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1日 星期二

不時反思


無意中看到專寫影評的博客文章,評論到今年年初上映而我又讚到天上有地下無的《挑戰者一號》(Ready Player One),一看標題已知是負評,閱讀下去似乎會有損我對這齣電影及製作團隊的印象,尤其是導演正正是我十分喜歡且彷似伴著我成長的史提芬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不過標題提到電影娛樂性豐富惟深度欠奉,細想又覺得不是胡言,於是便看看人家的分析和解說,且看會否有新的感受。

這套電影落劃也好幾個月,雖然當日上映之時的確帶來很多迴響,尤其是電影內出現過甚多卡通人物及角色,如何購買到版權且流暢地運用在電影裡實在引人注目;只是到今天已甚少聽到甚麼評論,連我也會一時猶疑那是今年還是上年的電影,怎麼當日幾乎打算看多一次,現在卻好像忘記了。事實上,不是因為這半年仍不時看到其他精彩電影而把感受蓋過,因為就算再之前的西班牙電影《死無對證》、日本電影《消失的食譜》和另一史匹堡電影《戰雲密佈》,甚至罕有的港產片《大樂師•為愛配樂》等,也不時令我回味一些情節及當中意思,唯獨我卻較少回想起《挑戰者一號》。

那些影評其實都不失客觀,因為在一方面也稱讚《挑戰者一號》確是娛樂性豐富,情節熱鬧,但另一方面卻可能礙於要讓電影老少咸宜,令電影沒有太多深度和教化的味道,相比於那些影響後世的作品確又威力欠奉,那管現代人越來越沉溺在虛擬世界其實是一個極好的題目。儘管如此,即使那些較負面的影評還是公平地說到史匹堡這次的目標也未必在於教化,可能只為以新故事重朔昔日的經典而已。

儘管這些負評的確令我發現到《挑戰者一號》的很多不完美,甚至乎發覺到大導演一些局限,但無論如何,也無悔從另一角度多思考一套電影。其實甚麼人、事、物也難有完美,為何要偏執於要有完美呢?

同樣,正如在云云眾多去過的歐洲國家,一直比較喜歡德國,除了因為有不少古堡和美景,公共交通準時、人人有規矩和守紀律,也是我喜歡的原因;只不過近日看報紙專欄,有作者在第一句便不客氣地說到不喜歡德國,然後詳細羅列來龍去脈,她的經歷確實又不是偶然,我甚至亦覺得我都應該對她的遭遇引以為鑑,避免因為自己的偏愛而做成日後體驗上的落差,更何況,如此一個大國,又怎會沒有自己的問題呢?

同樣在信仰上,我也會反思,例如想到今日作帶領的弟兄姊妹若不幸犯了罪或明顯解錯聖經的話,我能否清醒地指出問題,還是盲目順從呢?而近日,外國回來的親戚也指出當今教會的一些問題,例如因循舊習慣、中文聖經翻譯本不夠準確等,雖然她在一個輕鬆家庭飯局的場合指出這些問題有點不合宜,但她亦令我們反思我們是否忽略了一些東西。

離開大專的求學階段,人開始懶得思考,亦不想作太多批判而有失和諧與關係,但事情總難完美,我們怎可一面倒地只看到一邊呢?我們仍要有多角度的思想和反思。

 059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