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疫情在香港明顯緩和,相隔一個多月後香港的戲院終於可以重開,急不及待立即趁週末往戲院去,知道這段時期恐怕沒甚麼重量級電影會上畫,退而求其次,只要故事夠特別且評級不差已經足夠,畢竟這段時期開始發現可以在週末跟太太輕鬆看一齣電影原來已經代表好幸福了。
最後揀了一齣法國電影《醫生速遞》(Docteur?)。
本片的英文片名直譯叫《一個好醫生?》(A Good Doctor?),但清楚地卻有個問號在片名之後,恐怕意思都是要問「難道這是好醫生?」。未入場前單從短短介紹還以為故事是有關一個好醫生因事故而找一個幫手搖控作診治,過程驚險百出之餘又出現很多法式笑話,但原來我只估到一部分,因為在電影內本身是醫生的主角並非我們既定概念中的「好醫生」,他外表既不英明神武,相反還擁有俗世眼中又肥又矮的外形,但這也不要緊,最糟糕卻是他吸煙、當值時飲酒、酒後駕車、亂泊車,甚至是威逼一個全沒醫生經驗及知識的人去應診,他所犯的行為不單是停牌,甚至足以坐牢了。製作人在電影片頭還煞有介事地說這是對醫生的敬佩,真的是這樣嗎?
姑勿論製作人在這齣電影的用意如何,其實我們也可反思我們是否常把身邊的醫生全部神聖化,他們除下醫生袍固然也是普通人一個,但穿上醫生袍也不代表他們不會出錯,管他在專業範疇還是道德範疇。所以想想這齣電影把醫生設定是又肥又矮又遴迍,連自己的身體問題也搞不好,才叫我們可不注重外貌卻藉此反思一些東西。
巧合的是,這天上午和太太便先後到兩間診所處理一些身體問題,沒想過我們為此還特別作了兩次懇切的禱告,希望會遇上可靠、老實和能夠找出問題的診症專家。換轉角度說,要這樣懇切的禱告,恐怕不是過去有不太愉快的遭遇,便是從朋友或媒體中聽到太多有關診治的負面消息了。
的而且確,有時覺得人患病而憂慮,不是單單因為身心痛苦和無底的治療及醫藥費用,而是害怕跟醫生周旋,不知真實情況。若有相熟或認識的醫生還尤自可,但面對不相熟的,究竟我們可否徹底信任?電影裡的醫生吸煙、當值時飲酒、酒後駕車固然嚇人,但若果醫生跟製藥公司、保險公司、醫療用品公司及化驗所有利益關係又如何?更不用說還有本身利益,醫生到底也要生活吧。
記得五年前曾作一次身體檢查,某專科醫生說到我身體某器官有很大問題,強烈建議我立即做手術,他把我嚇得半死,只是因為那是一個創傷及介入性手術,所以令我卻步,後來在飲食方面著手,五年便過,身體還平安無事,後來再了解醫生當日給我做的檢查,方法是對,但其實他從沒告訴過我檢驗結果原來不是百分百準確。我雖然永遠不敢說我日後不會因該器官引發身體問題,但臨床數據反而顯示開始了第一個手術後繼續做手術的機會其實更大。所以難怪有位教會弟兄說有醫生會把小問題說成大問題,然後要你做手術和更多檢查。
想清楚,身體各個器官其實環環相扣,還有情緒及外在很多環境也可以給身體帶來不同影響,醫生也是人一個,他可能對我們的生理運作有很多知識,卻不能知透一切,正如週末早上就是想了解一下右腳前掌痛的成因,那位老實的專家告訴我成因隨時因左腳行走不自然而造成,所以右腳就算做了再多的檢查,仍有機會徒勞無功。最後可能痛楚依舊,醫生收了診金後袋袋平安,還有那提供醫療測試的公司笑逐顏開;但他們有問題嗎?沒有,因為他們仍是明碼實價,仍算提供合適的診治。
所以我們檢查身體或看醫生前也要祈禱,畢竟醫生也是人,也有本身限制,能夠老實和客觀給予我們意見,不會變成推銷員已經很好了。畢竟,那關乎身體和生死。
(11•05•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