈白人至上主義心態、不喜歡按本子辦事、不守約、只在乎美國利益而不理其他,但他始終堅持傳統價值、不如其他政客的虛偽,難怪今次就算美國主流傳媒不支持特朗普,負面新聞處處,他仍能跟民主黨的候選人拜登殺過難分難解。

面對特朗普掌控疫情失敗,自己還被感染上,甚至去年處理種族問題還搞得一團糟,本來民主黨的優勢好應該顯而易見,但我們卻見一個老態盡現的典型政客站出來,若果我是美國人,也會想這樣一個沒朝氣、說話沉悶和官腔的人,如何能夠有力對抗疫情及令美國再次強大呢?所以難怪不少美國人仍喜歡那口不擇言但不按本子行事的牛仔總統。

的確,若果我可以投票,我也覺得不易下手,還好我不能投票,就由神帶領這場選舉吧。

世界局勢發展到今日,已經出現一些接近聖經提到末世的景象,例如大瘟疫、飢荒、民攻打民……,還有監控、殖入人體內的記號,而這些情況會伴隨中東地區發展同步出現,早前特朗普推動把美國領事館遷到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最近又做就以色列跟另兩個阿拉伯國家建交,還有特朗普一直把伊朗當作仇人看待而趕盡殺絕,這些皆惟有這位我行我素的總統才能這麼快走到這地步。

但事實上,誰人當總統比較好呢?我們不過希望天下太平,世界少一些戰爭、少一些紛亂、少一些爭拗,所以不少中國人說特朗普處處針對中國,早前恨不得他因新冠肺炎而「駕崩」,從此天下太平,但亦有人說共產黨才是當代的共同敵人,惟有這個總統才夠膽押上利益而責罵中共政府,究竟誰是誰非呢?

選舉已結束,我又不能投票,也不是最受影響的一群,緊張結果也沒用,而候選人當選了會否講一套做一套,其他外在環境會否更能左右世界局勢發展,就好像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已足以剎全球各國一個措手不及,區區一個總統可能最終甚麼也不是,真的天曉得日後誰當選會有甚麼影響,還是先做好自己為佳,其餘就由神引領。

061120

2020年11月6日 星期五

讓我想得複雜了的音樂劇

 

上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時,剛巧本地一套大型製作舞台劇《一水南天》正公演,正值太太生日兼仍買到門票,於是便到文化中心看看,誰知公演完畢第三波疫情便殺到,戲院和劇院等文娛場地再次關閉,能夠抓緊那短暫時間又看到那不俗的舞台劇也真是幸運。等到九月中劇院也終於重開,我既不知還有甚麼劇目會排在這段時期上演,更不知劇社是否有足夠時間綵排及宣傳,所以能否好像上次般幸運看到另一齣舞台劇也不寄予厚望。不過九月尾倒是在車站看到設計及劇名極吸引的《我們的音樂劇》的宣傳,陣容也真的不簡單,但能夠又一次買到門票嗎?我只讓這事情順其自然便好,卻想不到又一次幸運地,票務處剛放出未賣出的即日輪椅位門票,我便經過買下那特惠門票了。

與其說《我們的音樂劇》是一套典型舞台劇,不如說是一場音樂會,因為有著一整隊達國際級水準的香港小交響樂團參與,應該也不會浪費他們的演出而有太多話劇的元素吧。事實上,《我們的音樂劇》其實是集合了香港五十多年歷來多齣有名的音樂劇並演奏他們的歌曲,期間演出者會重演部分經典片段及演唱大部分歌曲。

說真的,相比於早幾年前看過香港小交響樂團演奏荷里活經典電影金典和香港電視劇的經典主題曲,這次觀賞時的共鳴是少得多,畢竟成長於上世紀末到這個新世紀的頭二十年,我們首選最普遍的娛樂節目應該是看電視劇、聽廣東流行曲和睇電影,可能各人的先後次序會有不同,但恐怕不會有太多香港人在上世紀後期已經走入劇院看本地製作的舞台劇,還要縮窄在原創及比較多音樂成分的劇目,恐怕就更少了。雖然這幾年我看本地舞台劇的次數已經多了很多,但恐怕佔全港全年的製作也只是鳳毛麟角,更遑論十多年或以前的,只能夠說對那樣的歷史及印象一片空白。

不能否認,若觀賞一場音樂會,卻未聽過大部分歌曲,又沒看過當年的劇目,恐怕會對觀賞的投入感和興趣大打折扣,今次看《我們的音樂劇》的感受正正如此。此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局限是一齣舞台劇一般有十多首歌曲,絕大部分只是迎合某一情節,所以大有可能一看即忘。另外,香港舞台劇的公演期其實很短,上年看過的《利瑪竇》公演已經算長,還不過是十多天,跟美國紐約百老匯那些經典舞台劇公演動肆以年計不可相比,《孤星淚》和《歌聲魅影》那些唱到其他國家地方的人也知道和聽過的,實在沒法看齊,所以這次的音樂會能否一樣的精彩,其實入場前我也不敢抱太高期望。不過,人家可以製作自己的舞台劇,香港市場雖小,發展時間亦短,仍然應該擁有自己的自家製作。儘管這次在觀賞《我們的音樂劇》時,十首曲目我平均只略聽過兩首,但當我想到一個年代製作的舞台劇自必會一定程度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現況、用語和文化特色,我倒發現其實這個音樂會也是在細數香港的歷史和發展,尤其是香港在原創舞台劇上的歷史,也必能從中認識一二。

