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9日 星期五

有人肥了、有人變大廚、有人受傷了


新冠肺炎疫情下,世界各地不少人的生活模式也有翻天覆地的大轉變。轉變一直都會有,只是大家要被迫並立即作轉變,面對的困難和爭扎不知會有多少。
即使科技越來越可行,但在家工作的模式怎樣也未能如這次疫情中成功「發揚光大」;另外還有外賣送餐和網購等,再不願接受這些模式的人也還要被迫試試;當然這場戰役最大的衝擊還可能是封國封城,甚至還如同坐牢般限制外出。但人類縱然不太喜歡轉變,不過去到絕境也還是會懂得遷就及調整。
既然「奉旨」逗在家中,本身若不喜歡看書或打機,卻沒有職業球類運動比賽看,又沒有好的電視節目的時候,便惟有食和睡了,有些人只要活動得少便發胖,於是知道有不少人在這段時間身形豐滿了。其實,胖了的人不一定是懶人,運動健將亦不例外,好像有同事喜歡踢足球,過去可以一週踢兩次足球,現在又限聚、又關了球場,若果他們不習慣跑步也沒辦法了。另一同事喜歡游水,即使這項目也十分個人化,但她同樣不能運動。
有人在家無事可做便學煮菜,或是製作從來未試過的食物,如甜品、泡沫咖啡等,既然也不能在外面餐廳品嚐,就不妨自己製作了。現在有大量製作影片和示範,想學甚麼也都能輕易從網上找到,不用再拿起工具書一邊看字一邊看牛肉是否已熟透,亦不用被電視臺的烹飪節目時間限制,隨時邊學邊看沒有時差,於是疫情輕易地成就了很多大廚出來。
由於家居不大,並只跟太太兩人生活,所以一方面既不值得投資太多在廚具,亦實在沒有足夠地方放置林林總總的廚具,就算製作了出來,也沒有機會讓多人試試我的好手勢,既是如此,升級成大廚便沒有我的份兒了。
這段時期,也享受到在家工作的生活,儘管由一月尾到四月尾只有一半的日子在家工作,仍能受惠到省下搭車返工和放工的時間,再加上和親戚朋友的相聚減少了,有一個多月連戲院也關了,我亦都多了不少時間。在上班的時間,我不會走在街上跑步,但既然放工後省了搭車及往來車站的時間,就用來跑步了,於是最頻密便是一週跑了五、六次,比疫情前的日子多了足足一倍。若果不久後有馬拉松比賽便再好不過,只可惜幾乎所有馬拉松比賽也延期或取消。更可惜的是還沒有令自己減去二十磅,雙腳卻因過勞而受傷了。
起初還沒想到兩者關連,只是聽到體育訓練組的同事留意到多了人受傷,並且去年在韓國濟州馬拉松比賽中認識的跑友也正在養傷,才聯想起我們這些業餘的運動愛好者,會否因疫情而多了時間,多了時間便跑更多,而跑得太多最終便勞損呢?多麼可惜的是現在一切未回復正常,只是連跑步也跑不了,真正困難的日子可能現在才開始。
若真的是這樣,只能嘆息廚藝高手可以因疫情而令廚藝進一步提升,但運動愛好者除了沒有太多的運動可以選擇外,更不要妄想會藉此成為田徑界的高手或打破甚麼記錄,身體不受傷、不發胖,技術不生鏽已經很感恩了。
140520

