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捨棄杭州


去年,一念之差選擇了到日本富士山而放棄到北京參加馬拉松,想不到今年歷史重演,杭州馬拉松跟南韓的春川馬拉松只相差一星期,雖然到杭州參加馬拉松本應秤先,甚至到比較後期才知道原來有春川馬拉松這一回事,但最終還是決定再一次放棄祖國而選擇到其他地方,真想不到歷史跟去年所發生的如此相似。

曾經聽聞西湖風光如畫,而附近的蘇州及上海也是我希望能踏足的地方,所以到杭州跑馬拉松也是一次不俗的選擇,更何況今年年初已去了一趟以色列,固我早已不打算在今年再次踏出東南亞以外的地方了。

既不用昂貴的機票,到內地旅遊也相對簡單,可惜最終還是不能報名參加在自己祖國的第一次馬拉松,大概還是因為中國大陸實在嚇怕人。除了越趨頻密的恐怖襲擊外,另外又從報章見到有馬拉松選手被襲,為的只是在一個小型賽事中獲勝。過去,從其他走遍世界的跑手得知內地的馬拉松是他們所參加過的最差,不單組織力差,連選手質素也差。本來有機會去過歐洲澳洲和日本見識過人家舉辦的賽事,也不妨到內地體驗一下,了解那些跑手所言是否屬實,可惜原本那一舉三得的計劃還是落空,惟有再期望下年度了。

相比去年跑富士山,今次所揀的南韓春川其實名氣遜色很多,但噱頭是賽道被紅葉掩蓋,另外又一路沿著湖邊跑,如此佳景相信不會比富士山馬拉松遜色很多。

在這決定性要選擇春川還是杭州的時刻,上海一帶領空不明不白受到廣泛的航空管制,來往當地及附近城市的航班動肆延誤或取消令人怨聲載道;相反,身邊有好友知道我打算到南韓參加馬拉松,竟然也有興趣與我一同參加,她們的參與亦令我太太人生首次跑十公里的機會大增。這樣,雖然不能體會及見識在內地跑馬拉松如何,但有機會首次與親朋一同參賽,嘗試跟她們一起突破自己的潛能,也會是一件快樂事。

不過,我仍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在內地參加最少一次馬拉松,那管是這次的杭州,又或祖國的首都北京,甚或是蒙古等,我渴望到時參加並不如跑友所說的差勁。

01•8•14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也許這就是條件反射罷



猶疑地拿起辦公桌上一張取了不久的卡片,按卡片上的電話打給對方—那是只有一面之緣的小女孩,然後告訴她我有興趣將我的強積金轉到她的公司。

從電話中聽得出她也一時呆了,恐怕除了不太記得我是誰之外,她亦意外有機會跟一個「三唔識七」、完全和她及她其他客戶沒有關係線的人有機會做到生意。或者那刻她會想這個人一定另有不詭企圖,就算沒有,應該也有神經病罷。

跟這個小女孩那一面之緣來自近一個月前,因招生需要而申請了在一個港鐵站外設置宣傳櫃檯,在同一時間,她的公司則在旁邊作宣傳,主要是投資理財的產物;明顯地,大家所宣傳的產品和服務完全沒有衝突,所以我們兩邊工作人員間中對望時也相當友善。不多久後,這個小女孩與她的一位同事走過來,問我們正在宣傳甚麼,我見下屬已經謹守好崗位正在工作,便粗略介紹一下我所推廣的課程,儘管我知道這只是禮貌上互打招呼,我的介紹幾可肯定是白費,但這始終是自己工作的一部份,何況,誰知將來發展如何呢?

這個過程其實還不過兩三分鐘,介紹還未完便有個路人經過及主動查問,大家心知這個路人才是真正目標宣傳對象,於是我便先向那路人作介紹,而小女孩和她的同事也識趣地回到自己的櫃位。過了不太久,眼尾見他們已嗚金收兵,我也不介意是否還要向他們多說幾句,只是他們執拾完畢,臨離開前,那位小女孩還是走過來,把一份公司資料和她的卡片遞給我,雖然當時想到這份資料和她的卡片大概將不會花上我一分鐘時間去瞄一下,很快便會被送到廢紙回收箱內,但出於尊重,還是先禮貌地收下並帶回辦公室,畢竟,將心比己,我都不希望我派出的宣傳單張不被別人尊重一刻。

