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業界的暑假黃金檔期後,戲院開始播放一些製作成本較少,比較多的小品和輕鬆電影。
看得多那些運用科技效果的大製作,其實也越來越感到厭膩。對我而言,運用特技輔助到電影或帶來真實感是不錯,只是沒有良好及合邏輯的故事,尤其是只會運用似曾相識的敍事手法的,我仍會對這些所謂的大製作不以為然。那些給我們官能帶來刺激的,其實早幾年已把我帶上極限,正如我今日已對3D電影沒多大感受一樣;相反,即使是小本電影,只要故事有意思、夠特別、具創意,那管特技效果欠奉,還是可以令人賞心悅目,念念不忘的。
好似最近看的《情迷失控點》,雖然導演是鼎鼎大名的活地亞倫,故事又一如既往的由美國中產一族作起點,但這次卻在故事中讓人反思所謂的道德衛士,究竟這些飽讀詩書的知識份子,作起道德判官會否一樣憑個人私利甚至最後會一發不可收拾?至於由大明星主演的《見習無限耆》,沒有嘩眾取寵及高潮迭起的情節,反而藉老人的退休生活及心態,對比今日如日方中者在事業與家庭上兼得的困難;甚至前一陣子的《唱出我天地》和《天才少年奇幻之旅》,即使是維繞孩子,但從他們的成長及成年人的世界,對比出他們的單純。這些電影,沒有單單只賣官能刺激和特技,反而透過故事,說出社會的不足,甚至讓我們反思今日社會是否十分病態。
不能否認,在大製作中每每也會加插一些看似有意義的主題,好像《加州大地震》和《侏羅紀世界》般都是說到親情比一切可貴,《復仇者聯盟II》則探討每個人都有的恐懼,但任誰都知主菜是要令我們覺得沒可再真的電腦特技,故事情節只為協助特技的舖排,即使導演或編劇也真的有意透過電影說教,不過那些特技永遠最能夠吸引我們的眼球,觀眾還那有空再思考其他大道理呢?
還是那些沒搞太多噱頭的電影才具吸引力及令人驚喜,不單可以是來自美國,即使是英國、法國、日本,以至台灣的小品製作,對我也可以具有吸引力。好像年初的英國電影《數造天才》,竟然能夠透過數理顯出情愛的獨特;今年雖然還沒看過法國電影,但對去年看過的《閃亮人生》和《鐵人父子》仍念念不忘;至於日本電影,所看的竟然大部分也是小品,包括有關311地震的《家路》、諷刺電影業的《廣告祭•唔祭》、有關親情的《誰調換了我的爸爸》等。比較特別的是日本電影更多的是淡淡然,劇情平淡卻細膩,而風景畫面則美得動人。
毫無疑問,各人對電影也有不同看法,有些人但求有兩小時不用思考的娛樂,最好就是單看目不暇給的畫面,刺激一下眼睛,令腎上線作出一些分泌,然後不帶走一片雲彩的離開戲院。用電影消除一下壓力與疲勞,當然合情合理,只是我看那些緊張刺激的電影,有時回到家中上了床仍久久不能平復,隨時輕鬆不成卻叫自己失眠,那就得不償失了。對我而言,反不介意有時在休閒時繼續開著腦袋,既希望娛樂輕鬆一下,也希望在輕鬆的過程中有得著,所以就算電影是在諷刺時弊,或正在帶給我們一些訊息也不打緊,但求在娛樂中也不至浪費。我看電影就是這樣了。
(05•10•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