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本來百萬人的和平示威遊行,最後還是演變成暴力衝突,有人說這些人的舉動騎劫了百萬人的和平訴求,我覺得這個結論是對與不對之間,的確,無論是遊行日晚上或翌日的電視新聞報導,有關這次十多年才一次的大遊行的篇幅只佔了區區一半,另一半還是被午夜的衝突消息佔據了,更別說幾日後要用到摧淚彈來制止的衝擊。只是,就算百萬人示威遊行,仍未改政府硬推法例的決心,那管爭論性大、了解不足,否則又怎會有這麼多人在大熱天時走出來,要知道那個數字真的龐大。既然如此,不就逼使其他人用更激烈的手段引起注目。
所以我不怪參與人士,卻怪這個政府不體恤民情。
別再說上街的市民被政黨煽動,泛民主派未能整合,議員質素不比建制派的高很多,很多市民早已不易被他們動員,還是靠香港人普遍的良知和知識走出來,別忘記香港人也很務實,實實在在,甚麼理想、政治早就想放在一旁,但要花時間、流出嗅汗而自發在遊行示威這些早知作用不大的事情上,倒不如作些更有意義的事吧。但處身擠逼的人群中,大家井然有序、少有怨言,雖然我也不敢說一百萬是否誇大了,但只要身處現場,真的會說人數有很多、十分多、非常多!知道有教會弟兄姊妹及從外國回來的親戚身處遊行行列,甚至還不過在下個街口而已,但完全沒想過最終會有機會碰上和說句加油。
到後來帶來衝擊的人,他們有很多確是年輕,要說他們受人煽動就更加愚蠢,要知道他們更加不齒政黨的保守及循規蹈矩,在議會內毫無建樹;而他們放棄在家中歎冷氣、上網及打機,不單身水身汗沒覺好瞓,還要冒著受傷及被補的可能,想想對他們有甚麼好處,便不難明白他們對將來的絕望,對不公義的憤怒,年輕的有一股衝動和激情,惹起他們的怒火便大可預計有如此結果,要怪誰呢?當然是首先漠視他們、不公義和不體察民心的始作蛹者。
還記得上年來做實習的年輕人,問她對當日佔中及將來的睇法,她說她其實也不太認同佔中,只是她對未來也充滿無奈和灰暗,她即將大學畢業,但面對這麼多內地人來到香港競爭工作,她對前途也沒把握,而她的家境沒移民本錢,就惟有見步行步。那麼我們應該認同她的消極和被動,還是支持主動去作改變的一群呢?
我對今日的年輕人及下一代是頗為同情,社會變得太快太複雜,吸引力太大,競爭更大,未來的資源只會落入更少數人手上,而日後反抗的成本更大,他們可以怎樣呢?
他們在上次佔中及這次反對「逃犯修訂」條例的確走得很前,甚至在我們成年人看是過了火,但他們爭取的確是自己的將來。我們不是常怪他們只顧埋首打機及上網,但當他們肯走出「舒適區」,為甚麼我們又投訴他們的行動呢?既然成年人循規蹈矩安份守紀的沒果效,便惟有用更激烈的方法,應該怪誰呢?
(13•6•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