就是這樣,小女孩的宣傳品和卡片,就順利放在我枱頭了。緊接而來便是開課及忙碌的入學程序,不單是女孩給我的東西,我連枱頭上其他要丟掉的文件也沒時間處理。巧合地,與此同時,收到其中兩間強積金公司寄給我的季度結餘報告,其實這兩間公司的表現還可以,但卻間接令我想起還有第三個戶口是我一直想轉換的,那個念頭至今已近半年,卻沒有絲毫進展過。也許就是這一刻了。

待工作稍為回復正常,再看看放在枱頭上而仍未丟棄的卡片,再三猶疑是否應該打給這小女孩,因為害怕對方不記得我是誰,不曾想起在哪裡給過我卡片,又或以為我不懷好意而立即掛上電話,那我就可真自討沒趣了。

原來自己也想多了,不消三日,經過相約見面及粗略介紹她的公司,交易便成功。這個過程其實一點也不重要,甚至更不是甚麼大交易,我只是將我其中兩個強積金戶口交給她並作整合,至於戶口日後有否回報,真是天暸得,惟有的就是有個比我專業的人看管我的一個投資小戶口;但站於她的角度,她則實實在在多了一個客戶,投資金額可能不多,但對這些經紀來說,則一定有些實質的意思。可能她也詫異為何如此派份資料和卡片,便做到一張單,或許她仍在認為我必帶不詭企圖,甚至連我對自己的舉動也感到莫名奇妙,只是我漸漸地卻發現,讓她完成這單生意,也許源於一份條件反射,就是回報她去作宣傳時鍥而不捨、主動和不放棄,那正正跟我宣傳我自己的課程時的態度十分相似。

不能否認,一個看來順眼、令人舒服、不硬銷、不似女強人的女孩先令人不抗拒,但往後還要有些元素,例如我正正想轉換投資公司,又例如自己的人脈中少有這類朋友,再加上機緣巧合的相遇、她留下的聯絡方法,更重要是關鍵性的「條件反射」,做就這次讓大家皆感到奇妙和有趣的經歷。確實,以小小回應獎勵她努力不放過機會,正代表了我同樣希望會因自己的努力而得到成功一樣。縱然最起初她知道我成為她客戶的機會十分微小,但她仍不放棄;同樣我面對街上的路人亦不知有多少人會對報讀我的課程感興趣,我同樣亦不放棄機會,我們那份對工作的熱情、敬業樂業、盡力而不輕易放棄的精神,在社會裡越來越少見但卻剛好遇上同路人。從這次經歷也再次提醒我,誰知道最終結果如何,將來發生甚麼事,原來就是這虛幻的「條件反射」也可以做就不一樣的結果。

23•9•14

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

時代真的轉變了


打算買一個新的電話套給太太,剛剛身邊的年輕朋友使用同一款手提電話,於是便借用她的電話套入那電話套內看看功能是否正常。後來問她她的電話套從哪裡買來,原來是網上購買。可能她也不屑我這個「老人家」仍要在商店購買價錢更貴的東西,於是便順勢推銷網上購物的方便和普及。其實,我怎會不知道網上購物這回事,身邊已有不少朋友間中會從網上購物,只是我實在不知道這種購物形式在年輕一代人中原來已很普遍,就算是價錢本來不貴、店舖隨處可見、而且款式已有甚多的電話套,他們也寧願從網上購買,可能這實在太方便了。

同樣,除了網上購物,今日年輕一輩利用電子貨幣交易也非常普遍,他們口袋可以沒有零錢,卻不會沒有八達通,所以即使明知那些便利店的食物飲料較街市裡的貴了一截,仍深受年輕人歡迎,收費櫃位總見人龍,無他,除了地理位置真的方便外,便利店一定可以用八達通付款。

除了網上購物外,午膳時間看見年輕同事利用手提電話看電視,在巴士地鐵的車廂內看見不少人用電話看劇集,而手拿著一本書或報紙的人大概是跟我同一輩或以上的人,可知道電子媒體早已成為新一代群眾接收訊息的主要渠道。所以不要說年輕一輩不拿著報紙不看無線晚間新聞就是不留意新聞,據說蘋果日報的《動新聞》很受年輕人歡迎。

