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

未經歷到


看《和媽媽中國漫游》舞台劇,充滿了感動位,兩小時的演出無一刻冷場。可是,在看此劇時,不時聽到觀眾席另一邊發出竊竊私語的聲音,終於話劇過了大半,有位先生按奈不住,向發出嘈音的那邊呼喝了一聲,情況才好轉過來。散場後,遇上觀眾席上另一邊的觀眾,原來是一班約莫只是初中的學生,立時明白過來。

任何人士看舞台劇固然應該要知道基本禮儀,那不關乎年紀與階層,不過,我想到這班學生除了仍要好好教導一下之外,也想到他們始終太年幼了,也許這樣的題材未必引起他們太大的代入感,因而在觀賞這舞台劇時感到沉悶,小孩子沉悶時便傾談了。

人的代入感和同理心往往需要靠人生經驗和閱歷建立。我年幼時沒經歷過太多有關死亡的事情,包括近親和朋友,所以我對於死亡的感受並不很大,這可以說是幸運,亦可以說是不幸,因為我確比人遲明白到死亡帶給人的恐懼和影響,還常常自以為有趣的把「死」字掛在口邊;但人越大,經歷越多,開始明白死亡絕不「好玩」,參加喪禮時我已經能夠有著一份代入感和同理心,代入家人的傷痛,體恤死者家人因失去至親的感受和影響。

這一代的小孩子,也許更少經歷死亡和生活艱難,更難明白到父母的辛勞,孝可能就只限於學校書本的知識和社會一路承傳下來的意識形態,所以當看到一位老人家踏著單車完成母親的心願,他們就只想到「好玩」和旅遊,孝道大概並非他們所想到的。

同樣,在人逼的行人路上,看到滿身大汗的搬運或送貨工人左穿右插,很多人會覺得他們很討厭,但我卻對他們滿有憐憫的心腸,除了想到他們都是為兩餐之外,也因為我曾嘗過作這些工作的滋味,站在他們的角度,他們也想行人路暢通無阻,然後快快完成工作,要責備倒應該是道路為何如此狹小。因此,遇到他們,我不只不討厭他,反而更盡量避開讓他們可走得順暢一點。

在美國用餐,需要另付小費予侍應,有人付得較多,有人只付基本的百分之十,聽說付得較多的,往往是曾作過侍應的,因為他們最明白個中滋味和辛酸。

當然,我們總不能要任何事情也經歷過,才可以有代入感和同理心,否則,我們男士大可不需讓座予孕婦,年輕人大可不必尊敬老人家。一些教育,令我們可以遵從普世價值及公認是對的行為去作;亦有一些情況,我們可以藉人生經驗嘗試去感受和代入;但還有很多情況,往往非得切身處地,才能明白和感受。

26•11•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