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信主耶穌之時,教會哥哥姐姐教我要常禱告,把一切困難和想望告訴神,仍記得當時曾有一個這樣的禱告,就是希望高考成績優異而入讀到中文大學,然後我便可以從我沙田的居所每日踩單車返學,若果成事真的好不「有型」。教會哥哥姐姐在我有限的理解下當然以簡單的教導告訴我禱告的重要,還好,聖經的真正教導其實不是這樣,神也沒有聽我當時的禱告,否則世界肯定大亂,因為地上每個人都會妄求。
成績不好自然不能繼續在香港升讀大學,更別說中文大學是當時兩大學府之一,於是我知道我的這個祈禱恐怕不會實現。但我沒有怪責神為何不聽我的祈禱,因為我尚有自知之明,明知學業表現比人遜仍要入讀大學,若神聽我禱告我反而會覺得祂亂來。
往後在機緣巧合下去了美國,卻給我由社區學院繼續升讀大學,甚至最終入讀到碩士課程的機會,那時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原來當我早已忘卻自己的禱告時,神卻沒有忘記,而我所入讀的大學正正在我居住和返工的同一個行政區,走路需要超過一小時,但踩單車約莫半小時,最重要是沿路有單車徑接駁而變得安全,就此有兩年多的日子,在我擁有自己車子的同時,每週都還是會踩單車上學兩三天,既省錢又健康,但我已不想用「有型」來形容了。
對單車就是有這樣的一份情意結。
在美國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除了有輛車子助我走遠路,以及在打風落雨落雪及接載弟兄姊妹時用上之外,仍擁有一部單車,但自己當時卻鮮有走到老遠踩過暢快,大多數卻是生活用途,惟有一次參加了紐約市一年一度的單車日,和妹妹踩經全市五個行政區。我們未有參加紐約市馬拉松,卻有趟全市單車之旅,也可說出我們對踩單車的興趣。
回到香港,儘管市區的面積比紐約市小,但因為人多車多,道路更狹窄,所以踩單車返工返學的機會大為減少,還好,自己居住一區的單車網絡尚算不俗,只要我工作的地區不在南邊,需要越過獅子山,其實亦有機會踩單車返工的,終於在回香港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北區的粉嶺,我也成功買了一輛很便宜的二手單車,並成功把單車從工作地點踩回家,只不過當時部分路段要踩在馬路,公路又黑,覺得有點危險。於是那次之後便成為絕響。
幾年後輾轉在巿區工作,後又有機會去另一個北上一點的大埔區工作,那時也試過踩單車返工放工五六次,只是該二手單車漸見殘舊,不見得很享受過程,而在那裡的工作只維持四個多月,往後便回到山後的城市工作了。直至這一年,再獲派到北區的上水工作,於是蠢蠢欲動再次以單車代步,雖然車費省不了多少,但以每次踩上一個半小時作為運動倒也不錯。剛巧一位教會弟兄的舊同事出讓一部可對摺的單車,解決了收藏的問題,更高興是以前沒單車徑且照明不足的一段已闢出單車徑,感覺已經截然不同。萬事俱備,終可再次踩單車返工和放工了,但畢竟每次也得踩上最少一個半小時,且香港天氣炎熱又多雨,所以暫時最多只是一週一次,但隨著天氣轉涼,已計劃日後嘗試一週踩更多次了。
感激昔日發明單車的人,利用簡單的齒輪做成非常省力的運輸工具,既可代步又可強身健體,而且價錢亦豐儉由人,選擇極多。今日我不以到過那裡駕車為榮,反而更渴望在不同的城市踩單車,可惜至今令我留下單車印的只有美國三藩市和台灣的花蓮而已,卻剛巧在太平洋兩岸。不知某天會否做到踩單車跨境之旅呢?
(0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