除了我那只看過一次的《動新聞》外,還有售賣微波爐飯盒的專門店,又有各大連鎖餐廳的速遞外賣,雖然兩者我也從未光顧過,但只要見到各個屋邨也有專賣微波爐飯盒專門店的分店,在居所的樓下時常見到各連鎖餐廳的外賣電單車,便不得不承認我不去光顧,不代表這樣的飲食模式不興旺,相反,它們早已成為社會普羅大眾的另一個選擇,甚至不可排除日後會變得更普遍。

時代的巨輪不斷向前滾,我們只得追隨時代步伐,調整自己的腳步,努力地去適應,正如比我年長的一輩深愛粵語長片和粵劇,但時代變了,電視台不再拍這些片種之時,也要接受往後開始流行的彩色港產電視劇集;同樣,在這些港產劇集今日也在漸漸式微之時,我們要不就不看,要不就改看韓劇日劇或台劇,並且要從網上下載的看。

不得不承認,時代變了,不斷在變,且變得很快。

15•09•14

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

當人心不安之時


當一場公認和平的民主運動,警方卻用上武力、催淚彈和胡椒噴霧,然後黑社會介入製造暴力而警方卻袖手旁觀,這不再是政見的問題而是公義和良心的問題。即使我不是「和平佔中」的死硬支持者,但看到公平公義被明目張膽地踐踏,我實在不能不跟很多香港人一樣要站出來。

但理智的我們知道,這一切行動恐怕都是枉然,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二十五年前用上坦克車對付手無寸鐵的人民而又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的巨人政權,這政權固然不要法治而要繼續人治,只需一點點的甜頭,便可收買人心,然後從容地從一班既得利益者身上去鞏固權力。所以縱然很多人對興建高鐵提出質疑、對新界東北發展過急提出不滿、對敢於發聲又受歡迎的電台主持被裁感憂慮、對香港電視成為第三間免費電視臺的渴求又沒能證明她未達水平,但政府還是一意孤行作出逆民意的決定,因為立法會已有夠多唯命是從的自己人,大部份傳媒又已成自己的喉舌,社會上還有一班會收錢的支持者。

要不公義只需多費一些金錢、只需恐嚇傳媒或不聽話的人不續約、只需與中資機構一起少買幾個廣告位,便已足夠。想起澳門政府今年年初建議容許特首享有刑事豁免權及離任後可享長俸的惡法,如此不公義的條例要通過竟沒有難度,原來大部份本應為民請命的議員也可能是日後的既得利益者。雖然惡法終因令人意外的二萬個示威者而暫緩,但這些令人側目的事情在中國大陸領土上只會是冰山一角,誰會相信中、港、澳在這政權下會更重視較公平的法治和民主呢?其實無論有政改與否,日後的選舉方式如何,從回歸後的十七年也看到,政治、經濟、商業、文化、娛樂、傳媒等各個範疇,已不斷被染紅,法律、教育、宗教和社會服務界別亦出現越來越多無法無天、不合情理的事情,所以只會想到不公義、不公平、不法的事情越來越多,令人不安且感無奈的事只會更多卻不會減少。

同樣在這一年,以巴衝突、病毒肆虐、民航客機無端失蹤和被擊落、恐怖份子以宗教之名當眾殺害平民、火山及地渠不動聲色的爆炸等,看盡這些新聞的我們真擔心不知甚麼時候又有怪事發生,甚至連處身福地的我們也不能幸免。

這一年,自己的工作上也有大轉變,雖然仍處身同一機構,但搬遷辦公室、改組工作架構已令人心煩,更意想不到是圍繞自身崗位的兩位同事離職,其中一位還已在這裡工作近三十年,臨近退休之齡卻又不需要這時這刻辭職,這個轉變其實比我自己再去尋找另一份工作更震撼和意外。還有爸爸原本好好的在醫院卻突然垂危,這一年發生的事真叫我萬分意外。

無論是自身、在香港、在這個世界,也發生越來越我們想像不到的事情,這些事或多或少也令我們感到不安。人真是很有限,控制不了自己的身體、工作,選擇不到可以讓自己活得舒服合適的環境,亦控制不到避開天災人禍,世界局勢越來越混亂,卻只感到越來越無力,但感恩在不少基督徒心中,卻有一位最厲害、最穩妥的主。「當洪水泛濫之時,耶和華坐著為王,耶和華坐著為王,直到永遠。耶和華必賜力量給他的百姓,耶和華必賜平安的福給他的百姓。」平安的源頭不能靠警察、也不能靠學生領袖、政黨、更不能靠自己,惟有靠創天造地的神。

08•10•14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誰讓這一切失去?