2020年5月26日 星期二

不知世界會變成怎麼樣


從沒有人會料到,那極微細的新冠肺炎病毒會反轉今日的世界,令我們的生活模式有極大改變。不少人第一次實行在家工作,世界很多地方出現封國封城,賺取天文數字的職業運動比賽暫停,戲院食肆及不少商店需要關門,甚至不少地方還禁止市民外出。這段時間我也不住在想,一切會否有機會回復,就算可以回復,世界會否從此改變。
最先令我想到便是「中國模式」會否成為其他國家的仿效對象,尤其是這個人口最大的國家,若果沒隱瞞真實個案數字的話,中國政府以比較強硬的手段禁制各樣群眾聚集,並且把人民識別並分類限制流動,令感染數字不會如歐美國家般飆升,其實是成功。若果往後各國仿效,那麼我們習慣了和嚮往的民主自由便可能遭蠶食了,另外,在中國已悄悄推行的社會信用評級制度,不單會在中國廣泛推行,甚至或令其他國家仿效,這刻我想起聖經中提到獸的印記及日後作買賣的模式,不知這疫情會否令這些事情逐步實現。儘管西方國家的領袖回應「中國模式」是否成功也表示這說法天真,並暗示當中有很多不為人知的事,只是若果疫情仍不受控,各地經濟又未能恢復的話,誰人敢說稍後政治不會大變天,甚至若果經濟未能復原,中國會以全新模式改寫世界秩序也說不定。
另外,這段時間更多人能夠實踐在家工作,這當然有賴科技的發展,令我們的溝通模式更方便,也令家中小小的電腦甚至手提電話,已足夠協助完成大部分工作。此外,外賣食物及網上購物的普及、睇電影模式的改變、孩子逐漸習慣在家透過網上學習等,會否令足不出戶成為日後的主流生活模式呢?
當然,有些事情仍必須外出才能完成,例如做運動、出席一些社交場合如婚宴或喪禮、光顧一些服務如理髮、美容等,可能更多的上門服務會應運而生,而人與人的相聚也許會減少或習慣減人數。其實不單香港,甚至世界各地各國政府,自從疫情後也訂立很多臨時法則,包括外出、聚集等,因著保障人民健康,阻力不大,但先例一開,日後會否容易被濫用,尤其是在那些比較獨裁、專制,或行駛威權的政府?恐怕全世界也會傾向收緊更多自由和提高更多限制。
香港人喜歡旅遊,我也擔心旅遊也不再像以往的自由,各國可能會訂立更多限制,例如要求簽證、提供健康證明、交入境稅或訂立更多限制等,然後國與國之間有機會採取更多報復性行動,不單人與人的交往,甚至貿易等。
日後如何,我都顯得悲觀,還好我不是專家,我的睇法可能有錯。只是我也信聖經,從這幾十年發生的事,到今次疫情,似乎正向著聖經預言的方向發展,就更加逼近末日了。但發展是否我如所想呢?我也不知道,只知道要常常珍惜擁有的光境。
130520



2020年5月22日 星期五

一個好醫生?


新型肺炎疫情在香港明顯緩和,相隔一個多月後香港的戲院終於可以重開,急不及待立即趁週末往戲院去,知道這段時期恐怕沒甚麼重量級電影會上畫,退而求其次,只要故事夠特別且評級不差已經足夠,畢竟這段時期開始發現可以在週末跟太太輕鬆看一齣電影原來已經代表好幸福了。
最後揀了一齣法國電影《醫生速遞》(Docteur?)。
本片的英文片名直譯叫《一個好醫生?》(A Good Doctor?),但清楚地卻有個問號在片名之後,恐怕意思都是要問「難道這是好醫生?」。未入場前單從短短介紹還以為故事是有關一個好醫生因事故而找一個幫手搖控作診治,過程驚險百出之餘又出現很多法式笑話,但原來我只估到一部分,因為在電影內本身是醫生的主角並非我們既定概念中的「好醫生」,他外表既不英明神武,相反還擁有俗世眼中又肥又矮的外形,但這也不要緊,最糟糕卻是他吸煙、當值時飲酒、酒後駕車、亂泊車,甚至是威逼一個全沒醫生經驗及知識的人去應診,他所犯的行為不單是停牌,甚至足以坐牢了。製作人在電影片頭還煞有介事地說這是對醫生的敬佩,真的是這樣嗎?
姑勿論製作人在這齣電影的用意如何,其實我們也可反思我們是否常把身邊的醫生全部神聖化,他們除下醫生袍固然也是普通人一個,但穿上醫生袍也不代表他們不會出錯,管他在專業範疇還是道德範疇。所以想想這齣電影把醫生設定是又肥又矮又遴迍,連自己的身體問題也搞不好,才叫我們可不注重外貌卻藉此反思一些東西。
巧合的是,這天上午和太太便先後到兩間診所處理一些身體問題,沒想過我們為此還特別作了兩次懇切的禱告,希望會遇上可靠、老實和能夠找出問題的診症專家。換轉角度說,要這樣懇切的禱告,恐怕不是過去有不太愉快的遭遇,便是從朋友或媒體中聽到太多有關診治的負面消息了。
的而且確,有時覺得人患病而憂慮,不是單單因為身心痛苦和無底的治療及醫藥費用,而是害怕跟醫生周旋,不知真實情況。若有相熟或認識的醫生還尤自可,但面對不相熟的,究竟我們可否徹底信任?電影裡的醫生吸煙、當值時飲酒、酒後駕車固然嚇人,但若果醫生跟製藥公司、保險公司、醫療用品公司及化驗所有利益關係又如何?更不用說還有本身利益,醫生到底也要生活吧。
記得五年前曾作一次身體檢查,某專科醫生說到我身體某器官有很大問題,強烈建議我立即做手術,他把我嚇得半死,只是因為那是一個創傷及介入性手術,所以令我卻步,後來在飲食方面著手,五年便過,身體還平安無事,後來再了解醫生當日給我做的檢查,方法是對,但其實他從沒告訴過我檢驗結果原來不是百分百準確。我雖然永遠不敢說我日後不會因該器官引發身體問題,但臨床數據反而顯示開始了第一個手術後繼續做手術的機會其實更大。所以難怪有位教會弟兄說有醫生會把小問題說成大問題,然後要你做手術和更多檢查。
想清楚,身體各個器官其實環環相扣,還有情緒及外在很多環境也可以給身體帶來不同影響,醫生也是人一個,他可能對我們的生理運作有很多知識,卻不能知透一切,正如週末早上就是想了解一下右腳前掌痛的成因,那位老實的專家告訴我成因隨時因左腳行走不自然而造成,所以右腳就算做了再多的檢查,仍有機會徒勞無功。最後可能痛楚依舊,醫生收了診金後袋袋平安,還有那提供醫療測試的公司笑逐顏開;但他們有問題嗎?沒有,因為他們仍是明碼實價,仍算提供合適的診治。
所以我們檢查身體或看醫生前也要祈禱,畢竟醫生也是人,也有本身限制,能夠老實和客觀給予我們意見,不會變成推銷員已經很好了。畢竟,那關乎身體和生死。
110520

