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從另一個角度看疫情

 

香港最大的航空公司公佈大裁員,看來他們對未來半年的航運業也感到悲觀,儘管新冠肺炎在香港的第三波疫情自放緩後暫時再沒有反彈,但卻見歐美及印度等地方的感染及死亡人數仍持續高企,甚至還累破記錄,長此下去全球經濟恐怕最終也會被拖垮,究竟這樣的日子是否仍不可讓我們見到盡頭呢?

香港的情況未算太差,除了全民的防疫意識較高外,有些政策也頗為嚴厲,例如實行已有三個月的強制帶口罩令和四人限聚令,還有早前長時間關閉的球場、體育館、文娛設施,甚至連公園及小孩子的嬉戲設施也關閉日久,別忘記院舍、醫院等地方仍是謝絕探訪,不知日子還要多久才可回復正常。

正當醫學專家不時走出來叫我們不可鬆懈及隨時會再加強防疫措施,我也反思在大部分人逐漸出現抗疫疲勞之時,我們其實還有沒有其他良方去力抗這場全球性災難。事實上,由疫情開始蔓延到其他地方之時,發現大部分政府啟動的政策多數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錯,百多年以來首次遇上全球性瘟疫,大家皆沒有經驗就惟有見步行步,但時間久了,已逐步得到更多數據,是否可在這場沒有煙硝的戰爭中改變策略呢?

記得疫情在西方國家爆發之初,有人認為只要以另一種流行性感冒看待便足夠,英國等政府也曾建議讓疫情自然爆發以令有抗體的人民人數達一定數目,例如百分之六十,然後病毒便不會進一步感染予健康的人,醫學專家也承認有此可行性,但他們卻同時知道這是理論,不敢肯定是否一定成功,而且還要考慮當疫情爆發不可收拾之時,各地的醫療系統能否負荷到,甚至會否在一定數目居民有抗體前已犧牲大量人民。

只是,疫情發展持續至今,幾可肯定明年上半年全球大部分地方仍會受疫情肆虐,經濟既會面臨大挑戰,然後恐怕民怨四起,多處地方的政治及民生不穩定,而同時大部分人也會出現抗疫疲勞,就算保得住身體無恙,精神及心靈也恐怕受創,有人笑言不病死最終也會餓死似乎正逐步應驗。

當我們知道因這個病毒受感染的人數及死亡人數,卻從沒有太多綜合的數據說出因這疫情間接做成的死亡,好像最近我九十多歲的外婆因身體緣故入院,過去她能說流利廣東話,所以在醫院內也能和醫護人員溝通,再不,醫院也酌情容許親戚陪伴過夜,但現在由於疫情,醫院擔心人多受感染,於是拒絕一切探訪及陪伴過夜,但現在外婆年紀大,精神狀況漸走下坡,她一個人在陌生的醫院內,沒見到一個熟人,半夜醒來嚇得半死便不斷說家鄉話,護士既不知她說甚麼,又不懂安慰。這次外婆的入院原因其實算是小毛病,她三日後便可出院,只是她出院後的精神狀況卻差了一大截,但誰又會把她的狀況算到新冠肺炎上呢?其他例子還包括這段時期兩位弟兄姊妹離世,他們在內地的親人不能回來見最後一面,而其中一位離世的姊妹,她的媽媽也在早前於內地離世,同樣不能回去盡最後的孝心,成為永遠的遺憾,她的離世跟她心內的遺憾有沒有關連呢?真的無從知曉。

事實上,親人不能到醫院和院舍探訪,背後引申出幾多悲傷的故事,我們真的無從知曉,就算這期間因病離世,但患病背後的抑鬱、孤獨、寂寞從來不會算入新冠肺炎,正如香港運動界的專家雷雄德博士引用世衛數據,全球每年因缺乏運動而死亡的人口超過五百萬,根本比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數高得多,但居家隔離還是要繼續,運動場和兒童嬉戲場所還是要封,因為真正的死亡原因永遠不會有「缺乏運動」或「缺乏外出伸展」這兩個選項。

在經濟將有機會受重創、人的心理健康出現大考驗,間接做成死亡的數字或會更大,甚至這樣的困局還隨時再出現,其實我們每個都應否反思今日甚麼也必定抗疫優先的做法是否唯一方法?抗疫和維持基本如常生活是否不能共存呢?

3010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