中秋期間,見大廈的屋苑貼出了告示,提醒住客怎樣怎樣,其中之一是叫大家不要使用需要蠟燭的燈籠,雖然管理處沒有硬性作規定,只是他們這樣說,住客如沒有特別的喜好,也不會用蠟燭點燈籠。雖然管理處作了一件十分政治正確的事,但可悲的是正當我們這一代人不斷嚷著珍貴的傳統正逐漸消失,我們其實正在做幫兇把它們消滅。

說真的,以今日電子如此普及、安全意識大大提升下,就算管理處不作此呼籲,亦恐怕不會有太多居民會用蠟燭點燈籠;只是管理處如此煞有介事地作一個呼籲卻叫我們多了幾分感慨,尤其是坐在管理處作決定的,大概也會是跟我們一樣是點蠟燭和煲蠟大的同一代人。當然,管理處這樣作也是為了保障自己,若果真的發生了意外,便可大條道理說已作呼籲了,說到底,都是為穩陣和生計。只可惜,代價便就是加快傳統的消失。

慨嘆這個社會有時實在太現實、太過矯枉過正了,我們嚷著說有特色的小店消失,不就是因為我們不企硬,不多些去幫襯小店,卻貪方便貪便宜那一點點而選擇連鎖集團?我們又大喊傳統手工技術失傳,好像補鞋、搭棚、紙扎、製作傳統食物等,其實不就是我們先去崇尚炒股炒樓,叫我們的下一代一窩蜂的去從事金融和投資;還有我們人人也懷念的聖誕卡、用手寫的信件等,即使我們今日一定仍會很珍貴這些具個人性的東西,但我們還是會壓倒性的使用數碼媒體;當然還有也些失卻傳統氣氛但偏偏商業味日重的節慶,又是誰在新年一定要外遊?誰又跟風地花費在牟利的商人身上?

人就是這樣了,一邊喊著失卻了過去令人回味的傳統和過去,另一邊卻用腳用手去支持那會間接令它們消失的舉動。但無奈,我們現實就是這樣,這個社會或世界的發展趨勢就是快速、實際、商業化和大眾化,不只傳統手藝逐漸被淘汰,連個人的情感、氣氛、情懷此等不能捉摸和計算的東西,也不為現實所接受。就好像中秋節點燈籠,其實燈籠以傳統方式照亮,不單不會不合法,而且可讓年輕一輩認識發光隨了靠電力外,蠟燭也曾養活很多輩的人類;何況,一年一次兼且在一個最佳賞月的時份點三幾時蠟燭,絕對不是一件無聊或高風險的事情,反之卻相當浪漫並滿有情懷。

社會趨勢如此發展也沒辦法,沒有人能逆轉,但慶幸在我有生之年,也嘗過用蠟燭點燈籠,收過亦寫過信和聖誕卡,感受過過時過節的一些熱鬧氣氛,光顧過一些今天已結業了的特色小店……。有些東西不是我一人能獨力找回昔日的感覺,但若可以的話,但願每年中秋可繼續和老朋友在戶外賞月,並且用蠟燭燃點一兩個燈籠;也但願每年聖誕前可以寫上幾張聖誕卡,閒時寫寫信問候遠方的朋友,而不是在FacebookWhatsapp公式化地"copy and paste"一句「聖誕快樂」便算是問候了。

12•09•14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不怕死的力量


也許我都已經老了,所以見到以學生為主的和平示威已渡過近兩星期,我同那班已退休的知名人一樣,在理智上也是希望他們「見好就收」,原本希望政府可快快跟學生代表會面,好為大家製造一個下台的機會;可是現在已輪到政府不急了,政府只需用上拖字抉,便可令示威對民生的影響更加顯而易見,間接減弱市民給予的支持,同時示威者本身的心力體力和團結性不斷損耗,也對運動本身越加不利。

當然明白學生在這埸運動中已付出很多,卻沒有實質的成果,枉費了自己的心血和市民的支持,換著是昔日年少氣盛的我,也會千萬個不甘心;只是不甘心也沒法子,相信中央斷不會放鬆普選的準則,更加不會在此時此刻撒換特首,否則中央政府威信盪然無存,面對其他有更大離心的自治區還得了?