2020年5月19日 星期二

意外其實仍在身邊


太太教會內的好姊妹相約踩單車,這固然是很久沒有收過的活動邀請,而這位姊妹既不是運動健將,更不是因肥胖或甚麼問題而要做運動,恐怕唯一原因是她在我家附近工作,很想放工後做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當然,十多年前和她在美國三藩市金門橋下踩過單車或許也令她想起我們。
想過好幾個行程方式後,終於決定由我家附近租一部單車,再連同我自己的單車和太太一起踩過去,然後從她工作的地方她們每人各踩一輛單車回程,我則在旁邊跑步兼帶路,全程約莫九公里,姊妹踩大約一小時,她應該也滿意吧,誰想到……
大概過了三公里左右,姊妹在一個單車徑的暗斜灣位中倒下,由於我跑在不遠處,所以一聽見聲響便望回頭,發現姊妹已被單車壓住雙腳,還好她神智仍清醒,和路人一起把她扶起,沒有表面傷痕,但她說手踭有點痛,頭有少許暈,我們扶她從單車徑到行人路邊及坐下,當中有位醫生剛好經過,他伸出援手,著姊妹試試伸展,醫生認為應該沒大礙,只是可能撞腫了一些部位。我們估計也踩不到單車回程,立即先歸還租來的一輛,期間太太一直陪著她和跟她傾談以了解會否出了狀況。逐漸地她沒有頭暈,精神及反應依舊,這晚我們最後還行了半小時去吃豐富的一餐,之後再送她到巴士站搭公共交通工具回家。
當大家還以為她不過扭傷和撞瘀了,但翌日她因手踭仍然痛楚難耐而入醫院,才知原來她手踭有骨碎了及移位,最後做了手術及住了足足十日醫院。還好她的醫療保險足夠她負擔絕大部分費用,並且工作上亦能得到支援,大家才舒一口氣。
這次因著我有份身在其中,當然感到不舒服,不過最令我深刻卻是提醒了我意外其實就在身邊。當人越大,行事也越小心,我們固然甚少會再參與甚麼危險活動,就算參與,也必計過度過以確保安全系數甚高,就算我現在跑馬拉松也不會拼盡全力破甚麼記錄,用七、八成力完成便好,其他同輩朋友也差不多,所以這些年日已甚少聽到圈子內的朋友出了甚麼意外,就好像踩單車或爬山跌倒這樣的事。
不過,誰敢保證人生事事平安,踩單車風險不高,姊妹踩得不快且單車並不高,但已足夠碎骨及令骨骼移位,何況還有其他事,好像遇上交通意外、高空墮物、家居電視短路引發祝融之災等,也都不是自己小心便可以百份百避得過危險。
生命不是全由自己掌管,所以我和太太每日也禱告神賜予我們平安,想起姊妹這次意外,深刻的提醒我面對每一日也不可輕勿任何有機會的危險,所以禱告更加不可懶。
120520