聽到製作人在謝幕時提到香港音樂劇的歷史,那管我真的不是一個戲劇迷,但我還是對一班愛好者這麼多年的努力感動,畢竟現代舞台劇在香港應該尚在萌芽時期,若說是小眾娛樂也未必錯,但大部分參與者可能需要出錢出力,未必能夠把製作舞台劇成為固定職業,但為了興趣及令香港在這方面不會空白一片,他們默默耕耘,那管最後仍然默默無聞,但已值得鼓掌。

不過,在努力欣賞《我們的音樂劇》的同時,我也問自己究竟我是否分得清甚麼是舞台劇、音樂劇和話劇,又何謂原創何謂改編,上網找尋卻是支離破碎的資料,心中會疑問怎麼公演多次我卻買不到票的《29+1》沒有佔一席位?因為它只是舞台劇而不是屬於音樂劇嗎?但幾年前看過的《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及《喝采》應該肯定屬於音樂劇吧,而且聽過和看過這兩劇目的香港觀眾肯定會比這次重唱的大部分劇目多,單單一首《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的主題曲已夠引起大部分觀眾回憶,是因為版權問題?劇社之間的嫌隙?但願不是,但要令香港的舞台劇成為香港更大眾化的娛樂,恐怕要有心人整合一下這些歷史及記錄,讓我們這些門外漢可以追尋及打下一點基礎,還要這個範疇的愛好者更團結成為一股力量。

121020

2020年11月3日 星期二

不知不覺又一年

 

渡過了我最不喜歡的夏季,也同樣是一年最忙碌的時候,踏入秋高氣爽的季節,也代表這一年已轉入直路,隨著往後工作量明顯減輕,年尾又有普天同慶的節日,今年雖然因新冠肺炎疫情而不能去旅行,但卻代表我存留了很多年假,年尾前需要努力「放假」,一週只返四天是基本,隨時變成一週返三天也說不定,所以最後這兩三個月將會過得飛快,眨眼間這個不會令幾多人感到快樂的二○二○年便會過去。

起初以為不開心的一年會過得很漫長,但發現原來時間過得一樣的快。以前會覺得去旅行的時光會過得特別快,但今年其實一次旅行也去不到,甚至連有趣的活動也一一取消或延期,只是平平淡淡的日子也一樣飛快渡過,是我平凡亦開心嗎?是我容易滿足嗎?想不到素常期待活得精彩、不要枉過日子的我也能繼續在種種限制下找到過活的元素,然後自得其樂和活得豐富。

雖然因為防疫之故令生活有很多限制,例如處處封關令我們不能旅遊、被迫在家工作不能外出,甚至教會、戲院、劇院及運動場所也要關閉,令我覺得甚麼也彷似沒做、甚麼地方也彷似沒去,不過我回望這大半年,也不盡如此,最少今年行山的次數是過去十年加上的總和,其中大部分是未曾行過的。說真的,今年是一樣過得豐富,只不過今年卻不用過得太趕和太急,究其原因,週末沒有旅行、沒有返內地探望弟兄姊妹、亦鮮有需要加班工作,所以不必急於安排在一個週末做很多事,這個週末做不了便留待下個週末,下個週末沒有空便留待再下個週末吧。另外,平日放工後晚間沒太多相聚,從以往跟弟兄姊妹飯局小組團契變成今日只有網絡相聚,若每晚單單回家吃飯或最多只加插一場網絡相聚便令時間肯定變得綽綽有餘,同樣不用「趕頭趕命」。

以往覺得過得比較漫長的肯定是炎熱且忙碌的暑假,時間大概由每年五、六月開始直到九月底,但今年卻彷彿再沒有暑假的概念,因為自年初開始,學生大部分時間也沒正式返學,好像五月曾經復課,但七月穿校服的學生又再在街上消失,不是因為暑假開始,而是第三波疫情爆發。最終暑假沒有暑期班、沒有書展、沒有沙灘逼滿人、沒有父母一窩蜂放假同子女到外地旅行……,在我來看,今年的暑假真的很不似暑假。

有趣的是,暑假通常也會連繫上颱風,今年九月尾前掛上令打工仔不用上班的颱風只有一個,還去到九號風球的力度,本以為可以有半天假期,誰知在這個仍實行「在家工作」的日子,有同事竟準時報告上級她已經開工,於是其他人見狀也一一報告已準備開工。說來也弔詭,當天文台掛上八號風球或以上,代表外面環境欠佳,而公共交通工具也會因此而停駛,但當我們已經嘗試過及逐漸習慣到在家工作的模式,即是我們部分文職人員已經不需要經過危險的戶外而繼續工作,那我們究竟應否如常辦公呢?

也許打風獲奬賞一個意外假期是過往暑假的必然項目,但今年連這個項目也逐漸變得模糊,當九月一號不再是莘莘學子的開課日,就好像今個夏天已經沒有暑假,而最辛苦的季節亦已經淡化成千篇一律好像皆帶著口罩的同一張臉孔,也許較沉悶,卻也不難便渡過又一年。

(1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