說實話,「和平佔中」給我生活上的影響還不算大,早上返工晚上放工的延誤其實跟平日沒兩樣,我這麼多天仍然可準時上,然後放工坐巴士仍找到座位,只是巴士去到旺角會行內街,但我又不是那些非去旺角和銅鑼灣不可的人,至於工作上,就更完全沒有影響。儘管如此,我和那些「成年人」一樣,若可以讓我選擇的話,我理智上確是希望這場運動可暫時結束,因為我既擔心這場運動會失去大部份香港人支持,亦擔心終會給學生帶來傷害。

但無論學生和示威市民是退還是不退,情感上我仍是會給予堅定的支持和尊重。的而且確,這場運動要取得實質成功,難上加難,但艱難是否就讓我們放棄、輕易罷休呢?相信惟有無牽無掛,最不會妥協,能憑著一股傻勁的年輕人最懂得說「不」。正如人生多少個夢想,總給人覺得要達到必困難重重,但很多真人真事已告訴我們,成年人的角度不一定正確;同樣,當日「和平佔中」運動還未正式發動,不少人已意興闌珊,認為不會有任何作為,但誰又想到「對手」會一而再地出錯,徹底扭轉了形勢。

我們這些成年人,實在太相信自己的經驗和見識,只管相信正常和所謂「合理」的邏輯思維,往往局限了自己,攔阻奇蹟的發生;相反,乳臭未乾的年輕人,正正沒有太多人生經驗,又沒太多顧慮,反而會不按本子「出牌」,並製造出現奇蹟的可能。

一隊軍隊需要年輕人衝鋒陷陣、不怕死的往前衝;一隊球隊需要新力軍,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一個社會,亦要靠年輕一代帶來朝氣和改變。我不會小看今日帶領運動的年輕人,雖然理智上我知道困難重重,但情感上我真願奇蹟仍會繼續發生,並且不會給他們帶來太大代價和傷害。

10•10•14

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情誼是這樣建立的


相約一位教會姊妹與我和太太一起聚舊,飯局中才想起明年便是大家相識十週年,除了沒想到大家相識原來已這麼久外,更希奇在這九年間大家卻只曾相約三次。儘管九年前的相識只是剎那,而這九年間大家坐下來傾談還沒有超過五小時,但大家竟然默契依舊,一拍再合,沒有需要「暖暖身」,更不見一點陌生與隔膜。患難的確可以見真情。

約九年前,發生了人生至今最難忘的「多倫多失車事件」。十一月的某個星期一,正當我即將從加拿大多倫多結束旅遊返回紐約前,車子在一個停車場內被盜,令情況更惡劣是我和未來太太的旅行證件全留在車內,那即是說我們將暫時不能返回當時居住的美國境內。一件完全沒預料會發生的事情令自己幾乎崩潰,定過神後,只好聯絡自己教會在當地的弟兄姊妹。當時教會租了一處地方作為類似宿舍之用,讓其他各地來到事奉或讀書的弟兄姊妹可以住宿,儘管地方不算多,我們又不是打算來協助教會的事奉,但「江湖告急」,我們亦得額外批准。雖然住在這個地方會有些限制,並且可能會打擾到其他人,但考慮到這處大部份時間會有人接聽到電話,方便警察在有任何消息時給我們聯繫,所以還是作此決定。

我們就在這個暫時的「救命」居所裡,認識了這位來多倫多讀書的姊妹。這位小姊妹在同屋的眾人當中算是比較特別,一方面她比較樂意跟我們接觸,主動跟我們分享零食,但另一方面卻亦不難看到她跟其他人有點兒格格不入。事實上,她絕不算是孤僻古怪,只不過在這段時期,這裡沒有跟她同類型的弟兄姊妹,令她不易找到有共同話題的人。