2020年5月15日 星期五

很短卻可以是最難走的一步


很久前曾在一次活動的典禮中聽到主禮嘉賓問台下聽眾,哪一道是最短的距離。我當時便立即聯想到,講者若問最長的距離應該沒意思吧,有朋友坐過由西佰利亞到俄羅斯莫斯科近一萬公里的鐵路,據說要坐幾日幾夜,已經是夠遠的距離吧,但據說去年年尾創下最長的飛行路線距離,那是由美國紐約飛到澳洲雪梨的一萬六千多公里,不過還有由地球到八大行星最遠的一顆海王星,卻還不及有科學家聲稱計算出地球到宇宙的邊沿。甚麼一光年已夠多,但這個距離還要包含很多個數位的光年,對我而言我已覺得這樣的距離已經沒有多大意思。
但最短的距離又幾有趣,畢竟無論用毫米、微米、納米,甚至更短,也一定要比零大,即是肯定會有一個極限。不過講者煞有介事地問這個問題,肯定有些意思。
她的答案是由人個心去到手腳。不錯,這是很短的距離,卻也是很難走的距離。
人心知道了而行動,可以很快很容易,例如見到蚊蟲飛近煮好的飯菜,我們會立即揮撥,只不過有時卻也可以很困難,好像人心內的目標、夢想或計劃,往往只差一步,就是踏出行動的一步。
好友知道做運動好,叫她付諸實行,卻總是諸多藉口而推卻,時而太倦、時而太飽、時而有家庭相聚、時而約了人吃大餐、時而要去旅行……,總之在做運動前必有其他優先選項。但這三個週末,知道她暫住美麗的海濱緩跑道旁邊,而且正值連續兩個多星期的大假,又不能往外旅行,於是早早相約她做運動,誰知她告訴我該天天文台預報會下雨,我回答說不用怕,先約好做運動,到時真的下雨便不去跑。
這是心態問題,也是方法問題,打算行動的,怎樣也先預備好去作,猶疑或不打算行動的,就不會先預備去作,卻找理由延後決定。還好,恩威並用,終於把她帶到緩跑道邊,她斷斷續續便成功跑完了六公里。
連續第二個週末、第三個週末一早約定她,去到第二次,她已經一口氣跑完六公里,且時間快了不少;第三次她又嚷著說該天要同家人吃大餐恐怕吃得太飽而動不了,我沒有被她的「親情牌」騙倒,告訴她也用不著吃太多便不會太飽,儘管這天天氣已經熱了不少,亦見她真的跑得較上次吃力,卻仍能順利一口氣跑畢全程。這段路,其實已難不到她了。這時,她的長假期結束,不定時的工作代表我不易約到她做運動,最後我勉勵她一句,全段路最困難就是第一步,她一跨出,便肯定跑得完。恐怕這連續三個週末的運動,是她自中學時代以來最頻密的運動量了。
同樣,和太太做運動,她常常會說這天身體狀態怎麼樣,意思是她會跑得慢,或者不會跟我跑足全程,只是最後往往是成功跟足我全程,甚至到後段還越跑越起勁。其實,我又何嘗沒有這樣的心理爭扎呢?但我知克服這最「短」的路,往後通常沒想像的困難。
(06.05.20)



