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抗戰勝利七十週年而多了一天特別假期,可能政府用意是希望普羅大眾能夠藉此參與一些相關活動,以思考昔日抗戰勝利帶給我們的意義;不過,相信參加甚麼紀念活動的人少之又少,最多的應該是安坐家中,收看北京的閱兵儀式。
原本我覺得政府利用放一天假以紀念這重要歷史是最慳水慳力的做法,並一定得到最多人認同,到時候平日對歷史冷淡的普羅香港人是否只顧睡覺、打麻雀和藉此去一趟短途旅行便是後話,但逐漸卻發現這一天特別假期也不是全沒有作用,最少對我便是如是。
除了發現身邊不少人也知額外多放假一天的名目是為抗戰勝利外,我也藉傳媒很多專題報導而多想到這歷史事件的意義。不能否認,有些假期放多了和習慣了,我們也對其意義變得冷淡,好像端午節,試問今日有幾多傳媒還會介紹端午節的由來和屈原的故事,反而在傳播媒體中會多見到有關一隻儍的營養價值、龍舟競技的花絮及如何把端午節連同週末來一個短線旅行,又正如聖誕及復活節,就算教徒,相信也較多思考在哪裡渡過及吃甚麼自助餐,多於主耶穌降生和受死帶給我們的重要意思,更別說佛誕、國慶和回歸紀念日了。
反而這次藉一個平日較少聽到的假期,加上媒體介紹很多歷史事跡,包括中國如何以空間換取時間、本港的游激隊如何在三年零八個月內奮勇抗敵等,這些歷史事跡其實毫不簡單,全憑當代人一個決定、一份勇敢和堅毅,才可扭轉形勢。戰爭是慘痛及殘酷,面對強大的外來者入侵,絕不是一件容易事,可喜是在戰爭中我們最終取得勝利,否則整個歷史可能會改寫,而今日能否有我,也是不好說。
那管中國政府今日對歷史的說法是歪曲了,亦相信昔日國共合作以取得勝利可能只是出於形勢考慮多於為人民,但在不少國家需要投降下,中國卻能堅持下去以取得最後勝利,那還是值得自豪。
這天特別假期,開了電視看了十多分鐘的閱兵直播,然後外出跑步三個多小時,自問這是為操練體能預備下場馬拉松多於甚麼紀念意義,但藉這額外假期總算也想起那段重要歷史及一些意義;否則,晚上看看新聞,只見到中港台高官出席一些一年一度似曾相識的活動、《當年今日》又再播放那個在日本上空出現的磨菇雲,歷史就如此過眼雲煙,丁點地位也沒留在我們心裡。
一日假期也不是白費,最少在我而言。
(16•9•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