就在我和未來太太「落難」來到之時,卻遇上這個孤單人,我的未來太太獲安排跟這位姊妹同房,我則在地庫和另外的已婚弟兄「打地鋪」。在這個星期,和其他在這裡的弟兄姊妹開始熟略,但始終不及和這位小姊妹,她和我未來太太除了每晚彼此傾吐至零晨夜半外,還主動預備晚餐給我們,雖然不過是那些「留學生飯菜」,但在這困難的時候,卻尤其感到味美。

沒有忘記在失車後的第四晚,我們三個飯後一起禱告,將失車的事交在神手中,這一晚的禱告很感受到神的同在;翌日天剛亮,便收到電話,失車找到了!而我們的證件也沒有失去!在一切回到軌道後,我們決定在這裡渡過主日,然後星期一才走;臨別在即的星期日,特別要和這位小姊妹外出吃一餐,畢竟知道我們不用再無了期的等待而不好隨便花費,並且可以藉此慶祝一下及感謝她的款待。我們在多倫多的最後晚餐吃了當地當時比較有名的小肥羊,那一餐百般茲味在心頭,至今難忘。

由失車到離開當地剛好一星期,在長長的一生中,跟這位小姊妹的交往不算長也不最深,但大家卻在彼此最需要支持的時間出現,她在我和太太最無助的時候成為沙漠中的綠州,我們則成為她感到孤冷時的溫暖,大家在那一星期中經歷上天賜下的祝福,一同經歷失而復得的奇妙事,甚至是人生高潮低谷,這樣同甘共苦的交往足以讓大家一世記住。

有時情誼不需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建立,只要經過刻骨銘心的經歷,並一同在過程中互相扶持渡過,也可以細水長流,永留彼此在對方心中。能經歷獲雪中送炭的機會不多,的確要好好珍藏這份情誼。

19•9•14

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

心傷


面對「和平佔中」或「反佔中」,本來只抱「傾向和平佔中」的態度,即是支持這個理念與行動,但同時明白當中不能走得太極端;或者說我心中會默默支持,但卻未必會付諸於行動。可能人家會覺得我態度有點兒模糊和不知自己的立場,只是我承認我對政治認識不多,不知如何取捨,更重要是知道在我的價值觀中,政治從來不是我的首選項目,即使我知道政治最終還是會轉過來影響我的生活和價值觀。

可是,這一晚當從迪士尼跑步及返教會回去後,竟嚇見新聞報道報導警方施放催淚彈的消息和畫面,心中只有震撼和不快,這一刻,幾乎是逼使我也要走出來的時候。

我相信若非當晚看到新聞的那刻仍手持大袋跑步用品未放回家,並且若非一個同級同事離了職而另一個同事放了假而翌日必須返回辦公室主持大局之故,我看來會不計後果地去中環支持學生。

這一晚,確實令不少人的態度轉變,身邊有教會的弟兄本來也取態中立,但當晚便決定起行出中環。不用多說,這不單是遠離民意、不了解民心的政府,還是一個愚蠢的政府逼人民去表態。

不少人也說「佔中」的勢頭早先其實正不斷減弱,除了人力物力不能跟政府和中央比拼外,內部分化亦容易出現,所以政府只需打消耗戰,然後不出多少天便可不戰而勝。

誰知,警方的催淚彈這次把更多平民百姓、不問政治的人逼出來,不只是學生家長和中立人士,連遠在海外的香港人,也被警方的催淚彈驚醒了。更多香港人明白原來這個政權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對付自己的人民;人民自發、守紀律,甚至連兩間向中央政府搖頭擺尾的電視台亦播不出一段示威人士「收錢」或搞破壞的片段,他們承認示威是和平,但那邊警方便施放催淚彈了。

過去,只會說不喜歡梁振英政府,今日直頭到了討厭的地步,佔中及學生領袖要他下台雖今日未必可能做到,卻絕對不是叫價太高,因為他不用在施放催淚彈後仍笑著面對傳媒,亦不用立即說相信警方專業判斷卻解釋不到發生了甚麼事而要發射催淚彈。況且,政見不同不重要,重要卻是他一上台便令香港各階層也出現嚴重分化,活在這個地方很不和諧,或許有人只想宣宣洩,卻會有支持他的一方出來指罵批評和使用暴力。本來對泛民陣營也不是太存好感,既不夠團結,又沒有有能勝任領導群眾的領袖;只是親政府親中陣營中,所謂的領袖和支持者表現更差劣,一次又一次幫倒忙,一次又一次揭露本身的低水平,恐怕不少民眾,本來還不是對這個政府和梁振英太反感,卻最擔心這些巴結奉承的人將來成為官員。可惜在這個社會卻出現越來越多這樣水平低卻又橫蠻的支持者去支持這個愚蠢的政府,也難怪政府和這個特首失去真正的民心。