2020年5月12日 星期二

跑在疫情時


不知已有多久沒有連續練跑三天,就算是這兩年參加馬拉松的前夕,由於已經沒有起初的緊張,心怕跑不完而加緊練習,所以似乎已經很久沒有連續練跑幾日了。只是在這場新型肺炎疫情一直持續下去的情況下,工餘時間的選項越來越少,先是沒有了圖書館及文娛節目,然後教會的團契及大型聚會需要網上進行,到近來連非政府的羽毛球場及會所也關了,還有戲院關門,朋友相聚必須少於四人等,除了返工及購買生活日用品外,大家都不知外出還有甚麼可作。我就比過去幾年的同期跑得更多了。
事實上,對我這個重視又常做運動的人來說,對於政府把運動場、游泳池及戶外的足球、籃球及嬉戲設施也關掉其實很無奈,首先專家早就說過運動能提升抗疫,現在市民能夠做到的運動其實所剩無幾,而香港地方實在細小,根本沒有幾多人有個後園可以打乒乓球及射籃,一邊叫人有好身體一邊封閉場地其實有點矛盾。其次,疫情發生以來受感染的群組包括火鍋吃飯、宗教活動、到酒吧消遣、唱卡拉OK、外地歸來如留學生及旅客,其實因做運動而受感染的根本不成氣候,要禁止的反而是外地入境人士,只是當中因為有不少香港人,禁又禁不了,惟有關閉可以聚集的公共場所以示有些行動吧。
當然,勤做運動未必一定免疫,香港空手道隊成員中招,外國知名球星受感染,他們的運動量一定比普通人及業餘人士多,何況不少球類活動身體接觸也多,封閉運動設施似乎又真的無可厚非,不過現在在大部分康樂文化設施也封閉下,人們又可以做甚麼平衡身心呢?要知道學生們已不能上學超過兩個月,要一班精力充沛的小孩子及年輕人日日困在狹窄的家中,真的是十分折磨,但甚麼也關了,還有甚麼可做呢?但不要忘記,人除了有肉身外,也有精神需要,而肉身除了要免於疾病如今次的肺炎病毒外,適當的運動也令人精神爽利,而運動能釋放安多酚和減壓,其實更是現今環境所需要。只恐怕今日連串防疫措施救到人的身體,卻不知有幾多人被抑鬱及情緒所困。
也許我應該感恩這十多年愛上跑步,在這樣的環境中,跑步竟可以成為少數仍可以做到的事情,這既不受環境限制,可以跑在街上或圍繞屋苑跑,並且不必要伴侶,肯定不用受人數禁令影響,只要政府一日容許市民外出,就一定可以跑步。事實上,現在街上的行人少了,連跑友也略為減少,若果不害怕外出及舒展一下,跑步確是十分好的選擇。
不過,現在能夠跑得這樣多,反而對於大小馬拉松也取消感到十分可惜,因為現在的操練環境正正為做好成績提供十分好的條件,一方面少了很多應酬和飯局,另一方面則多了很多時間練習。不過,今日仍能夠跑步就要珍惜了,若果疫情惡化,政府真的禁止市民外出,恐怕連跑步的機會也沒有,至於往外地跑馬拉松這件事,我亦作了最壞打算,例如已經假設去年的埼玉馬拉松可能是我最後一個馬拉松兼海外馬拉松,就讓自己以二十七個馬拉松告終,因為誰知道疫情會甚麼時候完結,到時世界會變成怎樣。
010420