究竟有民主是否一定好、如何建立民主、循序漸進或是先叫「高價」?很多香港人也因不敢肯定而不會隨便靠邊站,但今日這個政府真的很不好,解決不了問題之餘,還要一而再的製造對立面,令這個地方不再引以為傲。

過去我不打算出來,但明日我出來,也是被政府逼出來,因為實在太心痛了。

3•10•14

2014年10月3日 星期五

沒法成就的「我的志願」



比較熟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最後一個「我的志願」便是讀體育,讀完後的理想事業便是推廣全民運動,正如西方發達國家一樣。過去有樣學樣、受電視劇影響而想當律師或太空人的「志願」也許可以一笑置之,但到後來比較懂事,又在學校接觸過文理藝術及體育科後,才知道自己真正的興趣和專長,這個志願便成為最合理和最有機會達成的一個了。儘管不少人以為讀體育是「玩玩下」,又或認為我因某些運動好才揀選這科目,但我知道自己的原因。

後來我真的在外國取了一個運動管理的碩士學位,只是同時我卻因其他原因決定返回香港發展,但我知道我這個最後的「志願」恐怕也會因此走不上。

或者是我從來未夠全力以赴、義無反顧地走這條路,亦或許香港的社會和政治環境從來不是發展體育的好土壤。

香港今年唯一參加冬季奧運會的選手回港後訴苦,其實他是否諉過於人、一個隊醫能夠改變多少,本應自有專業人士作判斷,然後由公眾評價;沒料到那些官方架構的高層,卻立即大動肝火,向運動員作反擊,要知道他們理應是支援運動員,為推動運動發展作努力,他們反倒公開給運動員作評擊,無論所說是對是錯,如此小家已令人覺得沒資格在運動會中帶領運動員進場,更不配掛著奧林匹克名銜去管理香港的體育運動。

其實,這批位高權重、以世襲形式生存的官員,他們對香港的體育發展有幾多貢獻,不少香港人心裡有數。與很多香港的高官一樣,他們最愛站在傳媒的閃光燈前,以曝光率證明他們的存在及努力;但我們的冬奧代表實在說得太白,讓他們有機會反駁已經載了他去買藥包之餘,亦恐怕同時令這位運動員代表香港去比賽成為絕響了。

與此同時,渣打馬拉松也順利舉行,也許最大的小插曲是特首首度缺席鳴槍起跑儀式,姑且勿論是否強迫贊助單位在某報抽廣告作威脅,其實也看到這個比賽對運動員及民間有幾多尊重,再低民望的政府官員和商業掛帥的大企業,始終是鳴槍和典禮儀式的首選,無他,官員及企業要再一次在傳媒前曝光,那管他們對賽事根本未出過半分力。其實,西方先進國家舉辦如斯大型運動項目,已不屑沾上太多政治味和商業味,免得有人在這些場合暄賓奪主,令運動員反倒成為配角。可憐香港這個號稱的國際城市,創意及思維仍相當落後保守,父母官的意識仍牢牢藏於不少人心中。

所以,正如昔日有親戚朋友覺得讀運動是「玩玩下」、不務正業,又或認為運動只是云云課餘或工餘娛樂之一,這些思想實在太傳統和落後了。原本我的心志便是希望透過所學的知識和這方面的專長,去改變民間對體育運動的睇法,從而使運動能夠更普及於民間;但看到香港掌管體育的機構,就是由這些只愛曝光、不願反省卻要和運動員敵對的官員操授,我更加知道我最後又最認真的「志願」並不會在香港實踐到。但我沒後悔我所讀的,因為體育運動仍是我的興趣,也許沒將興趣跟事業綑綁在一起才能令興趣繼續燃亮。

18•2•14