2020年5月8日 星期五

又要慶祝一次


還記得我和太太由於農曆新年假期曾返過內地,於是便要由一月尾開始被要求在家工作,到二月中完成自我隔離後,我們還特別搭車到另一區吃個美味晚餐作為「慶祝」。只是,這三個月的疫情反反覆覆,於三月中正常地返工兩個星期後,又因香港的疫情再度嚴峻,於是便再開始另一次個半月間隔性的在家工作了。
人生從未試過可以在家工作,而且這次累積加起來也超過一個月的日數是在家中工作,起初的感受當然既特別又新鮮,但漸漸地習慣了之後,反而著重會否和太太重疊,然後一起在家附近吃個午飯,又或會否運用到在家中工作的優勢。
這段時間便找了裝修師傅上我家幾次,我有我工作,他有他替我作小裝修,先後把廚房和浴室裝了假天花,又拆除了舊抽氣扇而安裝了一部二手浴室寶。另外,由於省卻了搭車返工放工的時間,我也利用機會一早把衣服被舖放上天台晾曬,而且六時多便可起跑,令晚上時間更好用。
事實上,這幾個月的跑步次數多了不少,從一般一週跑兩三次提升到一週跑四至六次,無他,因為少了和朋友及教會弟兄姊妹的相聚,放工又少加班,閒來無事便去跑步好了,只可惜如此多練習卻沒有馬拉松比賽可參加,據說日本已取消當地的大部分馬拉松賽事直到十月底了。
對香港大台的電視劇不屑一顧對兩個新興電視台的時間表及節目仍未掌握,自己又不喜歡玩遊戲機或看網上劇集,所以看書已是不多的選擇之一,自己實在要慶幸農曆年假期前和太太一下子借了十多本書,而往後圖書館便關閉了,我們可以不停續借及慢慢看。
期間,我們也利用網上免費看東西的機會,先後看了來自美國劇團的《耶穌傳》舞台劇,又看了《天路歷程》動畫版和一套日本電影,據說其實還有好些頻道也開放了讓人免費看電影甚至舞台劇,不過也不得不承認我和太太似乎仍比較享受走入電影院或在現場看舞台劇,所以很多時寧願早些上床睡覺也不會找事情熬到三更半夜。
較大的影響是電影院關了,我們也不能到教會聚會處參加聚會。屈指一數,我們至今共有五個星期是前往一對教會母女姊妹家中一起參加星期日的網絡相聚,從電腦畫面上看到,肯定有超過一百人一起利用網絡相聚,數字跟過往的實體聚會差不多。儘管效果難跟同在一個地方一起聚會好,但在這時刻大家樂意退而求其次,繼續保持聯繫,實在難能可貴了。
週末不能往內地探望弟兄姊妹,亦不需要在週末加班,於是便多次行山去,由二月尾到五月初行了共計七次,足跡遍佈港九新界及離島,由起初要穿著長袖衫到後來因太熱而要跳入海中,這三個多月行山的次數約莫是之前五年的總和。同樣多的還有買外賣回家,其實我和太太又不是太擔心外出吃飯,但見外賣自取的折扣優惠是九折、八折,甚至半價,當然好好利用機會。
隨著多天錄得零感染,估計一切將逐漸回復正常,公務員陸續正常返工的同時我也不例外,剛巧回復正常前的最後一天我是在家工作,決定踩單車到附近有名的日本餐廳買個豐富便當回家作為晚餐,以此方法作為慶祝最後一天在家工作的日子。
040520

2020年5月5日 星期二

似乎也做得太過了


等了一個月終於有運動管理的專家走出來批評政府把球場及公園的設施一一封閉是十分「離地」,儘管我遠遠未到專家的水平,但這個月每當看到那些設施都被管理人員圍上膠帶,其實我都有些無奈甚至憤怒,畢竟因為新冠肺炎而實施了一個多月的「限聚令」,主要都是阻止四人或以上在公眾地方聚集,再闊一點是針對某些商業場所,那麼若果是兩個長者去樓下的象棋枱捉棋、兩個年輕人在公園內的開放設施打乒乓球,或一個爸爸帶著孩子去籃球場射籃,又違反甚麼法律呢?不用專家說運動可以增強身體抵抗力,一個只要有點常識的市民也知道身體若不做一些運動,其實對身心也不好。香港地方細少,不似外國不少家庭後園有個小泳池、車道裝了個籃球架、或地庫有張乒乓球枱或跑步機,香港人做運動,大多需要往外邊去,若果室內運動場因為通風系統而要暫時關閉,我也沒話可說,但連室外的運動及兒童嬉戲設施也「一刀切」地關了,好像就是我和專家所想的「離地」了。
官僚主義就是那些只坐在冷氣房的官員,為免發生了事情背上責任而把矯枉過正地執行一些決策,目標是「有殺錯無放過」,若果某伯伯因為觸摸到公園的健身設施而染上新冠肺炎,官員便擔心是自己的錯;但若果一班長者或小孩子在這段時間因沒機會舒展筋骨或運動,令體重上升、骨骼退化或常常鬱鬱寡歡,官員則知道自己肯定不用負責,因為誰能證明體重上升跟封閉公園設施有關?何況官員不容你打籃球,你便圍繞籃球場跑八十個圈吧,總之他們就只需做到確保零感染這個數目字,那管因推行措施而令日後有更大的潛在問題。
不過,官員有他們一套萬無一失的計劃,亦真的同樣有市民會做出滴水不漏的防疫措施,據知,就是來到這刻已知這次病毒的特性、受感染的方法和香港的疫情明顯有緩和的跡象,原來仍有人高度設防,做到絕對零感染的可能性,例如盡量不外出,只是自己無奈仍要返工及購買日用品和食物,則仍繼續禁止小孩外出之餘,自己一定全副防毒裝備,而自己外出回來後定必立即完全清潔及消毒,並把衣服即刻掉進洗衣機,他們連洗頭及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也有特別法則需要考慮,做運動、朋友間的相聚及教會聚會就肯定不用說了。每當知道有這樣做得比較高規格的人,也只能表示敬佩,畢竟他們已實行超過三個月,管理自己及管理家人也肯定有一手,只不過,有時當我走在一些地方,例如晚上回家、在一些郊外地方,前後左右五十米範圍也空無一人,我也會想這刻我還應否戴上口罩呢?我有時也不期然想到那些高設防的人,是我太疏忽還是他們過份謹慎?專家和證據明明也是說這病毒主要是靠飛沬傳播,另一大危險便是雙手隨便觸摸公眾物件後又觸摸自己口鼻和眼晴,那麼新冠肺炎既不是空氣傳播,避免了那兩個主要的感染途徑不就大致妥當嗎?一些市民的做法似乎也太不理智了。
想到這裡,其實我只能慶幸我的家人和近身朋友全部都是以合宜、中庸和理智的方式和心態應對,既不用擔心某長輩自信心爆棚連去到街市仍不戴口罩,也沒有人會日日勸我別外出。同樣,還好我也一樣喜歡跑步和踏單車,所以關閉了室內外運動設施只令我少打了幾次羽毛球,慶幸我的體重在這段時期沒有上升。
因此想起其他被逼不能運動、被逼不能外出的人,其實我也算幸福了。
270420

2020年5月1日 星期五

得到也沒想像的好


從報紙內找到某台式連鎖餐廳的優惠券,因未曾在這餐廳吃那價錢偏貴的晚餐,這次見到有第二客套餐半價優惠當然被吸引著,打算快快夾好太太的時間一齊去大快朵頤,誰知道第一次前往是在週末,餐廳職員說週末沒有套餐,所以那優惠券用不了,於是又要找另一天。終於找到平日的晚上,為防有失,特別先打電話去查詢這晚餐廳的關門時間和有沒有套餐供應,知道有,那便放心,去到餐廳,還拿出優惠券先問一下這晚可否使用。心想今次終於用到了。誰知……
這晚創造了一個記錄:就是各個項目最想要的東西皆沒有。套餐其實包含了四個項目,包括沙律、主菜、甜品及飲品,起初從每個項目棟了心儀食物然後打算告訴餐廳職員,但從第一項開始心儀的食物便已售罄,於是便要再揀過,跟著去到第三項的甜品亦已經沒有可以選擇而只剩下鳳梨酥,一直退而求其次甚至其三,但想不到最後連飲品也沒有最想要的一款。望望手錶,也不過八時多,距離十點關門還有一段時間吧。過往,受歡迎的主菜款式售罄時有發生,我也見怪不怪,只是三項內的食物連同某款飲品也供不應求就真的前所未見了。說實話,當知道有兩款東西已經售罄,已想打退堂鼓,不過既然專誠來到,而且是這兩週常放在心裡的「目標」,始終覺得還是吃下去吧,到底我們仍不太抗拒第二、第三的選擇。
這次經驗又一次告訴我有些東西不要強求,原來人算不如天算,得到了也未必好。我不會說我這次是十分強求一定要得到,只是自從見到優惠券及終於用上它的這十天時間,我個心不時就被這件事支配著,既要想好時間,又想它能否使用,不過想清楚其實很無謂,畢竟價值有限,絕不成正比。誰知最後還是出了意外而遠遠沒得到預期的滿足。
想起前兩年往上水返工,偏偏運動埸在這段時間大維修,當時有個小心願,就是希望可以在午膳時間在這個運動場跑步,兩年來總有原因令心願不能成就,於是一直放心中甚至把小心願發展到不跑一次不罷休,誰知終於等到重開,我亦碰上再到這附近返工,只是跑第一次,已發現運動場完全沒蓋掩,中午時分在烈日當空下跑步其實絕不舒服,去到第二次已經是最後一次,跑了一半便離開,因為發現我倒寧願返去圍著工作的大樓繞圈,最少有大半段路有大樹遮蓋。
又想起我著上那有名運動牌子的風褸顯得我身型尤其修長,但風褸遺失了,於是念念不忘希望買另一件回來,過了兩年,終於給我在日本找到相同款式且價錢合宜的一件,二話不說便買回來,誰知這個時候卻發現街道上不少人穿上同款同色的風褸。
人有「目標」是好,但其實也要適當的平衡,幾宗小事,還好尙不是影響深遠,甚至傍人也未必察覺,但被這樣的事情纏擾得多或少,自己心裡有數。得到的教訓是有些東西不必強求得到,因為原來得到的,亦未必如預期的滿足。
2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